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導語:在中國傳統歷史上,對一個行政邊界的記載往往是以“四至八到”的形式來表示的,很多地區並不存在一條準確的邊界線,只有模糊的邊界區域。而以湖泊、河流作為邊界的地區,這一問題更為突出,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糾紛。洪澤湖曾經是蘇皖兩省之間的界湖,後因治水需要,全部劃入江蘇。作為補償,將徐州的蕭縣和碭山劃入安徽。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洪澤湖

1.洪澤湖上模糊的省界線


江蘇與安徽省在明代時同屬於南直隸,清初改為江南省,洪澤湖在一省之內。後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成了江蘇省和安徽省。分省之後,洪澤湖成為江蘇安徽兩省四縣之間的界湖,但沿湖省州縣界如何劃分一直沒有準確的說法。民國時期,洪澤湖界在蘇皖之間,湖的西面和南南面分屬安徽省泗縣、盱眙縣,湖的北面和東面分屬江蘇省泗陽縣、淮陰縣。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洪澤湖地圖

比如,光緒二十二年的 《江南安徽全圖》 有一幅泗州直隸州(後改為泗縣)的地圖,該圖在洪澤湖上劃有兩條界線,正中間一條將全湖一分為二,洪澤湖西半部分被劃入泗州。東半部沿湖岸另劃有一條U形界線,開口朝西,與正中間的界線形成閉合,閉合區中的一大片水域被劃入盱眙縣境,江蘇淮安府僅有線外一點寡水。按照該圖,洪澤湖的大片湖面被劃入安徽,江蘇只佔有一小部分。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皖北行署宿縣專區

而江蘇的地圖與安徽的不同,1926 年的 《泗陽縣誌》 所附的洪澤湖地圖在湖面上有三條界線。中間一條界線,湖西劃入泗縣;在湖東另外有兩條界線,西北部劃入泗陽縣,東北部劃入淮陰縣,南部則劃入淮安縣,盱眙縣幾乎完全不佔水面。同屬於江蘇的淮陰對湖面劃分也有自己的看法,認為:“以政治區域言,蘇、皖二省各有其半;在蘇境內,泗陽、淮陰又二分之。”此外,淮陰方面還有更為極端的說法,認為洪澤湖大部分屬於江蘇省,蘇省佔水域 80%,皖省只佔 20%。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蘇北蘇南行署區

總之,江蘇與安徽關於洪澤湖的省界是相當模糊的,各方各執一詞,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說法

2.蘇皖兩省圍繞洪澤湖的爭執


由於洪澤湖上的省界未完全確定,沿湖地區關於湖田、湖產等方面常常引起糾紛。洪澤湖原本並非湖泊,後因黃河奪淮及高家堰的修建,逐漸擴展成湖。因此,洪澤湖面積雖廣,但水位不深,隨著泥沙淤積,湖岸邊淤出不少灘地,在利益驅使下,周邊居民爭相開墾。圍繞湖灘的爭奪,蘇皖兩省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比如,江蘇淮陰縣和安徽盱眙縣因泰安七鄉灘田的爭奪屢次發生械鬥,尤以1929年的械鬥最為慘烈,僅盱眙一方就出動了200多人,導致多人傷亡。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黃河奪淮

除湖田、湖產之爭外,洪澤湖分屬兩省也直接影響到了淮河水利治理。黃河奪淮以後,淮河流域原先的河網體系被破壞,洪水災害嚴重,同時也關係到漕運,因此治理淮河一直是明清以來國家水利建設的重點。由於淮河流域分屬多省,各地在進行水利建設的時候多從地方保護主義的角度出發,以鄰為壑,影響治淮成效。為統一協調,綜合治理淮河流域水害,國民政府在1929年成立導淮委員會,1947年改名淮河水利工程總局。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又成立了治淮委員會。在治淮委員會的領導下,淮河流域建設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有效緩解了淮河流域水害頻發的局面。

但1954年,淮河流域又發生了流域性洪水,新建的蘇北灌溉總渠等工程投入使用,但洪水超過了原先的設計標準,洪水無法及時下洩,蘇皖兩省防洪形勢嚴峻。對於下游的江蘇省而言,他們首先要確保洪澤湖大堤的安全,一旦潰壩,下游將一片汪洋,因此江蘇主張在安徽省的盱眙縣進行蓄洪,以減輕洪澤大堤的防洪壓力。而位於上游的安徽省,他們是要儘快排水,在安徽盱眙進行蓄洪的方案,安徽顯然不會同意,兩省圍繞蓄洪和排水問題發生了爭執。

3.被犧牲的徐州


洪災過後,為更有效地治理洪澤湖,1955年安徽省的泗洪縣和盱眙縣被劃歸江蘇省,洪澤湖從蘇皖之間的界湖變為江蘇一省獨佔,而江蘇的碭山縣和蕭縣劃給安徽省作為交換。1956年,根據中央關於洪澤湖應“按湖設治”的原則,又將湖東平原以及洪澤湖四周部分陸地分別從泗洪、淮陰、盱眙、泗陽四縣析出,成立洪澤縣,洪澤湖全由洪澤縣管轄。一直到80年代,才將洪澤湖從新分割,一分為五,分屬沿湖各縣。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1905年徐州府地圖

1955年的省界調整確定了洪澤湖的歸屬,通過泗洪縣和盱眙縣劃入,江蘇省獲得了洪澤湖的所有水面。而徐州成了被犧牲的對象,碭山縣和蕭縣曾經長期隸屬於徐州,而在這次蘇皖省界調整中,離開了徐州,劃入安徽省。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洪澤湖大堤

至於碭山縣和蕭縣為何成為被交換的對象,可能與建國初期的皖北行署有關。1949年4月21日,皖北全境解放,在合肥設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皖北行署),行署範圍為安徽省長江以北的地區,而當時的碭山縣、蕭縣被劃入皖北行署的宿縣專區。原徐州的其他縣隸屬於蘇北行署的淮陰專區1952年。1952年,安徽和江蘇重新建省,皖北行署和蘇北行署被撤銷。原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合併為安徽省,原隸屬於皖北行署的碭山縣、蕭縣則重新迴歸江蘇省,隸屬於徐州。可能因為這段關係,使得碭山縣、蕭縣在這次省界調整中,成為被交換的對象。

4.蓑翁說


洪澤湖是蘇皖兩省之間的界湖,但兩省之間的界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一個模糊狀態,雙方各有各的說法。因此,圍繞湖田湖產、水利建設等方面,雙方產生了一系列的矛盾糾紛。為解決這一矛盾,安徽省的盱眙和泗洪被劃入江蘇省,洪澤湖由江蘇一省獨佔,雙方原先模糊的省界成了一條準確的邊界線。而徐州的碭山和蕭縣或許因為歷史上的隸屬原因,成了被交換的對象。

參考文獻

1.計小敏《洪澤湖籌設水縣動議及其流產》

2.朱衛彬《洪澤湖管理與保護體制探析》

本文由江南蓑翁團隊創作,版權歸江南蓑翁團隊所有,,如有抄襲等侵權行為,本賬號保留訴諸法律權利。

被犧牲的徐州:洪澤湖上的江蘇安徽省界調整

合作與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