03.05 蚯蚓钓鲫鱼是躺底好还是到底好?

手机用户54628931152


蚯蚓钓鱼躺底比较好。

这是因为自然水域的野生土鲫鱼嘴向下偏斜,它们在吃饵时头向下,尾巴向上,整个身子是斜向下的,双饵躺底,更易吸食。

想一下中国传统钓,为什么最适合钓鲫鱼?传统钓一般就是用蚯蚓做钓,重铅躺底,通线钓跑铅,这样饵料充分躺底,鱼方便吸食,跑铅吸食容易,漂像敏感。

中国古人都是有大智慧和充分的社会实践,他们发明的传统钓到现在依然是最适合野钓的,而传统钓就是蚯蚓躺底,所以尊重古人的智慧,选择躺底,没错的。

如上请采纳,谢谢




方子钓鱼


蚯蚓素有“万能饵”之称,适用范围广且四季皆可使用,得到一种钓友的认可。与其他饵料相比,价格低廉、容易饲养保存,钩挂方便,深受年龄较长的钓友的喜爱。回到钓友的问题,蚯蚓到鲫鱼,躺底还是轻微触底好,这是使用蚯蚓钓饵的细节问题,预估钓友应该是对蚯蚓有足够的研究,那么到底是哪个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层层推进,来回答这个问题。

蚯蚓是如何引起鲫鱼的注意的

1、首先,蚯蚓属于荤饵,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里,自带一股淡淡的土腥味,气味谈不上浓烈。不同环境下的蚯蚓,食物不同,有的蚯蚓颜色红润,有的颜色呈暗红色;有的肉质生脆,鱼钩轻易便可刺穿,而又的韧性较高,钩挂鱼钩后可在水底长时间保持活性,另外钓鱼会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强化一下蚯蚓的诱鱼效果,总而言之,蚯蚓作为一款钓鲫鱼的饵料是合格的。

2、再说鲫鱼,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种,像浮游生物、植物碎屑、藻类等都是鲫鱼所喜爱的,对腥味特别是水温低的时候非常敏感。鲫鱼觅食主要通过它的嗅觉,头部两侧有鼻孔,鼻孔内有褶皱的鼻囊,大量的感知气味分子的神经末梢布满表皮,所以当鲫鱼靠近蚯蚓时,土腥味的气味分子通过水流进入鼻孔,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鲫鱼的注意,顺势将其吞食。另外鲫鱼的视觉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尽管视力微弱,而蚯蚓在水中蠕动的效果,挑逗鲫鱼,动感十足,同样有良好的诱惑力。

蚯蚓到底是轻触底(到底)好,还是躺底好

上文介绍了蚯蚓作为钓饵的特点以及鲫鱼的食性特征,那么钓底是轻触底好,还是躺底好呢?笔者认为需要结合具体的使用场景,具体如下、

蚯蚓轻触底(到底)在以下情况占优势

如前文所讲,蚯蚓轻触底的话,蠕动的效果会给鲫鱼视觉刺激,再结合蚯蚓的土腥味,很快发现它的位置,从容将它吞食,在下列条件、场合、环境下轻触底的蚯蚓效果会强于躺底。

1、水温低的情况下:冬季水温低,鲫鱼的活性差,觅食不积极,相比躺底的蚯蚓在那里一动不动,轻触底的蚯蚓不断扭动、蠕动腰身,所以这种不断挑逗的行为,能对觅食不积极的鲫鱼,有个强烈的刺激效果,激发它的摄食兴趣,从而提高上鱼率。

2、气压低的情况下:气压低时,水体的溶氧量低,鲫鱼在低氧环境下,觅食欲望受到抑制,不积极,如何溶氧量太低是,甚至出现鱼浮头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条件下,轻触底、竖立、不停蠕动蚯蚓更容易被发现吞食。

3、在钓草窝的情况下:长竿短线配合朝天钩钓草洞被广泛使用,朝天钩钩尖朝上,这种情况下,钩刺蚯蚓,这样凸出水底,加之蚯蚓不停的蠕动,更容易引起鲫鱼的注意,上鱼更快。

4、在桥下水底有碎石的情况下:如果此时鱼钩钩刺蚯蚓躺底,常有挂底现象的发生,损坏钩子不要紧,关键是太占用时间了。所以这种情况下,鱼钩轻触底,会大大减少挂底的发生。

蚯蚓躺底在哪些情况下更适用呢?

上文介绍了几种情况下蚯蚓轻触底占用优势,但并非躺底就没有优势。下面几种情况下蚯蚓躺底。

1、河流、湖泊走水的情况下:走水时候通常会采用跑铅钓法,而蚯蚓属于“被迫”躺底,尽管如此,但蚯蚓的腥味也通过会吸引鲫鱼的吞食。

2、小鲫鱼太多、闹窝时:此时主动把铅坠包裹一层铅皮,钩挂蚯蚓躺底,当鱼轻触鱼钩后,会过滤掉一些微小、杂乱信号,浮漂一旦有大的动作,往往提竿上鱼。

3、遇到滑口鲫鱼时:像一些老钓点、乃至黑坑,鲫鱼被多次钩挂后,变得谨慎,对蚯蚓多次试探、涮饵,所以此时让鱼钩、蚯蚓躺底,浮漂改为钓顿,会把一些虚假信号过滤钓,此时,提竿上鱼率有明显效果。

钓鱼使用蚯蚓的几个技巧

上文是蚯蚓在不同情况下,躺底、轻触底钓底哪个占优势,笔者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个延伸,分享几个蚯蚓使用的技巧。

1、钩刺蚯蚓用活蚯蚓:不少钓友在使用时,先用手掌将其拍死,流淌出它的汁液,认为更有利于诱鱼,其实不然,尽管尤其蚯蚓的腥味比较淡,但鲫鱼嗅觉灵敏,足有人的500倍,所以还是能发现蚯蚓的,保持它的活性,通过它的蠕动对鲫鱼的吸引力更大一些。另外蚯蚓的汁液在水里容易扩散,不一会就剩下蚯蚓的表皮,得不偿失。

2、强化蚯蚓的诱鱼效果:为增强蚯蚓的味型,在使用蚯蚓的时候,可适当轻蘸一下丁香油或豆粉,这样蚯蚓的味型层次更丰富,对鲫鱼的吸引力更大。比如用豆粉,钩饵入水后,一分部豆粉会在蚯蚓身上脱落,分散在窝点,恰好起到诱鱼、留鱼的效果,一箭双雕。

3、增强蚯蚓的韧性:有的蚯蚓比较脆,钩尖钩刺容易坼裂,所以可事先将蚯蚓放到沙土里,大约放置24小时之后再使用,期间蚯蚓会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韧性增加。

写在后面

综合上文不难看出,蚯蚓不管是轻微触底还是躺底,都有适用的场合,都是优点和缺点,所以钓鱼人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具体环境,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果。


野钓分享


蚯蚓钓鲫鱼是躺底好还是到底好?

蚯蚓是很多钓鱼人喜欢的饵料之一,尤其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做钓鲫鱼最好的鱼饵除了红虫就是蚯蚓了。关于钓鱼用饵,很多钓鱼人都经历了从虫饵到商品饵这样一个阶段,所以对蚯蚓的用法相对熟悉,用弄懂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鱼和蚯蚓之间的关系,以及蚯蚓做钓的优缺点,结合我自身的经验谈谈蚯蚓做钓的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

鱼为什么喜欢吃蚯蚓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有考虑过,但是不一定知道答案,因为鱼生活在水里,而蚯蚓生活在陆地上,两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甚至都没有见过面,难道它们是天生的敌人?其实不然,鱼吃蚯蚓并不是因为蚯蚓本身,而是鱼身体所需,也可以理解为本能反应。鱼真正喜欢的是腥味的食物,加上吸食的进食习惯,需要食物的入口性要好,恰好蚯蚓具备这两个条件,首先蚯蚓分泌的粘液腥味浓郁,这对鱼来说就是天然的诱鱼剂,无法抗拒,蚯蚓身体细长,表面光滑,符合鱼吸食的特点,具备很好的入口性。

蚯蚓钓鱼的优势

经常听到钓友们说蚯蚓是万能饵,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从侧面反应出蚯蚓的通用性,其实不仅如此,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蚯蚓是入门级的饵料,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讲究味型和搭配,相对商品开饵来说可以直接用,方便!

2、附钩性好,只要用有倒刺的鱼钩,基本不会脱钩,这样就不用经常换饵,省事!

3、获取方便,一般钓鱼的水边都比较潮湿,可以挖到蚯蚓,省钱!

4、腥味浓郁,是很多肉食性鱼类的最爱,这是商品饵无法比拟的。

5、作为活饵,身体在水下扭动,能够起到很好的诱鱼效果,加快鱼吃饵进度,提高做钓效率。

关键点一:选择活蚯蚓,让蚯蚓动起来。

鲜活的蚯蚓在水下摆动的幅度和频率更高,更容易被鱼发现,诱惑力更大。活蚯蚓被鱼钩挂住后身体表面或不断的分泌粘液,这种粘液散发的腥味对鱼有很强的的诱惑力,会随着蚯蚓身体的摆动很快散发出去。

关键点二:蚯蚓在水下的状态以方便鱼发现和吸食为主

蚯蚓在水下是躺底还是离底,其实主要考虑鱼是否能够快速发现蚯蚓,由于鱼的眼睛是长在头的两侧,无法看到正前方的物体,对于水下的食物主要是依靠嗅觉辨别大概的方向,之后才会用视觉进行定位,据水下摄像机的试验发现,悬浮在水中的物体更容易被鱼发现。其次,水底酱层和杂物较多,鱼在吸食蚯蚓时为了更加准确,避免被其他杂物掩盖遮挡,需要蚯蚓在水底上浮,由此可见,用蚯蚓钓鱼时,最好的状态是一钩离底,一钩躺底或者触底,这样可以起到诱钓结合的目的。

用蚯蚓做钓如何调漂

为了使蚯蚓达到上面的状态,需要在调漂是下功夫。虫饵由于比重小,调漂一直是个难点,但是如果掌握其中的原理,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注意两个方面:

1、选择吃铅量小的浮漂。上面说到蚯蚓的重量轻,相对浮漂的浮力来说不对等,经常会出现挂上后浮漂压不下去,没有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选择吃铅量小的浮漂,建议在1g左右,目数在13目,这样每一目对应的浮力值就非常小了,在找好调目后挂上蚯蚓后浮漂会出现下降。

2、带蚯蚓调漂,调低钓高。有了上面的前提,在调钓时为了更加准确,能够出现一钩触底一钩离底的情况,带饵调漂相对简单。并且蚯蚓不像饵料,不用担心调漂时会脱钩,具体操作是先找底,下拉浮漂一个子线的长度多5厘米,挂蚯蚓,修剪铅皮确定调目,下拉浮漂,当钓目略大于调目半目到一目时时下钩触底。

写在最后

综上所述,蚯蚓钓鱼最好的状态是一钩触底,一钩离底,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诱鱼吃饵,还便于吸食。为了达到这种状态,我们在选择浮漂和调钓技巧上需要掌握,这是本文的重点。在冬季鱼口轻的情况下用蚯蚓钓鱼更是要主要灵敏度,这种状态恰好也适用,为了方便蚯蚓摆动,挂钩时尽量从脖子处穿入,留出头尾,这样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工作之渔


你好,我是眼镜哥,一个有八年台钓经验的钓鱼人,很荣幸能为广大钓友来解答钓鱼方面的疑问。如果认为我的回答靠谱,请伸出你勤劳的手指给我点个赞,欢迎大家关注并留言交流,下面进入正题。


其实你问的问题就是使用蚯蚓钓鲫鱼的时候是钓得偏灵好还是钓得偏钝好。我想说的是,钓灵还是钓钝和饵料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取决于鱼的状态。

首先要明白一点,调目大于钓目时,子线在水底弯曲的幅度小,调目等于钓目或者是小于钓目的时候,子线在水底的弯曲幅度大。同时,调高钓低时,浮漂对钩饵的上牵力大,调低钓高时,浮漂对钩饵的上牵力小。清楚了这些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的鱼情来做出灵活的应变。

一、小杂鱼较多时适合钓钝

小杂鱼较多的时候会聚集到水面附近来拦截钩饵,所以应该调低钓高,让浮漂对钩饵的上牵力减小,这样一来钩饵沉底的速度就会更快,能够降低被小杂鱼拦截的可能性。另外,小杂鱼较多的时候,鲫鱼吞饵的动作幅度会更大,因为小杂鱼会和鲫鱼争抢食物,所以鲫鱼吞饵就会更果断,也更容易吃死口,鱼的吃口重甚至是吃死口,钓钝自然是首选。

二、季节对鲫鱼状态的影响

所有的鱼都会受到水温的影响,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鲫鱼的吃口重,所以夏季可以钓钝。冬季水温较低的时候鲫鱼的吃口轻,所以冬季应该钓灵。

三、含氧量的高低对鲫鱼状态的影响

除了水温之外,水中含氧量的高低也会对鲫鱼的状态产生影响。水中含氧量越高,鱼的食欲越好,吞饵的动作也会越大。水中含氧量低的时候,鱼吞饵的动作就会明显变轻,当含氧量低到一定的程度,鱼就会完全停止觅食。

气压较低,气温较高的时候水中的含氧量就会降低,此时就需要钓灵。下雨或者是刮风的时候气压高,水中的含氧量就会偏高,此时可以钓得偏钝一些。


眼镜哥说鱼


题主这个问题的本意应该是蚯蚓钓鲫鱼哪种状态好是不是?这个问题相信很多钓友也都非常感兴趣,小黑今天就来说下这件事。

蚯蚓和饵料有何不同

我们所谓的调钓其实就是通过浮漂来改变底下钩饵的受力状态。操作得当的话鱼吃得舒服,漂像也比较明显。蚯蚓与饵料在作钓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活饵后者是死饵,所以对于蚯蚓来说一个好的状态甚至能起到“诱鱼力”加成的效果,下面的话我就从调钓、诱鱼两方面来说这件事。

调钓

钓鱼人通过调与钓两个方面对浮漂的浮力进行分配,大体上分为灵、不灵不钝、钝,当然了这种表述只是相对而言。上述三种情况所对应的钩饵状态也是大有不同,灵的钓组(调目高于钓目),子线相对来说比较受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线较直。钝的钓组(调目小于钓目),子线相对来说子线受力较少,形成了常说的子线弯曲的情况。

至于不灵不钝的话就介乎于两者中间了。

鱼情对调钓的影响

钓鱼人调钓时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鱼情,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有利于我们获得更高的上鱼率。

钓钝:钝意味着子线的弯曲程度会加大,鱼吃口的第一动作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反馈,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鱼情较好的话底下会形成一种抢食的场景,这时让子线弯曲可以避开鱼儿抢食引起的虚假上鱼信号,保留下鱼饵进嘴的正确讯号。

钓灵:子线弯曲程度加大对于过轻的鱼口是相当无力的,鱼儿连动的欲望都降低了,更别说吸取鱼饵的同时还要扯动子线。所以鱼口轻的时候应该选择钓灵,真的别让鱼太累了。

发挥蚯蚓最大的“诱鱼力”

蚯蚓作为活饵有着独特的动态诱鱼效果,在鱼情和水流允许的情况下好的状态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大这个“诱鱼力”,而小黑认为野钓蚯蚓最好的状态就是一钩躺底一饵悬浮。

下饵躺底:下钩躺底的话蚯蚓在水底保持蠕动的姿态,野钓情况下走水在所难免,下钩躺底可以起到类似于锚的作用,钓组不稳的话调钓无从谈起。

上饵悬浮:蚯蚓在水层活动可以将活饵的“诱鱼力”最大程度发挥出来,尤其是冬天气温比较低,蚯蚓的蠕动可以激发鱼儿的活力,从而提高上鱼概率。

蚯蚓等活饵和饵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是“会动的”,我们调钓在满足鱼情、水情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如何将蚯蚓的动态诱鱼充分发挥出来。这里顺带说一句,老钓手在使用蚯蚓作钓的时候,绝对会将浮漂调整留有余地,让它可以支持双饵离低这种钓法。


小黑的渔途


蚯蚓比重轻,躺底就会顿一点,有时候鱼吃口轻漂像就会不明显。

触底浮漂就会灵一些。口轻也能显示出来,但是也容易出现空枪。如果杂鱼比较多,就让他触底,能过滤一些假信号。

主要还是灵活运用,没有一成不变的。用蚯蚓要注意卫生。手上有伤口的尽量不用虫饵。





10号小强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的观点是:用蚯蚓做饵垂钓一钩悬浮,一钩躺底是最好的状态。

我们都蚯蚓素有”万能钓饵”之称。蚯蚓对于水中不同鱼种的诱惑那是相当强的。而鲫鱼的吃饵习惯是“低头翘尾”的。那问题来了,用蚯蚓做饵垂钓鲫鱼,双钩在水底的状态哪个比较合适呢?我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个人认为用蚯蚓做饵最好的状态是一钩悬浮,一钩触底。有以下两种好处。

下钩躺底

躺底的蚯蚓在水中蠕动,更贴近蚯蚓自然的蠕动方式,鲫鱼发现这种状态的蚯蚓,警惕性会放低,更安心吃饵。另外,我们知道了鲫鱼吃饵的习惯动作,下钩躺底对于鲫鱼吃饵时适口性好,不会造成档口现象的产生,这点和传统钓类似的。

上钩悬浮。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鱼儿的视力不强的,当然也包括鲫鱼在内。但不至于看不清东西,它们在水质清澈时可以看到十几米远的距离,我们可以利用到这一点。挂在上钩悬浮的蚯蚓蠕动,可以让远处的鱼儿更能直观的看到挂在鱼钩上的蚯蚓,从而达到吸引它们的目的。

另外,这样做还可以利用到鱼儿灵敏的嗅觉 。 因为这时上钩的蚯蚓是悬浮的,被鱼钩穿破身体流出来的蚯蚓体液在蠕动时可以使气味传送的更远,从而更好地吸引鱼儿的到来。

上钩悬浮这点,针对鲫鱼的吃饵习惯来讲,也不会造成什么困扰的。因为我们一般的钩距设定在2-3个钩距的。也就是说,上钩挂上蚯蚓离水底距离一般也就是几公分的样子。

我们如何判断一钩悬浮一钩触底呢?有两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在此分享一下。

拿调三钓二作为例子来看(因为蚯蚓比重小,建议调目和钓目相差小一点)。调好钓目后,在下钩挂上重鉛看看钓目有没有变化。如果还是二目(由于挂鉛的方式不同,可能会上下误差半目左右)就证明我们的下钩是到底的。

那该如何判断上钩悬浮或者到底呢?想知道这点,首先我们要知道钩距和单只钩加蚯蚓的重量,如果单只钩挂的蚯蚓不能够压下去钩距的话,就证明上钩的蚯蚓是悬浮的。

总而言之,不管是蚯蚓在水底是哪一种状态 ?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要让鱼儿迅速发现蚯蚓并咬钩,达到垂钓的目的。基于这点我们是可以利用它们的视觉和灵敏的嗅觉,从而更好的吸引到它们。

最后,作为钓鱼人呼吁:钓鱼谨遵“留大放小”的原则,自己制造的垃圾随手带走,并分类放置。
备注:图片源于网络,侵权通知必删。

石头钓鱼記



其实躺底和到底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钓钝还是钓灵,我们选择躺底和到底需要根据作钓水域的鱼情来决定,鱼喜欢如何吃,我们就选择哪种形式来垂钓,同时黑坑的鱼情和野钓的鱼情又不同,黑坑的鱼往往都是抢食,警惕性也没有野生鲫鱼那么高,我们选择到底会比躺底更加的有效率,躺底太钝影响我们最终的鱼获。



但我们要是野钓,我建议还是躺底也就是钓钝一点,野生的鲫鱼吃食都是低头撅屁股,我们躺底更加方便野生鲫鱼吃饵 野生鲫鱼的鱼情相对来说也没有黑坑那么快,躺底可以说既方便了野生鲫鱼吃饵也降低了野生鲫鱼吃饵的警惕性。


漁趣


大家好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蚯蚓饵,钓鱼人都用过,它不仅可垂钓鲫鱼,甚至部分肉食性鱼类也对它有好感,正因为如此,所以常被钓友们称为“万能饵”。

众所周知,在不同的季节钓鲫鱼,所选用的蚯蚓大小都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寒冷的冬季里,由于鲫鱼吃饵的力度比较小,所以在线组搭配方面尽量要以小钩细线为主,正因为鱼钩小,所以挂钩的蚯蚓饵也要随之而放细‘’尽管在用蚯蚓饵钓鲫鱼时,挂钩的方法不止一两种,但在南方最为常见的还是将蚯蚓的头部以此穿至钩炳处,然后将剩余的部分掐去即可。

当然穿钩蚯蚓饵,可能对上了年纪的钓友有些困难,所以这时钓友不妨准备一盒干粉商品饵,然后把蚯蚓放在里边,使它裹上一层粉饵再挂钩即可,这样挂钩方便,而且也提高了诱鱼效果。而有的钓友在钓鱼时挂蚯蚓有几个误区,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

一、将蚯蚓拍死再挂钩

使用蚯蚓作钓很大原因是它的活性可以更快的吸引鱼,其次就是它自带的腥味诱鱼。可是就因为蚯蚓的不断蠕动让钓友觉得不易挂钩,从而将蚯蚓一手拍死再挂钩,这样挂钩是方便了,但是诱鱼效果肯定变差了,可以说如果用死掉的蚯蚓钓鱼,基本上只会吸引小杂鱼吃饵,大鱼根本不会对死蚯蚓感兴趣

二、任何时候都是整条挂钩整条挂钩是使用蚯蚓饵的其中一种,但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使用。因为如果目标鱼比较小或者杂鱼闹窝的时候,那就不好玩了,浮漂总是像跳舞一样,但提竿总是空。因为小鱼根本没办法将整条蚯蚓吸入嘴里,只会拖着外露的蚯蚓到处跑,提竿当然很难中鱼了

三、不露钩尖鱼钩

挂蚯蚓时最好露钩尖,因为如果不露钩尖很难刺中大鱼的嘴巴,也就很难钓到鱼。有的钓友在用鱼钩挂蚯蚓时,习惯露出钩尖,这样做容易把鱼儿吓跑,一般鲫鱼、鲤鱼、鳊鱼等吃饵都非常谨慎,特别是鲤鱼,一旦发现钩饵上有异物或者看到钩尖外露,是不会轻易咬钩的。

有的钓友就会问蚯蚓是挂整条用,还是分开用好?

1:钓小鲫鱼分段直接将一整条蚯蚓分为两截挂钩即可。尤其是在作钓鲫鱼之类的小个头鱼儿的时候,是禁止挂一整条蚯蚓的,不然的话,蚯蚓的头部和尾部拖的过长,很容易发生脱钩的现象。

2: 大鱼是青睐于大一些的食物的,对于那些小个头的蚯蚓似乎并不感冒!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一整根或大部份。(大鲫鱼,鲶鱼)

3:钓奶鲫个人觉得若作钓小鱼的话,则建议挂半截蚯蚓即可,无需挂整条蚯蚓。就算你挂把一根蚯蚓分十次用都是可行的。

但据我了解,有少数钓者认为蚯蚓并没商品饵的诱鱼效果,几乎没啥人用了。可现在只要按我说的用,大鲫鱼肯定屡屡上钩还双飞,所以千万莫忽视。如果要想增加蚯蚓的甜味和香味又要保持它的活力,我们可以在垂钓的前两天,用白糖水或香精水撒到蚯蚓盒里饲养一两天,这种做法就是“高级用法”。撒入的量要根据土壤的量而定,当然了,你想要什么味道就放什么料就行了,不过别用那种能伤害蚯蚓的料。如此一来,蚯蚓的体内和外表(特别是外面)都会散发出鱼喜欢的味道,上鱼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喜欢小编的话 可以点点   关注  谢谢大家





小青年钓鱼人


我觉得坐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