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甘肃纪检监察网评论」空喊口号就是形式主义

何为口号?《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口号不是形式主义,空喊口号就是形式主义。

革命时期的“枪杆子里出政权”、“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改革建设时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等口号,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号召力,成为凝聚人心的话语“磁场”。

一定程度上,适量适度、通俗易懂、提炼准确的口号,对鼓舞士气、推动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有独特功能,不可或缺。同时,喊口号与抓落实是做好工作的两个方面,必须与行动同频共振。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口号响亮、应景造势、出工不出力,结果落而不实、华而不实。

口号越喊越响,对决策部署,用词精美,读来上口,听来动心,但做起来没有下文,雨过地皮也不湿。口号越喊越多,上边也喊、下边也喊,甲地喊、乙地又喊,这个行业喊、那个行业也喊,干工作成了喊口号比赛,什么顺口喊什么,什么响亮喊什么,但好的结果是喊不出来的,落实倒成了工作的其次。口号越喊越怪,有时是一串电话号码,三三五五,谁也看不懂,文件是数字,大街上标语是数字,喊来喊去让读者不知所云,这样终究脱离实际,基层群众难理解、干部难执行。

一言蔽之,就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抓在会上,贴一些标语、悬挂一些横幅、提一些希望。总想着喊个响亮的口号,包装一圈、宣传一轮,表个态,造个势,就成绩出来了。

口号是用来引领行动的,结果只停留在口号上,总是行动不起来。时间检验一切,有些地方大干某事的口号依然还在墙上,但干什么、怎么干,早已被人遗忘,雷声大雨点小。过多过滥的口号,看似积极,实则消极,以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衣掩盖了矛盾和问题;看似事小,实则危害巨大,且不说劳民伤财、造成浪费,更重要的是容易使群众产生视觉疲惫、心理抵触,导致一个地方政治生态、工作作风的整体恶化。

口号可以宣示一种集体纪律、一种价值观,可以表达群体共同诉求,但用不好,又有装饰性和迷惑性,打马虎眼糊弄人。成天拍胸脯、说空话、造声势,这背后,其实还是错误政绩观在驱使,形式主义的背后必然是官僚主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说了不是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好了。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 “口号依赖症”该治治了!(执笔 马奋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