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微型盆景和小盆栽之間有什麼關係?養護時需要注意什麼?

一藤園


很多花友都經常隨便的發一張圖片然後就問我“朋友,我這個微型盆景,怎麼樣?”我其實很想在這個平臺和大家好好的交流。但是請大家以後,不要再發像筷子一樣粗細直立,剛剛扦插成活的月季花,問我是不是微型盆景。我真的太難了,我回答“是”欺騙我自己,我回答“不是”打擊花友信心。那麼借這個問題,我將我所知道的告訴給大家。

什麼是盆栽?

盆栽是廣義上的一種叫法,只要是在花盆中養活的所有植物,都可以叫盆栽包括了:花卉,綠植,野草,樹樁盆景,微型盆景。但是大家如果想做盆景,那麼狹義中的盆景,就要從盆栽中區分出來。

什麼是盆景?

我認識的盆景是:它是自然景觀的一個縮影,是將自然界中的古樹作為模本,將小老樹通過培養,融合進去創作的技藝和藝術靈感,縮龍成寸,表現在一個空間較小的花盆中。有意境,有神韻,有歲月的沉澱和印記,以小見大表現出自然的景色。

什麼是微型盆景?

除了具備了盆景的條件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實物的大小上,一定要小,盆也要小。特大型盆栽 ≤90公分,150公分以下者;大型盆景75公分~90公分;中型盆景30公分以上,75公分以下;小型盆景15公分~30公分。這些尺寸就是盆景規格的說明。

但是最近幾年,有在小型盆景中,分離出一個更小的規格盆景:一種叫法叫微型盆景;一種叫掌上盆景。高度在15釐米以下,冒出地面可以算作,掌上盆景。微型盆景的小巧玲瓏,但是一定要顯現有古木的樣貌,古樹的身姿神韻,才具備微型盆景的特點。

那麼微型盆景該如何養護?

養護微型盆景,還是要遵照,養護的四個基本法:適合的土壤;適宜的環境;適量的水分;適度的養分補充。但是微型盆景的養護比較難掌握。我一般都是以小溫室中,盆套盆的方式養護。來看看有哪些細節:

第一,選材:

微型盆景採用的材料要具備;根系發達,枝葉細密。選樁的要求:外形小。老。愛。胖。蜿蜒曲折。主要品種有:雀舌黃楊,雀舌羅漢松;珍珠黃楊;六月雪;虎刺;柏類植物;福建茶等。

容器的選擇有多種形態,先具備透氣性好,濾水性好等特點。容器可以是乾枯的木頭,瓦片,凹型石頭,小紫砂盆,小陶盆等。體積小巧精緻,個性張揚。

第二,土壤:

微型盆景品種較多,但是依據枝葉細小,根系發達的特點,基本都可以使用,疏鬆透氣,排水性好的,輕肥型的微酸性土壤。在混合土的時候,最好能使用小顆粒赤玉土,來代替河沙。將(田園土+赤玉土+腐殖土)各取三分之一混合。有條件的可以直接使用赤玉土。

栽種好以後,表面覆蓋苔蘚做保溼。採用盆套盆的方式養護,大盆中的土壤可以使用:淡水河沙5份;蜂窩煤粉3份;腐殖土2分;充分攪拌以後放到大盆中。然後小盆放到大盆上。後期小盆的植物偷根,可以吸收到大盆的養分和水分。“偷根”是微型盆景生長健康,重要條件。

第三,環境:

依據每種微型盆景的植物的不同,養護的時候取一箇中間的環節,每天保持有4到6小時的光照,養護在通風良好的場所,空氣溼度最好達到60%以上。保持養護位置都可以處在18到28攝氏度之間。家庭環境微型盆景,光照和溼度是比較難把握的。

做簡易的溫室大棚,使用竹條做支架,透明塑料袋覆蓋,做成簡易的罩子。然後可以在高溫和低溫的時候,將微型盆景罩在簡易溫棚中。保溼的話,是保持小盆中的土壤見幹見溼,大盆中的土可以長期保溼溼潤,利用水的蒸發,來增加空氣溼度。簡易溫棚的使用是微型盆景必要的輔助設備。

第四,適量的補水:

微型盆景受到花盆小,土壤少的限制,水分比其它規格的花盆養花還容易乾透。在春季,冬季的時候土壤可以見幹見溼澆透水。夏季和秋季的時候,需要每天根據環境的不同,每天澆水2到3次。長期噴霧打溼花盆周圍,降溫並增加溼度。(每個環境不同所以都不相同)。

微型盆景出現偷根現象,小盆要乾溼交替,讓根系更好的呼吸,但是大盆中的土壤可以長期保持溼潤,讓小根長期能有溼潤的環境,吸收水分。大盆的長期溼潤,那麼水分增發就快,可以保持空氣高溼。

第五,施肥:

微型盆景的施肥,建議都是用有機肥水,花盆小土壤少,不適合固態肥料。使用“豆餅肥水”或者“漚熟的淘米水”每個月2到3次兌水稀釋,澆灌在花盆上。就可以有效均衡的補充“氮磷鉀”。在生長期的時候,使用“養花營養液”,按照稀釋倍數正價養分。促進生長期的生長。

同樣的可以開花結果的植物,在花期前可以使用“磷酸二氫鉀”進行促進開花。在微型盆景的施肥上,量要小“寧少勿多”,稀釋倍數可以更高“薄肥勤施”。

以上就是盆栽和微型盆景的區分,以及日常養護的一些細節。我是“喧城靜屋園藝館”一個小花店的店主,關於種花種草我是認真的,我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說明自己的觀點,看完請點個贊,認同我的方法可以關注,交流盆景心得。

喧城靜屋園藝館


微型盆栽與小型盆栽的關係,在字面意義上理解為微型盆栽是袖珍的綠植,多為苗木,多肉等種類。小型盆栽為三十多公分以下的盆栽,多用來表達山水景色。具體的說,就是一個小,一個更小[捂臉]

在養護上,多注意室內光照和植物的選擇,耐陰的植物避免陽光長時間直射,像虎皮蘭,虎耳草這些植物,在室內弱光環境的條件下也能具有較長壽命,一般為兩到三個月。

陽性植物需要擺到室內光線充足,得到長時間照射的地方,像月季,蒲包花都可以。

室內溫度也是盆栽較為重要的養護環節,避免長時間存在高溫和低溫只存在某一種的溫度上。

土壤是養護盆栽的重中之重,改善土壤的活性,對於盆栽的成長大有好處。

要持續對盆栽進行精修,保持基準的形態[靈光一閃]





漫玩藝術


我國的盆景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藝術品,好的盆景作品給人以視覺上、精神上美的享受。本質上和盆栽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但是又有一些內在的聯繫。今天就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二者的聯繫與區別。

1、盆景和盆栽的關係。

在我國出現最早的盆栽,有史可查的應該是始於西漢時期,在張騫出使西域的時候,為了把西域的石榴品種帶回中原,就想出了把石榴樹栽在盆裡的辦法。雖然最初的目的是為了引種,但是它的現實意義絕不僅僅侷限於此,他的這一舉動為以後的盆景藝術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盆景藝術是起源於盆栽的,它們的栽培方式也是大致相同,都是栽種在盆裡,都是生長在方寸之間,都需要經過澆水、施肥等養護手段。

但是,盆景和盆栽又有本質上的區別。

1、形式上的差別

盆栽的話,可以是草本植物,也可以是木本植物,盆栽主要是一些奇花異草,像君子蘭、菊花、盆栽果樹等,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觀賞它們的花朵、果實等,養護起來比較隨意,在造型方面也沒有嚴格的要求。

但是盆景就不一樣了。盆景需要創作者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配以不同的造型技法加以修剪造型,再配以不同的命名,使之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2、視覺要求不同

對於盆栽來說,要求比較簡單,只要它能夠開花結果,生命力旺盛就可以了,人們的觀賞要求也僅僅是在於植株的本身,不需要經過造型加工。

盆景植株就不一樣了,除了要觀賞花果以外,還要進行構思、立意、造型,讓觀賞的效果更全面、多方位。

3、藝術效果不同

盆栽在栽培過程中,所運用到的只是普通的園藝技術,只需進行普通的養護工作就可以了,在藝術造型方面沒有過多的要求,也不要求養護者有多高的藝術品味,一般人都可以養護。

但是盆景就不一樣了,它是一種比較高級的藝術,需要創作者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盆景藝術又與園林藝術、繪畫藝術、文學藝術等相結合,盆景創作需要一定的藝術意境,故又有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藝術品。

因此,就算是微型盆景,它在本質上和盆栽就有差別,在養護的時候也要有別於盆栽來對待,不僅在養護上要精細,在養護的過程中,還要在造型意圖、技法等方面多下苦功才行。

以上是我在養護盆景過程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希望對盆友有所幫助。如果您也喜歡盆景,可以關注我。謝謝大家。


農村大曹


要說微型盆景和小盆栽的關係,就得先概述一下它倆。

1,小盆栽 :三十公分以下的盆栽可稱小型盆栽 。一般常用的是肉肉、地球草、小菊花、文竹、吊蘭、蘭花、石籬蒲、菖蒲、水仙等等,以及其他的閒花野草都可拿來製作。

2,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且根幹奇特、 花果豔麗、易造型的質料 。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植物。

所以,這樣看來,微型盆景和小盆栽都是以植物為主,配以山石等小物件點綴而成。它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共同表達的都是山光水色之美、綠意盎然之色,象徵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幸福吉祥的願景。

【 養護 】

1,澆水

見幹見溼。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和避免土壤不幹的時候過度澆水。

2,位置

盆景擺放的地方也很講究,如在室外,就要注意春秋風吹、夏日曬、冬天長期不見陽光的等等具體細節 ,這些因素都會成為影響生長和落葉的原因。

3,施肥和噴藥

要留意和安排定期施肥的合理時間,以及觀察是否有生病、蟲害,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和救治 。

4,其他

花盆材質的選擇;土壤疏鬆程度;花、枝的修剪 以及 按生長期換盆,等等 。

平日,做到了(注意了)以上的大概幾點,不論是微型盆景還是小盆栽,都會保持生機勃勃、賞心悅目。








保利藝術在線


嗯,這個我來說一下吧。

我也是玩的時間不算太長的。

但是賣花的和我是老朋友了也算是。就告訴我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定不能讓盆土乾透了。

因為越是小的盆景實際上盆土越少,然後乾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一旦徹底幹了根也就完蛋了。那基本就是死這個字了。

然後剩下就根據不同的植物放在不同位置就好了。記得到時候上點魔肥一類的。

夏天特別熱的時候最好一天兩次水,然後不上肥料。基本就這樣吧。

對了還有即使沒有葉子了也要繼續保持溼潤環境,就這樣。


大牛排MT


一個是觀賞植物,一個不是


方培舞


需要精心修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