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张作霖拥有的中国第一艘航母,最后到哪里去了?

用户69331981


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辽宁号,张作霖建造的那艘所谓的航空母舰,只能算是运输水上飞机的武装运输船。(之前已经回答过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怎么又邀请回答一遍……)

(上图·辽宁号)


航空母舰是一个现代的军事概念,一般认为航空母舰是以其上所运载的航空武器(也就是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实际上还是一个超大型的海上移动战斗机基地,需要满足战斗机在甲板上起飞和降落的条件。所以现在一般认为第一艘真正拥有现代意义上的航母的是日本人,1922年日本人建造了一艘航空母舰,命名为凤翔号,完全可以满足飞机在甲板上起飞或降落了需求。

(上图·凤翔号)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四分五裂军阀混战,也有不少颇有眼光的军阀注意到了制海权的重要性,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就是张作霖。

(上图·张大帅)


张作霖重视海军发展也是有原因的。恰好也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坐船前往前线,结果半路遇到对方战舰的拦截,差点扑街。没过多长时间,张作霖找到了曾经留学日本就读海军军事相关专业的沈鸿烈。让沈鸿烈全权负责建设海军的事宜,还放出话来说:建海军,咱老张不差钱。

(上图·沈鸿烈)


在当时四分五裂,工业基础极差的中国自己建造战舰显然是很困难的,所以沈鸿烈就决定买船。1923年的时候,沈鸿烈买到了一艘船。这艘船是原来在德国海军中服役的一艘运输舰,但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了,被迫削减军备这艘运输船就被削了,卖到了“物流公司”当普通的运输船。买到这艘船之后,沈鸿烈托关系找到位于旅顺口的日本海军,肉日本人把这艘船进行了改装,加上了武器系统。老张的第一艘船还有一个很霸气的名字——镇海号。

(上图·镇海号)


沈鸿烈曾经在日本留学,看到日本人造出了航空母舰,眼光敏锐的他立刻感觉到这可能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力量,于是也打算搞一艘“航空母舰”。

唱好张作霖还对空军很感兴趣,在1924年从法国购买了当时号称全世界最先进的一批水上飞机。

到了1926年,沈鸿烈正式对镇海号进行魔改,让镇海号可以搭载两架水上飞机。当水上飞机需要起飞时,就用机械臂将飞机从甲板上吊到水面,然后再从水面滑翔起飞。同样飞机作战归来需要先在水面上滑翔降落,停稳之后在镇海号上的机械臂,将飞机从水面上吊到甲板上了。之前有机智的网友评论戏称,这是水上飞机母舰,可以简称“水母”。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上图·镇海号“水母”)


张作霖和沈鸿烈都是闲不下来的人,一艘“水母”是不会满足的。1928年他们又改造出一艘可以搭载八架水上飞机的“水母”,战斗力远远超过了镇海号,所以镇海号也就逐渐的退出战场成为一艘训练舰。

到了1937年的时候,日本全面侵华,为了阻止日军顺利的从海上登陆,镇海号在青岛的小港码头自沉。


最后强调一下,镇海号,虽然名字很霸气,也可以搭载水上飞机,但并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辽宁号,我们的国产航母也已经下水,相信不久之后就可以入列海军武装部队,形成战斗力。

厉害了我的国!


一盘拉条子


张作霖拥有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叫做“镇海号”,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1937年12月26日为了抗击日军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默默的捐躯在阻塞之线。



1922年8月张作霖组建海军,任命沈鸿烈为海军总长,沈鸿烈认为应当购买新舰加强海防舰队。此时美国在华盛顿召开国际会议,限制各国军舰的出售。沈鸿烈退而求其次,建议购买商船改装为军舰。1923年,沈鸿烈从烟台的一家轮船公司购买了“祥利号”商船,“祥利号”原为德国的运输船,德国战败后,流落到烟台被改为商船。沈鸿烈把“祥利号”改为军舰,作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凌霄任舰长。



毕竟是商船改的比不上正规军舰,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表现不是很好。1924年张作霖向法国订购了“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到1926年东北海军拥有八架“施来克”,随后成立了“水面飞机队”,沈鸿烈也把镇海号正式改为水上飞机母舰。此时的“镇海号”装备了两门4.7英寸阿姆斯特朗海军炮和三门4英寸的陆军炮,可以搭载两架“施来克”,排水量为2708吨,航速达到10.8节。作战时镇海号停下,通过吊杆把飞机吊到水面起飞,采用最原始的起飞方式。改装后,它很快就参加军阀的战争,而且表现非常好。别看只有两架舰载机,但在那个年代作为军阀能够拥有飞机就很厉害了。



张作霖死后,日寇全面入侵,东北易帜。1937年12月26日,为阻挡日本海军自沉港口。

分享知识,奉献原创,我是铁血步兵1927,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铁血战史1927


张作霖的这艘“航母”,名字叫做“镇海号”,是一个水上飞机母舰。提起镇海号,可以说“血统高贵”,但“命运多舛”,最后“死得其所”。

镇海号的“前世”

镇海号的前身是一搜德国军队的运输船,那时它的名字叫“祥利号”。这个运输船排水量足足达到了2708吨,航速为12节。这在当时世界范围内的运输船中,算是比较先进的。但一战后,德国失败,所以这个船被中国人整过来做了商船。

1923年,为了增强东北海军的实力,“祥利号”被张作霖买了下来。在当时东北海军领导沈鸿烈的主张下,开到日本进行了改造。

改造完后,配置了4.7英寸口径阿姆斯特朗海军炮2门、3英寸口径陆军炮4门,动力为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1200匹马力,航速可以达到12节(也有资料称10.8节),虽然不及正式的军舰,却也成了东北海军发家的基础。

张作霖亲自给这个“宝贝”起名叫“镇海号”。

镇海号经过几次战役,并改成了水上飞机母舰

镇海号第一次出征,就是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面对强大的直系渤海舰队,镇海号“第一次出征”非常英勇,冒着巨大风险被开到了秦皇岛,并且打出了还我“绥辽”的旗号,最后成功返航。

难道渤海舰队眼睁睁地看着镇海号在自己面前“张狂”吗?当然不是,由于奉系的飞机在头上轰炸,这样大大牵制了渤海舰队。

整个二次直奉战争,镇海号表现中规中矩,关键是奉系胜了。

1925年,张作霖购买了两艘“施来克(Schreck)”FBA-19型水上飞机,装备到了镇海号上。镇海号经过再次改装,成为了真正的小型“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这艘舰,虽然排量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功能尚在,发挥的就是航空母舰的功能。

1927年3月27日,在东北海军和国民军闽系海军的战役中,镇海号发挥出色,让闽系海军不敢对战,为其制造了很大的压力。其后的一年多,东北海军在民国内部的战争中,表现出色,镇海号表现不俗。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进行了易帜,加入了国民政府,镇海号的作用慢慢降低。

镇海号的陨落

1928年后,镇海号的功能有些退化,“年龄”慢慢变大,看似没什么作用了。

1937年,爆发全面抗战,为了堵截日本大部队的到来,为了阻塞港口,“镇海”、“永翔”、“江利”、“楚豫”、“定海”、“同安”等舰沉塞于青岛小港码头,完成了“被迫自杀”。目的只有一个,限制日军利用该航道。

从此,镇海号彻底消失了,成为了一段传说,只是那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名字还留着,直到永远。


蓝风破晓


2019年12月17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排水量5万吨左右,在海南交付海军。

此消息一出,人人奔走相告,我国人无不振奋和骄傲,中国在强国之路上终于又踏出了惊动世界的一步。

我们能够造得出第一艘,便能造出第二艘、第三艘,我们已经不再是近代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度了。

对于航母,实际上已经是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一个世纪了,许多人或许不知道,中国的“航母梦”始于近代,航母诞生之后便已经渴望拥有了。

1928年海军署长陈绍宽便曾试图申请2000万元建造一艘飞机母舰,第二年再一次提出建造3艘飞机母舰,但均不获批准。

虽然飞机母舰不算是真正的航母,但却也是航母的前身,从一艘到三艘,从中也能够看得到陈绍宽对于“航母”有多渴望了。

不过,渴望能够拥有“航母”的人却不止陈绍宽一人,陈绍宽也不是第一人,堪称中国“航母梦”第一人的实际上是被称为“东北王”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张作霖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发展成为控扼数省的军阀,他的能力自不必说,有着长远的眼光和果断的执行力。

1922年张作霖才让沈鸿烈成立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1923年便向烟台政记轮船公司买了一艘运输舰——“祥利号”,这艘运输舰的来头可不小,它曾经在德国海军服役过,退役之后才用于商用。

1924年“祥利号”运输舰被改成了一艘战斗舰,毕竟是用于建设海军,海军最需要的是战斗舰,它在完成改装之后被命名为“镇海号”。

张作霖拥有了镇海号之后并没有满足,野心反而又变大了,所以他让人着手建设一支海、空能够联合作战的部队,即海军航空兵。

只是想要建设海军航空兵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海军怎么才能在空中作战,空军又怎么才能在海上作战?

这时候便得需要“航母”,将飞机拉到海上去,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再在海上起飞!为此,张作霖在1924年又特地找法国人买了8架“施莱克”水上飞机,然后成立了水上飞机队,既然有了水上飞机,那么母舰从何而来呢?

囿于建造技术,先不说张作霖有没有钱买真正的航母,即便他有钱,别人恐怕也不会卖给他呀!

所以,张作霖只能让自己手下的人改装了,改装哪艘船呢?显然便是排水量较大的镇海号,经过改装之后,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也就产生了,这艘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便是如今人们所乐传的张作霖所拥有的“航母”。

不过说实话,镇海号虽然是张作霖在“航母梦”上的尝试,但和真正的航母仍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单单排水量一项便有着天壤之别,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的排水量只有2708吨,可是列强在1922年所签订的“五国公约”便规定各国建造航母时排水量不得超过27000吨,由此可见差距。

水上飞机的起飞方式也颇为“奇特”,必须在抛锚停船的时候由起重机将飞机吊到海面上才能起飞,因为镇海号没有弹射装置,也没有飞行甲板。

镇海号在东北海军服役期间,也为张作霖立下了不少功劳,只是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方式却颇为悲壮,让人感慨不已。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遇难之后,奉系交到了少帅手中,时年只有27岁的少帅因为应付不了复杂的局面,迫于压力只好易帜投蒋。

少帅投蒋之后,镇海号仍然归属于东北海军,只是再不像在张作霖时期一样受到重用了,因为当时各方势力对海军的依赖性确实不高。

一直到了1937年的时候,镇海号才再一次光用地出现在众人的眼前,当时沈鸿烈自知无法抵挡日本海军,更打不过日本海军,所以只能用了一个“伤敌一百,自损一千”的笨方法——将东北海军的舰船开到港口凿沉,从而造成港口的堵塞,再达到迟滞日军步伐的目的。

镇海号就这样被凿沉了,完成了它最后的任务,也不负它在东北海军中走一遭。

镇海号是沉了,但是,如今的我们却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镇海号”,它们将继续镇海号的使命保护祖国。

镇海号是沉了,但是它被凿沉82年的今天我们却拥有了真正的属于我们并且有我们自己建造的航母——“山东号”。

“山东号”,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因为中国会变得越来越强!


宁糊涂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艘、也是唯一一艘由实战经验的航空母舰,即便现在有辽宁号——但无实战经验!

除此之外,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还拥有:

1、第一次水面舰艇战斗;

2、第一次舰载机空袭;

3、第一次对上海市进行空袭。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的名称来自张作霖的称号:镇威上将军。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的历史

1、1904年3月23日,德国不来梅造船厂建成商船马尼拉号,排水量2708吨,航速12节(22公里每小时);

2、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宣布对德国宣战前,德国船东将马尼拉号商船卖给在华俄国公司;

3、十月革命后,在华俄国公司将马尼拉号商船转卖给烟台政记航运公司,并改名为祥利号;

4、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直系派遣海容号、海筹号巡洋舰在秦皇岛轰击奉系军,8月张作霖痛感没有海军,于是任命沈鸿烈建设东北海军;

5、1923年,沈鸿烈从烟台政记航运公司以23万银元购买祥历号,即马尼拉号,编入东北海军,并在日本控制下的旅顺进行改装;

6、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由于东北海军仅有镇海号、威海号(威海号是日本废弃商船改装的),不敌优势的直系渤海舰队,只得保船避战,但还是被渤海舰队俘虏巡逻艇绥辽号;冯玉祥倒戈后,直系败退,镇海号在秦皇岛炮击撤退的直系军;

7、1925年,孙传芳发动反奉战争,镇海号和威海号在11月9、10日两天在吴淞、乍浦轰击孙传芳部队;

8、1926年3月,东北海军水面飞机队成立,镇海号改装成为水上飞机母舰,即航母;

改造完成后,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搭载1-3架水上飞机;没有装备弹射器,只能用起重机吊放水上飞机;在吊放水上飞机时,全舰必须停止操作,即静止操作。

9、1927年,东北海军合并原直系的渤海舰队,水面飞机队改称海军航空队,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编入第一舰队第一战队;

10、1927年3月27日天未亮时,伪装成意大利军舰的巡洋舰海圻号和涂装为商船的航母镇海号,突袭误以为率领闽系舰队投靠国民革命军的杨树庄依旧留驻的海筹号,命中20多发,杀伤20多人;旁边停泊的应瑞号赶紧向上游避开;在巡洋舰海圻号撤退后,镇海号单独炮击运输机靖安号,但在应瑞号回来时撤退;最后巡洋舰海圻号和航母镇海号在长江口俘虏炮舰江利号而回;

11、1927年5月18日,海圻号、肇和号、镇海号和威海号四舰再度袭击吴淞口,但因闽系舰队严密防守而没有得手;

12、1927年7月22日,镇海号、威海号在连云港进行袭击,镇海号放出一架舰载机对海石、新浦进行空袭;镇海号返回中途俘虏一艘运输船;

13、1927年8月4日,海圻号、镇海号、定海号到青岛协助镇压兵变的肇和、海琛两舰;

14、1927年9月3日,镇海号等4舰在吴淞口出没,镇海号放出舰载机空袭上海江南造船厂;虽然损害不大,但因为上海首次遭遇空袭,造成了相当的恐慌。

15、1928年5月3日,海圻号、镇海号等东北军舰再次袭击上海;海圻号、镇海号各出动一架水上飞机空袭,上海守军出动两架国产水上飞机进行防守;12月29日张学良东北易帜,镇海号随同东北海军加入中央海军,镇海号作为葫芦岛航警学校训练舰;

16、1930年3月18日,中国从英国收回威海卫主权;10月1日海圻号和镇海号运送前去接受的外交次长王家桢、威海卫管理公署徐祖善到威海卫;

17、1933年海圻、肇和、海琛三舰哗变,镇海号再次成为主力舰;

18、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因为无力对抗优势的日本海军,沈鸿烈下令第三舰队司令谢哲刚将镇海号等在青岛小港码头外炸沉。镇海号等战舰拆下的火炮在10月21日禹城徒骇河铁桥处击毁两列日本装甲列车。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技术数据:

排水量:2708吨;

舰体全长:81.25米;

水线长:77.12米;

全宽:11.39米;

吃水:5.98米;

锅炉:燃煤专烧锅炉;

动力:往复式蒸汽机、单轴推进;

功率:1200匹马力;

最高速度:10.8节;

武器装备:2门阿姆斯特朗120毫米海军炮、4门76毫米陆军炮;

舰载机:FBA-19型水上飞机1或2架(也有说是3架)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的失败让张作霖把战略眼光投向了海军,并买回一艘被改成商船的原德国海军运输船,之后更是花了大价钱送去日本进行改造升级。



在日本改造期间,这艘运输船不但加装了六门各式火炮,还改进了动力系统,最后更是别出心裁的添加了两架水上飞机作为舰载机。考虑到当时世界海军的发展水平,称其为航空母舰并不过分。



完成了改造后,张作霖将其命名为“镇海”号。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镇海”号助张作霖大获全胜。



1928年东北易帜后,“镇海”号成为东北航警学校的训练舰。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可塑之才。



1937年12月26日,为迟滞日本海军进犯步伐,拆除舰炮的“镇海”号于其他中国海军舰船一同 自沉在青岛港阻塞航道。


锦衣亲军镇抚司


说起中国第一艘航母我想大家首先要想到的肯定是辽宁号,其实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了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叫做“镇海号”,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1937年12月26日和那时很多国军舰艇一样,面对数百倍与自身力量日军,只能悲情的选择自沉青岛小港码头,默默的捐躯为祖国贡献一丝微薄之力。

镇海的水上飞机

1922年8月作为东北督军张作霖决定组建东北海军,于是任命沈鸿烈为海军总长总管海军,他认为面对当时中国工业基础很薄弱的局面,只能购买新舰组成舰队。

可是这个时候,华盛顿国际会议的开始,各国军舰开始限制出售,沈只好谋求其他办法,购买外国商船改装成为军舰。

1923年,沈在烟台的轮船公司购买一艘商船名为“祥利号”,“祥利号”本来是德国海军运输船,一战战败后,辗转到烟台被改为商船。.

沈购买了把“祥利号”改为军舰命名‘’镇海哈‘’,作为东北航警学校的练习舰,任命凌霄为舰长。

镇海号

毕竟是商船改装的,再加上旧中国的工业基础本手就很差,自然比不上正规军舰,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表现可以用糟糕形容。

1924年张作霖痛定思痛,决定好好发挥海军,于是决定向法国订购当时最新式的“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

东北海军一共购买了八架“施来克”水上飞机,成立了“水上飞机队”。

镇海号也被改装成为为水上飞机母舰。

数据:排水量2708吨

航速10.8节

主炮2门119.4毫米

副炮4门75毫米

可载2架水上飞机(一说是8架都可以搭载)

航速达到10.8节

辽宁号

因为没有甲板,所以不能直接起飞,作战时镇海号抛锚停下,用吊杆把飞机吊至水面起飞,虽然起飞方式在那个时代已经是落后技术,但在军阀混战的民国还是有些异彩。

改装后,它很快就参加军阀的战争,并且成功轰炸了。别看只有两架舰载机,尽管“镇海”舰仅仅区区两架舰载机,但在装备落后的中国,对于大多数武装力量却有不对称优势。


这里有个候鸟


很多人都把张作霖拥有的“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视作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实际上,该舰作为水上飞机母舰的分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水上飞机母舰与航母有着天差地别,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其实是我们熟悉的“辽宁舰”。

(图为镇海号)


“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原为德军所属运输船,排水量达到了2708吨,一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裁剪军备,该舰被改为商船出售,后被东北军海军购买,布置了火炮,是东北军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军舰。

(正在整备的水上飞机)


在从法国进口当时最先进的施莱克FAB-19水上飞机后,该舰增设两台绞车,用于吊装水上飞机。由于没有装备弹射器,该舰需要使用绞车将水上飞机吊至水面,然后由飞机自行起飞,飞机降落也是降在水上,再由绞车回收。此种方式起飞时受海况限制较大,而且反应速度慢。


该舰是中国最早进行军舰与飞机的结合使用,遂被许多人视为第一艘航母,但航母与水上飞机母舰自诞生以来,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舰种,在二战的各国海军中,有大量水上飞机母舰服役,但均不列入航母范畴。

(中国真正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


镇海号虽然不是真正的航母,却是中华民族对航母的最早探索,具有远见眼光的沈鸿烈在东北海军中的一系列措施,一度让东北军战力飞升,但令人惋惜的是,该舰在1937年日军入侵时已经老旧落后,与日军短暂交手后自知不能力敌,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用自己的尸体阻挡日军前进,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她力所能及的最后一点贡献。


欢迎大家关注本号,提供更多军武知识科普。


区域拒止


遥想当年的奉军可是中国唯一海、陆、空配备齐全的军队,有规模最大的沈阳兵工厂,有雷诺系列的坦克部队,有300架飞机的航空兵团,更有着称霸中国海域的东北海军,其中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更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也是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在今天国人谈论中国百年航母这个话题时,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更被视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图为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东北海军的前身是吉黑江防舰队,舰艇陈旧、部队拮据、战斗力非常低,张作霖接手东北后,从1922年开始正式开始将吉黑江防舰队打造成现代化正规海军,如果买新的舰艇需要金额太过庞大,而当时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低价处置了很大一批舰艇,于是时任东北海军少将处长的沈鸿烈考虑购买一批二手的德国船,进行改装,这其中就有后来的镇海号。

图为沈鸿烈,东北海军的缔造者。

镇海号原是德国海军运输船,排水量2708吨,沈鸿烈委托烟台政记船运公司购买后,将其改造成水上飞机母舰,可停泊两架水上飞机,还改装了舰炮、动力系统等,在葫芦岛成立海军学校,镇海号作为练习机舰,此后又购入定海、威海等舰,全盛时期的东北海军有近30艘舰艇,占全国军舰80%份额。

当年为延迟日军的进攻,在青岛、江阴两地都沉掉军舰,来阻塞航道。

当年的东北军是不可一世的,东北海军更是所向无敌的,当然是在自家院子里。军阀混战的时候东北海军曾多次出击江浙闽一带,击溃江防舰队、闽系海军等,夺得中国制海权,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也参与了对上海的轰炸。918以后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东北拱手让给日本人,而东北海军在不抵抗的命令下用自沉的方式堵塞在青岛码头,来阻止日军侵略,这其中就有镇海号水上飞机母舰。


图文绘历史


经常看军事节目的伙伴们肯定对局座都很了解,关于局座的经典预言多得很,而且局座也出过很多书籍,其中印象最深的恐怕就属《百年航母》了。的确航母作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标配和展示平台,拥有航母也是成为一个大国的必配品,我国在航母的发展历程上虽然起步较晚,PLA海军装备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还是在前苏联时建造的“瓦良格”号基础上续建而来的。真正第一艘国产航母虽然已经下水海试多次,但是何时服役还是未知数。而拥有更多数量的航母也成为了发展远洋海军的最关键一部分。对于很多人来说要说我国第一艘航母叫什么名字?相信大部分对国产军事装备关注的人都会说是辽宁舰,其实我国在民国时期早就装备过航母,只是这艘命运多舛的航母服役时间只有短短几年,而且在整个服役期限内也没有能够掀起大风大浪。,再加之当时动荡不堪的年代,这艘航母能够被记得的也就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而这艘航母就是民国时期的东北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自己出资购买改装建造的,这艘改装航母名叫“镇海”号,镇海号航母出现时一战刚刚结束,当时各地军阀混战,张为了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强大海军队伍,在面对现有的几艘残败不堪的军舰的情况下,本来是打算直接向外国购买几艘当时西方国家正兴起的水上飞机母舰,但是当时在“华盛顿条约”的限制下,各国都不能直接出售军舰,想要直接买现成的水上飞机母舰已经不可能了,而且东北的海军造船厂实力并不具备建造大型军舰的实力,所以就转为购买商船改装来实现了,这个做法也是很多已经装备有水上飞机母舰的国家走过的路,所以就选中了烟台轮船公司的一艘德国的军用运输船,这艘船被直接送往日本在旅顺的造船厂进行改装后,最开始只是作为海军训练舰使用,并且命名为“镇海”号。改装好的镇海号主要装备了6门大口径火炮,还没有装备水上飞机,直到一年后的1924年张从法国购买了8架水上飞机,其中有两架就作为镇海舰的水上飞机使用。当然从水上飞机母舰的实质名称就可以看出,镇海号和现在的航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因为相比现在的舰载机可以直接在航母甲板起降相比,镇海号要想使用水上飞机,就需要停船后将水上飞机吊放到水面后,水上飞机直接在水面起飞,降落回收过程则正好相反。
镇海号的服役虽然表面上其战斗力很弱,但是在19世纪20年代那个时期西方国家的舰载航空力量也正处于萌芽阶段,比如世界上第一架从船上起降的舰载机是在1910年,1918年英国暴怒号航母成功对德国进行了舰载航空轰炸任务,而且这艘第一次参加实战的暴怒号航母也是由巡洋舰改装而来的。而且在镇海号服役的1927年也参加了第一次对连云港和上海造船厂轰炸的实战任务,此后镇海号相继参加了多场对上海不同地区的轰炸任务,所以镇海号也可以说是我国曾经装备过的真正第一艘参加过实战的航母。
不过镇海号虽然在最开始服役的几年时间里参加了很多实战轰炸任务,在平时还作为海军的训练舰使用,但是在十年后的九一八事变后,镇海号的母港也从旅顺港变成了青岛港,后来为了阻止日军登陆青岛和避免镇海号沦为日军武器,所以就自行在青岛港口凿沉了镇海号,用于阻塞港口阻止日军进攻青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