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寶寶最好別使用尿不溼,1歲後最好不用尿不溼,選尿不溼有講究

儘管商家在電視廣告中都極力證明自己產品的吸水功能很強,能讓孩子的屁股始終保持乾爽,但她每次為寶寶更換用過的尿不溼時,用手摸摸還會有一種潮潮的感覺。“寶寶的屁股長期處於這種潮溼的環境中,並受到尿液刺激,當然容易出現‘紅屁股’。”

“尿不溼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家長的惰性,給寶寶用上尿不溼後,很多父母都會產生依賴性,畢竟不用洗尿布了,不用半夜起身了,的確很省心。”專家臨床研究表明:無限制地使用尿不溼卻存在著不少弊端:寶寶屁股紅、出溼疹、影響寶寶心智發育,形成習慣性尿床,影響走路姿勢等。

寶寶最好別使用尿不溼,1歲後最好不用尿不溼,選尿不溼有講究

尿不溼使用不當易現“紅屁股”

“如果用傳統的尿布,寶寶尿完或拉完後,感到不舒服就會哭鬧。但用上吸水性強的尿不溼,寶寶就沒有這種不舒服感,這也給父母一個假象:用上尿不溼後就萬事大吉了。”事實上,無論技術再先進,尿不溼都不可能做到100%的乾燥。加上寶寶的皮膚很嬌嫩,長期與尿不溼摩擦,尿不溼不夠柔軟的表面很容易擦破寶寶的皮膚,這時,一點點刺激就能讓屁股發生過敏。

約30%用尿不溼的寶寶會出溼疹 門診上時常會有因過度使用尿不溼而出溼疹的寶寶,儘管這個比例佔到30%左右,但卻很有警示作用。“最初用上尿不溼後,無論寶寶有沒有尿尿,每隔2~3個小時,媽媽就要給他換一下尿不溼。”一方面因為寶寶對尿不溼有一個適應過程,另一方面,尿不溼捂著寶寶的屁股一段時間之後,釋放出來的水汽會使它變得潮溼。同時,每次大小便後,家長都要用溫水為寶寶洗屁股,清洗後,一定要等寶寶的屁股完全乾燥後,再用新的尿不溼。尤其是平時愛出溼疹的寶寶,也容易對尿不溼敏感,父母更應格外留意。如果寶寶“紅屁股”的情況比較嚴重,可在醫生的指導下用一些溼疹膏。

1歲後最好不用尿不溼

寶寶10個月時,家長就要試著訓練他們的大小便習慣。如果一直使用尿不溼,孩子很容易形成習慣性尿床。因為不用尿不溼的寶寶在尿床後會因為潮溼感到難受,以後再想尿的時候就會有緊張感,這樣一來孩子會自覺鍛鍊膀胱的儲尿功能。而用上尿不溼後,即使尿床,寶寶也不易產生溼漉漉不舒服的感覺,當然也不會有憋尿時的緊張感。這就使孩子的膀胱儲尿功能得不到鍛鍊,沒有自控力。

孩子1歲前使用尿不溼,的確讓家長省了不少心。但如果1歲後再繼續使用,就會弊大於利。除了容易形成習慣性尿床外,孩子會走路之後,尿不溼還會影響孩子的走路姿勢,甚至腿部發育。”

寶寶最好別使用尿不溼,1歲後最好不用尿不溼,選尿不溼有講究

可能會影響睪丸正常發育 男性生殖器尤其是睪丸最適宜的發育溫度要比體溫低,攝氏36度,略低於體溫,局部溫度會通過陰囊表面積來調整散熱。這也正式為什麼這麼危險的器官卻生長在體腔外,而不是像心臟一樣在堅硬的體腔裡的道理了。 長時間使用尿不溼的男孩,睪丸所處位置的溫度與體溫相同(37℃左右),影響生殖細胞的發育,睪丸組織結構發育不完善,輕症患者的精子計數減少或全部為死精子,精子活力極度低下;重者則不產生精子,因而使部分患者出現男性不育症。結果甚至比隱睪還要嚴重,因為單側隱睪症患者另一側睪丸正常,通常可維持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性功能,對生育影響不大。雖然是這樣,但卻有資料標明,單側隱睪症其中約有30%以上可出現男性不育症。所以建議少用最好不用尿不溼,尤其是男孩。

選擇尿不溼有講究

尿不溼最好在晚上使用,白天應使用棉質尿布。尿不溼一旦開封,最好在2~3個月內用完,如果使用頻率不高,建議選擇小包裝的尿不溼。媽媽在挑選尿不溼時,在大小方面應遵循“寧大勿小、寧松勿緊”的原則,一般以穿上後腰部能豎著放進兩根指頭,腹股溝處能平著放進一根食指為宜。

另外,一定要選擇好廠家、好材料、高質量的尿不溼。買尿不溼時,要把尿不溼拉開,對著光看看尿不溼棉質分佈的均勻性,棉質均勻的尿不溼能快速吸水,孩子的屁股會更乾爽;把尿不溼靠近耳朵抖動,聽聽裡面是否沙沙作響,不會沙沙作響的尿不溼吸水珠子被很好地固定,吸水後不會變形;感受一下尿不溼親膚層及包邊的柔軟性,柔軟度好的尿不溼穿起來更舒服;感受一下棉層間的顆粒感,沒有明顯顆粒感的尿不溼,吸水比較均勻;打開尿不溼,感受側腰圍及後腰圍的彈性,彈性好的尿不溼不會束縛寶寶的肚子,能很好適應寶寶的腰圍變化。

寶寶最好別使用尿不溼,1歲後最好不用尿不溼,選尿不溼有講究

另外,夏天家長還要注意給孩子勤洗澡,沒滿月的寶寶也該一兩天洗一次。如果圖方便要用尿不溼,一定要在寶寶尿溼後及時更換,最好選擇吸收力強的產品,外觀上看應該乾淨整潔、無異味、無破損、無汙跡,其絨毛漿吸收層應蓬鬆、潔白、無浸漬。另外,寶寶過半歲後就該及時給寶寶把尿,讓寶寶逐漸擺脫尿布或尿不溼的束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