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 專題|中國直銷的全面升級:正視歷史,理清邊界和誤區

前言

十歲那會兒,依稀記得某天旁晚,父親帶著自己參加了一次無法形容的會議活動。小小昏黃的房間裡不但擠滿了各式各樣的的人臉,還堆滿了比人臉更整齊劃一的廚房用品。一名職業女性用我至今都沒能再次聽過的快速普通話演說著產品的功能和品牌,並保持極高的熱度希望在場的人加入她成為事業夥伴。

拉著父親和我參會的是一個遠房親戚,那會兒要論級別的話,他應該是處級以上的幹部。父親說實在是拗不過他的情面。直到我吵著要回家做功課,他一邊罵我不懂事,一邊拖著我離開,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是什麼。

直到如今,這場景依舊存在。

正文

從年前開始,直銷行業和其它行業一樣,緩步邁入“陽冬”,指待雨水澆灌麥地,還一汪青紅印證風雅。當一篇篇“曾幾何時”被反覆發酵,當一個個所謂的案例被“挖墳掘墓”,輿論的潮水洶湧澎湃而又必然退卻,剩下的粒粒精髓也必然會散發灼灼光亮。

似乎每次面對稍大點的風波,直銷行業都顯得較為“清脆”。究其原因,或許是行業擁有的諸多特性導致了社會對其認知的莫衷一是,甚至是產生了具有非常粘稠性的誤解—這些特性經過時代的反覆揉捏,其本身該如何說清道明也已成為了歷史,或即將有幸成為一個個新的歷史。

“入山問樵,入海問漁”,能夠解決行業問題或者困境的人,一定優先來自行業本身的從業者,關注者,以及監督管理者。然而,那些時刻關注健康產業的人們,更需要奮力做下溝通—人是直銷行業的基礎和核心,也是所有社會關係的基礎和核心。


(一)正視直銷歷史,理清邊界和誤區

合法傳銷、非法傳銷以及規範直銷的區別

三者很難理清,但又必須儘量梳理開來。大多數人對國內直銷的理解等同於傳銷一詞換了一個名字,但可以通過傳銷的發展歷史來解讀三者的區別和交集。

合法傳銷和非法傳銷歷史一直處於相互膠著且對立的狀態。首先來說,合法傳銷起源於美國,1950年代的美國經濟環境不是特別理想,創始人通過結合倍增幾何和麵對面的直接銷售行為創造了傳銷模式。初生的傳銷並未受到質疑,更多的是期待和關注,同時,在監管層面上看,和其它新生事物一樣,有待出臺法律法規加以約束。

遺憾的是,在合法傳銷模式誕生之前,單層次的旁氏騙局已經出現,它如“毒液”一般迅速寄生到多層次模式之中,並衍生出了新的非法傳銷行為,即:模仿多層次直銷制度的非法欺詐公司。不法之徒利用多層次直銷的結構原理,“發明”出非法的層壓式推銷(又名金字塔模式,即非法傳銷),開始置銷售貨品於不顧 , 一味拉人塞貨。

1971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控告假日魔術和佳線產品等非法傳銷公司,同年,“格利安特納”、“加洛馬”等四十多家所謂的合法傳銷公司的非法行徑也引起了FTC的高度重視。安利公司也身陷其中,直到4年後迎來勝訴,才讓正當的多層次傳銷公司獲得一個合法的生存空間。1975年起訴風潮過後,美國取締了所有非法傳銷組織並頒佈《反金字塔式促銷法》。

總結來看,進入中國之前,合法傳銷從誕生到法律明確其生存空間,也花去了大約數十年的時間,而這個情況是出現在以法律和自由為信仰的美國土地上,可見理清兩者關係的難度本就很大。

合法的傳銷和非法的傳銷幾乎同時進入中國大陸地區—實際上,無論是日本,德國,或是其它國家,兩者進入這些國家的時間確實幾乎一致。

1998年,由於非法傳銷的泛濫,國家採取一刀切的方式,全面禁止非法傳銷行為。由於當時的環境已經實在太過龐雜,直接切除行業,而採用新名詞“直銷”來建立新的行業環境,實屬無奈,但也是很明智的做法。從此以後,直銷這個詞僅為中國大陸使用,有關部門也通過發放直銷經營許可證的方式來限制和規範行業的發展。而傳銷在中國地區無所謂合法或者不合法,統一為違法行為的稱呼。

臺灣等中國部分地區依然習慣用傳銷來特指合法的多層次銷售行為。

直銷二字出現的初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國民經濟,促進社會大環境的穩定發展。但正如合法傳銷誕生開始就被“毒液”給盯上一樣,行業雖然更換了名字,也力求建立全新的行業體系,但實際上非法傳銷行為至今依舊沒法根除,一直在借用行業的特性和優勢去給社會民眾製造極大的危害。祛除違法傳銷是直銷行業全體從業者的義務。

獨特的模式面對獨特的問難,法律法規有待升級

從全球經濟發展的歷史來看,關注多層次的營銷模式的國家越來越多。不少經濟學家也在致力研究該商業模式,乃至在學術機構進行探討。作為一種工具方式的運用,其本身沒什麼所謂的對錯。但其易複製,易倍增的核心原理一旦被具有私心且具有經驗的人利用,行成“一言堂”,就會開始設置門檻,讓產品背離本身的商業價值,甚至出現沒有產品的局面。

不可否認,人的渠道一旦構建起聯繫和信任,金錢利益的渠道也會更加暢通無阻。多層次的商業模式更容易被所謂的資金盤,虛擬幣等易炒作,易獲得暴利的類似行業利用。作為新零售行業整體利潤中的一小部分,雖然直銷行業從數字上對整個經濟體系造成的影響不是特別顯著,但由於多層次營銷方式的傳播具有黏性的特點,以至對整個社會的文化環境,人力結構都能產生頗大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分享,社群,電子商務等很多經濟體系開始和多層次商業模式進行著快速的互溶—體現的是多層次的商業模式被社會包容的大勢所趨。比如前年的直播回答問題,有各種功能卡牌,用戶通過分享多人,得到更多的卡牌和優勢;部分學前幼兒教育或者兒童照相館也通過利用熟客介紹熟客並給與好處的形式去做市場;某些房地產商讓住家人員通過介紹朋友買房而獎勵各種家用電器;甚至最近在試點的“網約護士”都大有直接銷售和直接服務的感覺在裡面。雖然大部分的商業新形態並非多層次,但直銷獨特的人與人面對面談事兒的魅力和熱度已經漸漸讓更多的民眾地接受了。

實際上,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營銷模式從其身份和定位確定開始,便已悄然融合了超市連鎖,線上電商等產業。可以說,在尊崇從業人員資歷的基礎上,融合和變化一直都是中國直銷數十年發展的主旋律,並且相對於國外的直銷來說,國內行業行進的速度更快。

而直銷行業在磨損邊界的同時,伴隨著吸引力的不斷加強,圈子也顯著變得廣闊。但面臨的問題也在逐漸增加。似乎完全開放多層次的合法性可以一次性解決行業的困境。

事實上,很多專家、學者以及市場相關人員對於直銷法律法規的大幅修改都持有較為積極和樂觀的態度。但由於歷史的真實寫照導致直銷行業在人們的內心中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印象,放開多層次商業模式既有可能引導商業行為走向正途,也可能被有心人士利用得更加肆無忌憚。或許嚴格固守多層次商業模式的下線,執法時儘量將多層次本身引發的問題放在最後再來討論,還是會成為相關監管部門很長一段時間的實際操作標準。

另外,直銷行業最大的問題來自人性本身。眾所周知,國家在人情方面,一直傾向於比較開明的態度—國情文化決定社會人文環境。在這樣的基礎上,溝通將作為解決問題長期的典型方式,預防違法事件將比處理違法事件更需完善和升級。

隨著市場監督管理局“百日行動”成果的突顯,信用體系的長期構建,臺賬工作的透明化,新聞媒體的可控性宣導,以及法律法規中的明確細節都能將面臨隨時隨地的全面升級。無論如何變化,圍繞2019年就業趨勢的穩定和民族企業家的權益保護都是所有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和前提。


用直銷的放大鏡聚焦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不少人都認為直銷行業是最考驗人性的行業之一,也普遍將直銷行業看成社會的一個縮影。其中演繹的悲歡離合很多時候比戲劇情節更加精彩。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直銷行業確實彷彿一個放大鏡,其中的很多東西都被無形地放大了:捧人的奉承話也好,獎勵榮譽也好,各種不得了的職位也罷,所具備的權力也罷—跳出直銷行業,也許都算不上“如此偉大”。

既然如此,身在其中的人都應該冷靜思考思考自身的定位和處境。這裡的冷靜,不但是獲得“虛名”的主體需要冷靜,更是那些看到“虛名”的群體在準備盲目追星的時候需要冷靜冷靜。

而人性,特別是人的慾望和夢想被放大的更加顯著。必須承認的是,健康和財富,確實是人們長期追求的終極目標。而通過某些一蹴而就的方式獲得身體的全面健康和個體的財富自由顯然不是很靠譜。

這個世界上獲得任何事物都需要付出必要的代價,這付出絕對不是金錢和時間上的等價交換,更需要眼光判斷,胸懷度量,勇氣行動,智慧辨識去抵禦那些可能存在的失敗風險。

直銷行業由於某些違法事件導致了某些從業者成為了最不應該成為的兩種人。一種是自己被騙而不自知,身在局中無法自拔,還要不斷去影響周圍最親的人;一種是明知自己被騙,從受害者轉為加害者,不斷去欺騙引誘他人,成為了新的違法原點。

能與人性平等對話的是人性本身,能制約違法傳銷行為的善來自直銷行業本身的光明和正能量。真正的直銷人不但身體力行長年累月做著公益慈善,也藉助真實的成功去為他人分享勇氣和愛。這些真正的愛和勇氣成為了抵禦貪婪和慾望最大的屏障。

直銷行業是一面放大鏡,不要放大“虛”,務必聚焦“實”,讓行業的陽光和勇氣打破誤解,站立灼灼的陽光下,陰影也終將煙消雲散。

專題|中國直銷的全面升級:正視歷史,理清邊界和誤區


不是所有問題都歸咎於企業

必須明確,直銷企業作為商業主體,從事商業行為的初衷除了盈利,還需要建立良性的商業環境。作為平臺,讓消費者收益產品和服務,讓經銷商收益榮譽和財富本身無可厚非。任何從業者產生的焦慮,產生的行為問題,甚至導致的犯罪事件,企業都責無旁貸。

直銷企業相關的從業人員和傳統企業的員工共確實存在較大不同。除消費者外,主要包括直銷員,經銷商,這幾者的身份也可能產生重疊和互換。特別是經銷商,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直銷的靈活產物,不但迎合了一刀切時代的發展需要,更是直銷企業所有利潤來源中佔比最大的主體部分。

而實際上,由經銷商產生的各種事件一直層次不窮,也已司空見慣。可以說,沒有哪一件經銷商引發的事件是一模一樣的,即使有不少類似情況,但解讀和處理起來也時常讓監管者和關注者們頗為煩惱。經銷商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他們不同於企業僱傭的員工,並非那種緊密的僱傭關係,兩者之間,大多數人願意稱為是“合作”關係。

既然是合作,也就導致雙方在很多商業行為上是平等的,某些情況更有可能“本末倒置”,導致經銷商能決定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總體發展。甚至,曾經出現過經銷商把企業收購的個別案例。

直銷企業的良性發展,直銷行業的良性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很關鍵一點來自企業和經銷商的利益平衡,或者說兩者之間的和諧發展。

但經銷商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對於多數民眾來說,經常被混為一談。每當事例出現的時候,從普通民生的角度來看,都會先入為將其簡單歸納為企業的責任。而某些媒體的報道,也可能不小心忽視二者的區別,直接將一切過錯歸咎為某一企業或者某一品牌,一棒子打死企業的情況舉不勝舉。

但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企業管理好經銷商是其本身作為平臺的責任和義務。然而直銷企業如何管理經銷商一直以來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太嚴格會約束市場,讓人失去動力和信心,太鬆散會縱容違法。如何把握之間的“度”,考驗的是企業的戰略佈局,資源配比,決策決心以及管理能力。企業和經銷商相處的境況也是監管部門實際面對直銷行業的真實境況,二者何其相似。

或許,在看待事件的時候,有意識地將直銷企業和經銷商分開研討,辨識清楚問題的根本;在追求責任的時候,將二者聯繫處理,是一種不錯的方式方法。而對待違法事件,需要嚴格執法,沒有什麼所謂含含糊糊,必須搞的清清白白。這樣至少讓那些真正願意好好做直銷的人們有了安全感。剩下來的就是大浪淘沙,讓時代賦予直銷和直銷人全新而傳統的樣貌。

專題|中國直銷的全面升級:正視歷史,理清邊界和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