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2019年,缙云县积极参加由中国环境报社、中华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华环保基金会绿水青山文化基金支持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污染防治攻坚成功案例征集与宣传”活动。

荣膺 “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

系全市唯一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缙云案例

奋力书写“两山”答卷

助推缙云高质量绿色发展

缙云县位于浙江绿谷的核心区,始终遵循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嘱托,在“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砥砺前行中,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引领,全力护航缙云高质量绿色发展,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县、国家卫生县城、2017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2018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等一批“国字号”金名片,更成就了“黄帝缙云、人间仙都”的美誉。生活在山水画卷中的缙云百姓,更流传着“缙云走一走,活到九十九;多走几趟,百岁以上”的美谈。

可以用四句话概况缙云

缙云是

底蕴深厚的人文盛地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1300多年的历史孕育了黄帝、婺剧、石头、书法、耕读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轩辕黄帝在这里驾龙升天,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年婺剧在这里传唱不息;老城区的道路和建筑多以“条石”建成,形成了“石街、石桥、石房”的独特风貌;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是缙云有史料记载的最早县令;缙云耕读家风源远流长,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多次在此讲学,历史上共出了184名进士,自唐到清立传人物就有578人。

缙云是

宜居宜游的养生福地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皇都归客入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这是古人对缙云良好人居环境的赞誉。缙云是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首批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这里的山青、水秀、景美,人均寿命达78.99岁,比全国高2.65岁,拥有90岁以上老人近2000人,80岁以上老人15000多人,远超全国长寿之乡评定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长寿之乡。

缙云是

交通便利的通衢要地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这里地处温州、台州、金华、衢州四大板块交接的金三角地带,同时也是长三角经济圈、金义都市经济区和温台沿海经济带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有“三府通京喉道”之称。缙云是丽水全市交通最发达的县(市、区)之一,到丽水市区只要0.5小时,到杭州只要1.5小时,到上海只要2.5小时,传统经济圈的边界大大扩展,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

缙云是

活力涌现的创业宝地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从“四万鸭农闯天下”,到“五万虾农走市场”,再到如今的“小烧饼”红遍大江南北成就大产业,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生态工业基础扎实,作为全市的工业强县,拥有规上企业242家,全市第1;全市首个百亿投资项目抽水蓄能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精品农业特色鲜明,形成“黄白红”三大主导农业品牌。全域旅游蓬勃发展。举全县之力推进仙都景区创5A,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成功创建3A级景区村4个,入选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名单。

缙云一直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保护环境摆在事关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来考虑。早在2000年,缙云就开始实施“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三大发展战略;2010年,进一步升华为“生态富民、工业强县”战略,把生态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几年间,缙云县党委政府都把永葆生态底色不褪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底线,坚定不移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凡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缙云始终以最高规格予以组建;凡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要素需求,缙云始终以最大力度予以保障;凡是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任务,缙云始终以最快速度予以落实。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一、全力打好碧水持久战。

过去五年,全县累计投入8.7亿元,全面剿灭劣Ⅴ类水,完成3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两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覆盖,一年完成606座农村公厕改造,城市和景区厕所得到全面改造提升,全县水环境功能区、交接断面水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先后两次捧回五水共治“大禹鼎”。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二、全力打好治山攻坚战。

持续开展矿山治理修复,实施废弃矿山治理核销16座,两座矿山通过全国绿色矿山创建第三方评估;全力抓好地质灾害“大搬快治”,全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现全部解危清零;积极开展“美丽林相”“一村万树”等行动,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9%,去年县政府被授予“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三、全力打好净土守护战。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23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仅2018年就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3万亩。系统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先后实施综合治理工程5个,有效减轻水旱灾害;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去年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6.8万亩,绿色防控4.7万亩,回收处置农药废弃包装物41吨。农村垃圾分类覆盖面达64%,资源化利用率达80%。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四、打好蓝天保卫战。

全面推进烟花爆竹禁止燃放,大力开展露天焚烧和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实现石材加工行业整合入园,2018年,全县共整治“低散乱”企业、作坊763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3家,腾出用能空间7530吨标煤,全县PM2.5浓度下降到25微克/立方米,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位居全省前列。

缙云县荣膺“中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

回顾这一路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历程,缙云历届党委、政府班子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跑出美丽加速度;缙云无数群众坚持生态信仰,像保护眼睛那样保护绿水青山,像对待生命那样对待绿水青山,打造了名副其实的养生福地、长寿之乡;缙云干部群众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这片绿水青山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缙云大地生动的现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