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三十歲了依然是技術崗,沒有進入管理層,你還會選擇繼續做這份工作嗎?為什麼?

拾光者magic



這個問題,職場中很多人會為此糾結。那麼,為什麼會有人為不能進入管理層而糾結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有些公司,不同的職業發展通道激勵不合理,重管理,輕技術,技術通道薪酬待遇比管理通道職位明顯偏低,造成人員向管理通道流動。


2,受“官”文化影響,很多人認為,只有“當官”做管理,才能出人頭地,實現人生價值。

事實上,這是一個人如何選擇自己職業發展通道的問題。

職場上,主流職業發展通道有兩個:一個是管理通道,包括綜合管理、職能管理兩類;另一個通道就是專業技術類,包括比如像教育、醫療、工程設計、軟件開發等等眾多分類。

選擇走那條職業生涯發展通道,根據生涯規劃理論,通常需要綜合權衡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你更適合從事管理還是技術?事實上,從人的性格特質及職業心理素質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管理。比如,藝術創造類性格更擅長從事技術、技藝、表演等工作,還有的性格類型,更適合從事會計、統計、事務性工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MBTI職業性格類型參考學習。

2,你喜歡幹什麼類型的工作?這個也是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從事管理,有的人喜歡編程做碼農,各有所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瞭解霍蘭德職業興趣類型。



3,你能幹什麼?管理和技術僧道兩門,對人的知識、技能、心理素質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剛什麼工作還要理性地掂量一下自己。

4,你的職業志向(職業價值觀)是什麼?有的人認為做管理更能體現人生價值,有的人更喜歡潛心研究技術,成為行業專家,才更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因人而異。

所以,這個問題如何處理,是否一定要做管理,是否一定要繼續做技術,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選擇,而且每個人都只能由自己做出選擇。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判或者指導別人的選擇,是極不明智的。

[ 我是職業規劃師張魯,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獲取關於職業規劃和職場成長知識,幫你點亮職場人生!]

職業規劃師張魯


30歲依然是技術崗的人很多,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

但是這裡要說的是重點在於,對於這門技術,你是有10年的經驗,還是將1年的經驗重複了10年。

一、如果你只是重複性的進行搬磚類的工作,那麼到30歲還在搬,這就很危險了。

我的朋友炎,是做H5開發的,做了5年,工資到了2萬多,可是他遇到了瓶頸,他的目標就是2萬以上,當他達到了目標,他也就沒有鑽研的動力了,因為他想,他要再上一個臺階,拿3萬以上的工資,最少要3年,而且即便這3年他辛苦鑽研,也不一定能拿到。畢竟年紀快到30歲了,不像年輕時那麼有拼勁。

所以他停止了對技術鑽研,他覺得現在這樣穩定的在公司,混日子也挺好,反正日常的開發任務對於他來說,遊刃有餘,毫無挑戰,當別人還都要加班到晚上9點多時,他總是7點半就下班了,公司的正常下班時間是6點。

這樣風和日麗、歲月靜好的日子持續了半年,直到公司來了一位實習生。這個實習生剛開始什麼都不會,但是很拼,每天晚上10點半下班,3個月後,實習生的水平上去了,炎能幹的工作,他也能搞定,從最後實現的效果來看也沒什麼差別,也能夠滿足公司日常的要求。關鍵是實習生很拼,週六週日也來公司,這就導致了開發同一個功能,炎用一週,實習生也是一週搞定。

到了第4個月領導發現了,我花20000多請一個人,和花3000請的實習生,乾的活是一樣的。領導就找了炎談話了。於是,炎拿了一個月的補償被辭職了。

所以說,在職場上,你以為的穩定恰恰隱藏了巨大的危機。你的不前進其實是退步。如果你到30歲還在搬磚,就要警惕了。要麼技術鑽研,如果沒有動力了,那就要考慮轉行了。

二、反之,如果你真的有10年的工作經驗,那麼其實不用擔心,你有技術壁壘,做個技術專家在企業也很吃香。

朋友夏是負責公司的後臺運維的,也就是管服務器的。他的技術很過硬,經常以嘉賓的身份參加相關行業的峰會,領導讓他帶團隊,他帶了兩個月,發現很不自在,他還是想一心鑽研技術,於是辭去了管理崗位,專心做了一線的技術人員。

因為他的深厚的技術積累,其他公司紛紛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以雙倍的工資挖他,但是他不為所動,因為他現在的公司,每半年給他漲薪30%,還給他期權,他在這家公司做的很舒服。

所以說,技術崗沒什麼,關鍵看你對於技術是否真的熱愛,你的技術是否有積累,是否有壁壘。


職場那些事Pro


會的

技術出身的我,也是工作了5年才成為了管理層,雖然管的人不多,但是最起碼也是個官了,每次開會的時候,我也有機會拿著本子一起坐那聽,升職的欣喜很快就被各種各樣的雜事給澆滅了。

成為管理之後,我發現自己知道的更多,反而做事說話更加謹慎了,生怕得罪了領導被擼下來,管理手下的人也是非常消耗精力,每天帶著領導給的壓力,來帶領他們工作,技術層面沒有什麼太大的突破,這樣的日子過了2年多,後來實在受不了了(也是害怕了),因為手下的人技術越來越強,原本什麼都要問我新人,總能說出一些新的想法,我感到了危機。於是就跟老闆辭掉了管理的職位,希望重新回到一線,跟著大家一起搞技術開發,老闆開始不想放人,後來我就直接說要辭職,老闆看到了我的決心,才放我去搞開發。

跟稍微年長的同事,看到我的決定後,也私下裡跟我表示,這個選擇非常正確,搞技術的人,不管是跳槽還是升職,技術都是關鍵,所以千萬不要貪戀手裡的那點權力,技術到位了不管在哪兒都有飯吃。


共享人才


國企技術崗。

今年已經三十五了,人事和副總都約談過話,希望上去試試管理崗。但個人放棄了轉崗,覺得帶著技術員做點事更有趣。倒是很多沒來多久的小孩比較熱衷做管理,但他們對管理的理解非常幼稚。

我一直覺得國企的管理崗大都是多餘的,起碼可以砍掉一半所以不想做。


吃睡槍槍


說句實在點的,我以前在中國500強裡面做廠內配送負責人:一直堅持了十年,十年裡每天基本不少於差不多80個電話,都是什麼供應商、卸貨、單子、系統、開會、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員工的吃喝拉撒你都要管,領導安排的問題你要做得讓領導開心,生產線和其他各個部門的協調溝通,真的是太累了,人管人是管不住的,只有制度考核。最終我還是選擇了放棄,現在回家做了一個技術工人,每天就家裡一兩個電話,心情輕鬆多了,工資雖然少一點但是開心了。再也沒有以前睡不著覺的感覺了,不過關鍵看你自己怎麼去選擇,想挑戰的話,以前有句話說得好,不想當官的士兵,就不是一個好兵,其真正的意義在於我們想要自己強大就必須學會挑戰自己。做自己喜歡的,最後祝你事業成功!



起早的小蝸牛


本人非常符合題主所說的情況,我是88年的,今年32歲,工作的第十年了,依然是一名基層工程師,沒有進入管理崗。但我對現在狀態還是比較滿意的,第一,雖然沒有進入管理層,但是收入一直在穩步增長;第二,領導對自己的工作成果和工作方式很認可,工作環境相當寬鬆;第三,自己比較喜歡這份工作,大學專業和工作對口,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有滿足感;第四,雖然在職位上沒有提升,但是我一直在學習,努力提升專業技術水平,取得了工程碩士學位,工程師職稱,通過了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基礎考試,現在在備戰專業考試,有了進步的方向就不覺得迷茫;第五,沒有複雜的人際關係,不用去討好別人;最後,技術崗才是真正的鐵飯碗,不用擔心失業,尤其最近兩年,偶爾還會有獵頭顧問聯繫我[靈光一閃]唯一的缺點就是,頭髮越來越少了[淚奔][淚奔]


鹹魚奶爸


我22歲開始做技術,25歲就管理崗了,做了4年。又自願回去做技術了。這麼說吧,你以後要往更高平臺跳槽,或者自己出來做,都是要手裡有技術的。誰請你去專門搞管理?稍微好一點的公司,晉升階梯完善,內部人員競爭激烈,怎麼輪得到外來的你?我只說技術部門,銷售或其他不在內。我跳槽時研發部總經理管6個部門500人留我時跟我說,他說他以後跳槽肯定是靠技術吃飯,不會指望還有人請他當總經理。


王迎20


我到是想繼續做技術工作了,可是已經沒有機會了。

不是誰都能做管理工作,也不是誰都願意做管理工作,做技術工作有做技術工作的優勢,真正把技術做好了,比做管理的只會好不會差。

我工作的前10年一直從事技術工作,近幾年轉到管理崗位,從事行政管理工作,對這個問題應該有發言權。

做技術工作的那10年,我的工作很簡單,只要把負責的技術做好就行了,可以不用管其它東西。而且,那時候從來不會擔心,萬一失業了,我會找不到工作。

因為,依靠自己的技術能力,到哪都能混口飯吃。

幾年前,我轉做行政管理工作,完全與技術工作脫了節。每天處理的事情繁雜無比,再也不是那麼單一了。每一天,需要管理性格各異的下屬,需要與同級領導溝通協調配合、處好關係,需要經營好與上層領導的關係,向上級領導彙報工作。

每天忙得停不下來,但是在寫總結的時候,又感覺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被職場人的焦慮傳染,我經常會擔心,萬一有什麼變故,我需要離開這家單位,我還能做什麼?我可以從事哪些工作?我能找到和現在一樣好的工作嗎?

說穿了,從事管理工作後,工作很煩很雜,但沒有一技傍身,心裡不踏實。

最後,再說一點,技術做好了,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得到的待遇、贏得的尊重,不比做管理崗來得差。年齡也不是問題,和醫生一樣,很多技術工作是越老越值錢,30歲還很年輕。

我見過有的單位,50多歲的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他們的年收入是正處級幹部的1.5倍往上。關鍵是這些技術專家在單位還很牛,很多管理幹部要靠他們幹活,都要把他們好好哄著。


自由職路


這個要看自己的認識了,有的人在乎的是職場上升之路,有的人在乎的是自己學習知識。我之前有個同事,技術很好,平時自學能力也很強,不停的自我提升,公司有什麼需要學習的都是直接交給他,然後再帶大家學起來。後來領導讓他管理團隊,他還不接,硬塞給他的,到現在我那個同事還是開放性管理,還是自顧自的學習。哈哈,對技術是情有獨鍾。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對於男的來說,職場上升也是一定的激勵,像我同事那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你可以從自身和周邊環境分析原因所在。

自己技術還不夠硬,公司比自己好的人很多

如果是這樣埋怨也沒用,只能默默的提升自己了。當你足夠的優秀,你的上升期就會到來。不管幹什麼,都得先讓自己優秀起來,強大起來才有做管理的資本,要不手下人都不服,管理起來也困難。

公司大環境影響,領導就喜歡拍馬屁的,自己得不到重用

如果是這樣你要分析兩點,自己的性格是不是太過於低調,我們不需要拍馬屁但是也要學會適當的表現自己。是不是被領導遺忘了呢。

領導本身就是喜歡拍馬屁的,自己又是實幹型,三觀不合,那你就放棄吧,換個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

自己的專業領域比較冷門,一輩子都是技術工

這個小辣椒理解不了,我覺得那個行業都有自己的領袖的。所以你要加油,幹一行愛一行。對自己的工作有熱情才會有激發你的潛能。如果你確實不喜歡這個行業,那麼轉行也是可以的。


職場小辣椒


如果是我,我會繼續做這份工作。


我說說我個人的經歷,我現在是管理崗,測試部門的負責人,座標深圳,今年29歲,一家大數據公司,其實不一定非得走管理路線,職場裡面可以走技術路線跟管理路線,兩條路也說不上哪條就比另一條好,並且技術路線是走向管理路線的一條必經之路,技術路線跟管理路線到底適合哪個其實還跟人的性格有關係。


技術路線比較好理解

技術領域深入發展,成為團隊的技術骨幹,攻堅能手,新技術研究和應用,培養團隊的技術能力,提高團隊的技術水平。

管理路線

在技術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往管理方向發展,這個時候除了技術之外的其他能力就很重要了,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團隊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項目管理,進度把握等等各方面都得比較好,所以這塊跟技術相比,除了智商,還有非智商方面的各種因素,而且走了管理路線之後,在技術領域就沒有這麼多時間去專研了,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管理能力越來越好,技術能力可能停滯不前或者會有退步,總之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用糾結於是不是管理。

我是淳予,淳是最好的,把最好的給予別人,是我的願望。歡迎【關注】我,一起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