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在《大明風華》中,朱棣病逝於北征蒙古的歸途之中,卻因沒有及時處理皇位繼承問題,給朱家留下了禍患。朱高煦和朱高遂起兵謀反,朱高熾卻命懸一線,平定叛亂的重任就留給朱瞻基了。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朱高煦

  其實在歷史上,朱高煦的叛亂是比較兒戲的。宣德元年,早有造反之心的朱高煦欺朱瞻基年幼,在他的封地樂安州(今山東省惠民縣)宣告起兵,理由是靖難。同時編了個奸臣榜,大臣夏原吉在榜單上排第一。不過朱高煦這一套顯然沒人相信,他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支持。朱瞻基先假稱派大將薛祿去征討,朱高煦認為薛祿不足為懼,竟在樂安州嚴陣以待。不料朱瞻基卻御駕親征,迅速率軍圍困樂安州,沒過幾天,朱高煦投降了。朱高煦整個叛亂從起兵到結束前後不過兩個月時間,雙方一仗未打,整個過程真是一場兒戲。

  這種兒戲般的造反顯然不能滿足《大明風華》的編劇的要求,更不可能滿足觀眾的要求。於是編劇只能另闢蹊徑,編出一段更加兒戲的劇情出來。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朱高熾

  1.朱高煦和朱高遂逃出京城,為何卻跑去山東?歷史上的朱高煦在山東起兵是因為他的封地在山東。《大明風華》中朱高煦和朱高遂掌握的兵力主要是京城三營中的三千營和五軍營,其中朱高煦掌握三千營,朱高遂掌握五軍營。三千營和五軍營作為京營主力軍隊,都是精銳,人馬不下十萬,本來就駐紮在京城周邊,拱衛京城。所以朱高煦和朱高遂逃出後應立即去三千營和五軍營駐地,統率三千營和五軍營回攻京城。朱高煦和朱高遂卻率三千營和五軍營去山東攻打濟南?

  更搞笑的是,朱高煦居然提出一個糟糕的主意:直接攻打京城。濟南是重鎮,豈能繞開不打的道理?如果真的繞過濟南去打京城,濟南守軍還不騷擾大後方,從背後夾擊朱高煦的軍隊?京城是朱棣花了20年建立起的都城,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攻下。歷史上,朱棣靖難之役時也曾繞開濟南,但在此前朱棣已經率軍圍困過濟南數月,當時負責守濟南的是鐵鉉和盛庸,朱棣耗盡無數兵力,把濟南打廢了。雖然沒攻下濟南,卻讓濟南無力再出兵,朱棣才放心繞過濟南南下。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朱瞻基

  2.朱高煦和朱高遂與瓦剌首領馬哈木勾結起兵,約馬哈木從河套出兵。朱棣北征蒙古,為了就是解決邊患。《大明風華》中的明軍與蒙古各部大戰於三峽口,雙方應是兩敗俱傷的局面,但從整體實力來看,明軍顯然比蒙古各部要強很多。這一場大戰之後,蒙古各部絕無實力再南下侵擾明朝,否則朱棣北征蒙古花費的無數心血白白浪費,朱棣也白死了。更何況,朱高煦和朱高遂是朱棣的兒子,就算造反,也不可能勾結外敵?否則朱棣還不氣得從墳墓中爬出來抽這兩個兒子。《大明風華》中出現這樣的劇情純粹是為了給朱瞻基增加壓力而已。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于謙

  3.于謙都快變成笑料了。朱高煦和朱高遂起兵時把于謙與馬哈木的交情宣告天下,于謙只能跑到朱瞻基那裡讓朱瞻基出面作證,他憨憨的表情卻成了觀眾的笑料。朱高熾為了保護于謙,只能將於謙下了大獄,否則他會被朝中那幫大臣用唾沫淹死。于謙當時雖不知馬哈木的身份,但向馬哈木洩露大明的機密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理應受到懲罰。于謙這段經歷將是他一生的汙點,會時不時被別人攻擊利用,甚至會使他這輩子都不可能升官,更別說日後還要挽救大明於危難之中了。于謙之前與馬哈木相識這一段劇情本來就是個漏洞劇情。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楊士奇

  4.說說朱高煦和朱高遂的奸臣榜。兩人造反時既然是以靖難為名義,當然會列出一個奸臣榜,楊士奇、于謙均在內。結果朱高熾把于謙下獄,再加上楊士奇自薦出使到朱高煦那,朱高熾一招就破解了朱高煦和朱高遂的造反,讓朱高煦和朱高遂處於被動。問題是奸臣榜的其他人呢?朱高煦和朱高遂既然列出這麼個名單,肯定不是希望或殺或貶兩三個人就行的。

  《大明風華》作為一部電視劇,出現這種劇情看是沒關係,但也反映了編劇不嚴謹,後續劇情大體上也會越來越不嚴謹。朱高熾派朱瞻基到南京讀書,結果朱瞻基悟出以仁治國的道理,但對平定叛亂會有幫助嗎?難道朱瞻基會用嘴遁說服朱高煦和朱高遂投降,以讓大明避免兵禍?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們也只能靜待劇情的發展。

比起歷史上的朱高煦兒戲般的造反,《大明風華》的劇情更兒戲

日期

  其實,最該吐槽的是徐濱了,他一會兒在北京,一會兒又出現在南京,神出鬼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