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襲明章第二十七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襲明章第二十七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此章承上章,老子希望世人根據上篇第二十六章的“根”與“君”來實行“五善”。純外講。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計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以下是明道之人五項善行:

(一)善行無轍跡:君子行事接物,向來都是無為而行,出自真誠,不表露痕跡的,只知默默實踐,從不大肆張揚,事過即舍,不恃己功,不留痕跡的。

(二)善言無瑕謫:君子說話不輕出,知必行,言必信,不巧言令色,一言一語皆可為天下人之法則,其言語是沒有缺點的。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襲明章第二十七

(三)善計不用籌策:明道的人智慧圓明豁通,動念皆為利益大眾而用,發揮上不用利害得失之籌策,反觀世人用事總把自己之利益經過再三之籌劃才決定行動,只求一己之慾望而不顧別人,甚至損人利己來籌謀自己的利益。

(四)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明道知人之心境,不論處於任何環境,一切奸貪外誘絕不動其心,一切妄念亦無隙可乘,雖不用一切守心之勉強功夫亦不為外誘所搖動也。

孟子之四十不動心,和如來佛之六塵(眼耳鼻舌身意)不入等,這都是善閉不開的意思。善閉的功夫是實踐道德之第一要諦也,假若心之門不能自閉,妄念物慾便要叢生,心神息然不安,不知所止了。

故三教聖人教人善閉之方法:儒之養心課目;佛之禪定功夫;道之靜坐養氣。

(五)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明道的人以天下為一家,不是獨善其身,孤高自賞的,不分界限畛域與隔閡,但望人人明道,天下大同,其思想與世人一體不分,雖無繩系約束為之結合,但其內在的通化思想,任何人也是離不開的。聖人之德澤普及萬物,這種博愛思想如能擴大起來,那麼國族之紛爭可以完全打消,紛亂的社會變成相親之社會。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襲明章第二十七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聖人具備上言之五善,故不分彼此來救濟化度世人,有教無類,故無棄人,仁愛萬物,由小及大,由近及遠。聖人施五善,冀望人人相繼,先聖之襲明,後聖亦必襲明,大道方能宏展,傳遞不息,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明道實踐五善的人,理所當然是尚未實踐五善(即不善)的人的老師和模範。那些不明道體的不善人,須依託善人真誠的善與人同,有教無類的大無畏精神來感動他們覺醒而見賢思齊,即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齊。

雖智大迷。

若世人不尊重善人為老師,不珍惜他的借鑑為依託,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糊塗。

是謂要妙。

人能通曉以上道理,是謂知微妙之要道也。

本章旨:

聖人善人塵勞,用五善之道來濟世救物,希望“大道”能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

《太上道德經內外直解》襲明章第二十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