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用歸脾丸或補中益氣丸補脾哪個更好呢?

中醫杜川


現在很多人注重補腎,卻往往忽略了“脾”,在傳統的中醫理論中,腎為先天之本,而脾為後天之本,如果出現脾虛的問題,就會導致胃部對於食物的運化不良,營養吸收不良,就會導致各種問題出現,現代人,生活條件好,反而飲食不節,整天大魚大肉,暴飲暴食,熬夜,不運動,長期的這種不良生活習慣,導致了脾胃的運化不良,氣血不足,其實比起腎虛來,由於不良生活習慣所致的脾胃虛弱,氣血運化不足的情形,要更多一些,因此,很多時候,“健脾”對於現代人調理身體,改善身體健康狀態,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補脾的中成藥中,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是常見的兩個藥物,這兩個藥物在補脾方面,又有什麼異同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補中益氣丸

來看一下補中益氣丸的組方,方中含有黃芪,黨參、白朮,甘草,升麻,柴胡,當歸,陳皮,這八味藥物,黃芪,人參,白朮,甘草是健脾名方“四君子湯”的組方,又加入升麻、柴胡等昇陽的藥物,補中益氣丸的功效,顧名思義,主要是針對於脾部氣虛較為嚴重,引起中氣(宗氣)下陷的情況的一個藥物。

內經中說:“五穀入於胃,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也”。這段話的意思是,五穀進入胃內,消化吸收後,會化為宗氣,推動人的呼吸,如果脾胃虛弱,就會造成宗氣不足,嚴重的宗氣不足,最終導致宗氣下陷,同時伴隨的就是一些臟器的下陷問題。補中益氣丸就是針對宗氣下陷的問題的一個藥物。

這個藥物不應該隨便吃,它的提氣作用是很強的,黃芪是補氣之長,黨參也是補氣虛的良藥,而當歸,柴胡也是據昇陽提氣作用的,升麻同樣也是補氣虛的藥物,這些藥物共同作用,具有大補中氣的效果,肺氣充足了,呼吸就會順暢,熟悉順暢了,內臟下垂的問題就會得到改善。

因此,補中益氣丸,主要是用於補充中氣,改善嚴重脾虛造成的內臟脫垂問題的藥物,適用於長期脾虛所致的疲倦乏力,氣短,胸悶,久洩脫肛,子宮下垂等問題的朋友服用。

歸脾丸

歸脾丸,來自於古方歸脾湯,歸脾丸的組方中,同樣有黃芪,甘草,人參,白朮這四味中藥,同時還有乾薑,大棗,當歸,茯神,酸棗仁,遠志,木香等藥材,這個藥物的組方與補中益氣丸有類似,但又不同,方中黃芪,人參,白朮,甘草,乾薑,大棗,補脾益氣,當歸補血,茯神,酸棗仁,遠志安神,木香理氣,這個方子主要是用來補脾虛所造成的血虛問題。

如果您的脾虛具有如下症狀:體倦乏力,納差少食,面色萎黃,崩漏便血,健忘失眠等問題,這就是較為明確的由於脾血虛所造成的問題,脾虛導致胃部運化不良,胃部運化不良導致血氣不足,血虛導致面色萎黃,失眠健忘,這時候服用歸脾丸,健脾養血,就是很適合的。

因此,對比上面兩個藥物,可以知道,脾氣虛弱,嚴重的中氣下陷,可以服用補中益氣丸,而脾虛血虧,失眠健忘,可以用歸脾丸來調理改善,對於輕度的脾胃虛弱,運化不良,建議服用更為溫和的理中丸來調理身體。


李藥師談健康


用歸脾丸或者補中益氣丸哪個補脾更好一點呢?

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都是有名的健脾胃的中成藥,很多脾虛的患者都不知道怎麼選擇,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是兩個功效有所不同的中成藥,他們在補脾胃方面有所區別,這裡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

中醫裡面認為脾是我們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如果我們的脾氣虛弱了,那麼氣血必然會逐漸虛弱,進而氣血不足以濡養心臟了,心血不足,心神失養就會導致失眠。



我們現代人心脾不足的人不是少數,因為生活壓力大,經常勞累勞碌,有些人思慮過度,久而久之就傷到了心脾,導致心脾氣血兩虛,進而就會影響到我們的睡眠。


那麼因為心脾兩虛引起的平時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體倦食少,面色無華,氣血不足,脾胃功能差就可以用歸脾丸。

而補中益氣丸主要是補益脾氣,沒有力氣的,容易感冒,容易生病的人就可以用此藥補益脾氣。

有的患者如果出現久瀉不愈,中氣下陷的症狀,比如肛門墜脹,總想大便,甚至脫肛。這時候就需要益氣昇陽,服用補中益氣丸即可。

歸脾丸由十一味中成藥組成,能夠氣血雙補,心脾同調。歸脾丸可以“補脾之營”。人們憂思過度,平時腦力勞動過度引起的脾虛這時候就適合歸脾丸。

而補中益氣丸則可以“補脾之氣”,平時如果勞碌過度,則容易傷到我們的脾氣,主要是脾氣不足的症狀,則用補中益氣丸。要知道區分。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您好,作為一個養生少女,想給大家分享一些養生乾貨~


看似都是補脾虛的藥,其實這兩個藥的側重點完全不同。補脾哪個好,需要結合您自身的情況。

首先來看歸脾丸

歸脾丸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要針對心脾兩虛,脾不統血的症狀。失眠多夢,面色發黃,頭暈眼花,四肢無力,並且崩漏不止。



而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也補脾胃,不過是針對一些慢性胃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脫肛,久瀉,內臟下垂等。


簡單來說,脾胃虛弱也有分多種情況。體力勞動過度造成脾虛,用補中益氣丸。腦力勞動過度引起的脾虛,用歸脾丸。


“歸脾丸”補脾之營;“補中益氣丸”補脾之氣。

因此啊!你傷了誰,也不能傷了脾,它才是你最該愛的人,因為它供給主持著你全身營養建造,任何病症和它脫不了干係。傷了脾,引起的血不夠用,就用歸脾丸,傷了脾,引起的氣不夠用就用補中益氣丸。


希望我的分享對您有幫助!還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補充!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不錯,點個讚唄~~謝謝您!喜歡中醫的可以關注我哦!帶你養生~


獸醫新同學


補中益氣丸具有補益中氣、昇陽舉陷的作用。歸脾丸具有補脾益氣、補血養心的作用。以下是他們的成分與功效,可作為參考。


歸脾丸

主要成分:黨參、白朮、炙黃芪、炙甘草、茯苓、遠志、酸棗仁、龍眼肉、當歸、木香、大棗。

藥理作用:抗休克,激活膽鹼能神經功能低下,改善學習和記憶能力,增強免疫,調節中樞神經功能,強壯,增進造血功能,鎮靜,降壓,改善脂質代謝。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養血安神。

臨床應用:神經衰弱,頑固性失眠,竇性心動過緩及陣發性心動過速,更年期綜合徵,腦外傷綜合徵,冠心病,缺鐵性貧血。


補中益氣丸

主要成分:黃芪(蜜炙)、黨參、甘草(蜜炙)、白朮(炒)、當歸、升麻、柴胡、陳皮、生薑、大棗。

藥理作用:調節胃腸運動、抗胃潰瘍和抗胃黏膜損傷、興奮子宮、增強心肌收縮力、影響消化液分泌、調節兔疫功能、促進代謝、抗腫瘤、抗突變等。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用於體倦乏力,內臟下垂。


臨床應用:用於脾虛證、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崩漏、洩瀉、重症肌無力,低熱,慢性肝炎、低血壓、失眠症、白細胞減少,慢性結腸炎、消化性潰瘍、心絞痛、放射病等。

★本文由中醫藥師編寫,若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歸脾湯(丸)為《濟生方》書中收載。由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當歸、黃芪、木香、桂圓肉、棗仁、遠志、生薑、大棗等組成。為補血著名方劑。功能:益氣補血,健脾養心。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症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夢易驚、發熱、體倦食少、面色萎黃、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以及婦女月經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者。本方特點所治心悸怔忡等症,乃因心脾不虛,氣血不足所致。

補中益氣湯(丸)為李東垣首創,方載《脾胃論》。由人參、白朮、炙甘草、當歸、陳皮、黃芪、柴胡、升麻等組成。功能益氣昇陽,調補脾胃。主治:脾胃氣虛。症見身熱有汗、頭痛惡寒、渴喜熱飲、少氣懶言、或飲食無味、四肢無力、舌質淡苔白、脈虛軟無力、及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久瀉久痢等症屬中氣虛陷者。本方治證特點是因脾胃氣虛,中氣下陷而致,有補氣昇陽和甘溫補益除熱作用。

歸脾湯(丸)補血之中 , 長於養心血,並能補氣 健睥,善治心脾兩虛所致的心悸、失眠,並可用於脾虛氣弱,氣不攝血的崩漏等證;

補中益氣湯長於升舉陽氣,常用於內傷脾胃,氣虛發熱及中氣不足,或氣虛下陷的脫肛、子宮脫垂等證。同為補益劑,前者特點補血益心脾;後者特點補氣以升舉陽氣,調補脾胃為主。因此患者應對號入座,不可隨意服用,一定要加以鑑別,並非哪種成藥更好,哪種更差之分。

明白了吧?欲知更多相關知識,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未經許可不得搬運。


一葉輕舟85


這兩個方子針對的症狀都不一樣,沒辦法比較啊。

歸脾丸:治療心脾血虛,這個血虛,是氣虛引起的血虛,中醫叫氣不統血。陰陽互根,無陰不生,無陽不長。氣虛必傷血,血虛必傷氣。脾氣虛,是以用四君子加黃芪補氣,氣旺才能生血,血虛,臣以當歸龍眼肉遠志棗仁養血安神。

補中益氣丸:昇陽補氣,治療氣虛下陷證。

兩個藥不是補脾的力氣誰優誰劣,而是兩個針對不同病症的用藥,不要亂來。

如果單純的補脾,補氣可以用四君子湯,補陰可以用沙參玉竹石斛之類。


傳播農產品真貨


歡迎閱讀!請點擊關注,分享合理用藥,安全用藥常識。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來看看歸脾丸,補中益氣丸的功效與作用。然後再分柝那種補脾更好。


歸脾丸的功效是益氣健脾,養血安神。常用於心脾兩虛,氣短心悸,失眠多夢,頭昏頭暈,肢體乏力,食慾不振的治療。歸脾丸為氣血雙補劑,現在臨床用藥上,又有了新用途。如用於治療慢性疲勞綜合證,治疔絕經前後諸症,治療子宮功能性出血,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等。

補中益氣丸的功效是補中益氣。常用於體倦乏力,內臟下垂的治療。補中益氣丸為補氣劑,傳統上主要用於氣虛發熱,疲倦乏力,食少腹脹,身熱有汗,中氣下陷的治療。現在在臨床新用途上,也用於治療重症肌無力,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治療夜間尿頻,對治療艾滋病也有應用。



從以上各自的療效加以分析。我們得知,歸脾丸屬氣血雙補劑。歸脾丸主治脾氣虛與脾血虛,善治因脾血虛所致的血不養心的失眠,同時又健脾益氣,可治療脾氣虛弱的體倦乏力,食慾不振。而補中益氣丸偏重於補脾益氣,主要是用於治療脾氣虛所致的內臟下垂之症,屬單純的補氣劑。至於那種補脾好,這就應辨證論治。如脾氣虛兼血虛,證見體倦乏力,失眠,食慾不振,應首選歸脾丸。若身倦乏力,形體瘦弱,內臟下垂,應首選補中益氣丸。

以上簡答,如有不足,望評論補充。

謝謝閱讀!(以上圖片,來至網絡)


三七8113


說的好


家長147621086


關注妙手小聖醫,每日推送養生乾貨!

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到底哪個補脾更好?

其實都是調理脾胃的藥物,但是它們有各自有其特點,具體選擇哪一個還是需要看每個人的體質和症狀究竟更適合哪種藥。接下來給大家講講各自的功效。



第一: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是針對那些容易疲乏,總是有氣無力的脾氣虛體質,這類人就是經常覺得疲憊,很累;但是又沒做什麼太多事兒。這類人不僅身體消瘦,長不胖,而且肌肉都無力,不發達。臉色也是蒼白甚至有些發黃,氣色很差。


以上描述的症狀都很適合補中益氣丸,尤其是一些體力勞動者,人到中年多少覺得力不從心,這時候就需要適量用一些補中益氣丸。

第二:歸脾丸

除了歸脾丸還有人參歸脾丸,其實都是針對脾虛體質。這類脾虛的人多會出現失眠的情況,尤其是一些長期腦力運動者,思慮過度引起的脾虛,除了典型的失眠,睡眠障礙還有就是胃腸功能很弱,沒胃口並且也很容易疲勞。


而人參歸脾丸比歸脾丸更適合脾虛引起的失眠症狀,因為其通過人參來補血,使氣血充足而改善失眠情況。

通過上述的分析,大家還是能看出來這兩種藥有所區別,具體怎麼使用,還是請根據專門的中醫大夫辯證之後再用藥哦!

感謝關注!每日為您推送中醫養生知識。


用戶82314583398


段醫生答疑在線🍀聊聊歸脾丸和補中益氣丸🍀

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雖然都能夠補脾胃,但側重點不同,辨證施治,才能發揮藥物的最大功效。


補中益氣丸是補氣藥為主,配伍昇陽舉陷藥,所以主要治療脾胃氣虛、中氣下陷導致的少氣懶言、發熱或內臟下垂等症狀。

歸脾丸是補氣藥配伍養心安神藥,主要是補益心脾,治療心脾氣血兩虛導致的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體倦食少以及各種出血症狀。

接下來我們從不同的方面來分析一下補中益氣丸和歸脾丸的區別:

(1)藥物組成

①補中益氣丸:黃芪、炙甘草、人參、升麻、柴胡、當歸、陳皮、白朮。

②歸脾丸:黃芪、炙甘草、人參、白朮、當歸、茯苓、遠志、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生薑、大棗。

(2)君臣佐使,方解有異

①補中益氣丸

君藥:重用黃芪,昇陽固表,補脾肺之氣。

臣藥:人參、甘草、白朮補氣健脾,增加黃芪的補氣作用。

佐藥:氣虛則血虧,所以加用當歸養血和營,氣血雙補,溫而不燥;加用陳皮理氣和胃,使補氣而不滯氣。

使藥:升麻、柴胡升舉清陽,協助人參、黃芪昇陽舉陷、走表固表。


②歸脾丸

君藥:人參、龍眼補脾、益氣、養血,共為君藥。

臣藥:黃芪、白朮增加人參補脾益氣之效,當歸滋養營血,增加君藥中龍眼補血養心的功效。

佐藥:茯苓、酸棗仁、遠志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木香走竄,使補而不滯。

使藥:炙甘草調和諸藥、生薑、大棗調和脾胃、助氣血生化。

(3)藥理病機,各有所長

①補中益氣丸

主治脾胃氣虛:如臨床所見的飲食的減少、體倦乏力、少氣懶言、大便稀溏,脈大虛軟。

氣虛下陷:如脫肛、經常腹瀉、子宮脫垂等。

氣虛造成發熱:氣虛發熱、熱勢不重,但伴有氣短乏力。

所以,補中益氣丸是以補脾胃之氣為主的補氣藥。

②歸脾丸

心脾氣血兩虛:臨床症狀有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盜汗、體倦乏力面色萎黃等氣虛、血虛兼證。

脾不統血:中醫講血行脈內,靠脾之統攝,而脾虛統攝力弱,就會血行脈外,出現便血,婦女崩漏,皮膚紫癜等。

所以,歸脾丸是治療心脾氣血兩虛,並且側重於補血養心。

特別注意

①以脾氣虛造成中氣不足為主的我們可以辯證的應用補中益氣丸;如果是脾血虛為主,特別是合併了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心氣血虛的症狀,可以辯證的應用歸脾丸。

②用藥如用兵,用藥有方,才能如有神助,所以需要專業中醫醫師幫助辯證用藥。

③中藥成分複雜,對於肝腎功能受損的朋友務必謹慎用藥。

👇關注段醫生,健康又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