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应粉丝的要求,今天来聊一聊日本海军的未成战列舰计划,包括八八舰队中的加贺级战列舰和天城级战列舰、纪伊级战列舰、13号型战列舰,以及金刚代舰计划、改大和型、超大和型以及超甲巡等。这些战列舰或是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不得不废弃,或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的战局恶化,最终被废弃,在舰载机取代大舰巨炮的年代,这些过时的计划也早已和那场战争一样,尘封在历史的故纸堆中了。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对马海战中完胜后,日本海军的野心急剧膨胀,开始准备新一轮的扩军计划

1905年,日本在对马海战中战胜了强大的俄国海军,当时俄国海军的实力曾一度位列世界第三,这场实力悬殊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日本在海上战略上的野心。1907年,日本海军大臣斋藤实提出,以八艘战列舰和八艘装甲巡洋舰作为主力,其舰龄均不超过8年,这一庞大的计划,这就是“八八舰队”的雏形,然而这一计划由于预算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批准。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大正时代,老八八舰队计划中的河内号战列舰,虽然搭载了相同口径的主炮,但是由于倍径不同,成为了准无畏舰

八八舰队总体计划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八八舰队”计划改为由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组成。最先批准的是“八四舰队计划”,到1923年装备舰龄未满8年的八艘战列舰和四艘战列巡洋舰。

  1. 两艘扶桑级战列舰:扶桑、山城
  2. 两艘伊势级战列舰:伊势、日向
  3. 两艘长门级战列舰:长门、陆奥
  4. 两艘加贺级战列舰:加贺、土佐
  5. 两艘金刚级战列巡洋舰:榛名、雾岛(届时金刚、比叡的舰龄将达到八年)
  6. 两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作为舰龄已满八年的金刚号和比叡号的替代舰)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大正9年9月24日,横须贺工厂第五船渠内正在建造的陆奥号战舰,可见其独特的勺型舰艏

1918年,日本海军继续将造舰计划扩充为“八六舰队计划”,该计划以替代榛名、雾岛两艘舰龄已满八年的战列巡洋舰,继续补充建造两艘天城级,舰名为爱宕、高雄。1920年,日本海军的“八八舰队计划”最终定型,计划到1927年时,建成规模庞大的主力舰队,届时扶桑级和伊势级的舰龄也将将满8年,所以该计划准备再拨款建造4艘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

最终的八八舰队由以下战舰组成:

  1. 两艘长门级战列舰:长门、陆奥
  2. 两艘加贺级战列舰:加贺、土佐
  3. 四艘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天城、赤城、爱宕、高雄
  4. 四艘纪伊级战列舰:纪伊、尾张、骏河、近江
  5. 四艘13号型战列舰:13号舰~16号舰(名称未定)

1920年7月,日本国会正式批准了八八舰队计划,然而日本海军此前从来没有过这样庞大的造舰计划,所以日本对这一海军军备扩充计划的预估严重不足,建造这样庞大的舰队,对日本的经济和工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虽然当时日本的国力处于一个急剧膨胀的阶段,但是其仍然无法支撑这一庞大的造舰计划,最终,在1921年,也就是八八舰队计划批准后仅一年,日本不得不相应各个列强的号召,踏上华盛顿会议的谈判桌前。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陆奥号战列舰,原本应在华盛顿海军条约后废除,但是在日本的强烈态度下得以保留

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五个海军强国共同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也就是后来我们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华盛顿海军条约规定,各国主力舰的吨位不得超过35,000吨,同时主炮口径也不得超过16英寸,也就是406mm,同时,条约还规定了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的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25:5.25:3.15:1.75:1.75。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华盛顿海军会议结束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让各国迎来了难得的“海军假日”时代

由于当时距离日德兰海战仅过去7年时间,所以华盛顿海军条约自然是将限制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主力舰。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对八八舰队计划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最终的计划中,仅有长门和陆奥两艘已经建成的战列舰得以保留,赤城号和加贺号改装为航母,剩余的战列舰全部都没有建成。

各未完工战列舰参数概览(部分为推测)

加贺级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9900吨的,其基本设计可以算作是长门级的放大版,在长门级的四座双联装410mm主炮的基础上,在舰艉再增设一座双联装炮塔。然而由于其舰艉的三座炮塔呈“品”字型布局,所以射界比较狭窄,加贺级战列舰吸取了日德兰海战的经验,其水平方向的防护有了很大的提升,在船体要害部位增设了两层总厚度达到120毫米的水平装甲,此外,其垂直防护也升级成了两层装甲,分别是10到11英寸的船体装甲带,以及内轮机舱外的3英寸厚装甲。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大正11年8月1日,正在长崎的八八舰队计划四番舰土佐号,浓郁的烟雾其实是拖船上发出的

火控方面,加贺级战列舰搭载了仿制自英国皇家海军的回旋式射击指挥仪,在火控方面有了大幅提升。动力方面,加贺号战列舰搭载12台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总输出功率为91000马力,设计航速26.5节航速。1920年的2月16日,加贺级二号舰土佐号开工,7月19日,加贺号也开工建造,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加贺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遭到中止,刚开始准备全部废弃,但是在关东大地震中,准备改装为航母的天城号龙骨被地震震坏,加贺号战列舰接替受伤的天城改造为航母,土佐号则被作为靶舰击沉。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1922年3月31日,移交给日本海军的土佐号战列舰

天城级战列巡洋舰:该型舰可以视作是赤城级战列舰的高速版本,其舰炮布局和加贺级战列舰类似,也是五座双联装炮塔,但其主要假想敌是美国海军的6艘列克星顿级战列巡洋舰,所以天城级放弃了厚重的装甲防护,舷侧装甲带厚度为10英寸,采用倾斜布置,艏艉装甲仅有3英寸,最大水平防护也仅有4英寸。不过,该舰作为一款战列巡洋舰,搭载了整整19座吕号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其输出功率高达131200马力,最大航速高达30节。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1925年,吴海军工厂内准备改装为航母的赤城号

1920年12月6日,天城号和赤城号同时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和吴港海军工厂开始建造,爱宕号和高雄号则到1921年十一月底和十二月初才开工。华盛顿海军条约签署后,爱宕号和高雄号遭到废弃,而天城号和赤城号由于其设计时30节的高航速和战列巡洋舰修长的船体,被改造成航空母舰。巧合的是,美国海军定位相似的两艘列克星敦级也被改造为了航母,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大地震中,天城号战列舰的船体遭到损坏,无奈之下,只能由不太合适的加贺号接替其改装为航母。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昭和5年8月15日横须贺海军工厂内的长门号战舰与赤城号航母,本该都作为战列舰的它们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纪伊级战列舰:纪伊级是加贺级战列舰的后续计划,主炮口径和炮塔数量与加贺级类似,但是为了解决加贺级舰艉主炮射界不足的问题,纪伊级战列舰的船型设计改为长桥楼型,同时,该舰计划安装11座吕号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和8座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将达到131200马力,设计航速达29.75节。其舰体长度也从加贺级的231.6米延长到了250米,与天城级战列巡洋舰相差无几。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采用长桥楼型布局的纪伊级战列舰线图,舰艉主炮终于不用再呈品字型布置了

防护方面,纪伊级战列舰的主装甲带防护为9.5英寸,水平防护达4英寸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吗,由于舰体更加修长,同时燃料舱容积增大,所以纪伊级战列舰的续航力要比加贺级大得多,总的来说,纪伊级战列舰可以视作是天城级的加强防护版本,同时该型战列舰解决了此前两型战舰舰艉炮塔射界不足的缺点,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影响。纪伊级战列舰的四艘舰都没有开工建造。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游戏内的纪伊级战列舰,事实上,该型战舰从未开工,只停留在纸面上

十三号舰计划:十三号型战列巡洋舰是八八舰队计划的终极产物,在最初的K方案中,该型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高达4.9万吨,航速为30节,搭载8门460mm主炮,主装甲带厚度为13英寸。随后在1921年的2月,平贺让造船大佐对这一设计进行了修改,将排水量缩减为47500吨。事实上,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看,想要让这个标准排水量高达近50000吨的庞然大物跑到30节是很难实现的,后条约时代设计的大和级战列舰,舰炮仅比十三号舰计划多一门,其标准排水量已经达到了64000吨,可见十三号舰计划是很难实现的。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十三号型战列巡洋舰想象线图,事实上这一布局是二战结束后,日本海军史学者福井静夫创作的

此外,说说该舰装备的五年式460mm舰炮,1920年10月1日,技术本部和舰政本部共同发布了新型舰炮的建造计划,随后,吴海军工厂设计出了一门460mm舰炮和一门480mm舰炮,然而480mm首次舰炮在实验射击中就发生炸膛事故,事故发生后,日本海军吸取了教训,在减少装药量的情况下,才勉强让460mm舰炮通过了实验,并命名为五年式460mm舰炮,值得注意的是,该型舰炮与后来大和级装备的460mm舰炮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联系。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战后美军缴获的480mm口径主炮

总的来说,从日本海军的八八舰队计划可以看出,其对于主力舰航速的要求是很高的,整个计划中,除了加贺型战列舰之外,其余主力舰的航速都在30节左右,为了满足航速需求不惜牺牲吨位和主装甲带的尺寸。事实上,这一思路可以理解为是日本海军在对马海战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在大舰巨炮的传统海上对决中,谁能够依靠机动性抢到“T头”可以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旧日本海军未成战列舰计划经纬:颇具野心的八八舰队

八八舰队完工后想象图

另一方面,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也成为了各国海军争相研究的对象,在这场海战中,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战,也是世界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大编队交战。此次海战后,日本海军的战列舰防护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观,水平防护和篇炮塔的重点防护区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统一搭载了410mm舰炮,然而由于日本高估了自己的国力和工业水平,再加上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以及航母时代的到来,八八舰队的大部分舰型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了。至于之后的金刚代舰计划,超甲巡计划和基于大和的改大和型,以及超大和型计划,咱们下一篇再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