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40年,武威人出行幾度“提速”!變化超乎你的想象……

40年,武威人出行幾度“提速”!變化超乎你的想象……

出行變化見證百姓幸福生活

  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變得更加便捷,生活更加美好。

火車 提速讓距離變得更短

40年,武威人出行幾度“提速”!變化超乎你的想象……

  提起出行經歷,83歲的杜秀英老人翻開了記憶的筆記,從一次回老家的事說起:40歲那年,全家計劃去河北老家探親,排了好幾天隊最終只買到兩張武威至蘭州的火車票。可沒想到,到了蘭州,計劃坐的那趟火車已經走了,沒辦法,只好帶著孩子在火車站等了一夜,第二天才買了票上了車。一路上,火車上的通道擠滿了疲憊的身影。那時候火車每小時只能跑幾十公里,從武威到蘭州得七八個小時,火車都是蒸汽時代的黑色火車頭,一路上永不疲倦地唱著一首“哐當哐當……”的“歌”。

40年,武威人出行幾度“提速”!變化超乎你的想象……

  市民朱傑說:“1994年寒假期間,我和同學想盡一切辦法買回家的火車票,最終卻只買到兩張武漢至武威的無座票。一路在洶湧的人潮中來到站臺,然後又被推擠上綠皮車,一站就是20多個小時,感覺時間太慢、路途太遠。去年,我乘火車去北京,一覺醒來,北京到了,全程只有十幾個小時。”

改革開放40年之鐵路:老百姓見證了中國鐵路發展“大提速”。“現在回想起6次大提速中的點點滴滴,難忘又幸福。”朱傑說。

私家車 從“兩輪”到“四輪”

40年,武威人出行幾度“提速”!變化超乎你的想象……

  市民王鵬拿出自家的老相冊給記者看。照片上9歲的王鵬趴在一輛紅色嘉陵摩托車上,身後坐著父親。這是1995年秋天拍的,當時摩托車在我市還是“稀罕物”,誰家要是擁有一輛摩托車,那是相當有面子。照片的背景是一輛“28式”自行車。“這輛自行車,是咱家第一輛車。”王鵬還記起小時候學騎車的一些趣事。

  2000年,做生意的舅舅買了家族中的第一輛小轎車,真皮坐墊,還有音響。王鵬坐進小轎車裡,第一次覺得轎車也並非“遙不可及”。還記得2009年,家裡買了一輛汽車,是一款十萬多元的SUV,王鵬的爸爸笑得合不攏嘴,奮鬥了幾十年,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小車夢”。2015年夏天,參加工作不久的王鵬按揭貸款又為自己買了一輛代步小轎車,每天開車往返單位和家裡。

  王鵬說,從祖輩到父輩,再到自己,家庭的出行工具變得越來越多元化。從兩輪到四輪,私家車已走進尋常百姓家。王鵬家的變化,是時代發展中一箇中國普通家庭生活的縮影。

公交車 通到家門口出行更便捷

40年,武威人出行幾度“提速”!變化超乎你的想象……

  早上7點半,“80後”小夥吳峰手中的“智行公交”APP提示他,要乘坐的公交車還有7分鐘就要到達。上了車,吳峰用手機一刷便付了款。車輛移動WIFI、掌上“武威電子公交卡”APP、IC卡等高科技的介入使我市的公共交通事業實現了高品質的飛躍。40年來,時代在進步,武威公交事業也在不斷髮展。

  8月8日19點40分,公交車駕駛員郭興生出完當天最後一趟車後,將車駕駛至武威公交公司停車場內,像往常一樣,一邊檢查車內設施以及乘客遺漏物品,一邊進行簡單的打掃。郭興生,從1996年從事公交駕駛工作,至今已有22個年頭。從最早駕駛單門微型車到雙門無人售票車,再到天然氣和電動混合車,新能源車,他見證了武威公交事業的跨越發展。

  1996年,我市只有10輛公交車,分別通往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車少、線路少。隨著城市的發展,我市城區陸續開設了18條公交線路,並且有了城鄉公交。

  “過去的公交車沒有空調還都是硬板座椅,方向盤又大又重,跑起來‘哐哐’直響,車尾冒黑煙。尤其是夏天,坐在車裡又悶又熱。現在好多了,新能源公交車行駛在公交車專用道上,駕駛員和乘客都非常享受這種感覺。”郭興生一邊懷念,一邊感嘆著時代的進步。 2017年武威公交集團成立,對本地的公交事業進行統一規範化管理。目前,我市已開設27條運營線路、1條夜班線路和4條旅遊專線,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亦或是城區或旅遊景點,群眾都可以輕鬆出行。據瞭解,目前,我市公交車日乘車量已達到17萬人次。

本報記者 王雁

文章配圖均為資料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