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琅琊榜》中,赤焰一案牵扯很广,在这场战火中,赤焰军被灭,林燮被诛,祁王身死。

对于靖王和梅长苏来说,这是一场有蓄谋的冤案,人不能白死,赤焰军的名誉也不能被毁,朝堂不能被奸人把持。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对于静嫔来说,因为这场冤案,她失去了林家这个依靠,她的救命恩人不仅殒命,而且成为叛将。

那么对于宸妃来说呢,她同样失去了母家的依靠,她的兄嫂侄儿背负冤屈而死。

从这个角度来说,静嫔和宸妃面临的境遇相似,她们都希望可以为死去的亲人伸冤、正名。

可是,从结果来看,静嫔活了下来,而宸妃选择自杀。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静嫔与林燮一家牵扯很深,加上靖王性情耿直,因为始终觉得赤焰军是被冤枉的,所以被梁帝嫌弃,到了三十岁,依旧是个郡王。

于是,大家倍感疑惑,为什么静嫔能够在这场阴谋中活下来?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赤焰冤案是不是冤案,梁帝比谁都清楚。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他之所以必须去做,就是因为自己的皇权得到威胁。

林燮威名远播,林燮之子林殊在太皇太后的旨意下与南境女帅霓凰郡主,祁王素有贤名,百姓之中只知祁王,不知皇上。祁王在朝堂与皇上辩论,梁帝倍感压力。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梁帝的皇位原本就是通过发动政变夺来的,位子原本就不够牢靠,现在遇到这样的威胁,赤焰冤案不得不做。

在赤焰案之后,所有的隐患都已经扫除,梁帝又有什么必要赶尽杀绝呢。静嫔作为一个宫内命妇,与此案并无实质关联,又是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梁帝又有什么必要非要置她于死地。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事实上,梁帝不仅没有要静嫔性命的意思,也没有要宸妃性命的意思。

相对于两位后宫妇人,梁帝的主要精力已经投向了太子和誉王。无论是太子,还是誉王,都是赤焰案的既得利益者。

祁王死后,太子和誉王的势力凸显出来,朝堂基本成为这俩人的天下。所以,梁帝更需要做好权力平衡,让太子和誉王互相牵制。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既然如此,宸妃作为皇上的宠妃,就算受到儿子的牵连,也不会在这场冤案中丢掉性命,她为何一定要选择自尽呢?

难道是因为她内心脆弱,无法接受亲人逝去吗?

身为将门女子,能在后宫身居高位多年,宸妃也是个见过世面的女子。亲人逝去自然令人悲伤,亲人蒙冤更让人痛心,但是有冤情没有得到澄清,宸妃就真的甘愿随风而逝吗?

所以,个人认为,宸妃选择自杀,并不是因为她内心脆弱。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那么,是因为绝望吗?

只要活着,便总有机会。只有死去,才是彻底的失败。

宸妃也是个聪明的女子,如何不知这个道理?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宸妃在这次案件爆发之际没有选择自尽,结果会是怎样?

宸妃是宠妃,皇上并没有因为忌惮祁王而减少对她的宠爱。

宸妃是聪慧美貌的女子,言侯倾尽一生爱慕她。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如果她还活着,赤焰冤案之后,就算皇上想翻篇,恐怕也不会那么容易。因为那些制造赤焰冤案的人会感到不安。

他们害怕宸妃重新崛起,到那个时候,便是他们的死期。

正如唐高宗废除王皇后之后,又念及旧情去看望王皇后,便加速了王皇后死亡。

正如安史之乱后,杨氏一族被诛杀,将士们要求李隆基必须杀死杨玉环。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所以,宸妃不论选不选择自尽,她都会被逼死。甚至于在逼死她的过程中牵连到静嫔和靖王。

那么,宸妃主动选择自杀,就意味着她默认了这个结局,这个冤案可以翻篇了。

这样的结果,虽然让梁帝心存一丝遗憾,却免去了各种为难;赤焰冤案的缔造者们可以高枕无忧,这场战斗彻底取得胜利;太子和誉王开启新篇章,他们都有了成为下一任梁帝的可能;皇后和越贵妃开始新一轮宫斗;各方利益得到重新分配,而这些人大多得到了好处。

在这场皆大欢喜的盛宴中,人人都愿意向前看,谁还会想着对付静嫔母子。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从这个角度来说,宸妃选择自尽,反而保存了实力,为日后静嫔崛起,梅长苏扶持靖王奠定基础。

同样,从这个角度说,梁帝在此前的十多年间一直冷落靖王,让他常年在外征战,又不给兑现军功,并且各种刁难和冷落,在客观上也保护了靖王母子。

琅琊榜:赤焰案后,静嫔活了下来,为何宸妃一定要选择自杀?

因为梁帝的这个态度,静嫔可以在后宫安稳度日,靖王可以减少来自悬镜司和谢玉的攻击。他们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太子和誉王的争夺之中,反而让靖王成了漏网之鱼。

一晃十多年过去,林殊化身为梅长苏归来,靖王母子便迎来了反击的最佳时机,赤焰军沉冤得雪,靖王抓住权力,而祁王当年的政治理想得以真正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