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抗戰時期,炮火連天,為什麼山林和農田沒發生火災?

海之源717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沒聽過這段話嗎“出門跨壕溝,抬頭見崗樓,無村不戴孝,到處見狼煙”。

日軍所到之處,縱火是必須的。

日軍的縱火主要有兩種:

第一,報復性的縱火。

基本是日軍遭受國軍正規軍或者游擊隊的打擊後,將周邊中國村民的房子一把火燒燬。

這主要是報復恐嚇目的,讓中國老百姓不要支持本國軍隊。

尤其敵後作戰,這種情況最明顯。

日軍約定俗成的規矩是,即便有1個日本兵在某個村莊附近被殺(比如搶劫或者姦淫期間遭到農民反抗,或者被游擊隊幹掉),日軍立即來將整個村莊房子燒燬。

這個燒燬不是說,讓你把財物搬出來再燒,而就是一把火全部燒光。

這樣一來,這個村子的村民等於失去了住處和所有生活必需品,想活下去就很困難了。

所有,很多敵後游擊隊就考慮到這點,很少襲擊單個的日軍目標,因為代價太大。

比如百團大戰最後,日軍趕來報復,在五臺縣就摧毀村莊98個, 燒燬房屋20067 間之多。

第二,破壞性縱火。

這是日軍破壞中國持久抗戰的一種方法。

基本日軍作戰所到之處,離開的時候就放一把火,將村莊燒掉。

有時候作戰期間,剛好趕上農作物要收割,也放一把火將莊稼燒光。

總之,日軍就是通過這種三光政策,將國軍控制區的老百姓害苦,讓他們失去生活能力,也就無法支援抗戰。

比如浙贛會戰中,日軍佔領磐安縣這個小縣城短短一週時間,就的燒燬該縣房屋3000多間。日軍所到之處,無不被熊熊烈火所吞沒。

由於日軍這樣隨處放火,造成的農田和山林大火是很多的。

但那個年代,中國人口也不少了,有4億多人。所以山林也不是很多,加上日軍抗戰中後期主要在相對潮溼的中國南方和西南作戰,也難以形成太大規模的山林大火。


薩沙


農田肯定是著火的,日本軍隊的燒光搶光,殺光三光政策,你又不是沒聽說過燒房燒農田那都是小兒科,有的時候直接把和人家在火上烤,這都是有的。

至於日本人為什麼不燒山,其實一般來講山裡面很難著火,我們去看一下歷次的山林大火,他的爆發都是有一個先決條件,也就是天氣乾燥十幾年不遇的一次旱災,空氣乾的都快冒出火星了,這個時候一把大火,整個大山都燒了個精光。

為什麼會要提升一點?其實我們去看一下貝爺的荒野求生的話,他會說到一個事,就是一般來講活著的數目是很難用火給點著的,他在野外要想找到能夠點著的樹枝的話,也只能夠去摘取,在野外已經枯掉的樹枝分叉才能夠點著。

所以不到那種乾旱的季節,樹林裡面放一把火還真的很難燒著。

同時對於日本軍隊來講,他們也有自己的顧慮,首先自己的軍隊不得人心,日本人是清楚的,別看他一天到晚喊著大東亞共榮,但實際上自己明白一陣是因為心裡面虛的慌,才一天到晚的把這種東西掛在自己的嘴邊,壯一下膽子在日本老兵的回憶裡面,一旦進入中國的國土進行作戰,在一個城市之中,大街上面可能掛滿的日本人的國旗或者是軍旗,但是在裡面仍然掛著國民政府的旗幟,很多受傷的無法帶走的日本傷兵都會選擇自己自殺,這不是說軍方要求他們自殺,而是害怕自己被遺棄下來以後會被當地人抓去。

簡單來說日本人兵力不足這是事實,日本人只有100多萬的軍隊在中國的國土面積上趟下來,確實有些是軍隊不足的意思,(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所以只能夠掌控一些比較重要的點,比如說大型城市鐵路重要交通線,重要的水利樞紐等等。

從各種角度來說,日本人除非是要進攻大型城市,否則犯不著把自己的軍隊開到山林之中,一方面自己的重型武器難以有發揮,航空兵也沒有辦法給與及時的支援,這個方面跑到人家林子裡面去,你要麼挨人家的黑槍,要麼自己迷路,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就是說放火燒山那條件不允許,放火燒山自己還有風險,所以日本人也就不想去到山林裡面放火。

陸軍早期的游擊戰確實是位於太行山區,這地方山林茂密,所以在這地方適合遊擊作戰,但是在後來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八路軍主要的游擊戰重點從山區轉向了平原地區。

也就是說日本人重點照顧的不是山區的山林,而是在平原地區的大大小小的村莊,所以日本人才設立了燒光搶光略光的三光政策。

中國的山林可以避免一大可對於大多數老百姓來講,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農田村莊都遭到日本人毀滅性的打擊,所以日本人欠下的血債真的幾代人都沒有辦法忘記。


漩渦鳴人yy


其實抗戰期間是發生了很多火災的。

一是日寇燒掉大量的佔領區和根據地的房屋和農田,這隻要查一查1941-1942年大掃蕩的相關檔案就能知道,當時日軍實行了“三光”策略,尤其在晉察冀地區。第二,日軍為了消滅抗日武裝,燒燬了不少森林。現在去往長白山天池的路上,問一問當地上歲數的人,他們就會告訴你,為了消滅抗日聯軍,日軍燒燬和砍伐了大片原始森林,至少是三林邊界線向後倒退了幾百米以上。

第三,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民的最迫切任務,是抗擊日本侵略軍,即使發生了火災,能去救火嗎?而且,當時的艱苦條件,根本容不得記錄和顧及火災問題。
我們永遠不該忘記十四年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軍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極大傷害。


一老沈一


抗日戰爭對我國的破壞是巨大的,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都遭到日寇摧殘,所以山林和農田也不例外,都發生過火災。

日軍雖然侵佔了我國大部分領土,但是有著大量武裝在敵後與日寇作鬥爭。在東北地區,日軍為了對付隱藏在深山裡的抗聯,不惜縱火燒山,以至於長白山大量森林遭到破壞;華北地區的日軍更加殘暴,對敵後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他們所到之處,農田、房屋等皆被燒燬,特別是日軍在遭受游擊隊攻擊之後,他們有氣沒地撒,專門在農村地區實施報復性縱火,屠殺無辜百姓。

在1938年到1943年這五年中,日軍對重慶轟炸了兩百多次,投彈萬枚以上,市區幾萬幢房屋被摧毀。日軍每進攻一個城市都會使用轟炸機,特別是在廣西、湖南這些森林覆蓋率比較高的地區,山林引發火災的事例早就司空見慣。這還不算什麼,國府還實行“焦土抗戰”政策,可是因為行動失誤,釀成大禍。1938年11月12日,當日軍逼近長沙時,國府決定焚燬長沙,可是在13日晚上,長沙南門突然起火,放火隊員以為是信號,於是四處點火,就這樣,長沙城就起了大火,燒了五天五夜,城區百分之九十的房屋被摧毀,數萬百姓在大火中喪生。

抗戰時期條件艱苦,人們根本無法顧及和記錄農田和山林發生的火災。戰後據國府的農林部調查,抗戰時期各省森林破壞達19億立方米以上。


兵說


真正的歷史都活在歷史的塵埃裡,在那個遍地狼煙,生靈塗炭的年代裡。哪有可以逃離的生靈與樂土。抗戰的艱辛都是無法言表的,在別被那些各類“抗日神劇”等一類的影視作品欺騙了,曾經侵華日軍為了達到其戰勝中國的目的,什麼手段都使用了,從三光政策、囚籠政策、各種掃蕩等等可想當時在中華大地上犯下了多少罪過。且看惜花一一道來。

一、三光政策

三光政策:是指侵華日軍、特別是華北方面軍(日語:北支那方面軍),自1939年秋開始,針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以殺戮當地居民、對糧秣房舍等物資進行徹底的搶劫、焚燒和破壞為目標的軍事行動,並將這一作戰方式逐漸系統化、規模化、長期化。中國共產黨的黨政通告和傳播媒介,將日軍這種以毀滅抗日地區人力物力、摧殘抗日軍民抵抗意志為目的的軍事策略,簡要概括為“燒光、殺光、搶光”,即“三光”。--出自百度百科。從其中的解釋就不難看出當時中國的自然生態系統被侵華日軍破壞的有多麼嚴重了吧。

二、囚籠政策

囚籠政策:是指侵華日軍在華北地區大力推行“治安肅正計劃”,實施所謂“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出自百度百科,目的是為了壓縮抗日軍民的生存空間,從而達到侵華日軍對於華北地區有效的控制。在次期間日寇在冀中8000多個村莊,6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了1700多個據點,修築了7500多條公路,挖了4000多公里的封鎖溝。而建設的這些設施的材料都是,靠著對華北地區一草一木的無情的破壞而建立起來,而其背後更加是無數中國人民的鮮血與生命的犧牲。

三、各類大掃蕩

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從侵華日軍的主動進攻到侵華日軍主動進攻變成就地防禦,侵華日軍為了更好的鞏固其佔領區,壓縮中國軍民抗日力量。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多次大規模的大掃蕩,在大掃蕩期間,侵華日軍所到之處,只有遍地狼煙與慘絕人寰。那時只有能夠打擊中國軍民的抗日力量,侵華日軍無惡不作。可想怎麼會有山林與農田而不被破壞呢?農田不被破壞是為了日本在秋收時刻更好的進行搶劫糧食。

在熒幕上各類“抗日神劇”的各類場景,只是因為劇情需要挑選了一些較為好的背景,那些都是所謂的“藝術追求”。完全是脫離現實的,請不要將其當成歷史進行理解。真正的歷史都是那一頁頁靠著鮮血換來的珍貴的歷史實物裡。侵華日軍對於中國人民的傷痛還有很多很多。永遠銘記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只有強大的祖國,才能讓各種悲劇不再上演。


惜花公子


你是看的影視劇沒起火吧?

現實中怎麼可能不起火,難道山林和農田全是防火材料?在戰爭中有時候會聽到一個詞——焦土政策。


什麼意思呢?

就是戰爭打到最後,連土都燒焦了,土燒焦的話是不是磚頭不說,但是在這種極端的情況下哪裡還會有什麼山林、農田的存在?

熟悉抗日戰爭歷史的讀者朋友,應該都聽說過鬆山戰役,松山位於今騰衝縣龍陵縣境內,宋希濂部1944年6月4日奉命對松山日寇守軍展開進攻。

松山處於滇緬公路咽喉之處,易守難攻卻又是必須拿下的戰略要地,日寇當然也知道此地的重要性。

在此地多個山峰修築了暗堡等工事,上下三層均掩埋在山體裡,事後為了保密,被抓的當地勞工全部被注射毒劑死亡。

日軍親自做實驗,大炮飛機投射的500磅的炸彈正面打到掩體上,內部絲毫無損,這樣一個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日寇囤積了三個月的戰略物資。


日寇曾叫囂,不死亡10萬人,休想拿下松山。當然實際上沒有到這個數字,有7600人之數。

而松山戰役真的就打了三個月又三天,日寇除9人被俘外,其餘1250人皆戰死。

其中有關戰爭的細節有這樣的描述:“經過兩個月的炮犁火耕之後,地表上已沒有了綠色。”

這裡提到了一個大家並不經常聽到詞語“炮犁火耕”,用大炮犁地,聞所未聞,而松山戰役每一寸土地可以說都過火過炮彈,戰爭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話題迴歸到問題本身,提這樣的問題形成認識誤區的關鍵其實是學習歷史知識的渠道出了問題,比如很大眾化的一個問題就是將電視劇中看到的畫面當歷史。

可以說百分之八九十的影視劇情節都是杜撰出來的,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看到一句話“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為什麼要這樣說?

其實就是怕大家把看到的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形式當真了,娛樂就是娛樂,人家也的確沒有妄自尊大到宣教的地步。




張嘴李雲龍、閉嘴康熙微服私訪記怎麼怎麼樣是很可笑的,逗你玩的東西就是逗你玩,不存在真假,你高興就好。

想學習歷史真正的掌握歷史知識,還得迴歸課本回歸學術,當然一般人是接觸不到學術成果的。

即使於接觸到了,那種晦澀的文章,比之於電視劇的絲般潤滑,恐怕也少有人願意看。但是真正的歷史知識的都是遵守學術規範下提出來的。

而且在學術層面大多數的歷史話題都留有探索的餘地,那就是不會把話說死,你看到的你瞭解的歷史還有討論的空間。

你說到的結論還有被否定、改變的可,但是就歷史知識傳播層面,還是有一些通史類的著作值得人一讀!

歷史三日談主頁面的櫥窗上新了一百種歷史知識普及類的書籍,從文字、圖畫到圖文形式的結合體,一應俱全,而且裡面的歷史知識都是經過嚴謹的學術校驗過程。

至少不會讓人看了得出抗日戰爭時期,炮火連天山林和農田不會起火的觀點,幫助你構建符合常理的歷史知識體系,提高歷史認知的能力。

讓我們在理解歷史的時候更從容更自在,而不是無所適從,心裡面也不知個所以然,就跟人抬槓拌嘴,結果誰也說不贏誰。

為什麼,大家平時習得的那一丟丟可憐的歷史知識,由於來源不正,水分太大導致漏洞太多,連沒有歷史知識的人都不容易輕易接受。

自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當面鑼對面鼓說的熱鬧,卻不知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做無謂的爭辯。



喜歡歷史,想要了解歷史問題,建議你多看一看歷史三日談櫥窗裡的好書,真的不會辜負你的上進心積極性。


歷史三日談


有火災,但是那時候大家都是清湯寡水,火災也燒不了什麼,大家關注點不在這上面。


寒星殘月


山林地區當時多以遊擊為主,雙方都憑藉山林做掩護誰會摧毀山林?

都打仗了,土地多半撂荒那還有可以燒的?


山明水秀說歷史


因為那個時候,火災不是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所以有火災也沒人擔心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