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白江口之战后,日本拼命学习唐朝,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经过数百年的诸侯混战,到1590年,终于由丰臣秀吉统一了日本。本来国家统一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但是,丰臣秀吉还有一个巨大的梦想,就是征服大陆。

自从唐朝衰落后,日本便对中国失去了敬畏。连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都被日本人打败,使得日本对大陆的野心开始复燃。丰臣秀吉继承了这种野心,他认为凭借日本久经战阵的军队,只需要两年就可以迁都北京,坐享天下了。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不能说丰臣秀吉非常狂妄,当时他手下的军队至少有二十万以上,打过多年的内战,还装备了先进的铁炮。跟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比一下,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质量,丰臣秀吉都自信满满,有把握吞并中国,然后再进军印度。

1592年4月14日,丰臣秀吉正式出兵朝鲜,这是大陆攻略的第一站,拿下朝鲜,才谈得上中国和印度。果不出所料,朝鲜军队是渣渣,完全不是对手,日军很快就攻占了大半个朝鲜。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朝鲜国王赶紧向明朝求救,万历皇帝和朝廷认为日本真正的意图是侵略中国,救援朝鲜就是保卫中国,很快便决定发兵入朝,击败日本军队。

一开始,明军并不了解日军的实情,在朝鲜方面的情报里,日军先锋只有千把人。但明将祖承训带领两千多骑兵与之交战后,发现日军至少有上万人,且火器精良,训练有素。

实际上,日军第一批入朝的部队有十四万陆军,近万水军,实力远超明朝的想象。直到此时,明朝终于确定光靠辽东军是不够的,必须调集更多的精锐,方能击败日军。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于是,一批批明军赶赴朝鲜前线,李如松被任命为御倭总兵官,节制四万多入朝明军。明军在骑兵和火炮上占有优势,各部基本都有实战经验,其中包括有著名的戚家军。

明军的第一个目标是收复平壤城,守卫平壤的是小西行长的第一军18000人,日军原以为自己有铁炮队,处于有利的防御地位。铁炮其实是从欧洲传过来的火绳枪,在日本内战中,对付骑兵有很好的功效。这也是日军明知自己骑兵很弱,却仍然敢于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朝鲜战场上,铁炮的作用大为下降,原因是明军有真正的火炮。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李如松集中了数百门火炮,从三个方向炮击平壤。当时的火炮虽然还不能与后世的相比,但射程和杀伤力仍然远强于日军铁炮,这使得日军的铁炮队光挨打而不能还手。即使是明军步兵和骑兵,手里也有三眼铳,可以连续射击三次,打完后还可以当锤子用,日军铁炮队很难占到上风。​

小西行长见明军凶猛,不得不放弃平壤,向南逃窜。路上又遇到明军骑兵的截杀,损失惨重。史载明军阵亡790人,杀伤日军9000多人,平壤被收复,此战史称平壤大捷。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明军乘胜追击,派查大受的骑兵向南方侦察搜索。在碧蹄馆附近遭遇日军侦察部队,发生战斗。双方不断增兵,明军是三千多骑兵,日军则有两万多人。

碧蹄馆遭遇战是明军骑兵和日军步兵的一次大规模野战,日军拥有两部以上的优势,但明军十分顽强,打得也很勇猛,使日军始终无法完成合围。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由大名组成的日本军队,见识到明军的战斗力后,不愿意死打硬拼,以拖为主。中日双方展开议和,陆上战局陷于僵持。由于朝鲜无法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援,明军主力撤离了朝鲜。

议和失败后,丰臣秀吉在1597年再次发起战争。明朝派麻贵为总兵,第二次援助作战。这一回明军总共有七万多人,日军被逐步压缩到蔚山一线。

海面上,李舜臣和邓子龙的中朝联合水师,击败日本水军,迫使日军主力加速逃回。1598年8月,丰臣秀吉病死于伏见城,德川家族趁机崛起,夺得政权。

统一日本的雄主,计划两年迁都北京,败于中国一支偏师,身死族灭

丰臣秀吉这个充满野心的家伙,侵略野心没未来得及完全展开,就被明朝打回了原形。援助的明军只能算是明朝的一支偏师,且兵力始终少于日军,却让日军无法战胜。

丰臣秀吉死后不久,全族被诛灭,儿子孙子全部被杀,没有留下自己的血统,也算是上天对他的报应吧。

【参考文献:《明史》、《明万历朝鲜之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