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這種聰明要不得!

這是一個發生在我們農村的真實故事。|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天地很寬闊,農民的住宅都有幾百平米,並且有著自己的小菜園。勤於工作的農民,在閒暇的時候還養了豬、牛羊,雞、鴨、鵝。

家禽種苗的來源一般都是通過農民自行購買,大家在趕集的時候去買一些毛茸茸的家禽苗,帶回家裡飼養。

而另一種方式是大傢伙更是樂意接受的,那就是賒銷。

賒銷就是有販賣家禽苗的,把苗先賣給農民,秋後收賬。不用先花錢就能自己飼養,自然人人喜歡。販子們帶著家禽苗走村串巷,有的是挑著擔子,有的是騎著自行車,車子兩邊放著兩個籠子,籠子裡面有雞苗,鴨苗,鵝苗,也有單一的一種如雞苗或者是鴨苗,販子們一般是暮春時間來到這個農村一邊走一邊喊,:“炕雞娃兒,鴨娃了!”喊的聲音很大,能傳出去老遠。

這種聰明要不得!

而我隔壁的村莊這麼多年,販子們卻再也沒去過,這都是因為一件事情。

那一年,雞苗販子老王挑著兩籠雞苗,去這個村子裡吆喝叫賣。他40來歲身材矮胖,圓頭大臉,稀疏的眉毛,一隻眼睛視力不怎麼好,總是眨呀眨的,雖然他是個男人,但說話的聲音卻很尖細,喊一嗓子,村的人都知道是他來了,而且他也在這個村子裡邊賣過好幾年的雞苗鴨苗。

老王在一棵大槐樹下站定照例喊了幾嗓子,很快就聚集了一群人,有姑娘小媳婦,阿姨大嬸子。婦女是購買家禽苗的主力軍!當然也有男的自己去買,為啥男人自己去買呢?是怕媳婦挑不好,有的時候挑來挑去說是母的等到長大之後全是公的。男人自己挑一是比較放心二是怕賣雞苗的人使詐。

曾經有人買了一批雞苗,剛開始還是活蹦亂跳的,沒有兩天就全軍覆沒了。據說那批雞苗是有病的,但是一般沒有經驗的人是看不出來的。

這不這個有經驗的人來了,人稱“張能子”,他高挑的個頭,錐形臉,兩道細眉,一雙三角眼,總是咕嚕嚕亂轉,兩片薄嘴唇,能言善辯,在這村子裡是出了名的“精細鬼”,別人休想佔他一分錢好處。他佔便宜那似是天生的,能佔了你便宜還能說得你啞口無言,街坊鄰居都敬而遠之。

人們一看“張能子”來了,便紛紛讓出一條道來,心裡想,今天這個賣雞苗的又要倒黴了!

賣雞苗的老王一看有人過來了忙上前打招呼:“大哥你買雞苗呀?自己挑挑看。”

:“嗯,這雞娃兒是不賴!”他一邊說話一邊蹲下來,用手摸了摸那一群嘰嘰喳喳叫著的小雞。

:“這個好,那個也不錯,還有那邊的一個……”

張能字,一邊說著話一邊用手把小雞拿出來放在自己的筐子裡邊,不一會功夫他就挑了30來個,這些毛茸茸的小傢伙在他的筐子裡邊互相擠著叫著。

:“真的,人家的雞娃兒真不賴!,大家都過來看看,買兩隻”

聽他這麼一說,大家都圍了上來,你二十她三十的,不一會功夫,這兩籠雞苗就全賣光了。

依照慣例,大家在老王的本子上紛紛寫下自己的名字和購買的只數,這也是秋後收賬唯一的憑據。

雞苗販子老王非常感激“張能子”,他嘻嘻的笑著,從自己的口袋裡掏出一包煙來,哆哆嗦嗦的給他遞了過來,然後掏出自己的一包火柴,嚓的一聲劃燃了,殷勤的把他的煙給點著。

張能智心滿意足地抽了煙,縷縷煙霧從他的嘴裡噴出來,兩隻三角眼在陽光下面眯成了一條縫,他跟老王又可套了幾句挎著雞苗回去了。

轉眼間就到了秋季,今天販子老王過來收賬了。他拿出那個寫滿名字的本子,然後一家一家的收賬。

可是點到“張能子”這邊的時候卻出了岔子,不僅錢收不來,而且還遭到了他無情的嘲諷。

:“你這個賣雞娃兒的,你看看你看看,這不是我的名字,我也沒買你的雞娃兒,我們這叫張樓村,根本沒有姓郭的”

那老王滿臉疑惑,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自己本子上的名字,上面赫然寫著——郭是鐵!在他的印象中,這三個字確實就是這個“張能子”籤的。

:“你自己也不想一想,這個郭是鐵,鍋是鐵,鍋不是鐵的是啥?人家寫的肯定不是真名,這你都看不出來?真是個老憨!告訴你我姓張,我不姓郭!”

:“當初我看的是你簽了字的……”老王葬紅了臉,聲嘶力竭的說,由於激動和氣憤,他臉上的肉在顫抖,左邊那隻眼睛眨得更厲害了。

:“賣雞娃兒的,人家叫張守智,不叫郭是鐵,你被人日哄了!”村裡有一個人說。日哄就是騙的意思!

:“嗨,我的幾十個雞娃兒啊!”老王垂頭喪氣,自認倒黴,默默地走了,他的背影是那樣的孤單和無奈,身後傳來人群一陣陣的鬨笑聲,惹得左右鄰舍的狗也跟著一起狂吠,那些狗叫在他聽起來咋也像是冷嘲熱諷呢?

自此以後,張樓村再也沒有雞苗販子去了。而“張能子”也沒有因此而發財,年紀漸大的他,孤零零地守著他那個破舊的小屋,兒子結婚了,兒媳婦十分不待見他,經常給他使臉色,雖然在城裡買了房,卻沒有讓他住過一回,說他邋遢髒!近幾年村子的人更少了,很多人搬離了村莊,村子空蕩蕩的,像是被抽走了什麼。

這種聰明要不得!

人呀,最重要的是信譽,有的人你騙一回就夠了,但他卻能記你一輩子。看似沾光得便宜的,最後卻沒能得到大便宜。這種狡黠,要不得!

做人還是要實實在在的,像那樹根扎得深扎得牢,才能枝繁葉茂!懂規則守信用,才是小到個人,大到村鎮乃至國家的長遠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