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7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改造提升型村庄。主要指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对外交通条件,已有一定的建设规模和基础设施配套,周边用地能满足改扩建需求的村庄。规划在原有规模基础上进行改扩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庄环境,引导周边散落的居民点向村庄集中,有序推进改造提升。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拆迁新建型村庄。主要指因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 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土地整治项目、采煤塌陷区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和村庄安全需要,必须进行整体拆迁的村庄。新建村庄应做到选址安全、布局合理,并按新型社区标准进行建设。其中,规划将被纳人城镇建设用地的村庄,应按城镇标准建设新社区。

旧村整治型村庄。主要指配套设施不完善但近期需要保留的村庄,规划重点是有步骤地开展危旧房改造,改善村庄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特色保护型村庄。主要指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和自然景观等,需要保护的村庄。规划在保持村庄基础格局、布局形态、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对现有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和改造,美化村庄环境。

改变国人“重视进口,不重视出口”的传统观念,使其了解厕所与生活质量和品位、文明和健康、权利和尊严的关系,意识到一个好的厕所对其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意义,从而产生使用舒适、卫生、体面厕所的需求,这就是观念的革命。解厕所之困的关键是观念、意识的培养和厕所卫生文化的建立,个体和群体的主观世界改造了,农村厕所问题才能得到长效的,可持续的、根本性解决。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观念和意识转变、行为形成和文化的树立需要相对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要从长远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传播知识、宣传观点、营造氛围、建立社会规范等多管齐下。把农民厕所观念、意识和行为转变作为这次“厕所革命”的核心内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厕所卫生文化,把《厕所卫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作为“厕所革命”的考核评估指标之一。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无害化卫生改厕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