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暮夜(续十三)

暮夜(续十三)

【作者】宋春来

酒,适而饮之,益人;过饮,则害生矣。

席间,现只沈睿兴和陈志南两人,继而各满杯酒。其他的人,都离此,到楼下候等。

这节骨眼,美姨上楼来,沈睿兴朝她暗示的嘱一句:“下去后,不能让任何人上楼,我跟陈老弟有要事。”美姨闻言至此,也颇严肃的退下,且把屋门紧紧关上。

陈志南从餐桌上的烟盒里拿出一支烟点着,边抽着,边沉思什么。

好一阵,他问:

“他来的这么快?”

“嗯,”沈睿兴也点了一支烟抽起来,很愤然的道:“赵家在沪,外表不显山露水,暗里跟各商家敌敌友友众多,其祖上解放前就相当有背景,谁也不知由哪里入驻沪的,实力不能小觑。他妈的,在沪折腾人就够呛了,又跑来东北凑热闹、争饭吃!”

他吸了口烟,思虑的问:

“尤老那,知道这个消息吗?”

沈睿兴缓缓的摇着头,像心不在焉地也在想着啥。但,很快又慢吞吞地道:

“相信,用不很长时间,赵家来沈的事儿,也会传到他的耳朵里。”

“添乱、搅局来了!”

“是啊。哪管给我们半年时间,打牢基础,占足份额,就好了。”

“老天不叫人那么如愿,谁也没办法。拼拼再说,我们尽量能争取多少就争取多少。”

“为今之计,也只能应那句话,尽人事,听天命。”

“挡不住啊,谁想来跟你分庭抗礼,也得捱着,无奈的应着。”

“陈老弟,就看你了。”

“我?”他吸了口烟,又吐出来,面露难色道:“我无非在充人,一个摆设,木偶而已,外人也多少看出来些,身后若无我婷姐,我真还寸步难行!”

“对喽,赵家这公子哥赵明启,出手狠,惯使卑劣手段。特别他的一个表妹,头脑精灵,为人处事也八面玲珑,他们互为依托,如鱼得水。另外还听说,赵明启接手祖业后,他每一步骤,基本全赖他的表妹在运筹,你的对手来了。陈老弟,你们的安全不能大意啊,我在回沈的路上一直在想,可不可以在别的区再择一住处?”

“不至于,等赵家来后再计。”

“此次在沪这段时间,我二哥跟我谈了小半天,他明确告诉我,赵家在吉辽两省有大势力可倚重,多门亲戚在官方兼要职,绝不能低估。”

沈睿兴不无慊惧的心理,抽着烟。

“不轻敌,倒是。反过来想,其再具势力,那又能怎样,我们合法经商?”陈志南把烟按灭,拿起酒杯,爽快的说:“沈老兄,咱虽以老兄小弟相称,但仍为忘年交。来,小弟敬你一杯,也该撤了,来有这长时间喽。”

他与沈睿兴杯杯轻碰,一饮而尽。

天已黄昏,天边一片绚烂的残霞,这在天地间,称得美丽的色彩,却也叫人的心里平添几分喜悦。夏日的风为稀物,偶有一点儿轻风,仿佛又在戏谑人一样。

陈志南站在饭店的门口,很随意的往街道望了一眼,街上行人犹不减白日的繁忙,这属繁华的地段。他跟沈睿兴说了两句话,临离开时,沈睿兴执意让沈君桐送他和徐清婷,终由徐清婷的话所决定:

“都没少喝酒,还折腾什么,我和小南没事儿的,请老哥放心。”

美姨匆匆地从店里面跑出来,还在轻嚷:

“婷妹妹等等,看我这记性,把这件事都忘了!”

原来,是沈睿兴回沈城后,特为徐清婷从沪购来的四本书放在美姨处保存,准备见到她时,好交给她。因沈睿兴诸事缠身,又加上于沪的赵家人要来东北瞎掺和的捣乱,让他困惑的着实没那些闲心或空闲的工夫,才委托美姨办这件事情。

徐清婷接下一包书,谢过美姨后,看几眼其他人,侧转身,跟陈志南开始往家走。

在路上,他接过徐清婷捧在胸前的那包书,问:

“婷姐,你喝多了吧?”

“嗯,有点儿!”

“你的脸都红了。”

“真的吗?”

她顺势摸一下脸,边低声说:

“真丢人!”

“甭说,脸红更显得好看。”

陈志南讲。

“那也不行,以后,婷姐不喝酒了。”

“遇到李雯雁她们几个,你不喝酒,非得把人缠死。”

“确实。”徐清婷想着说:“随缘吧。小南,把那书给我,我来拿。”

“扶着我就行了,看你的样儿,醉的不轻。”

他说着,一面用手拽着她的小臂,一块儿不紧不慢的往回走着……

到家后,他说:

“你先躺一会吧,我沏壶茶。”

“小南,”她把他按坐在沙发里,很自信的告诉他:“婷姐没事儿,你躺着,我来沏茶。”

他跟她又争了一会儿,还是没争过她。看她去厨房的样子,醉得并不那么厉害,也就放心的倒在沙发椅里。不错,他早已感到脑袋发胀的难受,又晕晕乎乎的那种感觉。没多大工夫,他竟在沙发里睡着。

当他醒来时,看到徐清婷在小桌前下着围棋,阳台的窗帘拉拢着。他坐起后,点着一支烟,到阳台处,再度把窗帘拉开,把一面窗子打开个缝儿,抽着烟。

这时,他望着窗外,欣赏到的即漆黑的夜色,还有错落不一的灯火,他思之良久,也不知为何心里突然惴惴不安的。

徐清婷端着一杯茶递给他,让他喝完茶再吸烟。她在夜晚极少叫他喝茶,自同居后,才得知他睡眠很轻,过量饮茶,怕影响到他休息的质量。

他把那杯茶喝完,将杯子放到她的手里,他继续抽着烟,视线再次转到窗子外的夜色中。

他们回到沙发上,徐清婷给他讲一则知识,关于《海国图志》书籍,其中“原叙”有这么一段话,且点明该书的价值意义——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她另而加细讲解:

“这部书的作者是清时魏源。婷姐想说给你的意思,即师夷是手段,而制夷才是目的。要知道,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哦,真是智慧!”他点点头,赞许的感慨:“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没引起清政府的重视,憾啊!是已经提前想到、看到,却后世者未做到。”

“真是,可惜先辈的眼略和智慧!”

徐清婷言罢,头和身体倚着他,默不作声。

他用另一只手抚摸着她那一侧的脸庞,深思着一段时间,才轻声问:

“已跟沈先生说妥,明儿个一天都在他沈家吃喝,你去吗?”

“怎么不想去,想时刻在你身边,才免了惦记。可……老跟着你,又不好,别人该以为我……”

她言而又止。他问她:

“以为什么?”

“你说以为什么?小南真坏!”

“找借口,”他放下了抚摸她的脸和耳朵的手,揭穿似的说:“是不是想在家看那几本新书?还蒙我呢!”

“小南,你不怪我吧?这辈子就两大意愿,照顾小南,和有书来读。”

“谢谢你!”他长舒一口气,坦诚的表明:“明天去沈先生那,还不你的意思,共同回避广东的汪老板,赢得二十九号周二再跟他见面。”

“这样子,我支持!”

“但想不到是,”他轻咳一下。“糟心事又一件,很大的麻烦。唉,按下葫芦起来瓢!”

“什么事?”徐清婷坐直了身子,认真的追问:“难道,你跟沈先生在楼上,呆了那么久,就因什么烦心事情?”

“对。”他不无叹息了一声,站起身,并说:“明天吧,明天和你详说,现在太晚了。”

随即,他又回到沙发坐下,顺手拿起放在小几一角的徐清婷的日记本,打开一页,看到一段文字:

“……一言一行,所谋之事,所做之事,不是为掌声的赢得,更非图甚赞许,实为心安理得,自己意愿喜欢的而已。人活自己,为活好自己而才尊重自己,目的能达到最佳的去爱心于人。”

陈志南用心的又读一遍,问她:

“把这段话送给我吧?”

“小南,什么时候变这样了?”徐清婷稍不高兴的神情。“人都归你所有,那一切还不属于你的?”

“让人无话可说。”

“哼,”她生气的样子,委屈的道:“除非你心里有别人!”

他哑然一笑的讲:

“猜对了,心里还有个影子,你的影子。”

“小坏蛋……”

她一面倚着他,一面用小拳头轻捶他的大腿。

其实,他由心感受,真很喜欢那一段文字。况且,犹在心里想着:言行,多为意愿使然!

◇本文节选自言情小说《雨里》章节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