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1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在河州的不同縣市生活了20多年。但是,河州的歷史,知之甚少。看《臨夏市志》,才知河州歷史的變遷是如此得複雜。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們經歷過那樣多的變遷。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臨夏市志》摘錄如下:

戰國時,現河州市境為罕羌候邑,後秦國滅罕羌候,置縣,市地屬之。

西漢初,建枹罕縣,屬隴西郡。昭帝始元六年(前81),枹罕縣改屬金城郡。市地為縣轄。

東漢建武十二年(36),撤金城郡,枹罕縣又改屬隴西郡。中平元年(184)十一月,枹罕宋建割據自立,建元置百宮,號‘河首平漢王’。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將夏侯淵討滅宋健。

河首平漢王 宋建

仕嘉居士

2011.1.22


一、出生

1.出生時間:東漢末年。

2.父母:不詳。

3.出生地:枹罕(今甘肅臨夏)。

二、登帝王位

1.割據:公元184年,東漢靈帝劉宏中平元年,張角領導黃巾軍大起義,韓遂、馬騰佔據涼州作亂;宋建亦佔據枹罕(今甘肅臨夏),修改年號,設置百官,自稱河首平漢王,割據一方。

三、帝王作為(184年--214年,在位31年)

1.偏安:河首平漢王宋建稱王后,力求偏安,對內安撫百姓,對外不求征伐,又因遠離中原戰場,由是割據枹罕(今甘肅臨夏)三十餘年。

2.覆滅:公元214年10月,東漢獻帝劉協建安十九年,東漢丞相魏公曹操派遣護軍將軍夏侯淵討伐河首平漢王宋建,夏侯淵自興國出兵,圍困枹罕(今甘肅臨夏),不久克城,河首平漢王宋建兵敗被殺。

四、帝王之死

1.死亡時間:公元214年。

2.地點:枹罕(今甘肅臨夏)。

3.死亡方式:東漢護軍將軍夏侯淵擊斬。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三國時,市境屬魏枹罕縣,初轄於秦州隴西郡。惠帝時,市地屬枹罕護軍。黃初年間枹罕縣屬雍州隴西郡。 西晉永年中(301-302),枹罕縣屬晉興郡市地屬之。十六國時,前涼張駿太元二十一年(344),分涼州地置河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枹罕屬河州興晉郡,州、郡均治枹罕。縣治設於今臨夏市境。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前秦建元三年(367),枹罕屬前秦涼州,州治枹罕;建元七年(371),枹罕屬河州興晉郡,州、郡增治於枹罕。西秦太初二年(389)枹罕屬乾歸分設之北河州、北河州,仍治枹罕。後秦弘始二年(400),姚興攻西秦取枹罕,屬河州,州治枹罕,仍歸乞伏氏統轄。西秦更始九年(409),乾歸復奪地興國。西秦熾磐永康元年(412)十月乞伏熾磐自譚郊遷都於枹罕。乞伏暮末永弘四年(431),被夏攻滅,西秦亡,地歸吐谷渾。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改河州為枹罕鎮。北魏太和十六年(492),撤鎮復置河州。市境屬之。

西魏復置枹罕縣,屬河州枹罕郡,州、均治枹罕。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北周如西魏制,枹罕縣仍舊。

隋開皇三年(583)廢枹罕郡,枹罕縣屬河州,州治枹罕。大業三年(607),河州改枹罕郡,枹罕縣屬之。隋末為金城校尉薛舉所據。

唐武德元年(618),平李軌復置河州,轄枹罕縣,治所枹罕。天保元年(742),改河州為安鄉郡,轄枹罕縣。寶應元年(762)福柑為吐蕃佔領。

北宋初,吐蕃王族後裔角廝玀之孫木徵據河州。熙寧六年(1073),王韶率宋軍收復河州,置枹罕縣,屬熙河路。在州西一十五里置閻精堡(今枹罕拜家莊古城址)。熙寧九年(1076)省枹罕縣,縣地屬河州安鄉縣。州治遷寧河。南宋初因之。

金天會九年(1131),金取河州。皇統二年(1142),州治枹罕,屬熙秦路總管府。貞元二年(1154)復置枹罕縣於河州治。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枹罕縣屬臨洮路。

蒙古汗國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7),蒙古攻佔河州。初屬陝西行中書省鞏昌路。蒙古汗國憲宗三年(1253)在河州設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六年(1269)河州改河州路,省枹罕縣,地屬安鄉縣,吐蕃等處宣慰使司、河州路均治枹罕。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明洪武四年(1371),廢縣置河州衛,屬西安行都衛。六年(1373)置河州府轄安鄉縣,市境屬之,州府治今市區。七年(1374)七月,置西安行都衛置於河州,十年(1377)分河州為左、右二衛,屬陝西行都志輝使司。十二年(1379)七月廢河州府並安鄉縣。並河州左衛於洮州,升右衛為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統管軍民,治今城區,仍屬陝西都指揮使司。成化九年(1473)十二月,復置河州,屬陝西臨洮府,改河州軍民指揮使司為河州衛。

作為臨夏人必須要知道的一些臨夏曆史


1953年6月14日,甘肅省政府決定臨夏市為省轄市,委託臨夏專員公署領導監督。

1956年11月19日,臨夏回族自治州成立,轄臨夏市。州府駐臨夏市。

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決定,撤銷臨夏縣、永靖縣建制,將兩縣區域劃歸臨夏市。

1961年12月15日,恢復臨夏、永靖縣建制。後臨夏市轄12個公社及城關鎮。

1973年12月15日,甘肅省革委會通知,執行國務院1964年6月5日‘撤銷臨夏市,將行政區域劃歸臨夏縣,縣址設在韓家集鎮’的決定,撤市並縣,但縣址由韓家集改遷臨夏市。

1983年8月31日,國務院批覆恢復臨夏市建制(縣級),以原臨夏縣的城關鎮及城關、折橋、枹罕、南龍四個鄉為臨夏市的行政轄區。縣政府移至韓家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