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世界上還有哪些政教合一的國家?

Zxxykq


梵蒂岡是一個國中之國,實際上也就是一個像徵性國家,人口特別少,天主教教皇為國家元首,雖政教合一 ,但也算是開明的,但伊朗卻不一樣 ,人口眾多,伊朗通過伊斯蘭革命建立政教合一的政體,嚴格的宗教法律對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種種限制,特別是婦女在社會地位的低下,神權統治了整個社會,實際上伊斯蘭革命是一場倒退的革命。


姜113707887


從目前來看,用神權統治的國家就是伊朗,用非神權也就是用光輝思想統治的國家就是朝鮮。


天山149544117


嚴格意義上政教合一的國家只有梵蒂岡與伊朗,廣義上沙特、阿聯酋也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教合一的國家有兩大特點:第一,國家元首與宗教領袖是同一個人,政權與教權合二為一;第二,政教合一國家法律以宗教教義為基礎,宗教教義是處理內部事務的準則。

梵蒂岡是天主教政教合一的國家

梵蒂岡領土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不過,梵蒂岡也同時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全世界一共有近10億天主教徒,梵蒂岡則是所有天主教的聖地。梵蒂岡是一個天主教政教合一的國家,羅馬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是梵蒂岡的國家元首,也是天主教的領袖。

梵蒂岡的前身是教皇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歷任羅馬教皇的努力下,天主教廷逐步控制了羅馬城周邊的大量土地。不過,1861年,意大利實現了統一,建立了意大利王國。此後,教皇國名存實亡,領土大部分被意大利王國控制。直到1929年,墨索里尼控制了意大利以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梵蒂岡正式成為了一個主權國家。

伊朗是伊斯蘭教政教合一的國家

伊朗領土面積164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萬,是中東領土面積第二、人口第二大國。伊朗全名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伊斯蘭教政教合一的國家。大部分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什葉派宗教領袖也同時是伊朗最高領袖,掌控伊朗軍政大權。不過,伊朗政教合一的體制與西方國家的君主立憲制有異曲同工之妙。雖然什葉派最高領袖是伊朗國家領袖,伊朗還會選舉出總統,具體負責管理整個國家。

1979年之前,伊朗是一個世俗化國家,掌權的是巴列維王朝,與美國關係緊密。巴列維王朝與美國關係密切,國王巴列維在國內推行各項改革的時候,觸犯了什葉派教士階層的利益。再加上,由於石油價格下降,伊朗經濟出現困難。1979年,什葉派領袖霍梅尼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沙特也有政教合一的特點

沙特阿拉伯也有政教合一國家的特點。沙特國王擁有最高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又是兩聖地監護人。伊斯蘭教的兩聖地是麥加與麥地那,分別是伊斯蘭教創始人默罕默德出生與創教的地方。此外,沙特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執法依據。不過,沙特國王並不是沙特的宗教領袖。沙特第一任國王與瓦哈比教派合作,最終統一了沙特,雙方屬於合作的關係。

歡迎大家討論,您認為還有哪些比較具有政教合一特點的國家?


美國觀察室


政教合一顧名思義就是宗教與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的國家,屬於合二為一的政治制度。而且宗教教義高於國家政權。一般來說,宗教領袖與國家最高領導人基本上同為一人,或者宗教領袖高於國家最高領導人。宗教教義為國家法律依據。宗教具有排他性,政教合一的國家只能信仰一種宗教。政教合一的國家既掌握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掌握了社會生活。

政教合一的國家在中世紀的歐洲十分常見,歐洲國王的加冕基本上都是在羅馬教皇的主持下登基,如果沒有教廷的認可,被認為是沒有“民意”基礎。但隨著文明的進步與現代政治的發展,宗教已經逐脫離政治。宗教不干預政治,政治與宗教無關,個人宗教信仰與政治傾向至少在憲法角度不發生衝突和矛盾。就目前全世界來看,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歐洲的梵蒂岡和中東的伊朗,這兩個國家是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國家。(部分中東國家也具備,比如沙特)

梵蒂岡,西方世界的精神意識形態領袖。這個只有0.44平方公里的袖珍小 國無疑是世界基督教、天主教的心目中聖地。梵蒂岡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在宗教方面教皇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而在國家方面,教皇是國家元首。梵蒂岡在地理是一個袖珍小國,但由於全世界有十多億天主教徒,教皇又擁有巨大的“威望”。所以世界所有國家的最高基督教主都由梵蒂岡教皇任命。而教皇的產生,由其本人接受對的合法選舉制度產生,並任職終身不接受辭職,被彈劾。而且在其職務上教皇永無謬誤論。梵蒂岡現任國家元首和教皇是方濟。


伊朗也是典型的政教合一國家,如果說梵蒂岡成為政教合一國家是基於傳統和得到“國際”的認可的話。伊朗的政教合一時間比較短,是在1979年經過伊斯蘭革命成為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號就說明了伊朗信奉的就是伊斯蘭教什葉派,伊斯蘭教法就是國家憲法和法律基礎,什葉派宗教領袖也同時是伊朗最高領袖,他直接掌控伊朗軍政大權。

伊朗現任最高領袖是哈梅內伊,領袖由“專家委員會”選舉產生,任期終身,除非辭職或被罷免。但伊朗的獨特在於伊朗有國家元首總統,他是由伊朗公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但伊朗總統更多的更像內閣總理,屬於國家政策的執行機構。而對於最高領袖而言,他擁有最高的權力,制定國家大政方針,是伊朗武裝部隊統帥,任命或罷免總參謀長、和其他高級將領,伊斯蘭總統經選舉產生以後只有領袖批准方可生效。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政教合一的國家近乎於“獨裁”不受法律制約任職終身。宗教教義高於法律。宗教教義是處理內部事務的準則。具有國家立法權的權力,可以說,政教合一制度不符合當代文明。使得國家處於封閉和保守態勢。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政教合一,不只是那種形式,搞個什麼思想,要建立人間天堂,而且還要一樣,不統一想法,就要被當成異類清除,而在許多民主國家,黨派也好,其中成員也好,只需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進出自由,提前聲明走個手續就行,不需發誓,要獻出生命,永遠要跟著,政教合一,一定是邪教,教人不走正路才叫邪,因為宗教所講的理是高於人世間世俗的理,那是叫人昇華迴歸金剛不動的天理,一旦政教合一,其魁首表面會叫人向善,久之必會為世俗權力,利益等等吧所動,沒修好的表面上的人一定會為這些事所纏,所累,所動,所以久而久之一定會為此爭鬥,成為邪惡勢力,而神佛又怎麼會為人的這點利益所動,參於其中呢?他恰恰叫你放下這些人心方能迴歸。所以政教合一,表面看也是叫人向善,暗地裡乾的就不是這樣了,人心大敗壞的時期,甚至表面上都不裝飾了,打著什麼各種旗號讓世人爭鬥,這些好分辨


東來東往194971702


所謂政教合一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政治和宗教高度合一。事實上所謂政教合一國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嚴格意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由同一個人兼任;國家的法律制度以教義為基礎。而廣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只需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這麼說似乎挺抽象的,那麼我就為大家舉出只符合其中一條標準的例子:英國在很多人眼中絕對是一個政教分離的國家,因為英國國內儘管普遍信奉基督教,然而英國在處理政治事務時幾乎不怎麼受宗教因素的影響,英國的國家運作和宗教的關係不大。然而實際上英國是符合關於政教合一的第一條標準的——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由一人兼任。這事得從16世紀的宗教改革說起:在此之前基督教對歐洲各國的政治生活是影響巨大的,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世俗君主都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受制於羅馬教廷。然而從16世紀起歐洲掀起了一場宗教改革運動,在此過程中基督教演化出了路德宗、加爾文宗等新教派。當時的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宣佈英格蘭教會獨立於羅馬教廷而存在,就此演化出如今的英國國教聖公會。在此之前西歐天主教國家的教會都是隸屬於羅馬教廷管轄的,然而從亨利八世起英國國王就開始兼任英國國教的最高領袖。這一慣例一直延續至今,也就是說如今的伊麗莎白女王依然還是英國國教的最高領袖。很顯然英國就符合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由一人兼任的特徵,然而為什麼大家基本上公認英國不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呢?因為英國作為一個君主立憲國家儘管是由國王同時兼任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然而國家政治的實權掌握在議會選舉產生的政府內閣手中,而英國的法律制度也不是以宗教教義為藍本制定的,可以說宗教因素對英國政治生活的影響是微乎其微的。我們可以說從亨利八世兼任英國國教領袖到英國確立君主立憲政體這段國王作為世俗君主和宗教領袖大權獨攬的時代是英國曆史上的政教合一時期,然而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後的英國一般不再被視為政教合一國家。

還有一個國傢俱有與英國類似的政教合一特點,但並不被世人視為政教合一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日本。說起來兩國的國情還是具備不少相似性的:兩國都是島國、都是君主立憲國。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這兩個國家另一個相似點就是兩國的政治生態都具有一定的政教合一特徵,但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可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個國家在古代受到中華文明的影響盛行儒家學說和中國式的漢傳佛教,在接觸到西方文明後也有不少人皈依了基督教,然而我們往往忽略了在日本歷史悠久的本土宗教——神道教。日本的神道教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為獨特的一種宗教形態,而日本天皇在神道教體系中的地位則更為特殊。我們前面提到政教合一國家的一大特徵是國家元首兼任宗教領袖,但在絕大多數宗教體系中宗教領袖只是作為凡人和神溝通的使者,也就是說宗教領袖本身也是凡人;然而在日本神道教的體系中天皇被視為日本的創世神明天照大神的後代,也就是說在日本神道教的信仰體系中天皇本身就被視為神。在日本效仿中國隋唐制度建立律令制國家的時代日本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天皇同時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和神道祭祀大權的政教合一國家,然而在後來長達七百餘年的幕府時代由於日本國家的實際軍政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於是天皇的政治權力實際上被剝奪了,這才導致日本這種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變得模糊。儘管天皇被剝奪了政治權力,但天皇作為國家宗教領袖的神話色彩卻沒被削弱,這也是在長達七百餘年的幕府時代實際手握大權的幕府將軍不敢公然廢立的原因。明治維新後的日本確立了近代天皇制和以天皇為主導的國家神道體系,於是日本又再次成為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後來的歷史表明日本近代這種政教合一的體制是其發動侵略戰爭的重大誘因之一,因此戰後美國佔領當局對日本的民主化改造中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這一政教合一體制。1946年元旦天皇裕仁在美國佔領當局的壓力下發布《人格宣言》:首次向全國民眾申明自己只是一介凡人而非神明,天皇的“現人神”地位自此開始打破。1947年5月3日通過的新的《日本國憲法》又確立了國家實權由議會選舉產生的內閣掌握的原則,至此繼打破天皇身上的神話色彩後天皇所擁有的政治實權也被剝奪。如今的日本已成為一個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國家,在國家體制層面推行的是政教分離原則。儘管如今的日本皇室無論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或是在國民的精神意識形態領域仍有高度影響,但畢竟已無法實際干預國家政治生活,所以如今的日本也並不被視為一個政教合一國家。

現在我們已分析過英國和日本的例子,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像英國和日本這樣的君主立憲國即使由君主兼任宗教領袖也一般不會被視為政教合一國家。這這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政府由國民選舉產生,國家的法律制度由人民選舉產生的立法機構制定,宗教無法干預國家政治生活。那麼由此我們就不難得出一個結論:真正狹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應當是以宗教教義作為治國理政的最高依據的。如果一個國家在形式上由國家元首兼任宗教領袖,但實際上國家的政治治理並不是依據宗教教義進行的,那麼這樣的國家只能稱為廣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或者只能說有一定的政教合一特點,事實上有一部分人並不認為這樣的國家屬於政教合一國家。那麼當今世界有哪些國家是符合真正狹義上的政教合一國家的特徵的呢?我覺得這樣的國家首推梵蒂岡。梵蒂岡是位於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高地的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同時這也是一個宗教領袖制國家:梵蒂岡的國家元首是羅馬天主教的教皇。這個國家的誕生是和宗教密切相關的: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在巴勒斯坦地區。基督教在歐洲傳播的早期階段受到了羅馬帝國的迫害,直到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才在米蘭敕令中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將基督教定為羅馬帝國國教。這時尚不存在”羅馬教皇“的稱謂,當時的羅馬主教與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安條克、亞歷山大4個地區的主教在職權上是平等的,這五大主教區都受到羅馬皇帝的管制在,這一時期教權尚不足以同皇權分庭抗禮。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主教開始與湧入原西羅馬帝國領地的日耳曼統治者合作並趁機掠奪土地。公元555年東羅馬帝國從日耳曼人手中收復了意大利全境,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將羅馬城的實際統治權授予羅馬主教,也就是從這時起”羅馬主教“的稱謂開始逐漸被”羅馬教皇“所替代,象徵著教皇權威的聖彼得大教堂和梵蒂岡宮也是在這一時期誕生的。756年法蘭克國王丕平將自己征服的拉文納 、利米尼 、具沙羅等二十二個城市獻給羅馬教會。自此從拉文納到羅馬的大片領土便劃為教皇轄區,從此歐洲的歷史舞臺上就出現了一個教皇國——這是一個典型的政教合一國家:羅馬教皇既是天主教世界的絕對權威,也是一個國家的世俗君主。1870年致力於完成統一的意大利派軍隊進入羅馬城,羅馬教廷從此失去世俗權力,此後一直蟄居梵蒂岡,被稱作“梵蒂岡囚徒”。1929年2月11日時任意大利元首的墨索里尼為爭取天主教世界的支持而與教皇簽署了《拉特蘭條約》:正式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家,梵蒂岡的國際法地位由此確認。

梵蒂岡可以說是一個毫無爭議的政教合一國家,相比之下接下來要提到的幾個國家可能會具有一定的爭議。首先要說的就是伊朗:伊朗在1979年之前絕對是一個世俗化國家,然而1979年伊朗的巴列維王朝被伊斯蘭革命所推翻。推翻巴列維王朝的伊斯蘭革命本身就是以宗教教義為號召發動的一場革命——作為革命領導者的霍梅尼本身就是宗教領袖出身,革命勝利後建立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政權自然要維護宗教界的利益。由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作為美國盟友的巴列維王朝,美伊關係開始日漸惡化。儘管伊朗和其他中東國家一樣信奉伊斯蘭教,但伊朗所信奉的什葉派作為伊斯蘭中的少數派一直和周邊信奉遜尼派的阿拉伯鄰國存在著領土和教義上的紛爭。在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伊朗依靠美國這個世界霸主的調停可以從容應對阿拉伯國家的挑戰,隨著美伊關係的惡化伊朗不得不面對美國及其支持的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的挑戰。伊朗面對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以及作為伊斯蘭多數派的阿拉伯遜尼派的挑戰必須最大限度調動國內資源以發展壯大自己。如果伊朗動用世俗權力去強制性刮地皮、拉壯丁,顯然會激起民眾的普遍反對。與此同時在美蘇冷戰的國際大格局下與美國交惡的伊朗只能選擇倒向蘇聯,這時蘇聯的模式對伊朗構成了強大的吸引——蘇聯通過共產主義信仰將國民團結在一面旗幟下同資本主義陣營抗衡的經驗很快被伊朗所借鑑。然而伊朗的國情畢竟不同於蘇聯:伊朗民族對共產主義這一無神論信仰並不熱衷,而傳統的伊斯蘭宗教信仰在伊朗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於是伊朗開始嘗試將國家政體打造為基於伊斯蘭信仰的政教合一政權,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去鼓動人民同西方以及遜尼派勢力對抗。在這樣的局勢下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伊朗國家的實際最高統治者。不過伊朗歷史上畢竟長期是一個世俗化國家,而政教分離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大勢所趨,所以革命後的伊朗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極為獨特的政體:在伊朗作為伊斯蘭教什葉派教士首領的最高精神領袖擁有包括制定國家大政方針並監督其執行,擔任武裝部隊統帥,宣佈戰爭、和平和總動員令,下達全民公決令,可任命或罷免總參謀長、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廣播電視局局長和司法總監等官員的廣泛權力。與此同時伊朗保留了憲法和民選政府,由此形成了宗教領袖和民選政府兩套權力機構。伊朗的最高宗教領袖既是這個國家權力最大的人,也是這個國家最神秘的人,就在公眾面前的曝光度而言:最高領袖遠遠不及民選政府的成員。事實上伊朗最高領袖更多處於一種統而不治的狀態——由於掌握著國家立法、行政、司法、財政以及軍隊的最高權力,使最高宗教領袖實際處於伊朗國家權力體系的最頂層,然而國家的內政外交等日常行政事務卻並不由最高領袖處理。要解釋清楚伊朗最高宗教領袖和伊朗總統之間的關係不妨將伊朗比作一家公司:最高宗教領袖相當於集團董事長,是公司的最高領導人,但一般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運作;總統由民選產生,根據伊朗憲法賦予的權限實際處理伊朗政府的日常事務,相當於公司首席執行官。也就是說最高宗教領袖確立國家發展的大方向不動搖,但不具體處理政治經濟事務;總統則是具體經辦政府事務,但必須服從於最高宗教領袖確立的國家發展大方向。

伊朗這種政教合一的政體即使在以保守著稱的伊斯蘭世界也是極為獨特的: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王權國家儘管至今仍保留著絕對君主制且宗教氣息濃厚,以致於連女性開車上路也能成為引起國際轟動的新聞,然而海灣王權的國家的政權畢竟是掌握在世俗化的國王手中。以沙特為代表的海灣王權國家儘管表面上看難以被稱為政教合一國家,然而實際上宗教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生活影響之大甚至可能超過了伊朗:伊朗畢竟有民選政府和憲法,儘管國家大政方針是由最高宗教領袖確立,但日常行政事務實際上仍是由民選政府負責,可以說像婦女需不需要蒙面紗這種涉及普通百姓日常社會生活的方面在伊朗受宗教影響的程度還遠遠不及沙特。沙特的宗教氣息之濃厚由此可見一般。事實上沙特這個國家是沒憲法的,國家的治理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執法依據。這就符合我們前面提到的以宗教教義作為治國理政依據的特徵,甚至我們可以說在這點上沙特表現得比伊朗更為明顯:伊朗的國家政治生活雖然要受到伊斯蘭教法這一最高準則的約束,然而伊朗畢竟保留有憲法和民選政府,相比之下沙特的國家治理則是完全依據與伊斯蘭教法。不過沙特不符合政教合一國家的另一條標準:沙特國王並非沙特的宗教領袖——沙特王室通過與瓦哈比教派的合作統治這個國家,所以在沙特王權和教權屬於合作而非合一的關係。稱沙特為君主專制國家是完全恰如其分的,但如果要稱沙特是政教合一國家似乎仍有牽強的成分。不可否認沙特是一個宗教氣息濃厚的國家,在沙特宗教的確會對國家政治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但畢竟國家的世俗統治者和最高宗教領袖並非同一人。對沙特的最佳定義也許該是:具備一定政教合一特徵的國家。與伊朗為鄰的阿曼、阿聯酋、卡塔爾、巴林、科威特這幾個海灣阿拉伯國家的政體和沙特相仿:王權和教權的緊密結合使這些國家宗教氣息濃厚,但世俗政治權力均掌握在王室手中而非宗教領袖手中。嚴格意義上這些國家只能被視為是具備一定政教合一特徵的國家,但要說這些國家就是政教合一國家可能仍有些牽強。

東南亞國家文萊也具備明顯的政教合一特徵:文萊自1984年1月1日獨立之日起就正式宣佈“馬來伊斯蘭君主制”為國家綱領。文萊這一國際綱領的內涵為:國家維護馬來語言、文化和風俗主體地位,在全國推行伊斯蘭法律和價值觀,王室地位至高無上。該綱領將伊斯蘭教確認為文萊國教,反對政教分離。文萊的國家元首稱為蘇丹,這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最高統治者的稱謂是一樣的:蘇丹既是世俗世界的最高統治者,也是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從2014年5月起文萊開始分階段在國內推行伊斯蘭刑事法。我們擇要看看文萊的伊斯蘭刑法的相關規定:1、同性戀及通姦者將會在“一群穆斯林的見證下”被處以亂石砸死的死刑。2、犯下竊盜罪者,最高刑法將被砍斷手腳。3、強姦、通姦、雞姦,侮辱或誹謗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皆會處以死刑。4、墮胎的女性會面臨公開鞭刑。5、讓穆斯林兒童接觸伊斯蘭教以外的宗教被視為犯罪行為。乍一看文萊似乎同時符合政教合一國家的兩大特點:文萊蘇丹既是國家元首又是宗教領袖,文萊的國家治理依據伊斯蘭教法。這樣看來文萊似乎該是一個典型的政教合一國家,然而和沙特等海灣國家幾乎全民信奉伊斯蘭教不同:在文萊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族人口占其總人口的65.7%,華人佔10.3%,其他種族佔24%。文萊政府鑑於本國多民族多宗教的特徵對穆斯林人口和非穆斯林人口實際上執行不同的政策:伊斯蘭教法只適用於穆斯林人口,而對非穆斯林人口仍適用世俗法律。事實上文萊的國家政治生活具有明顯的二元特徵:伊斯蘭教法和世俗法律同時並存並分別適用於不同族群。正因為文萊的國家治理並非單純依據伊斯蘭教法,所以文萊是不是政教合一國家其實也是有爭議的。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政教合一制的國家制度,是世俗政府與宗教力量相結合的一種制度。一般來說,政教合一國家其實包括兩類,一種是世俗政府的國家元首出任教會最高領導人;另一種是宗教是所有權力來源的制度。而像 @美國觀察室 所說的政教合一國家,只是政教合一國家中的一種,也就是宗教是所有權力的來源的政治制度。兩種類型的政教合一制度的不同就在於第一種類型的政教合一制國家,世俗統治者是宗教的領導者,世俗政府被認為是代表神或者行使最高宗教權力的。而第二種類型的政教合一制國家,由宗教領袖擔任國家元首,教會法或者神法是最高法律。


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丁大帝和參加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的主教們


事實上,第一種類型的政教合一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Caesaropapism國家,在當代世界其實已經不存在了。在歷史上,基督教成為國教後的羅馬帝國及其後繼的東西羅馬帝國,是典型的這種政教合一國家。除此之外,英國都鐸王朝亨利八世宣佈英格蘭教會脫離羅馬教會獨立,並自任英國國教的最高領導人(Supreme Head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後,英國某種意義上也是這種政教合一國家。而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則將這一頭銜改為英國國教會的最高總督(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這一稱呼就成了歷任英國國王的頭銜,即使到今天,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還被冠以這個頭銜。不過是因為英國已經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所以我們不在把英國看做是這種政教合一國家了。


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沙皇俄國也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而第二種政教合一的國家,也就是所謂的Theocracy國家,是一種教會(教士)以神的名義進行統治的政治制度。在這種政教合一國家中,神職人員掌握權力,宗教最高領導人在實踐中不能被質疑,之所以這樣,原因就在於神本身就是政府公認的領袖。這種政教合一的國家在當代主要有梵蒂岡和伊朗。


梵蒂岡平面圖


1929年成為獨立國家的梵蒂岡,國家元首是教皇,是由紅衣主教選舉產生的。教皇任職終生。梵蒂岡的法律雖然來自於意大利的世俗法,但梵蒂岡的法律最終植根於教會法,並由教皇裁定。


梵蒂岡聖彼得廣場


而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通過的憲法規定

所有民事、行使、金融、經濟、行政、文化、軍事、政治和其他法律法規都必須以伊斯蘭法標準為基礎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在伊朗,國家元首,並非伊朗總統,而是由伊斯蘭教法學者(faqih)出任的最高領袖(Supreme Leader of the Islamic Revolution)。最高領袖是伊朗國家元首、最終政治和宗教權威。包括軍隊、司法機構在內的主要政府機構都受最高領袖約束。在伊朗歷史上,到目前為止,只有兩位最高領袖,即已經去世的霍梅尼(Sayyid Ruhollah Mūsavi Khomeini )和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Sayyid Ali Hosseini Khamenei)。


伊朗第一任最高領袖霍梅尼(上)和現任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下)


而 @美國觀察室 所提到的沙特和阿聯酋,嚴格說來,並非政教合一的國家。例如,雖然沙特是以伊斯蘭法作為最高法律,但沙特王室並非伊斯蘭教神職人員。沙特王室和瓦哈比派是一種相互合作的關係。瓦哈比派為沙特提供意識形態動力,而沙特王室則為瓦哈比派提供保護。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沙特是一個絕對專制主義君主制國家,而非政教合一國家。而阿聯酋,則是由七個絕對專制主義君主制酋長組成的一個君主立憲制聯邦國家,同樣並不是政教合一國家。



hording


蘇丹最近很狂,和伊朗一樣,宣佈通姦者用石頭砸死,小偷砍手腳,女人包得嚴嚴實實,只允許露出眼睛。

女人不得與人接觸,講話。

男人可以娶多個老婆。


用戶52066441597


教合一,顧名思義就是政治和宗教不分家。它有兩個特點:第一,國家元首與宗教領袖是同一個人,政權與教權合二為一;第二,政教合一國家法律以宗教教義為基礎,宗教教義是處理內部事務的準則。
拿破崙加冕
在古代,政教合一的國家比比皆是,畢竟那個時候的科學不發達,民眾多半迷信鬼神,統治者想要更方便統治人民,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利用宗教來麻痺民眾,中世紀的歐洲諸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都是這樣的情況。
不過隨著科學的發展,如今的世界絕大多數恪守政教分離的原則,杜絕宗教參與政治。不過也有例外,嚴格意義上說,如今還存在政教合一的國家只有梵蒂岡與伊朗,廣義上沙特也算是政教合一的國家。
英國女王
梵蒂岡是一個天主教政教合一的國家,羅馬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領袖,也是梵蒂岡的國家元首。梵蒂岡領土面積僅為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不過,梵蒂岡也同時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全世界一共有近10億天主教徒,梵蒂岡則是所有天主教的聖地。
梵蒂岡就這麼大
梵蒂岡的前身是教皇國,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歷任羅馬教皇的努力下,天主教廷逐步控制了羅馬城周邊的大量土地。不過,1861年,意大利實現了統一,建立了意大利王國。此後,教皇國名存實亡,領土大部分被意大利王國控制。直到1929年,墨索里尼控制了意大利以後,與當時的羅馬教皇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朗條約”,梵蒂岡正式成為了一個主權國家。
羅馬教皇方濟各
伊朗全名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伊斯蘭教政教合一的國家。大部分伊朗人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什葉派宗教領袖也同時是伊朗最高領袖,掌控伊朗軍政大權。不過,雖然什葉派最高領袖是伊朗國家領袖,伊朗還會選舉出總統,具體負責管理整個國家。
伊朗位置
伊朗領土面積164萬平方公里,人口近8000萬,是中東領土面積第二、人口第二大國。1979年之前,伊朗是一個世俗化國家,掌權的是巴列維王朝,與美國關係緊密。巴列維王朝與美國關係密切,國王巴列維在國內推行各項改革的時候,觸犯了什葉派教士階層的利益。再加上,由於石油價格下降,伊朗經濟出現困難。1979年,什葉派領袖霍梅尼發動了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
我們知道沙特是有國王的,而且國王的權力還非常大,但沙特阿拉伯在某種意義上也有政教合一國家的特點。因為沙特國王擁有最高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又是兩聖地監護人。此外,沙特以《古蘭經》和《聖訓》為執法依據。
沙特國王
不過,與以上兩個國家不同的是,沙特國王並不是沙特的宗教領袖,沙特的宗教領袖是伊斯蘭教瓦哈比派的教長,沙特第一任國王與瓦哈比教派合作,利用瓦哈比派狂熱的宗教熱情,最終統一了沙特,此後雙方一直屬於合作關係,如今全世界的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都可以追溯到沙特的這一宗教派別,可謂恐怖分子的精神培養皿。

鑫鑫小屁孩愛看電影


政教合一。政是政權,控制人身即實際行動必須由權力指揮。教是一種學說,一種思想體系,一種意識形態,一種價值觀。你想什麼包括說什麼,必須與權勢者一致,異端邪說必須遭到鎮壓。布魯諾被焚即是一個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