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我們需要那麼多真人秀嗎?

臺灣藝人高以翔的猝死,將狂飆突進的綜藝真人秀節目,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最新消息,浙江衛視於12月5日宣佈,永久停播涉事節目《追我吧》。

說心裡話,龔先生早就盼著該節目永久停播、徹底下架,浙江衛視的決定太晚了。出了這樣痛心的事,相信到現在還惦記著節目的觀眾沒幾個,帶血的收視率不要也罷。

高以翔走了,行業內外的反思在繼續。

明星夠用嗎?觀眾看得過來嗎?

央視、人民日報等權威媒體提醒社會關注藝人的安全。藝人們表達著對於藝人群體高負荷工作的憂思。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演員工作委員會呼籲,演藝界同仁要加強防範意識,學會自我保護,珍愛生命,拒絕過度疲勞工作。

在這些反思和提醒之外,龔先生想追問: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真人秀嗎?

我们需要那么多真人秀吗?

明星陳偉霆吐槽“錄《追我吧》的時候感覺太難了”

現在的真人秀可謂五花八門、遍地開花。舉凡相親、戀愛、文化、旅遊、經營、競速、音樂甚至做菜、帶娃,都能拍成真人秀。明星秀完素人秀,電視秀罷網絡秀。

真人秀如此洶湧澎湃,甚至讓人懷疑:明星夠用嗎?觀眾看得過來嗎?

想來製作單位認為,真人秀還是受觀眾歡迎的,廣告商大抵也這麼認為,否則他們不會投那麼多錢。但事實上,面對大同小異的各色綜藝,觀眾反應平淡,真人秀的好日子似乎到頭了。

據CSM媒介研究季播真人秀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季播真人秀共播出203檔,首播收視率超過1%的季播節目只有16檔,收視率超過2%的節目僅有一檔,這還得拜託綜N代節目勉強支撐。而那些做完一季就無聲無息的真人秀,更是不計其數。這和當年《超級女聲》收視率動輒過10%的綜藝黃金時代相比,不啻為雲泥之別。

只有秀,沒有真,觀眾憑什麼買賬?

真人秀節目當年在中國大受歡迎,是因為它足夠“真”,足夠新鮮刺激,而且還能傳遞積極的信號和能量。比如,《超級女聲》讓平凡人看到了衝破階層固化、成就卓越的可能性。但後來類似節目蜂擁而上,連學員都不夠用了,有些學員在多個節目來回串場,觀眾自然就沒啥新鮮感了。

從起源看,電視真人秀是一種無腳本、非表演的節目形式,節目的走向和情節是靠任務、規則引導出來的,而不是照本表演。對於看慣了電影和電視劇的觀眾來說,這是另一種刺激和體驗。

但如果真人秀背離了這一核心要素,只有秀,沒有真,甚至連秀都有腳本,觀眾憑什麼買賬?

我们需要那么多真人秀吗?

《追我吧》節目錄制搭建的大型戶外裝置

如今中國的真人秀,總體上越來越不真,越來越追求噱頭、刺激、衝突。

在《奇葩說》裡,做了二十多年綜藝節目的沈玉琳透露,“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真正的真人秀,別傻了,孩子。只要有攝影機的介入,就不會是原來的我了。”他還打了個比方,說經常遇到女藝人說今天我怎麼會這麼累,昨天喝酒喝到吐,可是一有機器來拍她,問她,你最近的生活怎麼樣,藝人馬上會說,我最近在喝養生茶。

或許因為真人秀節目競爭激烈,大家挖空心思博出位、編故事、製造衝突、製造話題,甚至琢磨如何虐星,觀眾才看得更高興。可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套路。觀眾看完哈哈一樂,然後就什麼都沒了。

真人秀,請慢些走

可嘆的是,這一次虐星,竟至釀出悲劇。如此“娛樂至死”,每個人都不願看到。

如果真人秀節目只是讓人哈哈一笑,那它的生命力一定非常脆弱。真人秀也要傳遞陽光向上的人生態度。

比如《奇遇人生》《僅三天可見》等慢綜藝,就是讓觀眾看到了人性的美好,才引起了廣泛共鳴。

永遠給人感覺“沒正經”的藝人大張偉,曾經痛徹地說,“我覺得這個會毀了中國所有藝人,他們都沒有在做自己發光發熱的事兒,所有人的才華都是在做真人秀。”“我不明白一個唱歌的,你們為什麼要去關心他會不會做飯、有沒有CP、兒子可不可愛,這跟他的業務有關係嗎?”

有人說大張偉有點得便宜賣乖,因為他既是歌手,也是綜藝達人。但道理是對的,藝人應有自己的本分——唱歌的把歌唱好,演戲的把演好戲,比上不上真人秀,要重要得多。

真人秀可以有,但不必大幹快上。

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真人秀,請慢些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