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为什么大清不能完全统一准噶尔统治下的哈萨克汗国?

灵格师


可以了,大清早期几代恢复汉唐故土西域(新疆)有多难,艰苦卓绝与近乎狂热的执着够震撼了,看看大明早期恢复的汉唐故土交趾早早就彻底放弃了。


1CN


哈萨克汗国并非在准噶尔的统治之下,清朝在灭掉准噶尔之后,立即就引起了哈萨克汗国的警觉,而眼瞅着中亚诸国已经有抱团之势,清廷决定结束战争,保住自己刚刚占领的地区

提及哈萨克汗国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准噶尔,它俩是一辈子的仇敌。

准噶尔原本是厄鲁特蒙古的一个部落,厄鲁特是清代对漠西蒙古的称呼,明朝时候管他们叫瓦剌,而他们自称是卫拉特。

厄鲁特蒙古,也就是漠西蒙古,他们与东部蒙古在血缘上并不是那么紧密,虽然大家都是蒙古人,但东蒙古一直是看不起西蒙古的。

蒙古民族是由成吉思汗开创的,“蒙古”的名字就是来源于东蒙古地区斡难河上游的蒙古部,后来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将整个高原上的各个部落整合为蒙古族。而位于西蒙古地区的这些蒙古人,其文化和血缘与东蒙古地区相差较大,以至于东蒙古压根不把西蒙古当做是蒙古人。在1640年编写的《喀尔喀—卫拉特法典》中明确表示,卫拉特蒙古(西蒙古)不算是蒙古。

1388年北元后主脱古斯帖木儿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大元国号停止使用,蒙古也很快分裂成为东部的鞑靼(东部蒙古,也叫中央蒙古,由黄金家族担任大汗)和西部的瓦剌(西部蒙古),双方之间互相打仗。

到了明末,东西蒙古都处于分裂状态,后金(清朝)兴起之后,利用东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吞并了东蒙古南部地区,灭掉了蒙古大汗直接统辖的察哈尔部,建立了漠南蒙古,开启了吞并蒙古的征途。

察哈尔部的灭亡震惊了整个蒙古高原,东部蒙古地区只剩下了漠北蒙古。而面对强大的清朝,漠北蒙古选择向清朝称臣,而为了牵制漠北蒙古,漠西蒙古(西蒙古)的盟主,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也派人前往盛京,向清朝称臣。

在明末清初时漠西蒙古分成五大部落: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辉特部。后来由于土尔扈特部西迁,于是只剩下了四个。在清初时,和硕特部是漠西蒙古的老大。

1676年,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打败和硕特部盟主鄂齐尔图汗,把松散的部落联盟逐渐转变为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汗国,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噶尔丹自称大汗。

准噶尔汗国崛起之后就开始四处扩张,噶尔丹先是灭掉了位于新疆的叶尔羌汗国,将天山南北尽收入囊中,然后又向西与哈萨克汗国开战。

其实早在准噶尔统一漠西蒙古之前,准噶尔部就常年与哈萨克部交战。哈萨克汗国建立于1456年,是成吉思汗后裔贾尼别克汗(术赤系)所创立的了。

在准噶尔尚未统一漠西蒙古之前,准噶尔和哈萨克的交战各有胜负,而在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哈萨克就只有挨揍的分了,噶尔丹将哈萨克人打得吐血。

不过哈萨克并非噶尔丹的第一目标,噶尔丹的愿望是统一整个蒙古高原,之后南下北京,重现当年蒙古帝国盛世。1688年,噶尔丹率兵越过杭爱山进攻漠北蒙古(东蒙古),这一举动成功地保住了哈萨克汗国。

上文解释道,在清初的那个时代,漠北蒙古根本不把漠西蒙古看做是同胞,对于噶尔丹的来袭,漠北蒙古就视之为异族入侵。由于不敌噶尔丹,后经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倡议,漠西蒙古全部投降清朝,清军清军保护,康熙皇帝决定北上抵御噶尔丹。

(噶尔丹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当时准噶尔的主要目标是与清帝国作战,无暇顾及西面的哈萨克)

正当噶尔丹欲倾兵南下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发动政变,端了噶尔丹老巢,导致噶尔丹失去后援。但此时的噶尔丹没有选择回国与策妄阿拉布坦争权,而是选择孤注一掷,南下进攻中原。

1690年,噶尔丹引兵三万在乌珠穆沁击败清军先锋部队,随后直接杀到了内蒙地区,清廷大惊,康熙皇帝宣布北京戒严,并立即调集八旗和内蒙蒙古骑兵共10万前往迎战,双方在内蒙古乌兰布通展开大战。

此战康熙原本是御驾亲征,但在到达乌兰布通之前,在大臣的“劝说”下,最后还是抱病留守,由和硕裕亲王裕亲王领兵前往。

刨去辎重部队,清兵投入到前线的兵力大约在8万人左右,在兵力上对准噶尔有绝对优势,并且清军的大炮和火枪数量都远多与准军,因此清军在战术上多多路进军,意图全歼准军。

但是在之前的乌珠穆沁之战中已经暴露出清军战斗力不低准军,双方大肉搏战清军不占优势。而面对清军的来袭,准军祭出了“驼城”部署,这一战术应该是脱胎于欧洲的“胡斯车堡”,在15世纪是一种非常有效地阵地战术。

由于在准军的驼城正面是沼泽,清军大炮的射程够不到,于是福全决定迂回攻击,但却被准军反杀,以至于一等公佟国纲都战死了。

无奈之下,福全只得依靠兵力优势与准军开炮对射,最后由于弹药告罄,准军以议和为由骗过了福全,从容撤退。

准军北撤之后曾向清廷求和,毕竟老家都没了,噶尔丹一时很难重建根据地,无法获得大量兵力补给。但噶尔丹并没有投降之意,而清廷也加紧对漠北蒙古的控制,双方都在准备着新一轮战事。

1696年,清军在昭莫多(乌兰巴托南部)与准军再战,清军以绝对优势兵力重创准军,噶尔丹败逃自杀,其骨灰被他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获得,最后在清朝的威逼下,策妄阿拉布坦将噶尔丹骨灰交给了清朝。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统领准噶尔汗国,这个人非常厉害,在他的统治下准噶尔进入全盛时期,准军在外蒙多次击败清军,1731年清军于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惨败给准噶尔,迫使清廷与准噶尔言和。(雍正时期的准噶尔汗国)

在于清廷言和之后,准噶尔汗国逐渐腾出手来对付北边的沙俄和西边的哈萨克。

由于在头克汗之后,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了大、中、小三个玉兹,实力有所衰弱。而面对着强大的准噶尔,哈萨克汗国又是被欺负地抬不起头来,特别是与准噶尔接壤的大玉兹,更是直接能臣服于准噶尔。

但好在沙俄不愿意看到准噶尔称霸中亚,总是在背后支持哈萨克,让哈萨克汗国免于亡国。
(准噶尔汗国,大玉兹在后期被准噶尔给兼并了)

1745年,准噶尔第三代大汗噶尔丹策零(策妄阿拉布坦长子)染瘟疫暴毙,准噶尔陷入严重的内斗,哈萨克汗国中的中玉兹大汗阿布赉趁机东进,收复了许多失地。

但令哈萨克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在捕获准噶尔内乱的消息后,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顶着所有所有人的压力,直接发兵五万攻打准噶尔。

1755年,清军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引导下一举灭掉了准噶尔汗国!此消息立即震惊了整个哈萨克汗国,哈萨克大汗阿布赉迅速在中哈边境部署兵力,严阵以待,堤防清军来袭。此外哈萨克还大量收留从准噶尔逃民,并积极与沙俄联系,共同抗击清帝国。

在拿下准噶尔之后,清军在中哈边境与哈萨克发生多次小规模冲突,双方均有胜负。由于南当时南疆地区又发生了大小和卓叛乱,清军主力尽数南调,无力在向西与哈萨克开战。在觉察到中亚的几个汗国已经抱团的情况下,清挺决定熄战,保住新战略的土地,于是最后中哈双方达成议和,划分边界,而哈萨克汗国则向清朝称臣。


千佛山车神


满洲将士以为哈萨克是准葛尔人附属,于是得陇望蜀,向哈萨克进兵,却遭到了哈萨克人的抵抗而失利。最主要的是,哈萨克的一代雄主阿不赉汗,审时度势,恭顺称臣,乾隆皇帝也就没有理由继续向哈萨克草原进军了。缅甸事起,乾隆意在缅甸,帝国的战略方向也就改变了。



魔都禅语


哈萨克汗国是由黄金家族后裔所建立的国家,十五世纪五十年代建立一直持续到了十九世纪中期,清朝建立后收复了许多地区,包括盛极一时的准噶尔,但哈萨克汗国却一直安稳保持独立直到被沙俄灭亡。为什么哈萨克汗国可以在铁爪一般的清朝人的手中存活下来呢?



其一:哈萨克汗国内部治理得当,实力较强

哈萨克汗国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游牧人民的特点就是壮硕灵活,行踪不定,非常难以控制。哈萨克汗国大约有120多万人口,可以说全民皆兵,敌在暗处我在明处,对于清朝来说也是一块硬骨头。哈萨克汗国的内部治理的也井井有条,哈萨克人民的法治意识较强,从最开始心照不宣的习惯法到哈萨克汗国第一部法典《哈斯木汗国名鉴》的颁布,哈萨克人民一直处在一种组织管理之下。法典的内容十分详细,从经济、刑事都服兵役,给现世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也是当时的清朝所不能及的。虽然哈萨克汗国内部也出现过内乱和分裂,但法治却一直贯通了下去,分而不乱,也非常具有实力。当时的清朝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也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二:哈萨克汗国和清朝拥有共同的敌人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古代也有外交,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题目其实并不严谨,哈萨克汗国非但没有处在准噶尔的统治下,反而差点儿统治整个准噶尔。十七世纪初到中期,哈萨克汗国打败卫拉特的攻击,并占领准噶尔汗国的西部地区。十七世纪末期,准噶尔进行了反攻,也占领了哈萨克汗国的众多领土,处在内忧外患中的哈萨克汗国也进入了一段被动时期。十八世纪中期,阿布莱汗上台,哈萨克汗国不再低调。重新繁盛的哈萨克汗国立刻开始了反击,他们先从准噶尔收回来了自己被夺走的地区1752年到1753年,阿布莱汗带领着军队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打进了准噶尔的中心地区伊犁河博热塔拉,大挫准噶尔的军威,而后又占领了准噶尔的首都,到现在,准噶尔的主力部队已经被哈萨克汗国给消灭了。准噶尔是清朝的老对头,清军出兵清扫了准噶尔的残余部队,清朝和哈萨克汗国在准噶尔问题上也算盟国了。



其三:不分胜负,服软讲和

有利益交集就免不了会有冲突,清朝和哈萨克汗国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战争,但二者皆没什么大的伤亡也没什么大的胜利。哈萨克汗国和沙俄签订过协议,也算有背景,攻打哈萨克汗国对清朝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毕竟谁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导一群野人。哈萨克汗国和清朝也都进行了长时间的作战,人民反战心理都比较强,哈萨克汗国也比较善于服软,双方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也真的和平了一段时间。


小镇月明


公元17世纪开始的亚洲,实质上是清朝和俄罗斯对蒙古人的联合绞杀,清朝从东北出发,而俄罗斯从西北开始,两大帝国相遇之地便是准噶尔汗国和哈萨克汗国。

哈萨克汗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裔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者,是漠西蒙古,也就是卫拉特蒙古,明朝称其为瓦剌。

1、哈萨克汗国并非准噶尔汗国的属国,事实上两国曾在中亚地区大战两百年。

战争以公元1525年卫拉特蒙古对外扩张开始,并于公元1757年清朝和哈萨克汗国对准噶尔汗国的两河绞杀而结束,卫拉特蒙古在公元1676年由噶尔丹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

两国的战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1525年~1569年,哈萨克汗国与卫拉特汗国之间的拉锯战

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明朝,明朝除了朱棣时期外,并不关系蒙古人之间的争斗,只要不南下即可。
  • 1570年~1635年,哈萨克汗国击败卫拉特汗国,卫拉特蒙古土崩瓦解

  • 1644年~1727年,噶尔丹建立准噶尔汗国后击败哈萨克汗国,哈萨克汗国分裂成了大、中、小三个玉兹,与准噶尔接壤的大玉兹则直接能臣服于准噶尔。

  • 1728年~1757年,哈萨克汗国在清朝出兵准噶尔汗国的同时出兵,与清朝联手灭了准噶尔汗国。

所以,哈萨克汗国与准噶尔汗国一直是敌对的关系,两百年来,哈萨克汗国曾击败准噶尔,准噶尔也曾击败哈萨克。

在哈萨克和准噶尔之间,取得胜利的是哈萨克,但哈萨克也没有笑到最后,因为俄罗斯人来了。

2、清朝和俄罗斯从东西两个方向征服蒙古人

俄罗斯的崛起,源于反抗蒙古人金帐汗国的统治。

公元1480年,蒙古人统治了俄罗斯人240年之后,俄罗斯终于独立,并击败蒙古人,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向东方的征服运动。

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于我国东北,并于公元1635年击败了漠南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从此清朝皇帝兼任蒙古大汗 。

从公元1635年到公元1757年,清朝用了122年的时间,最终征服了蒙古三部——漠南、漠北、漠西。这蒙古三部其实便是当年的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而漠西蒙古在清朝之时称为准噶尔汗国。

因此,当年的蒙古帝国,位于波斯的伊尔汗国最终融入了波斯,而剩下的部分则被清朝和俄罗斯瓜分。俄罗斯征服的蒙古部分是当年的金帐汗国分裂之后的一众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哈萨克汗国等等。

那么,清朝为何不继续征服哈萨克汗国?主要原因便是俄罗斯人来了。

清朝在灭了准噶尔汗国之后曾与哈萨克汗国打过两次仗,互有胜负,公元1757年6月7日,哈萨克汗国与清朝签订了《阿亚古兹停战协议》,双方正式停战。

之后,哈萨克汗国开始了漫长的反抗沙俄入侵的战争,至公元1847年,哈萨克汗国末代可汗克涅赛热汗在反抗沙俄的战争中被杀,哈萨克汗国亡,俄罗斯占领了哈萨克全境和整个中亚地区。


清朝征服了准噶尔汗国,俄罗斯吞并了哈萨克汗国,这便是结局。


心向青山


哈萨克汗国与大清之间隔了一个庞大的准噶尔汗国,无论如何大清也不会意识到会去碰触与他毫不相干的哈萨克汗国,因为它核心在中亚,而且离沙俄毗邻,清朝肯定念及沙俄势力存在,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平了漠西就算草草收兵。

在古代中国的西部传统边境线上,除了唐和元以外基本就到葱岭就戛然而止,这个边境北部撑死到巴尔喀什湖流域,汉唐基本就维持到这里,而对于遥远的中亚地区,仍很陌生,因为中亚是东西方交往的枢扭。中原王朝一旦碰到它也势必与西方打交道,甚至发生摩擦,由于易守难攻的地形驱使也让它很少染指,所以地形存在往往决定一个疆域的形成,喀喇昆仑山和阿尔泰山就是东西方的屏障。

在当时,对于大清而言,西部最主要威胁不是哈萨克汗国,而是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以漠西蒙古著称,曾意图想恢复大元江山,重振成吉思汗威风,这是有目共睹的。蒙古诸部一直处在与清朝前因后果的争夺的,主要驱使是恢复明朝前面的大元辉煌。

在明末,清朝已从明东北中走出来,明奴儿干都司被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汗国给取代,在白山黑水出身的建州女真部落已开始将东北女真诸部渐渐统一,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慢慢涌入后金的怀抱。第一个与后金杠上的是漠南蒙古,但这时毗邻的漠南漠北却很强悍,一直与明朝有着百年争夺天下的实力,明太祖朱元璋铺鱼儿之战和朱棣五次北征漠北都未能见效,土木堡事件更让大明大开眼界,皇帝御驾亲征的五十万中了埋伏,明英宗被俘,差点亡国。万里长城成了明蒙交界的保护所,它的出现为蒙古而修,这时大明正把聚焦对准北方蒙古,哪会想到不起眼的大清,由于后金起家底子薄,以七大恨和十三副铠甲起兵。他们哪能容忍这个东北一隅的后金胡作非为,后金正如曾经大唐的海东盛国成不了气候。哪会把它与曾经威风凛凛的完颜阿骨打大金做比较,即便如此,大金撑死也只不过守住北部半壁江山,最后还被他们老祖宗成吉思汗吊着打。

所以蒙古一直与明朝纠纷目的就是想争夺中原,意图天下,恢复大元,然而后金出现在它身边,这个绊脚石的障碍物,蒙古自然不会放在眼里,也想有朝一日收拾它。这个时候蒙古出了一个中兴之主,林丹汗,他的雄心可以比肩前任达延汗,也曾想试图收拢失散已久的漠南蒙古部落,可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后金的崛起,作为蒙元第35任大汗的他,由于后金采取主动攻势,在对明萨尔浒之战名声大噪,一定程度也在避开与后金发生的冲突。但是也缓和了与大明的关系,尽而走向联明抗金的路子,林丹汗自豪的以

“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

实际瞧不起后金,却没料后来结果林丹汗不敌后金败北,所以漠西自愿成了蒙古帝国复兴的中心。

准噶尔汗国前身就是出自瓦剌部一支卫特拉,曾经这里属于成吉思汗二子察合台的汗国,阿尔泰山一带又曾属于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领地,但由于年代久远经历明朝三百年,基本被准噶尔汗国的兴起取代。而较远的哈萨克汗国则属于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代一支,但由于与准噶尔是邻居所以经常受准噶尔撕掠,所以这个时候准噶尔一直处在上升阶段,他即不把沙俄放在眼里,也不会把哈萨克放在眼里,将沙俄阻于西伯利亚北部,把哈萨克试图纳为臣子,这有就有他为什么会狂傲的让大清臣服的原因。

这个时候枭雄噶尔丹出现了,他摆平哈萨克汗国之后,后来将矛头指向大清,于是东征蒙古漠南漠北,与大清争夺式展开拉锯战,一路平定喀尔喀一直南下打到离大清京师不远的赤峰的乌兰布通,直接欲想一举拿下清朝,建立新的大元,所以也就有清朝执意要攻准噶尔汗国的原因。不止如此,噶尔丹死后,准噶尔汗国还不寂寞,仍对大清周边蠢蠢欲动 ,但两者互有胜负,因此这个不让大清安宁的一方汗国终于到乾隆时期被平定了。但有人要问哈萨克汗国也属于准噶尔汗国为什么不乘胜攻取,实际上哈萨克的大玉兹的伊犁河流域早为准噶尔领土,而中玉兹和小玉兹又受沙俄保护,当然不准大清介入。

大清也明白如果贸然西进哈萨克草原势必要受沙俄和哈萨克的夹击,毕竟对沙俄一翼的剪除,会遭到报复,因为沙俄已在大清北疆构成了威胁,自然不敢轻易贸进,这两个大国谁不惹谁最好,维护周边和平。由于战略不必要性,一部分还是因为清朝已没有能力向西走那么远,原因哈萨克汗国大部分处在沙漠,而且几乎荒无人烟,他们对准噶尔汗国用兵事出有因,就因为噶尔丹,在陷入准噶尔长年泥潭中已无力西征,当前清朝这个时候将精力放在富庶的江南治理上和国家稳定方面,加上两位共同敌人准噶尔消除了所以没必要再折腾。











龙文说史


准噶尔之乱平定后,哈萨克曾向清政府上书请求内附,但被乾隆拒绝了。清朝不是不能统一哈萨克,而是不想。

汉武帝在征匈奴时采取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策略,派张骞出使西域,欲联合西域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清朝在平定准噶尔之乱时也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即联合被准噶尔部压迫的部族,以减轻清军远征的压力。

清朝的盟友中,喀尔喀蒙古因为被准噶尔差点覆灭,在平准之战中出力最多。准噶尔部和喀尔喀之间的恩怨情仇很复杂,这里只简单说一下。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的率领下,逐步统一了卫拉特蒙古,而东边的邻居喀尔喀三汗则是内讧不断。

噶尔丹趁喀尔喀内乱时出兵,占领了大部分喀尔喀蒙古的土地。喀尔喀王公一小部分流亡沙俄,大部分则向北京求援。准噶尔部做大是清政府无论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准噶尔进攻喀尔喀给了清军出兵的理由,于是爆发了著名的“清准战争”。

准噶尔部与哈萨克的矛盾类似。明朝时瓦剌的首领也先是噶尔丹的老爷爷,他们都是“绰罗斯氏”。也先原本是蒙古太师,僭越称汗后很快被杀,之后卫拉特蒙古(明朝称瓦剌)迅速衰败。

在东部鞑靼(黄金家族)和察合台诸汗的打击下,卫拉特蒙古被迫放弃漠北,不断西迁,最终来到了中亚的哈萨克草原。

哈萨克人的历史悠久,十五世纪从金帐汗国分裂出来后逐步形成一个民族。哈萨克人和卫拉特人都是草原游牧民族,都需要大量牧场,又加之一个信仰伊斯兰教;一个信仰喇嘛教。几十年的短暂和平过后,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发尖锐。

哈萨克与准噶尔草原争雄数百年,最开始哈萨克凭借着控制了中亚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城市,很快将哈萨克草原上的卡尔梅克人(欧洲、中亚对卫拉特蒙古的称呼)置于统治之下。

不过十七世纪初,卫拉特诸部意识到必须停止内讧,一致对外。统一下的卫拉特蒙古在与哈萨克的斗争中逐步占据上风,尤其是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率领卫拉特走向巅峰后,整个哈萨克草原和锡尔河流域的重要城市都在准噶尔汗国的控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哈萨克原意与清军合作,东西夹击准噶尔的原因。

在对抗准噶尔部的过程中,哈萨克中玉兹的阿布赉汗意识到大清帝国的强盛,率先向清朝上表,请求并入中华,随后哈萨克的大玉兹和小玉兹也上书要求归化。然而乾隆却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在归化哈萨克的问题上,乾隆的做法是比较务实的。准噶尔之乱持续三代人,长达七十年之久。乾隆平乱之难归结为准噶尔部“恃远跳梁”,其实准噶尔的军事力量远不及清军,仅是因为清军远征西北对国力消耗巨大,且很难将其主力全歼。哈萨克在准噶尔的更西方,治理起来势必耗费更大的军力和国力,况且哈萨克草原民族更为复杂,部族头人经常在沙俄和大清之间摇摆不定。

乾隆认为接收哈萨克只会空耗国力,而且还会与沙俄产生直接冲突,所以委婉地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同时又给与他们大量优惠政策作为安抚。

在后勤补给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定居民族在中亚草原的扩张基本上是胜少败多,俄国入侵哈萨克草原也是举步维艰。巨大的军费开支让沙俄上下数次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不过沙俄幸运的是,他们坚持到了铁路的发明。

铁路修进草原和戈壁后,后勤不再成为问题,而草原骑兵在现代化火器的打击下,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力量,因此俄国很快完成了对中亚的吞并。


史料不辑


哈萨克汗国是蒙古黄金家族后裔在1456-1847年间创建的国家。由术赤系的苏丹克烈汗与贾尼别克汗创立。1456年正式脱离金帐汗国,向蒙兀儿斯坦与楚河,塔拉斯迁徙,东察合台汗国的也先不花二世与羽奴思把蒙兀儿斯坦的一地方库齐巴什划出,供他们居住。1465-1466年大批游牧民族脱离阿布海儿,他在这年战死,他的土地由哈萨克汗国接收。成立了一个纯游牧国家。他们在1470年正式立国。

公元1480年,蒙昔人统治了俄罗斯人240年之后,俄罗斯终于独立,并击败蒙昔人,越过乌拉尔山,开始了向东方的征服运动。明朝末年,后金崛起于我国东北,并于公元1635年击败了漠南蒙古最后一任大汗林丹汗,今后清朝天子兼任蒙古大汗 。从公元1635年到公元1757年,清朝用了122年的时间,最终征服了蒙古三部——漠南、漠北、漠西。这蒙古三部其实即是当年的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 哈萨克与准噶尔草原争雄数百年,最开始哈萨克凭借着控制了中亚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都会,很快将哈萨克草原上的卡尔梅克人(欧洲、中亚对卫拉特蒙古的称谓)置于统治之下。不外十七世纪初,卫拉特诸部意识到必须停止内讧,一致对外。统一下的卫拉特蒙古在与哈萨克的斗争中逐步占据上风,尤其是准噶尔部的噶尔丹率领卫拉特走向巅峰后,整个哈萨克草原和锡尔河流域的重要都会都在准噶尔汗国的控制之下。这就是为什么哈萨克原意与清军互助,共举夹击准噶尔的原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能够和平相处。



而且清朝曾经和哈萨克有过冲突,有利益交集就免不了会有冲突,清朝和哈萨克汗国也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战争,但二者皆没什么大的伤亡也没什么大的胜利。哈萨克汗国和沙俄签订过协议,也算有背景,攻打哈萨克汗国对清朝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好处,毕竟谁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导一群野人。哈萨克汗国和清朝也都进行了长时间的作战,人民反战心理都比较强,哈萨克汗国也比较善于服软,双方签订了一个和平协议,也真的和平了一段时间。

还有原因一是大清力量有限。清王朝与准格尔连年征战,财力、人力已经消耗很大,击败准格尔已经非常不容易,要想再占领哈萨克汗国非常困难。二是哈萨克汗国离中原太远,战略价值不够。哈萨克汗国一片沙漠,清朝对它没有任何战略兴趣,也不愿用钱用人用力去征服。三是清朝统治者已没有攻城掠地的野心和动力。清朝统治者已经满足于坐守资源丰沛的中原之地,和鱼米之乡的江南,沉迷于天朝上国的美梦,已失去开疆扩土的血性。


清朝虽说和元朝一样都是马背上打天下的民族,但清朝统治者更注重的长治久安,更能治天下,不会一味地求大,联想到中国的历史教训,西北向来就是中原王朝的最大威胁,也是天然屏障,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西域安,则中原安,天下太平,从军事上来看,西北方民风强悍,擅长打仗,必须予以解决才行,否则无法实现天下太平。


大老二爷


清朝在统一了准噶尔以后,为什么不继续攻击哈萨克汗国,将这里一并统一呢?这其实是出于几大方面的考虑。



第一个方面,精力有限。清朝跟准噶尔也是斗了几十年才终于将其拿下,在这么多年的斗争中,大清越感疲惫。虽然他们最终拿下了准噶尔,但这是一块比较硬的骨头,如果不紧紧镇压,怕到时候又起暴乱。因此,即使清朝当时士气正高,但他们也不可能继续出兵攻打哈萨克汗国。再者来说,对方的实力也一点不弱,他们的骑兵能力不比清朝的低,清朝这边派兵过去也占不到好处。既然如此,清朝这边也希望养精蓄锐,所以不想白白浪费精力。



第二个方面,没有实际冲突。清朝之所以不派兵过去攻打,还是因为彼此间没有冲突。清朝和哈萨克汗国中间正好就隔了一个准噶尔,不管是谁争地盘,他们都是要争准噶尔的地盘。所以他们的矛盾冲突都是跟准噶尔发生。当年哈萨克汗国跟准噶尔对战,取得了胜利,占据了他们的地盘。因此准格尔才不得不跑过来攻打清军,想要从清军这边再占地盘。这样才引起了冲突,使得清朝下了狠心要灭掉准噶尔。而灭掉准格尔以后,即使清朝想要灭掉哈萨克汗国,也觉得能力有限,再加上那个地方太远了,就算是统一了,管理起来也麻烦。因此,在彼此没有冲突之下,清朝这边根本没必要去自找麻烦,没必要派兵攻打哈萨克汗国。



第三个方面,攻打哈萨克汗国牵扯甚远。在灭掉了准噶尔以后,自然而然就和哈萨克汗国成为了邻居,而在这个邻居的另一边又是俄国。如果此时清朝派兵去攻打,这在俄国看来就是一种危险信号。想想看,清朝灭掉了中间的准噶尔以后就继续攻打哈萨克汗国,那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清灭掉了中间的哈萨克汗国以后就会攻打俄国呢?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俄国这边难免会做出一些防护措施,以防止意外发生。这样一来,对清朝可就不利了,这就相当于一下子要面对两大国家,即使大清当时处于繁盛阶段,也肯定不敢这样和两国硬碰硬。

所以综上来看,若是继续去灭哈萨克汗国,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清朝能够从中赚取的好处,远没有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大。所以在几番思量之后,双方最后是坐在了议和桌上商量合约问题。


紫禁公子


在清朝的不少皇帝中,都有向着新疆地区用兵的经历,比如康熙就为了维护大局,有着向攻打蒙古各部落进而吞并哈萨克汗国的噶尔丹,后世也有左宗棠为了维护新疆处于中国领土完整性反击沙皇扶立的阿古柏的军事行动,但是在历次清朝对新疆的军事行动之中,虽然模仿前几个朝代的设立都护府的方式在新疆设立了伊犁将军,但是清朝没能统一准格尔治下的哈萨克汗国,这是为什么呢?

1:哈萨克的历史

其一:强盛的帝国

在哈萨克全盛的时期,他也是一个及其庞大的帝国。在哈斯木即位的时候,在他的带领下,哈萨克的国力和领土扩张的很快,在草原上,他建立起一个人口多大百万,兵力几十万的帝国,广袤的草原成为了他的后花园,并且打败了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察合台汗国。但是在他去世之后,这个庞大帝国迅速走向了衰弱,并且受到了东蒙古的压迫之后,准格尔和哈萨克的冲突长达数百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中,准格尔一直强势压制着哈萨克帝国。

第二:中兴之后和满清冲突

在哈萨克帝国就这么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直到他们迎来了阿布莱汗。在他的统治和带领之下,帝国又重现往日的辉煌,他率领他的部属反击收回了自己的故土。在和俄国的沙皇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之后,阿布莱汗带领军队击败了长期压制自己的准格尔。在满清灭亡了准格尔之后,双方也进入了冲突的时期,但是为什么双方很快就停止战争,划定了边疆,那么,清军为什么没有乘胜成功一举统一哈萨克汗国呢?

2:清军的蠢蠢欲动

其一:清军等来了机会

在和准格尔进行你死我活的过程中,因为蒙古和哈萨克军队长期处在战争的位置,这两的损耗都是非常大的地步。这时候清军就开始下山来摘桃子,于是在大敌当前的局面之下这两不得不联合起来抵御清军的进攻。清军趁着这个机会,集结了大批军队,并且命令臣服自己的部分蒙古军队配合自己进攻。正当清军信心满满准备把他们一锅端的时候,很快,清军就因为四十万大军自信满满遭到了哈萨克铁拳的毒打。

其二:清军的惨败

正当清军大肆开进蒙古草原的时候,惊奇的发现,哈萨克的军队战斗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本以为他们是下山摘桃子的清军在草原上不出意外的碰到了磨刀霍霍的十几万哈萨克部落的骑兵,在一顿交火之后,清军大败,看似雄师的几十万军队在哈萨克骑兵的切割下马上死伤了大部分兵马,另外,正当这两在大草原上打的兴高采烈的时候,清军发现在他们的周围,除了眼前的庞然大物,还有不少或明或暗的势力准备在这两两败俱伤的时候捡桃子,于是,清军就和哈萨克部落议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