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人說農村走親戚已經成了攀比炫耀,有的親戚已經沒有親人味了,對此你怎麼看?

陽仔談生活


關注【鄉村關中】分享新銳思想,解答實事求是,評論有理有據。洞察社會萬象,打開腦洞天窗,開啟新生思維。

富在深山有遠親,窮在鬧市無人問。真的是這樣嗎?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重視親朋好友關係。以前人們都講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團圓飯,人們的親情關係非常濃重,而且禮數也相當繁多,這是人們在長時間發展過程中積累的親道、孝道文化。而農村人過年走親戚就是最為傳統的方式,把人間的親情友情演繹得更加真切。過去,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貧富差距不大,走親訪友也很純粹,也很單純,就是表達心意。我是【鄉村關中】,職業農民,農技從業者,“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但是,現在農村人的生活越來越富有,越來越有錢,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走親戚送的禮品份量和數量也越來越厚重,並且隨著社會發展,大家相互攀比送禮的方式和檔次,走親戚也都變成了走過程,原因的人情味都變成了“一閃而過”。作為“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這種現象是對傳統文化的淪陷,失去了應有的禮數,實在不應該。

第一,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根本性轉變。

現在社會高速運轉,農民為了生計到處奔波,不像過去農民流動性較小,一年到頭就在家裡耕種土地,但現在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做生意,時間非常緊,很多時候,人們都在忙碌中漸漸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對生活原有的熱情,多掙錢、努力掙錢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成了生活的全部,而親情在這種思想的衝擊下已變得肢離破碎。農民的物質慾望和親情在社會發展中產生嚴重衝突。

第二,農民相互攀比成為社會不良風氣。

過去大家走親戚就是單純的生活感情交流溝通,可現在走親戚聊天就是攀比,炫耀。我家孩子考了多少分,我家掙了多少錢,買了什麼車,買了樓房之類,成了赤裸裸的炫耀。富裕起來的農民過年走親戚開小車,拿高檔禮品,顯得自己有臉面有氣勢,在眾多親戚面前顯示出高人一等,也會受到親朋好友的禮讚,而一些經濟狀況較差的農民,始終覺得在人面前抬不起頭,為了不落人後,自己也硬著頭皮跟風攀比,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拮据。農村親戚的攀比即傷和氣,有傷感情,所以,這樣走親戚成了農村的風氣。

第三,農村社會發展節奏推動了這種現象漫延。

這去,農民生活節奏比較慢,就是守在家裡耕種田土,生活方式單一,但是如今農村人生活富裕成為衡量農民有沒有能力、有沒有本事的標準,農民大多在耕種土地的同時,又從事著其他行業增加家庭收入,過年的時間也就顯得很短很緊。出現了不走親戚不行,走親戚時間又不鋔夠,就只得抓得時間匆匆忙忙走一家串一家,以完成任務的形式。但這也是沒辦法啊,不光農村人如此,以前城裡人又何不是如此呢?

第四,日子過得緊的農民感到自卑。

現在農村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大家都從事不同的工作,收穫了財富,而有些農民因各方面原因,經濟能力稍低,他們覺得在富有親戚面前顏面盡失。而俗話“窮不串門,富不回鄉”這句話真有道理。日子過得清貧去走親戚,收穫的不是熱情,大多是冷嘲熱諷,看不起的眼神,就害怕你要從他那拿到一點什麼好處似的。所以,日子過得不好的農民通常在親朋好友面前顯得自卑。

第五,農村人間親情被物質衝散了。

過去人們過年相互間走動,是為了聯絡感情 ,現在的走親戚是為了攀比炫耀,人們的思想初衷已經變了,走親戚也越來越沒意義了,人們也越來越懼怕走親戚了。現在年輕人大多都在外地打工或者做生意,平時村子裡常住人口就是父母那一輩的中老年人;打工忙碌一年到頭都回不了幾趟家,直到年末才有時間在家待幾天。過年走親戚被現在社會的物質索取衝散了,再也難以回到過去的那種生活,通常情況下寒暄幾句,放下手中的禮品就走人。

第六,原有的親情被多掙錢所代替。

之前農村人的親戚多數都是靠種地為生,大家相互沒有多少區分,除了相互之間互相幫忙乾地裡的活,還有很多共同話題,莊稼的長勢、價格等都是農民最關心的問題;而現在種地農民越來越少,多數人選擇去城裡打工,從事著不同的行業,多掙錢,找掙錢的渠道才能引起共鳴,除此之外,其他生活的話題自然少了很多,再加上平時都在外打工,走動的也不較少。這就導致親戚之間越來越不親的重要原因。

因此,社會價值取向不同了,人們過年走親戚的形式和內容也就不同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是不可能隨著人們的意志轉變而轉變。即使你去走親戚,親戚也沒有多少時間陪你啊,人家也很忙,這是現實問題,相信每個人都心領神會。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在農民老百姓的心中親戚卻有著不同一般的地位,逢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走親串友。可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走親戚似乎悄然變了味,很多農村人都不願走親戚了,親情越來越淡。這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實際狀況,是不以人的意志變化而變化的,在時代和社會潮流面前,農民有能力改變嗎?顯然是不能的。


網友朋友們,你們對這個問題還有何高見?我在下面留言評論區恭候。


本問答權屬【鄉村關中】,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本題作答:職業農民、農技培訓師“三農”問題民間觀察員基哥。


鄉村關中


因為有差距。

有的親戚可能先富起來,然後會有點膨脹吧,行為做事就有了在親戚家族裡擔當的感覺,自從富起來後說話底氣也十足了。慢慢親戚找你幫忙的也多了,在和親戚打交道中很可能不會讓他滿意,加之有錢後人又容易飄,可能親戚就會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慢慢的就疏遠了。還有親戚當中也有算的非常精,其他親戚慢慢就少打交道了吧。

還有有的出門打工或者到外地做生意或者到外地讀書接受一些思想,然後和親戚的思想就有分歧了。

我有一個親戚就說,我們這裡吃燒烤 是把自己滿意的都點上,而某個城市有些人就是隻點幾串 吃了再點。

所以在接受某些地域思想後,容易和親戚就有分歧了。關鍵這些地域思想會讓人覺得有層次區分,發達城市好像自身就帶有強大的文化思想感染力,很多人都認可效仿。就像那些發達國家一樣,好像自帶文化感染力。因為大多數人都覺得那是最流行 最尖端 最時尚的代名詞。所以勿怪很多人都在追逐。


生活那些趣事兒


我覺得,這主要還是看是啥樣的親戚。

我家裡親戚少,就是幾個舅舅家,平時也會有走動,過年了,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挺好的,從來不攀比,聊聊這一年的事情,聊聊人生,坐在一起顯得格外親。

我不知道,攀比的親戚是什麼樣子的,一年到頭好容易聚在一起,如果就為了攀比,那也夠沒意思的,那聚在一起也沒什麼意義吧。


張思雨rain


這個問題其實也不必大驚小怪,國情所在,中國從古至今都有相互攀比習性,只不過近些年越來越明顯罷啦!如果你是一個名人,事業有成就,能賺很多錢,回到家鄉肯定就高人一等,鄉人,親戚朋友都會圍著你轉,說話份量比一般人要重的多。前段時間恆大老闆許家印回老家引起轟動就是很好的例子。你如果是一個普通打工仔,回老家誰會理識你那麼多?當然,像許家印只是個例,少之又少,。不過,現實就是這樣,只要你能賺錢,能為鄉親們辦事,人們就抬舉你,就能買你的賬。固此,很多人回老家,在村人和親戚朋友間不管是真有錢或假有錢都要裝著很有本事,很有錢的派頭,否則感覺很沒面子,抬不起頭來。窮了,年輕小夥找老婆都不好找,攀比是攀比,親情是親情,並不相互妨礙。我覺得,相互攀比,只要不搞歪門邪道,未必就是壞事,有時反而能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以上純個人淺見,歡迎各住網友批評指正。謝謝!


大聖157743350


走親訪友其實就是圈子內的活動。每一個人處於的這個圈子不同,他在這個圈子裡面進行的活動也就不一樣,達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樣。這個從本質上來講是都一樣的,但是人的本性是不變的,就是一直想要一個更好更高的層次,所以在他自己的那個圈子裡,他想做到最高層次,然後他就會去想怎麼跳到另一個更高的圈子裡面去,這是他每天在想的並且是不由自主的想法和念頭。

現在說說問題本身農村人的這個圈子,和城裡人的這個圈子來比,一定要承認所擁有的資源要少很多,但是這個並不能影響這個圈子裡面的人進行任何的活動。

就拿過年走親戚這件事情來說,因為平時有什麼事情,資源和能力的限制,基本上幫不上大忙,只是到了過節的時候,正好人都是處於一種喜慶的狀態,所以見了那些親戚都表現的很客氣,希望自己這點客氣能夠繼續維持相互之間的關係。本質上來講如果說用這點客氣借一點錢或者幫忙辦一點事情那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行為本身不提供任何的價值。

所以這種走親訪友更多的是一種形式上的聯繫,不能說明任何事情,因為有親戚關係在這裡,也不會因為沒有這點客氣而斷掉。

大家都是這麼想的,沒必要去追尋本質,也沒有什麼本質可以追尋。


小文殊蘭


社會都在變,金錢、慾望在當今是如此的濃烈,人要想不勢力又怎麼可能。

想起小時候,家家都是窮人,家裡的那點家底誰不知道。這家親戚今年土豆豐收了,就給沒土豆的親戚家裡送點;這家有小米,就給別家拿點;這家遇到事,親戚們都會拿出一些錢相互幫襯著過日子。就是那樣一個窮苦的年代,人人卻都能伸出友誼之手。

如今,貧富差距懸殊,有錢的人把金錢看的越來越重,錢是他們的命根子。沒錢的人使出渾身力氣掙錢,但由於掙得少,時常是接了上頓沒下頓。這樣一個兩級分化的階層,富得怕窮的佔便宜,窮的也沒臉讓人家幫忙。


瘋癲的小瘋子


親戚始終是親戚,因為生活出外打工的多了,見面和說話的時候少啦!要說攀比那個回自己孃家攀比過,你要是攀比為什麼第一年拿的多,第二年第三年都不一樣那,假如你去走親戚拿二箱禮,走到路上你看見別人拿三四箱你還去買嗎?走親戚手禮物不叫攀比是你來我往和孝敬老人,如果別人每次去你家拿二箱你不可能去別人家拿一箱吧!只有你來我往才有親情,來往的少了可能親情就會淡了些。希望大家過年回家去親戚朋友那多走動走動增加一下親情和友情。提前祝大家新快樂,家和萬事興。


鄉村青姐勝哥


攀不攀比是在於自己怎麼看,而不是感覺別人如何如何。

我覺得,事情主要在於自己的看法,也許你覺得別人是在攀比,而別人心裡沒這麼想呢。社會都是人組成的,只有每個人的心裡正面,社會才會都是正面的積極的。


古都愛記事


有一句古話叫窮在大街無人問,富居深山有遠親。現在是金錢社會,窮家庭就親戚朋友少,有錢有勢的家庭因拉攏大就親戚朋友多,什麼驢尾巴調棒槌的親戚都有!


一號儍子


有錢有勢,親戚就喜歡,沒有錢沒有勢,沒有人多看一眼,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