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石破天惊!芦山峁遗址又将怎样“刷新历史观”?

石破天惊!芦山峁遗址又将怎样“刷新历史观”?

所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人类主观意识能动性的自信,都是基于历史已知信息的逻辑推导。如果历史逻辑起点错误,那就肯定导致现实认知与未来判断的全盘皆错。那么,人类世界当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和信仰危机,会不会就是源于历史常识的错误呢?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黄土地的考古新发现,就是在重新定位历史的逻辑起点。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和精神震撼,也就必然超出了人类常态化思维的想象力!

我们常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是世界上唯一连续承传的古老文明。那么,在“上五千年”与“下五千年”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最早的都邑究竟在哪里?

横空出世 芦山峁遗址再现4500年前中国都邑文明

网闻博报注意到,芦山峁遗址再现4500年前中国都邑文明。据陕西传媒网2019年3月7日报道,2月1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在入围终评的20个项目中,芦山峁遗址榜上有名。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宫殿雏形。经过持续多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考古工作者在这处距今约4500年的遗址中发现白灰面夯土墙体房址、灰坑、墓葬等超过300处遗迹。最重要的发现是在遗址核心区“大山梁”的顶部钻探确认了至少4座大型夯土台基,每座台基之上坐落着规划有序的围墙院落和建筑群,相当于4座相对独立而又联系密切的夯土台城。

报道称,早在38年前,芦山峁遗址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81年2月,芦山峁村村民向当时的延安地区群众艺术馆送交了9件玉器。随后,当地文化部门对遗址进行了数次调查,又征集到玉器19件。这些玉器都是1965年—1967年前后在芦山峁村的脑畔山、马家坬等靠近山顶的地点出土的遗物。调查人员还在附近发现了大量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的白灰居住面、灰坑、石刀、石斧、陶片等。芦山峁遗址频频出现的历史遗存引起了各级政府重视。

2001年之后,在国家文物局“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的生业、文化与环境”课题带动下,陕晋蒙交会地带的河套地区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城址,其中以神木石峁遗址层级最高,规模最大。这些重要发现表明,河套地区在龙山时期可能已进入了早期国家起源阶段,从而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陕北也成为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重要地区。在此背景下,横亘在河套与关中之间的延安市所在区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区域。2016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组成芦山峁遗址考古队,对核心区最大的人工夯土台基大营盘梁顶部开展考古发掘工作。经过持续两年多的考古发掘,一座南北长约160米,东西宽约100米,距今约4500年的台城已经显现出来。

芦山峁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引来全国考古界的热切关注。2018年11月24日,国家文物局“十三五”重点研究项目2018年度推进会暨芦山峁遗址考古现场会在延安市召开。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以及甘肃、山东、河南、湖北、浙江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登上芦山峁遗址,见证并研讨这一疑似中国最早宫城雏形的重大考古发现。

芦山峁考古队领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马明志说:“龙山时期晚期至夏商周时期流行的都邑遗址,其宫殿或宗庙建筑布局均与芦山峁的大营盘梁宫殿院落布局十分接近,如二里头、殷墟及周原遗址凤雏建筑群等,均呈现出为较严整的四合院式格局。虽然相隔千年,但它们之间很可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承袭关系。芦山峁遗址核心区的多座人工台基及其之上构建的规整院落,可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宫殿雏形,这对于研究中国聚落形态演变和早期礼制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也是探索中国社会复杂化进程和国家起源的重要载体。”

目前,芦山峁遗址已经大面积发掘,出土了大量见证这里历史的文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研究员表示,芦山峁遗址已经被纳入“考古中国”重大课题,是除了石峁遗址之外,夏代建立之前黄土高原南端最重要的一处发现,是已经具备了早期王国都邑条件的遗址。从历史意义来讲,4000年前后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王朝夏朝建立的时间节点。

国家中心城市之争“战火”重燃 陕西能否再现辉煌

芦山峁遗址再现4500年前中国都邑文明,今天的陕西又将如何面对国家中心城市之争?

网闻博报注意到,外资入陕助力陕西加速融入“全球价值链”。据陕西网2019年3月8日报道,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引进外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以来,通过利用外资,陕西已经融入了全球价值链和生产网络。前不久,陕西省出台了《更加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从5个方面提出20项引资措施,使外资入陕的领域更加广阔。

报道称,打开大门,欢迎外资入场,关键在“开放”。引人注目的是,跟之前相比,很多行业和领域都扩大了开放的范围,其中有一项就是金融业的开放。陕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生荣介绍说,设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来,围绕着投资贸易也包括金融改革进行了压力测试,通过这几年的压力测试,陕西省金融开放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报道指出,金融业之外,陕西在制造业引进外资也是一个重头戏。近些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汽车产业的发展,确定了打造汽车产业支柱的战略部署,提出了300万辆的汽车目标。有关专家建议,要抓住国家放开股比限制,加强与国际一线品牌的对接,吸引他们到陕西来建厂,突破本省没有高端品牌汽车的局面。推动陕西汽车企业与国际一线品牌企业合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高端产品。推动陕西企业与外企合资合作,搭建平台,提高综合实力。

网闻博报同时注意到,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国家中心城市之争再度引燃“战火”。据《每日经济新闻》2019年3月7日报道,3月5日下午,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填补京津冀与长三角之间尚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空白,构筑形成新的战略支点。”

报道指出,目前,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高端俱乐部”,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9座城市先后入围。据统计,已明确向“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发起冲刺的城市,至少有7个:厦门、长沙、南京、杭州、青岛、济南、沈阳。什么样的城市才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普遍共识是,国家中心城市要兼顾“中心性”与“国际性”。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这段表述来自2018年11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被“点名”的12个城市中,除香港、澳门、深圳外,其余9个均为国家中心城市。

网闻博评:“华胥古国”万年兴衰的历史逻辑是什么

此前,网闻博报在《中国在线:探索发现史前文化“皇城根”》和《“石峁古城金字塔”将怎样改写中国历史》及《流浪地球:魂游天涯问归路乡愁无绪家何在》等系列文章中指出,榆林市神木石峁古城遗址的“石破惊天”,已经改写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历史,而且还有可能继续改写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阶段的演变史。西安市蓝田县旧石器时代上陈遗址的重大发现,又将“蓝田人”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从而这里成为目前所知非洲以外最老的古人类遗迹点。

众所周知,自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人类社会曾有过大约长达三百万年的文明发展史,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的“始制有名”。这些史前文明遗址,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而从史前文明直到现代文明的连续承传,只有在中国才能够找到完整的链条和脉络。自从“盘古氏开辟鸿蒙”,再经“有巢氏教民建房筑屋”和“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又经“华胥氏教民结绳织衣”和“女娲氏教民炼石补天”,直到“伏羲氏教民演易八卦通天道”和“神农氏尝百草教民稼穑”,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大同社会“始制有名”的中国式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湮没在尘土中的史前文化总会悄悄复活。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会被不断发现,从古地名和民间传说里便能够感受到这种历史脉动。《列子》是“诸子百家”著作之一,里面记载着“黄帝梦游华胥国”的故事。这个“华胥之州”的“华胥古国”,就是“华胥氏生女为女娲生男为伏羲”的故土。当地人世代相传,“华胥之州”称华州,华州的灵山称华山,华州的人民称华人。华夏有诸夏,华州为中华。华山根系大秦岭,大秦岭原本就是“中华龙脉”。就在发现“蓝田人”遗址和上陈遗址的蓝田县,正好有一座华胥氏陵墓。这个地方叫华胥镇,据说就是因此而得名。

回头再看,今天的“中国大地原点”也在关中。如果说,这个“华胥之州”就是中华大地的中心。那么,狭义的华州,便是指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而广义的华州,就应该是整个华夏神州。这片神奇的黄土地,因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正在不断改写历史教科书。即便是从目前可以确认的信息来看,自上陈遗址到石峁古城遗址和芦山峁遗址再到“半坡人”遗址,乃至于周秦汉唐历史辉煌和“一带一路”新起点,我们就已经能够找到一条比较清晰的“华胥古国”文明演进路线图。

如果说,人们此前认知现实和判断未来的历史逻辑起点,是基于“西方文明中心论”和私有化商业化拜金主义的“普世价值观”。那么,当这个历史逻辑起点被重新定位后,中国人又该怎样刷新自己的历史观?事实上,自从“鸦片贸易战争”以来,“梦回汉唐”就是中国人找回民族自信的文化溯源,也是中国人最近一千年民族自豪感的精神根基。在我们又寻找到周秦汉唐历史辉煌的文化源头之时,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当年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和“西安事变”,究竟是不是在这片古老黄土地的“历史巧合”呢?

当然,我们可以不相信“中国地理中心”的风水流转周期律。而且,我们也必须承认最具决定作用的风水就是民心所向。那么,鉴古往而知兴替,我们今天就不能不追根溯源认真思考,中华民族屡屡从这片黄土地雄起并走向辉煌,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钱为本”?哪一次又是靠“以资为本”和“引进外资”实现“大国崛起”?这个问题,也只有重新回归中国历史的逻辑起点,才能够再次推理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国化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