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最近两年,和大部分影视行业的人聊天的时候,他们口中总会明里暗里的透露“日子难过”这个讯息。为什么2018年一场税收改革会让整个影视行业陷入消沉至今?那是因为在突发风波后,才让大家有机会发现,曾经惯用的方法和模式已经不那么管用了。

堆砌明星大片失灵、巨额投资回款艰难、古装题材持续受限……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虽没有明确的统计数据,但有理由相信2018年度,整个影视行业在这些“变故”中损失掉的投资远远要比补税来得多,其中不乏一票被奉为神明的大公司的身影。可以说,真正让行业冷静的不仅是政策,还有投资人和制作人的迷茫。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但根据2019年电影市场种种表现分析,某种市场规律却慢慢的显现。曾经我们猜测的市场变化和拘谨的尝试,在一年的沉淀中均得到了证实。在分析2019年上映的高票房影片题材、内容、制作、档期等各方面因素后,意外的发现他们都具备以下特征:

一、宣发把握电影票房的命门

宣发分为宣传和发行两个环节。发行,主要看排片和档期;宣传,主要看口碑和转化

如果把电影比作一个婴儿,制作品质相当于身体素质,宣发则相当于接生大夫。身体不好,顶多生出来不能健康长寿,但接生大夫不专业,婴儿可能连命都保不住!

之所以要把宣发提到第一条来说,是因为宣发环节一直是制片公司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如果不服这个说法,请问不把宣发费用做到预算中,融到资后不留宣发费一直是很多制作公司的通病吧?这种做法敢说你有多重视宣发?

但是你知道每年票房10亿+的电影宣发是怎么做的吗?

2019年票房超过10亿的影片共有15部,4部来自暑期档,3部来自春节档,3部来自国庆档,大档期影片占比超过66%。所以,挤入春节、暑期、国庆等大档期并获得可观的排片是可能获得高票房的先决条件。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其次,预留充分的宣传期。新丽传媒总裁李宁曾在中影▪影视高级总裁班的课堂上表达,当电影的宣发预算充足时,最好能提前几个月确定档期,留出充分的宣传时间,并且应该在项目开机前就做好宣传规划。这样才能保证最终的宣传效果。上文提到的这些过10亿的影片,有的甚至提前半年就开始预热宣传。若你的影片由于各种原因,只能按照常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宣传,在触达观众方面就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冬至来临

与此同时,制作方就应该理解,想要获得超过10亿票房成绩,即使不在热门档期,线上物料、营销、票补,线下路演、点映、发布会等环节下来,5000万以上的宣发预算也是必不可少的。宣发占总制作费用20%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有传言称,2020年春节档影片整体宣发费用将超过15亿!可见付出和回报都是成正比的,每年200亿的春节档蛋糕,自然少不了宣发公司共同分一杯羹。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二、善于拉动群体情绪认同

如果你不承认2017年《战狼2》能获得56亿票房和它在八一建军节左右上映有关,也不承认2018年《前任攻略3:再见前任》能获得30亿票房是因为宣传中进行了很多怀念前任的操作,那2019年史上最强国庆档,三部主旋律电影能创造超60亿的票房纪录,总该让你意识到,能带动起群体情绪认同对一个商业片的重要影响了吧?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群体情绪认同,指群体成员基于认识、评价和利益的一致性而建立起来的情绪上的特殊关系。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igal G. Barsade将群体中的情绪感染成为涟漪效应。社会群体在某个时间节点或特殊的环境下总会有一些需要宣泄情感的出口,走进电影院就是他们通常会选择的方式。

情绪感染可以由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个体的情绪类型及其强度;二是该情绪传播力度水平。

今年上映的两部影片:《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和《何以为家》,看似毫无爆款的卖相,但最终都获得了意外的票房成绩。

两部影片一部是讲催泪感人的爱情故事,一部是说因父母不负责任的疯狂生子而挣扎生存在贫民窟的悲惨少年,从故事的层面看也没有太多共性。但这两部影片在情感方面却具备同样的共性:催泪感人,引人思索,达到了能触动个体情绪成为类型,并且足够强度的标准。所以后期硬是靠着强大的口碑效应争取更多的排片,让观众陆续走进电影院里为电影买单。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在策划一个电影项目时,最好选择一个足以给个体观众造成足够的情感冲击力的故事,然后要在对的时间让一部分人提前观影,并让他们把这种情绪感受分享给身边的人,从而带动亲朋好友进入影院,最终达到理想的票房成绩。

三、成人也喜欢的合家欢动画优势初现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曾在11月金鸡百花电影节的“电影▪产业▪人才”主题论坛中提到,国内很多动画公司辛苦几年,就为了做出一部能在六一儿童节一天合适放映的影片,是极大的产能浪费。中国的动画应尽快向成人风格转化。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但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观众普遍有一个刻板印象—动画是拍给小孩看的。这就导致先前很多动画公司陷入了一种矛盾的心态:想做成人动画,就很难保证票房;想要高票房,就只能拍适合儿童看的低幼动画片。

但是,今年《白蛇:缘起》斩获4.51亿票房,《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49.74亿票房,这两部电影的票房表现加上前两年的个别作品的铺垫,给国内动画公司释放了一个振奋人心的信号:成人动画市场已经养成!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其实动画在中国并不是无人问津,只不过大多都是美国动画,如今年上映的《爱宠大机密2》,在宣发不猛烈的状态下还能收获1.54亿票房。近几年也有一些动画公司渴望打破这种窘境,做出对标迪士尼的合家欢电影,但因没有把握其中创作规律而导致了实验失败。

目前中国叫好又叫座的合家欢动画电影通常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均是广为熟知的经典神话IP

除前文提到的今年热映的两部国产影片外,盘点中国近10年获得高票房的国产动画电影,不难发现他们的内容均取材知名经典神话IP。如取自西游记的《大圣归来》,取自庄子逍遥游的《大鱼海棠》等。在前期成年人不关注国产动画时,经典IP容易引发他们的童年回忆,激发观影情怀。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2、动画情节具有时代性

传统经典必然会存在故事老套的弊病,若还按照原有的故事照搬照抄则会失去新意。所以在进行经典IP的动画改编时一定要注意故事内容需与时俱进。如《哪吒》原本的故事情节是哪吒与李靖关系不慕,在失手杀死敖丙后因必须遵守古代的孝道才自刎谢罪,死之前誓与李靖一刀两断。但在新版的电影里,李靖只是一位严父,他和哪吒的关系很像现代家庭中的父子关系。最终哪吒牺牲自己是为了拯救苍生,与愚孝无关。这样的改编照比原版更让现代观众有代入感,进而引发共鸣。

过完2019年,高票房电影的共性已经很明显了


3、故事内核具有普适性

合家欢动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全人类都认可的价值观,如信任、勇敢、爱与责任,这些内核是跨文化、跨种族的人都有的共识,所以才能在全球获得好评。若想制作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都可以看的动画,除情节简单、人物真诚之外,歌颂的主题也要同样便于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