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亞種植業——來自東方的誘惑

亞種植業——來自東方的誘惑

卜彌格的《中國植物誌》第一次在西方掀開了雲南植物的神秘面紗,引起了很大轟動。數年之後,梵蒂岡博物館的創建人及第一任館長、羅馬天主教廷的首席博物學家,德國籍傳教士阿塔內?基歇爾經過多年研究,並參照卜彌格等曾親身來華的傳教士們的著作,於1667年在意大利羅馬出版了有關中國的鉅著《圖說中國》。書中附有大量所謂“細緻精準”的銅版畫,並對所有畫作詳盡說明。

《圖說中國》中,最為普洱茶界稱道的是一幅“雲南茶樹”銅版畫。畫中,這株“茶樹”的葉片和花朵都極為碩大,明顯是雲南的山茶花樹,但在不遠處的半張竹蓆上卻堆放了正在晾曬的同樣碩大的青葉。這張圖說使用了茶的中文音譯“Cha”。有學者津津樂道,說這就是西方出現的第一張大葉種茶樹圖。但不知道他們故意裝傻還是有意忽略,以博學著稱卻並沒有到過雲南的阿塔內?基歇爾,明顯把大葉種茶樹和俗稱“山茶花樹”的茶花樹混為一談了,他富於想象地把二者合二為一,畫的是茶花樹,曬的也是茶花樹的葉子,但卻以為那種葉子就是供東方人飲用的茶葉。當然,這不能怪阿塔內?基歇爾,因為僅限於宗教和科學的動力,尚不足以為他提供清晰的雲南植物圖景。

亚种植业——来自东方的诱惑

十五世紀到十七世紀是一個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探險與征服、擴張與掠奪,波瀾壯闊,風起雲湧,西方人以其特有的冒險精神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格局。但此時,他們尚不足以改變中國和雲南的植物,卜彌格和阿塔內?基歇爾對雲南植物最早的“發現”就是明證。

但很快,一種強大的力量開始介入了對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包括對今雲南和緬甸統稱的“四江並流”地區植物王國的發現,這個力量就是商業利益。和宗教和科學相比,這種力量既不崇高,也不詩意,甚至顯得無比庸俗,但就是這種無比庸俗的力量,照亮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儘管那種照亮,未必讓人舒服。

亚种植业——来自东方的诱惑

十八、十九世紀,藉助殖民的力量,鴉片、棉花、糧食、茶葉、咖啡等種植業已經開始打破一國一地的疆域,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產業,鉅額利潤的雪球越滾越大,有時甚至大到足以引發一場戰爭,足以改變一個政局。而到了十九世紀中後期,一種“亞種植業”的植物產業開始興起,這就是興起於歐洲,以觀賞、科研、家庭庭院種植為目的近代園藝種植業。於是,搜尋植物的種子和標本開始成為一件有利可圖的事情。十九世紀後期,雖然有一些在滇川藏活動的傳教士把植物標本和種子弄到歐洲,但這種活動沒有資本的驅使,因而一直是零星的,其出發點也僅只類似於某種閒情雅緻,目的並不功利也並不明確。可一旦有商業利益介入,事情就完全變了。(作者:雷傑龍,來源:普洱雜誌)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微號:6480348(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