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前些天,一则暖心视频上了热搜。

河南民权县,一位107岁的老奶奶,被自己邻居杨先生带去参加婚宴。

离开时,老奶奶顺手拿了婚宴上的喜糖,要带回家给自己的大女儿吃。

当84岁的大女儿接过妈妈从口袋里摸出来的糖果,登时脸上笑开了花。

满是褶皱的脸上,露出尽是孩子似的满足和快乐。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这位84岁的老奶奶,也被网友称为最幸福的孩子,感人情节暖哭大批网友。

网友的评论,暖心中带着肉眼可见的艳羡之情。

“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希望我80多岁的时候也能吃到我妈给我捎的糖。”

“最幸福的是年老了叫声妈还有人答应。”

而面对母亲给自己捎糖举动,84岁的女儿表示“娘疼我小,我要疼她到老。”

父母对孩子恩重如山,孩子对父母便是情深似海。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视频中最戳人的点在于:84岁的老奶奶,在普通人的眼里,是孙儿辈的祖母,是儿女辈的母亲。却很少有人想到,她也是一个还被老母亲宠爱和惦记的女儿。

即便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在父母面前,也可以是撒娇和任性的孩童。

可以卸下世间的角色,依赖和贪恋父母所给予的温暖。

情感上得到倚靠,便有了对抗生活的勇气。

01

父母带给我们的温暖记忆,总是带着热气腾腾的饭香味儿。

蔡澜说过:“世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

那是儿时对母亲烹饪的某种味觉记忆,带着岁月的温柔以及抚爱。

世界上最好吃饭,叫妈妈做的饭。以爱为佐料,是人间至味。

一位一只眼睛患白内障几近失明,另一只眼睛也严重老化的六十三岁老母亲张雨莲,因为担心花钱,瞒着孩子没有医治眼睛,摸索着艰难生活。

在一次电话中她听出女儿咳嗽生病,执意去城里照顾女儿。

为了女儿,老母亲第一次一个人走出大山,翻过两座山头,淌过一条小河,走28公里的山路。转三次车,跨越四个省,坐36小时的长途汽车。

在陌生的城市,她一无所知,除了女儿的名字。

她身上挎着从老家带的鸡鱼和蔬菜,在陌生的城市茫然四顾。

被警察送到女儿家的张雨莲,顾不上休息,就进入厨房忙活。

因为女儿小的时候一生病,她就会煲鸡汤给女儿喝,所以她跋山涉水,只是想亲手给女儿做一顿饭。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上帝不能无所无能,所以创造了母亲。

每个母亲都像张雨莲一样,对自己吝啬,但对孩子可以倾尽所有,是我们生命中的守护神。

02

你可能不会知道,在你出生的那一刻,母亲就开始惦念多年后的我们。

我刚怀孕那会,什么都吃不下,勉强吃一点也能吐出一大半。

母亲听闻消息给我打电话:从你出生起,我就想到有一天闺女你也会当妈妈,跟我遭同样的罪,我是又欢喜又心疼,晚上也睡不好觉。

我生孩子出产房的时候,母亲心疼的落了泪,红着眼睛跟我说,闺女你受罪了。

月子里,妈妈一直忙前忙后照顾孩子和我。晚上,母亲总是和衣而睡,一听见孩子有动静就赶紧抱起来,生怕影响到我休息。

孩子胀气,常常半夜啼哭,母亲就整夜抱着孩子在客厅里走来走去。

出了月子,我胖了10斤,我妈妈却瘦了整整15斤。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但在我们的人生排序中,我们往往把孩子排在第一位,却把父母排在了后面。

医院里,最热闹的总是儿科,往往是人满为患,一个孩子生病,往往是全家总动员。

而老人多的病房里,却往往是最安静的。做父母的,总是替以孩子各种忙为理由推脱,舍不得孩子日夜守在病床前。

对孩子生病照顾得无怨无悔,父母面前却是久病床前无孝子。虽然我们总说来日方长,但对父母的陪伴却总是时日不多。

03

毕淑敏说,“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有一次好姐妹群里,琳琳发了一条很丧的信息:苦日子什么时候熬到头!

原来琳琳的母亲因为身体原因住院了,恰逢工作最忙的节点,每天医院单位两头跑。晚上陪床睡眠不好,工作上也频频出错,身心苦不堪言。

几个好姐妹纷纷出言劝慰了几句:无非是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容易出现问题。你要多补充营养,保重身体之类……

一直沉默不言的菁菁突然发了一段很长的话:

琳琳,虽然你是在抱怨,可是我还觉得挺羡慕的。虽然我现在事业不错,没什么事可烦忧。但无论怎么努力,都感觉人生好像空了一块,怎么也填补不满。我现在特别后悔当初没有多陪陪父母,有的时候看到的风景越是美丽,吃到的美食越是好吃,内心就越是有罪恶感,那种希望父母能跟自己一同分享的心情,因为再也不能实现而倍感难过。工作的事可以缓缓,谁都可以做,现在还是好好照顾你的母亲吧。

群里一时哑然。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或许是人生最大的憾事。无论怎么努力,人生都难以再圆满。

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去年,小哥费玉清以一封亲笔信的方式诀别热爱的舞台。父母的去世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他在信中写道:

“没有了他们的关注与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孤独。掌声也填补不了我的失落。去到任何地方,都让我触景伤情。”

107岁妈妈给84岁女儿捎糖吃:父母在,就永远都是孩子

因为双亲离世,让一代歌坛常青树,人生动力尽失,决心过云淡风清的日子、莳花弄草,寄情自然。

04

网上曾流传过这样一个计算公式:

假如一年中

只有过年7天才能回家陪父母

一天在一起顶多相处11小时

若父母现在60岁,假设活到80岁

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只有1540个小时,也就是64天

64天,就是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

人们经常说余生很长,但是在这看似漫长的一生里,我们能陪伴父母的时间却在越来越少。

为了不让以后的人生徒增许多遗憾,但愿我们能在繁忙的尘世中,多抽出时间来看看爸妈。

累了的时候回到家亲亲热热喊一声爸妈,扑在父母的怀里享受重回儿时的简单快乐。

即便日子过得苦一点,但只要父母健在,家人健康,就是人间值得,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