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9 知否?知否!浦北23個圩名有來頭!

知否?知否!浦北23個圩名有來頭!

每一樣事物的取名總有它的依據,就如人的起名,先是從八字入手,分析五行關係,然後分析漢字的五行,合理組配,保持到命理平衡,最後考慮理數關係。而地名的命名也有它的因素,包括它的方位、歷史、典故等。那麼浦北縣23個鎮圩和村圩的命名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小浦就為壽鄉的小夥伴們一一道來。

1

小江圩

浦北縣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境中東部小江河西岸,以江得名。在明末清初時建村莊,清宣統年間(1909—1911)建街集市。初名嶺崗鋪,1925年改名小江村。因東西有小江河(清代時又叫古欖江)環繞,地形似船狀,江小而長,故名小江圩。

2005年之前,小江鎮全鎮總面積24平方公里,下轄3個村委會、3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浦北縣撤銷江城鎮、樟家鄉,並將江城鎮全部村委、樟家鄉部分村委合併入小江鎮(其中:原樟家鄉的樟家、合群、公家、長田、梅江5個村委併入了小江鎮;居木、新豐、日新、高坡4個村委併入了龍門鎮),小江鎮從3個社區、3個村委的小鎮一躍成為3個社區、31個村委的大鎮。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2

張黃圩

張黃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南41公里,張黃江東岸。據傳說,明朝景泰年間,有張、黃兩姓從合浦墳地遷來,開設小茶亭和店鋪做買賣。後來聚居的人逐漸增多,四鄰八鄉集中於此做買賣,便成小圩,於是以“張黃”兩姓取名,故名“張黃”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3

寨圩

寨圩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北42公里。據《合浦縣志》記載,寨圩明代稱歸德,後稱永平司。明成化二十二年間(1486年),因地方盜寇佔山為巢(也叫寨),爭霸於市,寨圩由此得名。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4

福旺圩

福旺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北19公里。明末清初,大量人口從福建移居此地,遂成圩市,因地靠江灣石處,始名“石兒灣圩”。後為紀念祖籍福建,並取生產、生意興旺之意,改名“福旺”至今。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5

龍門圩

龍門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南15公里。明末清初龍勝人始居,村前兩側山嶺對峙如門,故稱“龍門”。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6

安石圩

安石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南50公里。相傳很久以前,有個仙子趕著一群仙牛在此經過休息,因睡著了,到了天亮牛趕不動了,後來變成了石頭,其中有三塊石頭象牛一樣架在一起,似人工安放的一樣,人們稱為牛架古(現尚存),“安石”由此得名。1600年有一吳姓從高吳村遷來,以蒸酒賣為業,後來眾群集於此做買賣,遂成圩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7

石埇圩

石埇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南65公里,南流江西岸。清乾隆八年楊氏從福建移居,後又有莫、容氏來居,於在南流江畔。因江邊有大石頭甚多,西與湯湖埇、旱埇、塘肚埇相鄰,故名“石埇”。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8

泉水圩

泉水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南53公里,南滾江北岸。1946年端午節,由一葉姓從木棉村到此定居,遂建圩場。在民國年間,該地松樹成片,泉水川流不息地匯入南流江,故名“泉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9

江城(楓木坪)圩

江城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東西0.5公里。過去村西長有幾棵楓樹,故名楓木坪。1961年公社駐在小江鎮,故稱小江公社,文化大革命“破四舊”期間更名為紅旗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江城鄉,遷移楓木坪。名意因該鄉駐地所墨守成規在縣城,而其大部分土地公佈在沿江兩岸,故以“江”和“城”取名“江城鎮”。

2005年,浦北縣撤銷江城鎮,全部村委併入小江鎮。從此江城鎮逐漸淡出浦北人眼裡。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0

樟家圩

樟家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南14公里處。1981年成立樟家公社同時組建圩場。地形呈長蛇狀,在合浦水庫邊緣,樟家村附近,故名“樟家”。

2005年,浦北縣撤銷樟家鄉,其中將樟家、合群、公家、長田、梅江5個村委併入了小江鎮;居木、新豐、日新、高坡4個村委併入了龍門鎮,從此樟家鄉在行政上開始消失。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1

大成圩

大成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西南69公里。相傳民國年間,現鎮政府駐地原是一片數千平方米的草坪,中央有一棵參天古榕,是合靈兩屬來往經過之地。兩縣挑鹽、擔米賣的人經常在這棵榕樹下集結交易,附近村民在此開設“當鋪”和客棧。久而久之,大家紛紛建房開市場。成圩當天,有人賦上一聯“大來大去大成圩,成來成去大成市”,“大成”因而得名。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2

白石水圩

白石水鎮政府所在地,在縣城西南63公里,武利江東岸。明末初成圩,因江畔拐彎處有白石嶺,故名“白石水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3

北通圩

北通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西南40公里,武利江東岸。群眾流傳說古時有一仙人把石頭直到武利江上游,天亮了,大石停在江心,再也不動了(指現在鎮政府宿舍大樓後江中石——雞心石),堵塞了北上的商船,故稱此地為“北塞”,於1773年建圩,並取名為“北塞圩”,後來經商的人多了,認為北塞的“塞”字對生意不吉利,便把“塞”字改為“通”字,北通由此得名。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4

三合圩

三合鎮人民政府所在地,1984年底從北通鎮分出,位於浦北縣城的西部,東與江城鎮相鄰,西與靈山縣的新圩、佛子鎮交界,南與北通鎮毗鄰,北與福旺鎮接壤,相距縣城19公里。1480年從舊圩坡遷來,始由範、楊、李三姓合夥建圩而得名。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5

樂民圩

樂民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西北57公里,初建於1646年,擴建於1668年,清光緒三年(1911年)成圩。傳說當地居民歷來有愛唱歌、對歌的習慣,常用有三五成群的鄉民在“三帝廟”(今天鎮政府所在地)大榕樹周圍對歌,聽者甚多,熱鬧非凡,人美稱它為“樂民”,自此,樂民在流傳中沒用下來。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6

六硍圩

六硍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東北75公里。相傳宋朝年間,有一藩皇在北坡建一座皇都,觸犯了朝廷,為躲避皇兵追捕,把六缸銀埋在地下,後在此建村,稱六硍 村(現糧所地方),1381年人群集於此做買賣,逐成圩場,改稱“六硍 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7

平睦圩

平睦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東北95公里。據相傳,1380年有外來人遷居至此,1840年逐漸擴建民房,做小買賣,1900年建成小街道成為當地群眾的交易中心,因買賣熱情,相互間和睦共處,平等待人,受人稱讚,故取名“平睦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8

官垌圩

官垌人民政府所在地,在縣城東北67公里,四面環山,在明朝萬曆年間(1586年),有一武官黃氏為民除害,民眾稱為“山官王”,後人設立廟宇作紀念,官垌因而得名。1901年後逐步成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19

歷山圩

官垌歷山村委駐地,在縣城東北57公里。1881年建圩,因駐地旁有大曆樹,故名“歷山圩”。

20

土東圩

寨圩土東村委駐地,在縣城北50公里。傳說在明朝年間,杜氏從貴州縣移居建圩,先以杜姓取名杜久,後姓氏增多,改稱“土久圩”,後為美其名,又改為“土東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21

博學圩

北通鎮博學村委駐地,在縣城西南27公里,聚落在武利江上游西面。村民於1666年從靈山新圩來居,後逐漸成圩。駐地形似白鶴,故名白鶴圩,後因為言諧音,改稱“博學”至今。

22

古立圩

福旺鎮古立村委駐地,在縣城西北35公里。1720年建圩,因古時有人在此賣笠,原稱古笠,後改稱今名。

23

馬蘭圩

龍門鎮馬蘭村委駐地,在縣城南25公里。明末成圩。據民謠:大馬趕小馬,趕到馬欄就是家”。另一傳說是此地因養馬致富而得名。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23

橫嶺圩

六硍鎮橫嶺村委駐地,在縣城東北89公里。明末年間,群眾群集於此自由買賣,遂成買賣場所,因駐地於材料費嶺上,故名“橫嶺圩”。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公益宣傳

知否?知否!浦北23个圩名有来头!

脫貧榜樣

王家強:身殘志堅的“脫貧摘帽”人

┣ 吳德邦:“富硒米”鋪就富裕路

┣ 潘振光:發展多種經營 日子更有盼頭

┣ 陸榮邦:脫貧致富路上的養雞人

┣陳書德:脫貧路上不服輸

┣劉金賢:自強不息,養豬致富

┣張月偉:歸家敬老 自強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