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战时期,为什么捷克轻机枪深受亚洲各国喜欢?

第一军情


捷克ZB26轻机枪(改进型有ZB27、ZB30、ZB33等),诞生于1924年,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轻机枪之一,至今还被印度军队所使用。

该款机枪的设计师叫“哈力克”,经他的手诞生的ZB26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可靠的特点,尤其令人津津乐道的是,在激烈的战场和恶劣自然条件里不易损坏。

该枪的维护和使用相当方便,比如战场上打仗的时候,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射击。2人机枪组,只要经过简单的几次射击训练,就可以扛着机枪上战场,实战性相当突出。

我们来看看ZB26的相关数据,枪长1161毫米,口径7.92毫米,净重10.5千克,有效射程550米,初速每秒830米,射速每分钟500发。

ZB26的枪管外部有圆环形的散热槽,枪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枪托后部有托肩板、托底套,内部装有缓冲弹簧以减轻后坐力。此外,两脚架可以根据需要而伸缩、枪中部有提拔以方便携带和快速换管、20发枪弹匣位于机匣上方,瞄准基线移向弹匣左侧。

由于ZB26的实战性强,在二战期间成为轻机枪里的佼佼者,成为各地战场的常见军械,值得一提的是英国著名的布伦式轻机枪就是参考它改进的。

二战亚洲战场,以中国为例,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的ZB26深受中国官兵喜爱,无论是进口原装还是国产仿造品。

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前的10多年间捷克斯洛伐克一共向土耳其、埃及、瑞典、智利、中国出口大约12万挺ZB26,而中国占大头有30249挺。

ZB26到达中国后,被军队认为简单有效,进而在各地兵工厂大量仿制。从1927年大沽兵工厂仿制成功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全国共造出10万挺,其中抗战战争时期造出大约4万挺。

尽管总量有10万挺,但经过战争消耗,加上仿造质量差,消耗也是可观。并且ZB26数量最多的东北地区,“九一八事变”后被日军大量缴获。实际上,真正在抗日战场上对敌作战的ZB26要减半来看待。


子屠龙


其实,在欧洲战场,当德国军队占领了捷克第二大城布尔诺,国营兵工厂的捷克ZB-26轻机枪,就引发了德军的兴趣,经靶场实弹射击,证明是一把性能非常可靠的轻机枪。

于是,德军就将数万挺库存的ZB-26轻机枪包括日后生产的,都装备了徳军步兵班。此后,德军又将其全都移交给了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仆从国军队使用。


在法国战场,英法联军除了领教德军MG-34通用机枪的厉害以外,捷克ZB-26轻机枪同样令英法联军印象深刻,确实是步兵有力的火力支援。

非常巧的是,英军的布伦轻机枪,也让德国国防军记忆犹新,30发弹匣供弹的此枪,源自捷克ZB-26轻机枪基础上的改进提高版,只是有效射程降低之600米,但弹匣容弹量却比原枪高了10发,提高了火力持续能力。整个二战时期,中国进口包括国内仿制的捷克ZB-26轻机枪不亚于10余万挺,是缺乏冲锋枪、半自动步枪等步兵自动枪械的中国军队除了二四式仿勃朗宁重机枪以外,最主要的步兵支援火力,支撑中国军队与武器装备远在自己之上的侵华日军作战,并给予了日军以极大的杀伤。


据战后日本方面估计,死于捷克ZB-26轻机枪之下的侵华日军不下10余万之众,可见捷克ZB-26轻机枪之杀伤力,以及对战胜日军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捷克ZB-26枪长1.1米有余,由于枪管较长,瞄准基线也长,不但有效射程远,而且射击精度高,吊打对手需要不断给机匣和子弹刷油,供弹存在严重缺陷的日军歪把子轻机枪,是中国军队在步兵轻武器上唯一胜过日军的一把著名枪械。由于日军配备89式掷弹筒,实际上就是一门小型迫击炮,有效射程800米,掷弹筒手都是训练有素的日军老兵,给中国军队转移阵地不便,开枪即暴露目标的重机枪和重机枪手以极大杀伤。


因此,事实上捷克ZB-26以及其他诸如DP轻机枪、勃朗宁轻机枪、刘易斯轻机枪等,成了中国军队包括各地无处不在的游击队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成了整个抗战时期步兵枪械的中流砥柱,因此捷克ZB-26轻机枪深受中国军队欢迎。


国平军史


捷克式轻机枪最大的用户是中国。该枪虽然是捷克制造,但是捷克斯洛伐克后来被德国吞并导致捷克式轻机枪全部被德国缴获,捷克军队也被解散。而德国拥有更加先进的通用机枪所以并不是特别看重捷克式轻机枪,所以只将它当作辅助火力武器使用。捷克式轻机枪自问世之后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喜爱,在当时也比较先进但是后来由于英国人购买了捷克式轻机枪的专利权之后,在捷克式轻机枪的基础上制造出了全新的性能更好的布伦式轻机枪,从这个时候开始捷克式轻机枪显得不是特别先进了而中国军队大量装备捷克式轻机枪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无奈的选择。而抗战后期国民党驻印军部队由于接收了美式装备,由捷克式轻机枪改成布伦式轻机枪,改善了武器。而且布伦式轻机枪更容易使用。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由于捷克式轻机枪的枪龄过于老化,导致捷克式轻机枪大量损坏。不得不依靠缴获美国勃朗宁自动步枪和英国布伦式轻机枪来进行战斗。五十年代以后捷克式轻机枪从军队退出,交给民兵训练直到八十年代退役。捷克式轻机枪是近代中国武器中的一个符号。


手机用户62731673090


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在影视剧《亮剑》中,在当李云龙和魏和尚被围困在日军重围中而面露绝望时,一连串发自援军手中的捷克式枪声马上让和尚振奋起来。同样的一幕,也多次在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展现:当捷克式的枪声响起时,深陷绝境的中国士兵马上就能振奋起来,就好像它的声音,是当时中国军队出现的象征一般。

▲《亮剑》第8集后半段,李云龙深陷火海,已经打算和魏和尚冲出房间,说“要死也要死在冲锋的路上”,但门外突然传来了捷克式轻机枪的声音,于是李云龙很自然地说出:“不会是我们的人吧?”

▲随后镜头一转,果然赵刚端着捷克式轻机枪领头为战友开路,冲进重围解救李云龙

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上,捷克式对于战乱连绵的近代中国而言,亦有着一定难以取代的意义。对于军工不发达的旧中国而言,它是我们保家卫国时的重要依靠之一;在抗日战场上,它也曾让日本侵略者望声止步。而捷克式深受二战时亚洲各国欢迎的原因,或许我们能从它在中国的表现中感受一二。

一、兵器史上的点睛之笔

一战后,独立出来的捷克斯洛伐克,继承了奥匈帝国的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因而其军工业非常发达。捷克工程师哈力克在布拉格军械厂工作时,设计研发了一款轻机枪。后来这款机枪被转移到布尔诺的捷克国营兵工厂生产,并于1926年被命名为布尔诺捷克国营兵工厂26式,即我们简称的ZB26。

而ZB26及其它轻型机枪诞生的背景,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兵与机枪的协调问题:尽管机枪已于一战普遍列装部队,其重要性也日渐凸显,但笨重的马克沁重机枪却不能跟随步兵冲锋,这使得攻守双方的火力极为失衡。

为了解决步兵在冲锋路上的困境,各国纷纷出台轻机枪、冲锋枪的研发项目。一时间,轻型机枪方案遍布欧陆各地。“捷克式”这一款轻机枪,就是在这样众多对手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远销海外多国,在兵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性能卓越,多国青睐

在性能上,ZB26式轻机枪采用活塞长行程导气式工作原理,发射7.92mm子弹,有效射程达700米,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不采用弹链供弹,而是一个在机匣上方的20发弹匣,从枪身下部抛壳,这个结构可以很好地规避沙尘的影响。同时,这款轻机枪配备两脚架和喇叭状的消焰器,还有一个提把用以携行或折下成为握把,保证了其在各种战场环境下具备通用性。

另一方面,像那个年代绝大部分的轻机枪一样,ZB26没有采用马克沁重机枪笨重的水冷装置,而是通过枪管的散热片和更换备用枪管来防止枪管过热。而且相比其它轻机枪,ZB26的枪管更加易于更换,也不需要任何工具的辅助,这使得射手能够迅速完成枪管更换,保证了火力的持续性。

自ZB26出品并投入量产之后,世界多国马上投来青睐的眼光。很快,ZB26就被出口到中东的伊朗、伊拉克,南美的智利,甚至同在欧洲的瑞典等国。就连英国和德国这两个老牌强国,都曾拜倒在ZB26精巧的设计构想和高超的制作水平上,并在部队中装备捷克式轻机枪,而英国甚至还抛弃本国原有的设计构想,在仿照ZB26的基础上设计生产了布伦式轻机枪。

三、缔造抗日战场的“神话”

当然,对于我们中国而言,ZB26带给我们更多的印象,是它在抗日战场上所缔造的“神话”。

早在20世纪20年代时,中国军方就开始向捷克进口ZB26。最初是各地军阀小量购置,但由于当时的中国处于战乱频繁的年代,中国各地的军队对枪械火力的需求日渐上升,而这种结构简单、易于仿制的机枪,则让工业能力有限的中国找到了一种有效补充部队火力的装备,因此ZB26和其仿制版逐渐开始在中国被大量列装。到了1933年,蒋氏更为自己的嫡系部队一次性购买了五千把ZB26轻机枪,由此可见它在中国军队中所具有的地位。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缺乏重型火力的中国军队对机枪更为依赖,而ZB26轻机枪则成为了中国军中最重要的火力支柱。这是因为,笨重的马克沁机枪必须部署在固定阵地,导致其会率先成为日军炮火的打击目标。但当日军的火炮停止咆哮、日本士兵开始发动进攻时,便捷的ZB26便能登上“舞台”,进而弥补中国阵地的火力缺口。同时,中国将士们还可以带着它快速转换阵地,在反击时也可以一边冲锋一边射击。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ZB26的弹夹携弹量不多而有所轻视,它在火力方面的表现可是不俗。虽然ZB26的弹匣容量不多,但比起重机枪散乱的弹道,其精确度和长射程往往可以弥补一轮速射中的对敌打击力度,再加上其具有极低的故障率,因此十分受到老兵喜爱。而它的对手——日军大正11式轻机枪却常有故障,因而在战场上近距离对射过程中,ZB26甚至可以压过日军的大正11式轻机枪,让日本军队付出极大的损失代价。

在ZB26流行中国的日子里,中国战场上有一句老话,叫“新兵怕大炮,老兵怕捷克。”虽然大炮震慑力非常强,但老兵往往能够沉着地找到掩体,可当面对着ZB26时,老兵却是头都不敢抬起来,而这句话也在抗日战场中印证在了日军身上。以致于到了战争中后期,一些深受军国主义毒害的日本老兵宁愿拼死抢下中国士兵手中的ZB26轻机枪,也不愿意拿着自己的三八式和大正式躲在壕沟里哆嗦。

后来,当时间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随着新中国开始广泛使用苏式装备,ZB26也完成了它在中国的使命,逐渐退出中国历史的舞台。历经中国近代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数十年,这支外表平淡无奇的轻机枪,见证了中国从分裂战乱走向统一和富强的历史,帮助中国百姓驱逐敌寇、争取和平,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力量,堪称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当我们回首过去百年世界纷乱,不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我们中国曾经长达数十年的战乱,捷克式ZB26轻机枪所走过的历史,正是在告诉我们一型构造前卫的优越武器所能体现的价值。因此,在我们国家走入自主研发之路后,国防科技工作者们的辛勤劳作,正是未来我们国家守卫和平的重要保障之一。他们的付出奋斗,同样值得我们致以最高的敬意!


WarOH协虎


公元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随后,日本意大利也加紧了对世界各国的侵略步伐。所谓邪不胜正,1945年8月15日,经过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浴血奋战,德意日组成的轴心国被彻底击败,二战终于结束,世界重归和平。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人类研发了各式各样的武器,这些武器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其中,捷克轻机枪在二战中深受亚洲各国喜欢,就连狂妄自大的日军也爱不释手。作为一款支援武器,捷克轻机枪在亚洲战场中能起到火力支援作用,更对冲锋的敌军予以巨大杀伤。

对日本军队而言,使用捷克轻机枪要比日本国产的歪把子机枪则要轻便得多。

捷克式轻机枪又叫ZB-26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于1920年制造而成。一般的ZB-26轻机枪枪身全长1.1米;枪身全重10千克左右,射速可达每分钟830米;射速每分钟500发,有效射程1000米。

另外,捷克轻机枪枪为气冷式冷却,在战斗中方便携带,维护也十分简单,对于动辄数万大兵团作战的日军来说,真是一款非常趁手如意的武器。日本国产的歪把子机枪,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在恶劣天气下很容易失灵,后期维护更是麻烦。

捷克式轻机枪不仅深受当时的日本军队喜爱,更是受到中国乃至智利、伊拉克、埃及、瑞典、土耳其等国家的喜爱。时至今日,世界上仍然有一小部分国家的陆军在使捷克式轻机枪,由此可见这款机枪的知名度。(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还是那句话,对当时的亚洲来说,只有能出响的,就是鞭炮都是好玩意。

二战时期捷克轻机枪是一款什么样的武器

我对这款枪最深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迷龙在缅甸时拿的那把轻机枪,从外形上来看应该是捷克轻机枪,这个枪可谓是俘获了迷龙的心,在迷龙和龙文章有矛盾时,龙文章把这轻机枪一拿走,迷龙就得老老实实的跟龙文章走。

捷克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轻机枪,以ZB-26为代表的捷克轻机枪全抢长1161毫米,枪重9.6千克,有效射程1000米,弹匣是20-30发子弹,子弹用毛瑟步枪弹。在冷却方式上采取了气冷,也就是换个枪管就完事了。

因为轻所以一个人就可以抗动,另外一个人给当副射手背枪管和弹药就是一个小组,可以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

除此之外,该轻机枪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适应战场形态也比较多,可以选择连发和点射。

在二战爆发之前,捷克生产了12万挺左右的轻机枪,大部分都卖到了亚洲的中东和中国等地区,其中中国应该是购买捷克轻机枪最多的国家,1939年之前,从生产该机枪的工厂资料显示,中国一共购买了三万多挺,事实上,除了购买,中国还进行了大量的仿造,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购买和仿造的轻机枪超过十万挺,在国军中,一个甲种师至少也要配备276挺捷克轻机枪,可见中国对捷克轻机枪的喜爱。

要说为什么捷克轻机枪深受亚洲各国喜欢,其实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厉害的武器,只有最适合的武器,捷克轻机枪是最适合中国战场的武器之一。

武器禁运下的中国,能够寻觅一款捷克轻机枪这样的武器十分不易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开始干预世界事物,其中中国就是美国主要的对象,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倡议对中国武器和军火禁运,所以,在当时日本是对中国影响力最大的国家,北伐之前,苏联向广州提供大量军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的形势。

但是欧洲长期对中国禁运,尤其是重火力武器,导致中国机枪紧缺,捷克轻机枪重量小,可以说是有步枪的身材,却有很强的输出,并且造价低廉,在1929年武器禁运解除后,轻机枪快速进入中国市场。

配合步枪火力压制

在中国战场火力无论是国军还是日军,都是以步枪为主,不像欧美国家以冲锋枪为主,所以火力压制很大,想要火力压制就只能依靠机枪,捷克轻机枪的火力压制效果很好,有效弥补中国军队对火力的需求。

气冷的方式,也是只要枪管热了,换一个枪管就完事了,可以造成持续的伤害。

轻便简单,仅用两个人就可以操作

说到火力压制,其实重机枪才是王道,在两军火力对射当中,重机枪简直就是杀器,尤其是马克沁重机枪,堪称杀人狂魔啊,但是中国重火力上又不行了,一旦重机枪暴露,在没有坚固工事的情况下,很容易被对面炮兵给端掉。

这一点相对于传统的重机枪来说,轻机枪只用两个人就可以完成作战,在一个地方打几枪,然后可以换个地方继续打,轻机枪一个人就能搬动,重机枪却不行,说到底就是中国的防御工事太简陋,还的依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来。

而亚洲大部分都是复杂地形,平原地区,我们也打不过日本,只能依靠复杂地形和日本进行短兵相接,这样的话,轻机枪的作用更突显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战争就是在丛林中,轻机枪比重机枪可方便多了。

可以点射可以连发,节省子弹

当然,纵横认为轻机枪最受欢迎的原因,还是射击方式,可以采用点射或者连发,两种方式。

这一点迷龙在缅甸的时候,龙文章就教过他,而之前迷龙一直都是连射。

关于迷龙用枪进步,迷龙的说法是,以前我是四弹匣打死一个鬼子,现在是两弹匣就能打死一个。

这里面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机枪实际上很费子弹,中国能够买起重机枪,却买不起配合重机枪用的车辆,却打不起子弹。

而捷克轻机枪这个点射的功能,完全适合中国勤劳简朴的作风啊。

所以说,捷克式轻机枪是深受中国以及亚洲国家的喜欢。


史论纵横


性能优秀,火力较好,而且节约子弹,同时重量低,十分适合当时亚洲各国军队的现实情况。


捷克式机枪属于气冷式轻机枪,而且质量轻,机动起来十分方便,不会像水冷重机枪那样过于沉重导致机动困难。这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等有重大意义,当时日军炮火十分迅速,很多重机枪火力点来不及转移阵地就被摧毁,而轻机枪可以很快的机动,更好的保存自己。

而且捷克式机枪结构较为简单,结实耐用,这对一支自动武器是很重要的,其操作者大多是训练水平算不上好的士兵,简单易用是很重要的。同时,期更换枪管十分方便,在机枪连续射击过热后,只需转动枪管即可抽出,换上备用枪管继续射击,保持火力。



捷克式机枪使用的20发弹匣,虽然火力持续性不如重机枪,但是在当时相对于普通步枪要强的多,一挺捷克式机枪完全可以压制住一个敌军班组。



正是因此,其受到了很多国家军队的喜爱,捷克式机枪就被出口到了中国、英国等这些国家。在战争中日本军队,德国军队也使用了很多缴获的捷克式机枪。并且对英军的布伦式机枪,日军99/96式机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战壕


其实不仅亚洲国家喜欢,欧洲的英国人和德国人对这一款枪也有很高的评价。这一款枪的生产国家是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在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的时候顺手接管了捷克的兵工厂,德国人在但除了使用mg通用机枪外其实还有很多的MG-08重机枪,一首节课的时候也有很多捷克式轻机枪流入苏德战场。英国人对捷克式更加喜欢,直接仿制这款枪,并命名为布伦式轻机枪以替代刘易斯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简单、不但易生产而且易保养,机动性强,它最更换枪管十分方便,保证了它的火力持续性。它的研制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所以20发弹匣的弹容量在当时来说并不算少,它以优异的性能出口到中国、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10多个国家,而国直接对该型机枪进行仿制,而英国和加拿大、日本也对该型机枪进行改进和仿制。


日本使用歪把子轻机枪的时候发现性能不咋滴
,他们发现中国士兵手上的捷克式更好用,所以到后面就直接仿制出96、99式轻机枪

其实说20弹容的捷克式更适合军工能力不是很强的中国有一定的道理,说是节约弹药。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正确,因为各国生产的轻机枪弹容量普遍都是在20-30之间,因为轻机枪下放到班一级单位,最优先考虑的是便携性,在班一级的战斗中轻机枪的火力已经达到压制敌人的需求,所以弹容量一般不会太高。不过也不是没有例外,就比如说苏联的DPM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就是使用47发的大转盘。


现在很多抗战剧中捷克式的弹匣是弯的,那是不正确的,在抗战中是的,弹匣是直的而且只有30发弹容,现在在电视上看到的捷克式的弹匣其实是56式冲锋枪的弹匣。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图注:ZB-26轻机枪

捷克轻机枪的全称应该是ZB-26轻机枪,其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20世纪20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该枪口径为7.92毫米,使用毛瑟步枪弹,有效射程1000米,在二战时期曾广泛出口各国,包括中国、伊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十多个国家,深受各国欢迎。其中,中国是使用和仿制ZB-26轻机枪最多的国家。

ZB-26轻机枪之所以深受亚洲欢迎,主要因为该枪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射速快,威力大,精确度高。ZB-26轻机枪全长1150毫米,枪管长度672毫米,枪口初速可达744米/秒,射速为500发/分钟,有效射程1000米,可有效形成火力压制,威力强大。同时,该枪的射击精度较高,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子弹,其精度也没有大的变化。

第二,结构简单,可靠性高。ZB-26轻机枪的工作原理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其提把为折叠式设计,脚架安装在活塞筒上,为可伸缩并向后折叠的式样。整个枪械的结构十分简单,枪机动作可靠,容易使用,在恶劣的作战环境下也不容易损坏,而且维护方便,可靠性较高。而且ZB-26轻机枪的重量只有9.6千克,重量较轻,携行方便。

第三,火力持续性较好。对于轻机枪来说,射击一段时间后枪管就会发热损坏,因而需要更换枪管,更换枪管速度的快慢则直接影响轻机枪的作战效率。ZB-26轻机枪使用了提把与枪管固定栓可以快速更换枪管的设计,更换枪管的步骤极为简单:只要将枪管上的固定环向上转,脱离闭锁的凹槽, 即可向前脱出。之后反操作把新枪管换入,固定即可,有效保持火力延续性。

第四,成本低。ZB-26轻机枪由于结构简单,因而制造成本较低,这也是当时的中国等国大量进口ZB-26轻机枪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上述的优点,ZB-26轻机枪深受二战时期亚洲各国的喜欢,但相应的,ZB-26轻机枪也存在弹夹容量小、上方装弹影响视野等一些缺陷。


兵工科技


二战时亚洲就没有几个国家。只有中国、日本、泰国、菲律宾,还有西亚中东的几个国家伊朗、阿富汗等


多学点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