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工科领域里,很多大学老师的业务水平真的比不上企业里的工程师吗?

孙紫雷


各有千秋吧,比理论知识,大学老师比企业里的工程师强多了,但比实操能力,那企业工程师可是完爆大学老师的。

大学老师的理论水平很强,而且理论知识面比较广,适合教学,适合给大学学生打基础,这是大学老师的优势之处。但如果让大学老师设计或制造一款适合市场需求的、又能适合企业需求的机器或产品,那是不现实的,真正适合量产的产品不只是满足功能就可以的,还必须同时考虑更多实际情况,比如说,产品成本、用户体验、产品寿命、加工和制造工艺、装配工艺、零件通用性、专利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等,这些方面都要考虑,只有都满足了,出来的产品才是可落地批量生产的,否则,很可能只是空中楼阁!

工程师的理论知识一般都不太强,因为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也只有应用到工作中的那部分理论知识才掌握得比较好,而应用不到的那部分,则基本还给大学老师了。但工程师的实战能力很强,能够很精准地做出市场和公司所需的产品,并且,其设计制造出来的产品是非常接地气的,是适合大批量生产制造的。

总结,大学老师的特点是理论知识强,但实操能力弱,适合教学,也适合做一些科研项目,但很难做出接地气的、可落地量产的产品;而企业工程师的特点是实操能力强悍,但理论知识偏弱,适合做适合市场、适合公司需求的具体产品项目。


设计制造迷


不同意,年轻时我也在工厂搞修理,也有工程师不如工人的感觉,例如,某台机床坏了,工人师傅会说,“又是那个毛病。”并且很快就修好了。如果是工程师来修,他要从原理上考虑,可能是哪些地方出了问题,然后逐个排除,再修理。但是,如果是一台车间从未有的机器,那工人可能就束手无策了。而工程师可以慢慢地找到毛病,并排除。

同理,工程师是在工厂处理具体事务,而大学老师是学无止境,两者是不能比的。


阿加943


赞成👍。没有瞧不起大学老师意思。如果是同龄的大学老师肯定不如我水平高,我1987年毕业的机械高级工程师。一直在设计院,现场。

呵呵😊不说经历了~咱们中国,现场我去过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外也去过几个吧。

结论,理论上,大学老师高。实践上大学老师比不过我们。


用户8140168334331


不光是工科领域,很多领域的老师专业水平其实并不是很够。

目前国内大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应用是脱轨的。这跟大学招老师时重学历不重经验有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去任教,一点社会经验和专业现状都不太了解,自身的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谈何能教好学生。

金融专业老师教的还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金融模型,工科老师很多连六轴数控机床都不是太熟练,这些也就罢了,最搞笑的是我表哥是某大学毕业就业指导老师,可他从大学毕业就留校了,从来没就过业,完全不知道现在外面的就业形势,每年上课的ppt都还是我给他做的。

相比之下,外国很多大学对于老师的要求就实际很多。懂英文的朋友可以去国外大学的网站招聘启事上看看,即便是最底层的讲师,通常要求的本专业相关工作经验也需要五年以上。比如哈佛和耶鲁的金融系教授基本都是全球五大投资银行的高管,最低也是集团总监级。

只有有过工作经验的人,才知道现在世界上最新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才能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学什么。


青椒肉丝23


工科领域的老师、工厂的工程师,虽然都属于应用科学范围之内的科技人才,但二者区别非常之大。总体而言,老师还是远远强于工程师的。

一、就拿机械设计及制造这一领域为例来论述吧,大学老师一般是该领域的通才,然后是其中某些细分领域的专才;而工厂的工程师,既非通才也不一定是专才。

二、如果把机械领域比喻成很大很大一片区域的矿藏,大学老师是勘探队,而工厂工程师则是在矿井中采矿的矿工。

大学老师一般不会涉及到该领域的具体产品的研发、设计、改进和更新换代、成本控制工艺革新质量控制,只会关注该领域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新技术的研究创新,其视野必须宽广、新潮、前沿。而工程师则相反,为工厂服务的工程师的本职工作,是围绕工厂的具体产品进行研发设计、改进改型、更新换代、工艺革新等,其视野相对狭窄得多、深入得多。

三、工科专业的老师,可以称为应用科学家,其任务是培养工程师;工厂的工程师,只是某细分专业的应用人才,一般做不了工科专业的老师,更不能称为科学家。

一句话总结:大学老师是广种薄收、广而不深,工厂工程师是精耕细作、深而不广。


独尊宋明


大学的课程内容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实践中来!实践以后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东西干出来了,创造出来了,才能在理论上进行技术层面的严谨论证,论证之后的理论依据就是可以传承的知识。这个可不能颠倒!机械加工工艺他必须要经历很多考验过程,他是绝不能闭门造车的。特别是理科、工科知识,实际和现场操作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段认知和理解过程。这方面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数不胜数。原材料从采矿提纯,冶炼方法,到添加合金元素的过程以及添加方法,书本是不会面面俱到的。比如书本上介绍说,硅氧烷熏蒸沙子,可以使它表面有一层憎水膜。铁碳合金成份是决定铁碳合金钢强度的关键,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的介质,但是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你能判别它是什么晶体和相组织吗?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是理论知识更加丰富。你把一个大学教授下到基层干活,那他就是一个白痴。你把工厂里的工程师派到大学里当讲师,那他就是一个二百五,没有可比性的提问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两者怎能相提并论。


Yao-zhch


首先,无论是大学教师还是工程师中,都有一些理论牛逼实践也牛逼的双料牛逼,这是顶级高手,不在讨论之列。

其次,也都有更多的理论渣渣实践也渣渣的双料渣渣,这是职业混子,也不在讨论之列。

第三,打个比方,大学教师画美女,会从冰冰柏芝结合到之琳曼玉,再掺合莎朗斯通的国际化气息,最终画出一张颜值Max的真女神。

而工程师画美女,会从本厂厂妹结合到附近农村的柴禾妞,国际化气息多半来自德艺双馨的苍老师武老师,最终…这个柴禾妞厂妹从画里站出来,有血有肉会做饭能暖床,给他做老婆了。

第四,也就是说,综合能力相当情况下,大学教师一般理论知识更丰富,知识结构更体系化;工程师与实践的结合更好,解决实际问题是长处。

第五,所以大学教师的离婚率出轨率都很高。因为他们和自己老婆爱爱的时候,脑海中真正浮现出来的,其实是他画出的那个女神。

最后结论:姑娘们千万千万要记住,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而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一定要找工程师啊。


仁者乐山亦乐水


工程师干的是知行合一、产生经济效益的工作,老师做的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的事!

工程师可以胜任老师的工作,老师胜任不了工程师的工作!

别以为我是忽悠瞎说,合作过很多教授,其水平跟刚毕业的学生没多大的区别。

他们设计出来的图纸,要么无法加工,最多的无法成功装配!特别是在细节上处理上特别的水。之所以如此,就是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闭门造车!


世隐之岐


【1】不要闯市场的纸上谈兵,高校老师的实践经验那里来。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对学生只能模棱两可的糊弄。

【2】高校应该从企业招聘45-60岁的人去教书,研究生以上学历就足够了。

【3】现在的导向是职业院校都招博士,不要在企业里面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误人子弟,同时也误国误民。

【4】那些学校里掌权的,估计也是“纸上谈兵”的先生,不敢招聘有实战经验的人吧。所以,需要从国家层面来引导和提倡。


工程师老付


工科属于应用学科,学术造诣需要在长期实践中积累。

企业的工程师常年在生产一线,预见问题解决问题。经验丰富是肯定的。但是企业的工程师有个缺陷:每一门学科涉及应用生产领域都很广泛,而企业生产线涉及的面却很窄。所以企业的工程师丰富的经验针对面大多数比较窄。

大学工科老师也分两类,一类偏向基础理论教学的,一类偏向实践学习的。前者虽然也已经分科了,但是和企业应用实践距离远,实践经验有限。后者则因为需要经常带学生下到不同企业实践学习,在这过程中也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因为他们有机会去到各种不同类型细分生产线,经验面也比较广。

可见这不同工作内容的原因,导致他们各有所长。工厂的工程师一般可以处理自己工厂绝大多数问题。但是一旦出现此前未碰到的,或者工厂需要改变生产工艺,往往经验不够,需要请教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里负责实践教学的经验丰富,也最容易赚外快。许多企业都愿意聘请这些老师做技术顾问,不用坐班,出现技术问题就请教。碰到重大技术或工艺改造,还另有报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