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众所周知,袁世凯早年曾训练过一支北洋军,在这支军队中,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三人才华出众,获得了“北洋三杰”的美誉,其中又属王士珍才华最为出众。然而在民国历史上,王士珍却混得比另外二人都差,在另外两人都当了军阀的时候,他甚至还被一个小兵扇了耳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王士珍旧照

王士珍,字聘卿,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生于直隶正定,曾祖父王朝正是远近闻名的医学圣手,祖父王履安考中秀才,又擅长医术、武术,有“戎马书生”之称。由于父亲与伯父均早逝,王士珍从小跟着寡母生活,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母亲仍送他进入私塾读书。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正定镇台叶志超偶然见到王士珍,觉得这个孩子颇为机灵,就收他做了勤务兵。2年后,王士珍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旋即随叶志超调驻山海关。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王士珍前往朝鲜平壤参加“中日甲午战争”,率领炮队痛击日军,造成大规模杀伤,此战中王士珍的无名指也被不幸炸毁。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小站练兵园

甲午战争的惨败,使朝野上下倍感羞辱,意识到如果不再训练几支新式军队,恐怕迟早要被列强瓜分殆尽。同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办军务处”,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在荣禄、李鸿章、翁同龢的联名保举下,袁世凯奉命督练新式陆军。不过袁世凯也很清楚,光靠自己一人肯定是不行的,于是经好友荫昌推荐,袁世凯请来王士珍帮忙。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小站新军募兵布告

于是,王士珍积极帮助袁世凯筹建北洋新军,负责募兵、训练任务。王士珍的才华就此得到充分展现,新军在他的训练下接连获得各方赞赏,荣禄盛赞:“此人负治国之才,不第长于军事也”。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10月,慈禧太后与各国公使在河北彰德参观北洋军秋操,众人为新军的气质惊叹不已。慈禧太后事后特意召见王士珍,对他大加赞赏,甚至开口道:“我要是有你这样一个儿子多好。”王士珍闻言感动不已,磕头谢恩,自此坚定了要誓死效忠大清的决心。同年,兵部和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部右侍郎。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彰德秋操时清军与外国军官进行交谈

然而,王士珍的上司袁世凯可不这么想。宣统三年(公元1912年),袁世凯逼迫宣统皇帝退位,清朝自此灭亡。遭此巨变的王士珍怒而辞官,直接回到老家隐居。隐居期间,王士珍每日着装都是清朝官服,发型也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以说,王士珍心里始终怀念着清朝,然而大清已亡,他也只能无奈选择隐居。民国时期,与他同事多年的段祺瑞和冯国璋早已成为大军阀,在政坛呼风唤雨,而他还只是个赋闲在家的普通人。一天,王士珍在正定线城墙附近散步,碰上士兵正在拆墙,便上前问询。然而这些士兵隶属奉军,根本不认识王士珍,见他穿戴普通,丝毫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见王士珍反复劝说不要拆墙,这些士兵觉得心烦,其中一人甚至直接给了他一耳光。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王士珍受辱之后回到家中,直接拿出纸笔给当地军官写了封信,阐明了城墙在防洪及军事上的重要性,明言不可拆墙。驻军司令听闻王士珍的声望很大,于是便把拆墙的士兵撤走了,只是王士珍被扇耳光一事也就不了了之。民国时期由于冯国璋出面请求,王士珍也做过几次官,甚至还出任内阁总理,可是每次都做不到三个月就辞职回乡了。当时北洋军阀长期混战,相继爆发了直皖战争、直奉战争,北京城常常面临战争威胁。王士珍凭借自己的威望出面调停斡旋,两次组织治安维持会,避免北京遭遇战争。

此人号称北洋三杰之首,清亡后却始终不当军阀,原因与慈禧有关

▲王士珍旧居

晚年的王士珍卧居北京,潜心研究学术。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王士珍因肝癌出世,享年70岁。王士珍虽是“北洋三杰”之首,可是所做之事与另外两位军阀截然不同,淡泊名利,不恋权势,还为自己家乡和北京城的百姓带来安宁祥和,博得了当时民众的高度赞誉,后世史家对他的评价也多为正面。

参考文献:

《民国人物传·第7卷·王士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