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前些年农村扎堆办“农家乐”,为什么现在生意也变得冷清了?

老张谈三农


2013年,我有一个朋友兴致勃勃地辞了月薪2万多的工作,贷款去开了一个农家乐。

我当时就问他,你这年收入30多万,工作还不累,干嘛非要折腾这农家乐?他说,城里人钱好赚,他们喜欢农村的东西,也愿意去消费。后来,17年时,他的农家乐关门了。

为什么农家乐现在的生意变得冷清了呢?


1:首先,价格贵。

像我朋友所认为的那样,城里人来吃农家乐,就是为了吃农村里原生态的东西,好吃的东西。至于贵,他们是不在意的。

所以,我朋友那里,一只农村纯正土鸡做的白切鸡,三斤左右,要价200多块。而这土鸡成本才80块不到。

如果是做成叫花鸡的话,价格会去到280元一只。

那些野生虾,一份一斤半重,收100多块。河里野生的虾成本45块。


一份水煮大头鱼鱼头,要价68到98块。这鱼是河里的野生鱼。鱼头成本在30块左右。

一只酱油鸭,要价168。鸭子是农村散养的,成本在70到80元。

沙姜猪大肠,要价68。一些别的猪肉做的菜,都比较贵。因为用的猪是自己去找的农村猪,材料价格都很贵。

像一些酒水类的,只是比超市贵一倍。

我朋友那里的农家乐,虽然说用的都是真材实料,做出来的菜也很好吃,很美味。但因为原料成本高,这价格也就低不了。


2:农家乐的定位出错。而且在食材上,经常会滥竽充数,以次充好。

本身客人们选择去吃农家乐,就是为了图个新鲜和好奇,有好吃的,也要有好玩,好看的。

像我朋友开的那个农家乐,只定位为吃的。根本就没有好玩和好看的东西来吸引客人。当然了,农家乐最主要的就是吃嘛。但,如果没有好玩和好看的,就没有独特之处了。

像我朋友那个农家乐,由于各种原因,菜谱都是比较少和单一的。一共二十多道菜,开始的时候,还是全部用好的材料的。

后来,因为缺少真正的散养土鸡土鸭,喂猪草的土猪,野生虾鱼等,后来慢慢地就用了一些普通的材料了。

这种滥竽充数,用普通材料代替野味,可能也是他的农家乐倒闭的原因吧。

3:当然了,农家乐变冷清,还有很多原因的。如卫生问题等等。

大家觉得,现在农家乐变少了,还有什么问题吗?


村哥小凡


前些年农村扎堆办“农家乐”,为什么现在生意也变得冷清了?

前些年我自己所生活的这个乡村,突然一下子兴起了十几所农家乐,有的在集镇旁,有的在深山老林里。据说那个时候办农家乐如果能通过验收,那么是可以得到三万到五万元的补贴,这在我们农村可是一个不小的数额。但到如今,我们村只存在两户农家乐还在挣扎,整个乡一起也才七八座。

生意方面:那些个倒闭的农家乐生意确实不咋地,基本上一个月可能也就两三桌;但是当前还存在的农家乐,至少可以满足基本的开支还有些剩余。其实不止是我们村,很多地方的农家乐都陷入了冷清。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您且接着往下看。

  • 农家乐的转变

其实刚开始有不少人是抱着接受补贴,然后想真真实实地靠着农家乐赚一笔的,这些人并非动机不纯,只不过缺少做生意应该有的步骤。很多农民是抱着一股脑的冲动,连个地址都没有选择好,甚至有的离集镇都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您说跑几个小时只为到农家乐吃一餐划得来吗?

当然和做生意一样,农家乐在开业的前几天生意都是很不错的,但是很多农户却没有保持住自己的本心。可能刚开始时大家图个新奇,来到农家乐玩耍和吃饭,但后来发现农家乐服务与自己预期相差甚远,也就不得不打上差评。农村又是个“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圈子,不差几天这所农家乐的坏名声就会传遍十里八乡。

我们这边以前有户农家乐,为了贪图便宜从养殖场买来肉鸡,说是自己喂养的土鸡,结果顾客一看肉和汤就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像这样的事情那户农家乐做了不少,最后渐渐地就没有人到他家去了。

  • 人们思想的转变

和以前相比,如今农村农民也逐渐重视起自家的身体健康和优质饮食,所以不少的农村家庭也开始使用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我们知道农村的农家乐不管定位的客户群体是什么,但是大部分还是对农村和农民生活感兴趣的人,或者是到当地旅游的游客。现在农村户户都是商家,人人都是销售员。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往往更加乐意去品尝那些农户自己做的、自己吃的美食,这使得不少农家乐的客源都散失。特别是那些在旅游景区的农家乐,它们往往面临着不少农户的冲击。

我们这边有人在集镇旁开了一家农家乐,结果四面的邻居看到他家生意不错,也就争相模仿做些农家食物摆在外面卖。像什么玉米粑粑、炸土豆等,那些顾客来的时候被零食所吸引,加上便宜,可能一吃就吃饱了,也就不会再进农家乐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今农村不止是农家乐,以前吵得很火热的农村畅玩乐,也已经很冷淡。这其实告诉我们农村农民不管在做什么事之前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够全凭意气做事。


爱茶者九号


在前几年我们农村地区很多当地人办了农家乐,许多比较有名的旅游区附近更是一条村全部开办农家乐。当时这也算是新事物吧!由于城里人想吃到小时候的东西的感觉、或者说可以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农村地区放松一下自己忙碌的身心,所以当农家乐开始时候的确火爆了几年。记得当时我们在广州打工时工厂的年会年年都办在一农家乐里面。但是经过几年以后农家乐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有的老板为了赚更高的利润不惜以次充好,什么食材都用假的,甚至有的地方的农家乐老板还出现了宰客现象,导致很多人上当受骗。本来是带着好心情来享受一番的,结果吃不到、玩不到那感觉。所以很多城里人也就放弃农家乐了。但现在有的地方也还有些做得比较好的,客人也很多。看来做什么事情“诚信”二字还是应该放在首位的。


刚哥农村生活记


我是农业领域的优质作者,关于农业的问题可以多多和我交流。

还记得在前几年在我们村子里面突然流行起了农家乐,有的在深山里面,有的在镇子里,吸引来了很多来来往往的游客,在刚刚兴起的时候,那些办农家乐的人真是挣了不少钱。甚至还可以得到几万的铺补贴,这个数字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但是到了现在,如今的农家乐只剩下一两家了,少的可怜。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觉得农家乐一点也不好做,一个月来的客人也只有五六个,这些钱还不够基本的生活开支呢,干农家乐虽然还有一些补贴,但是想要真正根据农家乐来挣钱比较困难,而且现在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开上三五个小时来吃一顿农家乐,觉得很不值得。还有就是现在的人们比较注重健康,可能会去专门购买购买农产品。但是农产品的价格都比较昂贵,所以这条路也就走不通了。

现在在农家乐能够吃到的东西,城市里面也会有,所以为什么要跑到那么远的村子里来呢?而且很多人还觉得居住在农村没有安全保证,也就拒绝来到这里了,现在在超市里面就有很多的农产品,而且品质还有保障。也就有很少的人才愿意去原产地购买,现在什么东西都难做,现在你懂得为什么现在农家乐的生意也变得冷清了嘛?


欢迎评论区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哦~


农村大三妹


我也曾经是农家乐中的一员,而且当时做的还不错,虽然硬件设施不咋地,但凭借我们小农庄自繁自养的香猪和老鹅开发的“柴火地锅香猪炖老鹅”,美其名曰“天蓬元帅戏嫦娥”这道菜,的确也火了一把。

但由于其他原因,也停了下来。在环顾四周,我们当地的农家乐无一家幸存。现在又想把农家乐继续开起来,调查了一下市场,又和一些爱吃的老客户聊了聊,现在真的开农家乐太难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这几年国家的反腐政策,让农家乐消费主力军的公款吃喝彻底歇菜。

这几年国家层面在治理公款吃喝上真刀真枪,成效显著,前些年的作为吃喝主力军的公款消费已经销声匿迹了,在此为中央的这项举措点赞。

二、中国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常收入的70%都砸在了房子上,消费力明显不足。

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人群无非就是两类,一类是工薪阶层,一类是自由职业者,工薪阶层的收入每个月基本就是固定的那么多,还还房贷再加上日常的必须的消费,也就剩不多少了;而作为自由职业者来说,这几年创业确实很难,哪有多少剩余的消费力来支撑去农家乐消费呢?

三、真正的农家乐非常少,挂羊头卖狗肉,宰客现象,饭菜质量差等问题层出不穷,伤了吃货们的心。

现在真正的农家乐还是非常少的,大部分都是城里人开在农村的乡村酒店,园子里养几只土鸡放几只鸭子搞个小鱼塘,无非就是做个样子而已,饭菜质量不咋地还死贵。

四、现在的客流量少,如果再靠请人做的话,很难维系。

目前还能够坚持下来的农家乐,基本都是不请人自己一家人干的,请厨师和服务员做农家乐的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大部分都很难坚持和维系。

以上就是农家乐的真实处境,欢迎留言发表您的观点。


我和我的小农庄


是的,我们那农家乐过去很多,现在剩下几家特色店生意不错,大多数或倒闭,或没生意,冷冷清清,究其原因:



一是盲目上马,供大于求。农民比较喜欢扎堆,今年你种西瓜发了,明年大伙儿都种,今年他开农家乐挣大钱了,明年大家一窝蜂也争着开。不考虑消费者需求,一个地方消费的总量是基本不变的。店开最多,引不来消费群体,那只好冷冷清清收场。


二是同质竞争,特色不特。一个地区如果经济发展好,农家乐是有需求的,但千篇一律都是土菜馆式那几个菜品,特色不明显,加上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不过关,那不倒闭才怪呢。

三是单一产品,产业不连。农家乐不能单纯独立发展,它必定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工业发展结合起来,如果客人来,可以休闲可以玩,可以谈合作,农家乐发展的机会就来了。人气旺,生意才会兴隆。人进得来,才能发大财。



四是宏观环境,制约增多。八项规定后,对党政机关吃喝管得严了,许多官方的生意减少了。加上这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人们过紧日子,出来郊游去农家乐消费也减少了。


当然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品质,追求新鲜感等也是原因之一。

欢迎讨论,谢谢关注。


周思梦想


农家乐从红红火火到冷冷清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转变,与多方因素有关系,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扎堆”。

1986年,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四川省成都市的郫都诞生,在当时是休闲度假旅游的新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很容易复制,后来陆陆续续之间,全国各地就都有了乡村旅游产业,并且形式非常简单,能提供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农家院都被叫做“农家乐”。以至于后来的农家乐模式都大同小异,就是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院、买农家菜、享农家乐。

其实说的通俗一点,城市人去“农家乐”玩一天,就是体验了一天农村人的生活。但是对于农村人来说是充满了新鲜感,并且到了山清水秀的环境确实能让人感到放松。所以只要农家乐提供的服务周到、价格周到,让消费者实实在在的感觉到舒服,那么这家农家乐是不愁客源的。口碑好的农家乐,人们去过还是愿意再去的,甚至还会带着亲戚朋友去。

但是当农家乐开始扎堆了,这可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当同一个村子里扎堆开始办农家乐,就会出现竞争的情况。一般来说农家乐是通过价格竞争,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当农家乐的收费价格低了,那么农家饭质量也就下降了,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当这个村子的一家农家乐口碑了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村子的口碑,去玩的消费者就会越来越少。

另一方来说,还有那种“一家独大”的农家乐,方圆十里就那么两三家农家乐。虽然农家乐之间没有竞争,但是利益熏心的缘故,有些农家乐会把饭菜价格提到很高。但是消费者也都不傻子,何况还有些消费者本身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心里高低会有一个预算,所以这样昧着良心挣钱的农家乐是无法长久经营下去的。

虽说现在不少农家乐冷冷清清,但是善于经营、诚信经营的农家乐还是很红火的。别看农家饭做法简单,但是吃着是真香。再加上优美的原生态农家乐环境,消费者还是愿意选择这样农家乐去放松的。


桑叶功效


去农家乐的游客多为城里人,挣为了一辈子,带着孩子们去回忆儿时的快乐,路不要太远 ,钱不要太贵,吃的是家里难见的食物,看的是好山好水。一切都是新鲜的,短短的三五天,他们已经流连忘返。现在的农家乐人见少嘛?那是因为天寒地冻的缘故。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要去,他们希望睡火炕,热炕头上盘腿喝酒。他们有的曾经上山下乡,他们故地重游,豪情满怀。天津人都去蓟州盘山,一百多里,山青水秀,乾隆皇帝曾经十多次上盘山,是天津人一年四季出游的好地方。有的农家乐挣钱以后,在扩大规模,装修豪华,其实大可不必,80%的游客是中低收入者,你这样费用提高了光顾的人少了,甚至个别地方宰客,那肯定是人少了。只要是干净就行。


哈哈95128931


前几年热门的农家乐,这几年越来越冷清,主要原因有几方面。

1.新鲜劲已过,步入常态化

一个新的产业诞生,一般都会吸引大众的眼光,农家乐也如此。前几年刚发展农家乐的时候,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地方全力推进,媒体全面报道,各种广告宣传也是铺天盖地,农家乐这种新兴的产业成了最热门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家乐不可能长期作为焦点,也逐渐去神秘化,去新鲜感,步入常态发展模式。



2.缺乏特色

农家乐发展高峰期,可以说遍地开花,最简单的一个房子,一个院子就开始搞农家乐了。数量虽然多,但是基本上千篇一律,没啥特色。因此,大部分消费者去一次后就不会再去,没啥特色的农家乐都渐渐失去了人气,变得冷清。


3.盈利难

农家乐在火爆期人流量大,可能会有盈利,但在后期发展中,必然经过优胜劣汰,有些农家乐人气不足,很难盈利,赚取工资都难,很多投资农家乐的慢慢关门歇业,从业者也没有了当初的热情。

4.政府消费减少

以前农家乐很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公款消费和公务接待。但随着中央对公款招待,公务人员吃喝,管理越来越严厉,农家乐失去了很一部分客源群体,而农家乐价格高,普通老百姓消费的有限,很多农家乐都显得人气不足而冷清。


田园创客1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前些年农村的“农家乐”比较多,题目说为什么现在生意变得冷清了,这个要看地方了,也跟许多因素有关,不能说全都变冷清了,可能有些地方的经营出了问题,这和很多因素有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盲目扎堆上项目。国家推动农业农村改革,农村许多地方发生了具大变化,催生了许多“农家乐”,而许多“农家乐”的建议是只盯着眼前的收益,没有考虑到长远的,“物以希为贵”,市场经济掘动这一块的速度太快,市场饱和了,就产生了竞争,最后有些“农家乐”因没有了特色被淘汰也属正常。

二是周边经济生态的影响。“农家乐”主打地方特色,包括吃喝的与游玩的,建立“农家乐”的地方一定会有一些地方特色山水田园,或者正处于大力开发旅游项目的地方,但可能由于经营等原因,这些地方没有建好或者出现了其他问题,导致“农家乐”生意的惨淡,这样的比较多。

三是自我创新能力不足。这个主要是对于“农家乐”集中的地方,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地方总有好的与不好的差别,这个差别是个体营业的自我营销能力与服务品质的差别,这也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四是市场要求服务能力的差距。对于竞争性不大地方,一些经营比较好的“农家乐”从好到差的情况也经常有,首先是不重视服务质量,刚开始还好,一看人多了,就对质量不重视了,菜不是那个味了,价格也上去了,但其他还是那样,但顾客对一定“农家乐”的服务水平是有很高的期待的,如果好的反而差,又不去翻新项目,那很难招回头客,当然你的生意就会越来越差。

当然其他原因也很多,那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其实现在“农家乐”还是比较火热的,一些地方的“农家乐”出现冷清除了这些市场因素还有政策性因素,比如说环保力度加大等,但还是希望“农家乐”经营者要冷静上项目,多在服务与配套设施上下文章,多在特色与创新上下功夫,这才是长久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