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社会广角|知识付费应“付有所值”

日前,快手联合知乎发布了“快知计划”,宣称将陆续引入相关学者、教授等开通的知识教育类账号入驻快手,为快手的知识教育内容开展更深入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各大互联网平台纷纷涉足知识教育领域,知识传播的途径变得更加多样化,也让知识付费逐渐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知识付费其实早已有之,就是消费者为获取的知识买单。互联网时代,平台将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通过线上交易实现其商业价值。从2016年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为标志,知识付费展现出强大的流量变现功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平台布局掘金、拓展市场。据悉,国内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B站过去一年就有2000万人登录学习;快手教育短视频的作者超过99万,累计生产教育短视频2亿条……庞大的用户体量背后是日益旺盛的教育消费需求,同时也反映出知识付费领域前景广阔,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如果说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是知识付费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动力,那么,线上支付方式的便利化与多样化,则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技术支撑。这些年来社会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程度日益加深,也为知识付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用户为知识买单,平台理应提供优质知识产品。然而,很多用户却深感体验不佳,很难坚持学下去,甚至发出“所付不值”的感叹。例如,目前知识付费普遍存在产品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产品粗制滥造,雷同现象严重,更有用户买到盗版产品。特别是在知识碎片化的语境下,越来越多的人有系统学习的意愿,而很多产品内容零散、空洞,专业性和系统性不强,无法满足用户要求。解决知识付费领域出现的问题,就要从根本入手,深耕内容生产,优化产品供给,让用户“付有所值”。

首先,互联网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内容筛选和评估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以次充好、打擦边球、同质化的产品拒之门外,将存在严重侵权的内容发布者列入惩戒范围,并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要在专业化和精细化上下功夫,精准对接用户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用户反馈等深挖用户需求点和关切点,注重对碎片化知识的加工创作,为用户系统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更加专业的平台。传播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效应、专家效应,通过行业大咖、领域专家、知识精英等消费者普遍认可的人物来提升产品专业性,增强产品吸引力,提升用户黏性。值得一提的是,优质内容生产离不开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目前复制版、盗版等产品充斥线上平台,且由于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原因,导致维权难度较大。中办、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新领域新业态的保护制度”“加大侵权假冒行为的惩戒力度”,对知识付费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政策利好。而要将政策利好转化为行业发展动力,不论是平台还是内容创作者,都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从而为鼓励原创、激励创新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知识焦虑仍将继续存在,不论知识传播与获取途径如何变化,最终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从“知道某些知识”变成“得到某些知识”,这正是知识付费存在的终极意义和必须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