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做父母的真的明白吗?

jianfeng_fm


我敢肯定80%的父母,根本就不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但凡是叛逆比较厉害的孩子,父母对孩子需求什么就更不了解。

那么,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最需要什么呢?

他们的四大需求又分别是什么呢?

作为父母,又应该如何去应对孩子的青春叛逆呢?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解读。

第一,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独立、自由,摆脱捆绑和束缚。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独立意识在不断的增强,自我存在感,独立感在不断的增加,他们很想摆脱父母、老师对他们无休无止的束缚、捆绑和管教,想拥有一片自己独立的天空,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空间,拥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正因为如此,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之间常常因为管和被管而发生矛盾争执不休。

适当的放手,正确的引导,能让青春期孩子更加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平等、尊重、信任和更深层次的心灵沟通。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成人感意识就会不断的增强。他们希望和父母能够平等相处,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信任、理解和支持,希望能够和父母更深层次的交流。但好多父母并不了解这一情况,还是用小时候管理他们的办法来管教他们。因此上,就出现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间矛盾对立的问题。父母越是管教,他们越是叛逆,因为他们觉得父母根本不理解他们,不尊重他们,更不是和他们平等相处。

只有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更多的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平等的孩子相处与交流,才能更好的引导青春期孩子走出青春迷茫区。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除了老师、家长,更多的是渴望朋友的认可,特别是异性朋友、同学的认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特别关注和在乎异性朋友、同学对自己的评价与看法。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体现和表现自己的存在感,比如他们会捣乱纪律,他们会破坏公物,他们会抽烟,他们会打架,这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青春期孩子想体现自我存在感的一种表现。

只有家长了解到青春期孩子这一特点,顺势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给他们创造和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存在的机会和平台,就能很好的帮助孩子走出青春迷茫区。



第四,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有一定的物质自主权。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慢慢对自己的物权就有更强烈的意识,他们希望自己的兜里有钱,他们希望能穿更好的衣服,用更好的物品,他们希望能有自己可以支配的物质条件。作为父母,只有了解到这一点,满足孩子合理的物质需求,才能更大的消除他们内心的焦虑、困惑和焦躁不安,才能引导他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我已经解读完了,不知道家长明白没有?希望能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启发,能陪伴青春期孩子更好的去学习生活,实现更加美丽灿烂的未来。


教育探微


青春期孩子的四大需求①渴望自由,玩手机玩游戏不想被父母限制②从众心理,别人不好好学我也不好好学③攀比心理,别人用名牌我也要用名牌④贪图安逸、贪图享受的心理,不想在学习中吃苦受累,这四个错误的需求让青春期孩子娇生惯养,在关键的时刻不努力学习,最后还养成了一身的不良习惯。接下来就这几个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

第一点: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玩手机玩游戏,还不想接受父母的管理

手机和游戏已经成为影响孩子学习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无数个事实证明进入出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一旦沉迷于手机之中那么他将会学业荒废,成绩一落千丈,但是这些孩子还不想接受父母的管理,当爸爸妈妈不让他们玩手机的时候就会产生激烈的抵触情绪,有的孩子对妈妈出口不逊,有的孩子还和父母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比如下图中这两个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中考和高考,每天都要没完没了的玩游戏

第二点:看到别的同学不好好学习,自己也不好好学习

很多青春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是这种错误的想法,当她看到身边的同学你也不学习,她也不学习,大家都不学习,又不是我一个人不学习的时候就产生了一种抱团取暖的错误从众心理,每天他们贪图玩耍要么沉迷手机游戏要么关心于明星八卦要么追电视剧,要么关心同学之间的琐碎关系就是不肯好好学习,所以面对这样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家长要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阳光和空气是免费的可以不劳而获,其他的一切都需要你的能力才可以获取。父母不能养活你一辈子,你1的一生需要自己养活自己,而这个养活自己的能力来自于学习,来自于考上高中考上大学,去学一门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在进入社会以后找到工作,实现工作自立最终实现你的人生自立,所以家长要用《三个自立教育法》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感,深刻的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

第三点:爱慕虚荣,经常和同学攀比穿戴名牌儿使用名牌

很多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不考虑父母的收入,也不考虑父母的辛劳。当他看到别的同学穿戴名牌使用名牌的时候,他们也要让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比如有一个初中生,他的父母收入并不高。父亲是一个快递员,母亲在宾馆做服务员,可是这个孩子非要让父母给他买好几千块钱的手机,穿六七百元的鞋子,所以针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不要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让孩子学会感恩从感恩父母做起

第四点:贪图享受,贪图安逸,不想在学习中勤奋努力的付出

总想在学习中偷懒。每天晚上作业还没有写完,就想躺在被窝里去睡觉,早上不早起背单词背短语,尤其是到了星期天节假日更是睡懒觉到十点钟,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中从来没有想过付出,不劳不得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呢?比如下图中这位初中生面对中考成绩已经很差了,可是每天晚上都不想再多学一会,英语只能考四五十分早上还要睡懒觉,不早起来背单词背短语

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青春期折叠学习期,这六年时间是孩子一生中最为珍贵的时间,如果孩子能够懂得感恩父母努力学习,那么孩子就会学业有成,实现家庭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孩子娇生惯养,我行我素,贪图享受,贪图安逸那么孩子将会学业荒废,一事无成!最后连一个普通高中和普通大学都考不上。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感悟


这样问有点笼统,我们来看看青春期孩子有哪四大需求:

1. 物质需求;

2. 朋友交往需求;

3. 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4. 获得帮助的需求;


这其中,有两个是具有明显社会属性的:朋友交往需求和对异性关注需求。也足以提现,在青春期更多的方面是在对社交方面的一个发展。也是孩子们有独立思维,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准备。

(一)、物质需求

比较明显的是,在这个时期,孩子希望可以支配自己的资产。例如以往不会理会自己压岁钱的孩子,这时候会和家长因此争得面红耳赤。

这一切源自于孩子有想要得到的物质,而介质就是钱。例如一双球鞋,例如一个xbox等等。

并不是说孩子想要攀比,最起码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就如我们看到别人开的车比我们的帅酷美的时候我们也会羡慕。而有些人会妒忌,还有些人会发愤图强想以后有能力也换这样的车。

对于孩子来说,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想法,这没有对错,只是一种需求,正确引导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一般而言,青春期指的是初高中的孩子。相比于小学时代,孩子们会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小学时代的孩子,所做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因为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同,那么初高中的孩子,则是希望在社交中得到别人的认同。

而青春期涉及着方方面面的问题,诸如异性,身体发育等等,孩子们并不敢和家长多描述,此时友人就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

玩伴很重要,在这个时期玩伴的作用更加重要。跟随到积极向上的玩伴,那么孩子就会往积极的方面走;跟随到堕落顽劣的玩伴,那么孩子距离堕落也越来越近。


(三)、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青春期,孩子面临着自身身体条件的变化,例如一些部位开始长毛发了,平坦的胸部开始涨了,女孩的月经初潮,男孩的遗精...


这些统统在跟孩子以及家族尝试一个事实:身体已经在逐步成熟,为成人做准备了。而孩子们对此时陌生的、彷徨的、好奇的。

因为这些生理上的变化,他们开始默默的关注异性了。小学时代可以搂搂抱抱的异性玩伴,也开始产生异样的情愫(他们会认为是爱情)。

相比于父母,他们同样希望能得到自己喜欢的异性的认同,得到注视。


(四)、获得帮助的需求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遇到的问题大都是难以启齿的,而家长也比较羞于解释的。我记得初一的时候和妈妈看电视,看到一个割包皮的广告,弱智的我问了妈妈什么是包皮为什么要割,妈妈给了我一个暴栗。当我意识到原来包皮就是生殖器上的皮肤组织的时候,再想起这个事情,简直了!

而另一个方面,在学习上,初高中家长已经没办法帮助自己解疑答惑了,知识层面上的求助需求也是非常重要。如果遇到好的老师,那么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如果跟老师有了矛盾,那孩子会更加的求助无门。


青春期,一个让孩子从过去十来年的生活中蜕变的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积累的爆发。所有青春期的问题皆源自于孩童时代的影响,不论好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