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農村裡面為什麼有很多人遊手好閒都不願意種地了?

農人莫小道


為什麼現在很多農民都不願意種地了?首先要肯定的是確實有很多農民不願意種地,要說很多農民為什麼不願意種地,我給你說一個很現實的笑話:話說我們這裡有個鄉下種地外甥去城裡看望舅舅,其間舅舅問外甥一年的收入情況,外甥一五一十地把種地的成本實際的收入講給舅舅聽,細算下來外甥一家除了能滿足一家的口糧,實際能落幾千塊錢,於是舅舅對外甥說:幾千塊錢在城裡大街上閒逛著撿也能撿得到,何必要一年辛辛苦苦種地掙呢?後來舅舅給外甥找了份活打工,外甥就不再種地了。這雖然是有些誇張的玩笑,但是是一個真實的事情。實際上當今在農村種地,確實一年下來基本沒有什麼收入,所以凡是有能力打工的人都不願意在農村種地,而是選擇其它行業掙錢。沒有人願意做既吃力又無利益的種地行業。在目前農村種地的絕大多數都是無能力打工的年紀較大的農民,他們沒有大的本事,無充足你精力,也無過多的奢望,只圖個自食其力維持溫飽。


老百姓寧


這個還用問嗎?農民也不傻,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糧食待凡值倆個錢,他們也不會舍家離業的去打工、、、、、、


敏177725957


我們都知道中國地大物博,但是與好多國家相比呢,我們的人口比例佔的太大了,應該屬於僧多粥少,也就說平攤到每個人的身上土地擁有量就佔的很少了。

這個標題,現在問的話有點太晚了,就好比你現在才問為什麼房價這麼貴?20年前就應該這樣問,而且不是“有些”農村人不願種地了,而是大多數或絕大多數農村人不願種地了。因為20年前打工潮就已經開始了。1991年,由湯鎮宗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外來妹》在全國熱播,連妹子都外出打工了,何況小夥子。其實在80年代中期,在工廠上班的臨時工就不少了,好多女孩兒騎著26自行車到城裡上班,而且還覺得挺體面的,就算幹個臨時工,也好像比一般人有優越感似的。

也就是說從那時起,靠種地就不怎麼掙錢,只能解決個溫飽吧,等交完了公糧,剩下的留著自己吃,沒有更多的糧食拿來賣錢,要想每年有點節餘,有點零花,甚至為家裡添置大件,彩電冰箱洗衣機,錄音機,那就必須外出打工。

後來90年代以後,人們通過自己的智慧,拓寬思路,在僅有的土地上面做文章,希望在有限的土地上面生出更多的錢,於是果園誕生了,蔬菜大棚誕生了,反季節蔬菜誕生了。當時其他省份我不瞭解,只記得在90年代初,山東煙臺有人靠種紅富士蘋果發了個小財,紅彤彤的大蘋果又脆又甜,果農的臉上樂開了花。

可是好景不長,我就聽說紅富士賣不上價了,價格噌的一下跌下來了。因為你應該知道,當時百姓都不富裕,發財心切,非常飢渴,都三個貓六個眼瞪著,虎視眈眈的,看別人發了財,都得了“紅眼病”,再加上中國人的跟風習性,哈哈,這財哪能讓你一個人發了?想吃獨的沒門兒!同樣的土地,你種我也能種,所以一窩蜂地跟上。

物依稀為貴,多了自然就便宜了,不論什麼東西,只有供不應求,或者買的求著賣的了,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若是賣的求著買的,那就很被動了,主動權就交到消費者的手中了。不值錢了怎麼辦?總得想個辦法吧,於是“嫁接”誕生了,開始嫁接別的品種,希望迅速扭轉這種局面。原本樹型粗壯優美的果樹,都被截的光禿禿的。以前看過一新聞,面對採訪,有一農婦說:可惜也沒得辦法呀,從小樹苗開始種,四五年才結果,沒想到結果了卻賣不出去呀,一年到頭像侍弄孩子一樣一棵棵的打理,有些果樹都十幾年了,心疼也沒有辦法呀。


海島鵝卵石


我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我的家鄉在廣西省玉林市陸川縣。

1.我們那裡從80年代 土地承包到個人就再也沒有分過地。當時只有我的爺爺奶奶和我老爸有地。每人四分地。我們家只有一畝二的水田。無論怎麼耕種都不夠我們一家子吃。所以我們被迫外出打工。放棄耕種田地。

2.國家為了尋求穩定。一則壓著糧食的價格。防止糧食過度漲價。影響社會的穩定。但是,糧食價格不漲,農藥,化肥。農業生產工具都在漲價。所以,一些小規模的種田,拋棄必要的支出,種田根本就掙不了錢。相反,城市裡面的工價不斷的長。一個人努力一點做一個月。相當好幾畝地一年的收成。所以很多人。都想著到外面去打工。而不想在家裡面種田

3.


小寧說生活


作為我來說,我就是一個農民,如果條件允許,我倒覺得種地也是很不錯的。

首先,我說條件允許的意思是前提有地可種,比如我們一家五口總共三畝地,如果種糧食作物,去掉成本一年總共也就剩3000塊錢,也就是隻有主食而已,連菜都吃不起。當然有人會說種大棚啊等等,試問那些投資高風險大的有幾個農民吃的消啊?農民真的是賺的起,賠不起。即使家中地多的也不願意在家種地,一個成年人打一年工最少頂30畝地的收入。這還是有地的前提下,如果租地種,可想而知了。再說種地也是一項體力活,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誰願意種啊?

其次,農村和城市的區別就是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優劣。誰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上所好點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啊?這也是不願在家種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後,現在農村建設的也不錯,如果農民有大量土地可種,收入和外出打工持平,我相信有很多人願意留下種地,辛苦點也無所謂,畢竟故鄉是哪座城市也代替不了的,鄉音鄉情也是最讓人割捨不掉的東西。


山東三姐


當然是因為種地收入太低了!我老家在關中平原,在陝西以前農耕社會的時候也算是白菜芯的富庶地區。我們那塊人均耕地大概1.5畝吧,以前都是一年兩季,一季冬小麥,一季玉米。現在玉米基本沒人種,因為算下來虧本;小麥還種,算下來一畝一年能收入500元左右吧,一個五口之家8畝地,一年種地收入4000元,你說夠幹啥的?好在現在機械方便,佔用人力少點,老人在家應付了,有點收入也算聊勝於無吧。所以現在提倡土地流轉,以便土地集中能夠規模經營。我們村的土地去年流轉價是一畝800元每年,明顯比自己種划算呀,所以大家流轉積極性很高。獲得大家土地的人也基本都用來種其它經濟作物,種糧食的話會虧本。


三國許褚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回農村了,作為我一個山溝裡的娃,地地道道的農村人用自己從小至今的真實體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是80後的娃,出生在重慶神女峰腳下的某一個鄉村,說起農村,感慨頗多,如今回想心酸又覺得是一種樂趣,我18歲下學就離開家鄉去了北京,也就是20年前吧,那時候農村很少有女孩兒出門打工的,一是傳統觀念,女孩基本都是在家幹家務 最後找個婆家嫁了,不給父母丟臉就是父母所期望的,二是覺得女孩兒出門不安全,可我在下學那年鄰居家有幾個女孩兒在北京上班,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也離開了家鄉,當時能有出遠門的機會,著實太興奮,覺得終於可以讓我走出山裡不用再在農村種地了,因為種地太辛苦了,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有些不甘心就這樣守著待在農村,因為我更不願意農村那種相親的事兒,那個年代,女孩兒大了必然介紹對象的多了,因為那時候就連男孩子外出打工就少,所以那時候農村人口多,條件有限,沒有任何經濟來源,村裡沒有交通,即便是能有換成錢的東西都運輸不出去,條件稍微好一點兒的,種的糧食能將一年接一年就不錯了,不好的一年糧食都不夠吃,中途還要借糧食吃,小時候為了給自己換點零花錢買鉛筆用,就靠山上採金銀花,山上坎野生竹子扛著走幾十里路去換幾塊錢,因為我是女孩兒有些野生的東西弄不了,男孩子還有山上找藥材的,例如挖黃姜(也就是野生薑),還有好多書面語都叫不上名字的,例如:五味子,麥冬。那時候沒有家用電器,吃玉米麵都是靠石磨人工磨出來的,吃水靠人工挑水,記得那時候揹著10斤梨子去鄉里 以及鎮裡去賣錢,想想那時候生活太苦了。

所以說,以上很多因素導致在當年能有讓我走出大山的機會,我是堅定而執著,雖然當時父母親不願意,尤其我父親一百個不願意,父親是一名手藝人,非常嚴厲,記得父親當時因為不讓我出門跟我在家生氣三天,無論怎麼罵我說我,可我的念頭六就是必須離開這個太讓我辛苦的地方,進出三天父親不跟我說話,可我當時就是鐵了心想去大城市闖蕩一下,不甘心農村生活,覺得沒有出路,就想出去自己掙錢,想買什麼買什麼,因為那時候過年都穿不上新衣服,一件衣服穿好幾年,自己辛辛苦苦找幾塊零花錢,還被父親拿去用了,結果哭的好傷心,可還得挨父親的罵,所以說能讓我有出門掙錢的機會我怎麼能不想去呢,最終父親沒有犟得過我,就這樣去了北京,一去就是20年,第一次回家是時隔三年才回了一次家,那時候唯有通訊方式開始就是寫信,兩年後我自己掙了工資後,就有呼機📟了,村裡個別家庭有電話了,逐漸農村條件稍微好點了,因為重慶分為直轄市後逐漸生活條件相對好點多,人們的思想也開放了,但是交通也就是在10年之內,道路硬化也就是在5年之內

所以,在10年前農村人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都去大城市闖蕩去了,土地大部分成了荒地沒人種了。

時代變革,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外出的年輕人也掙到錢了,例如我自己,以及身邊的朋友同事,基本在這10年內都有了屬於自己的車和房,守在家的農村人國家也對農民有很多扶持的地方,相對可以說是農村城市化了,例如:國家扶持農村蓋小樓房了,家家都有各自出行的交通工具了,有路燈了,有垃圾站了,土地有一部分都成了果園了,村裡也有小商店了

可是,看似農村生活條件的確好了,為什麼外出的人不願意回農村呢,這時必然現象,一是農村侷限性,即使條件好也就只能維持一年的生活,二是外出的年輕人在外習慣了回家幹農活必定是吃不了那種苦,三是農村生活必定是又髒又累,四是農村種地沒有統一規劃管理,沒有專業的技術,沒有全面科學化種地,五是待在家掙大錢除了當官的,老百姓都是一年維持一年的生活,這種農村是普片現象,五是農村必定沒有大城市機遇多,掙錢所以相對難,就說找一份普通的工作,城市隨便可以,農村呢能幹啥,六是各方面家用設備沒有城市方便,例如農村可以使用天然氣,乾淨又安全,農村不可以,最多用個煤氣,就已經覺得是不錯的家庭了,再好點兒的燒煤,大多數農村燒柴火,畢竟柴火省錢,還有自來水條件設備不及城市方便衛生,七是農村人人情世故太重,一年掙不太多錢,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一年隨份子不少花錢,哪能存下多少錢,八 農村醫療條件差,老人小孩兒有個疾病啥的達不到理想的就醫水平,現在人得重病幾率越來越高,九 教學條件不好,老師的教學水平不夠高,條件好的都到城市領了租房住著帶孩子上學,也不願意把孩子割捨在農村。如今時代,學歷是必備條件之一,為什麼說在大城市實施居住積分制,學歷越高的人積分越快,相對而言因為學歷越高的工作人員為國家貢獻力量大,不是說學歷低的人對社會沒有貢獻,因為層面不同,區分不同,貢獻方式不同,我們必定要接受事實,沒有文化的人多數必定是賣苦力的,如今高科技發現社會,那必定是高學歷人才貢獻的力量,沒有學歷的人怎麼讓高科技發展,因為你不是專業人才,給你個位置勝任不了這份工作。

所以說,現在雖然有很多人動不動說,農村生活安逸,空氣好,環境好,吃的是原生態的東西,是,說的有道理沒有錯,但是,這是針對特別有錢的人來講,農村生活愜意安靜 環境適合養老,但是真正有多少人真的實施行動特別願意回農村種地呢,反正我不願意,因為我不是有錢人,為了我的下一代生活基礎好,我必須在大城市奮鬥掙錢機會多

所以,個人覺得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回農村種地,因為是現實社會,現在人的慾望越來越強,真正外出的人願意重新回到農村種地的必定是少之又少。


山村曉敏


我家就是農村種田的,我家公家婆是種菜來賣的,要是碰上菜價好的時候還好一點,要是菜價不好的,不但白乾,還辛苦得不得了。天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因為我從小到大都是看到這種生活過來的,所以我也怕種地!


炎陽下的葵花


大家好,

我是山東日照的普通農村人,小的時候可能覺得說自己是農村人會難以啟齒,但是長大後不同了,想法改變了,更覺得我應該深入到土地田間,不管什麼階層。不管貧困富裕,都離不開吃穿住行,而供應這一切的,就是農民。

曾經趙本山老師的小品裡說過,“沒有我們農村人你吃啥?沒有我們農村人你穿啥?吃穿都沒了你還臭美啥?”,當年毛主席的戰略方針不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嘛。

我的家裡還有三畝地,種植玉米,花生,黃豆,還栽種一部分桃樹,這些農作物和果樹,基本上都是滿足自己家裡的消耗,父親在外開車拉貨,我放假抽空在家和母親種地,這點農作物也賣不了幾個錢,這年頭靠種地是賺不了錢的。

首先是因為種植規模太小,利潤不夠,一家也就三四畝地。

其次是農產品是階段性的產物,生長週期長,農忙的時候忙得很,農閒的時候又沒事,打工收入見效快,每月都有收入,而且比種地收入還要高。

最後是因為現在的農村人口流失嚴重,年輕人都去城裡打工了,或者在城裡買房生活了,農村裡只留有長輩老人,年輕人大多怕累怕苦。鮮有下地幹活的了。

現在的農村留不住年輕人了。




時鹿研


我看很多人都在說種地不賺錢什麼的,其實農村人種地()不是為了賺錢,老一輩的人不種地能幹嘛,多多少少自己種點花銷沒那麼大,又要幫忙帶小孩想去工作吧小孩誰看,年輕的都要出去打工賺錢,種了為了賣更加不可能了,又不是專門種東西賣的。只是種出來了,多了吃不了那麼多就拿去賣,有些人為什麼乾脆不種呢,只因為做兒女的也都不想自己父母在辛苦了,就算買來吃家裡也沒幾個人也就兩個老人加上小孩一年也吃不了多少東西,因為我自己家就這樣,我奶奶現在在家裡也就種點青菜什麼的吧,肉的話就去買點回來,畢竟他們老一輩的已經夠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