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乾隆是真爱富察皇后吗?和贵妃高佳氏相比,他更爱谁?

丛晚


近期最热的大剧《延禧攻略》剧中贵妃高佳氏貌似与富察皇后平分秋色。但乾隆皇上到底最爱哪个?

光凭嘴上说是没有根据的,今天有书君就来用史实证明一下,富察皇后是乾隆的真爱,这是高佳氏没有办法相较的。


一、 从富察氏深受父子两位皇帝喜欢来看。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选秀女中,16岁的富察氏一眼就被雍正帝选中,并把她指给皇四子弘历,大清国的下一任君王。

这年的七月十八日,雍正帝在紫禁城西二所,为皇四子弘历和富察氏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婚后,这对小夫妻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立她为中宫皇后。

在两个帝王的眼中,端庄大方的富察氏是一代贤后的典范。

二、 从富察氏生孩子的频率看。

在古代帝王之家,最不缺的就是健康的女人。但是,就算是身体康健,没有宠爱也是枉然。可这位富察氏是圣宠不断,请看她的生孩子的频次就可以彰显一切。

雍正六年生弘历长女、雍正八年生次子永琏、雍正九年生弘历第三女、乾隆十一年生皇七子永琮。

三、 从富察氏多角度的美上看。


《清史稿》中记载:“富察皇后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没有珠光宝气的映衬,富察皇后淳朴的美。

富察皇后身为满族女子,极善骑射。在木兰围场,富察皇后常陪伴乾隆皇帝在围场纵马奔弛,彰显了她朝气蓬勃的美。

在皇太后处,事必躬亲、孝顺有礼,完美的演绎了大家闺秀,秀外慧中的美。

而在众多妃嫔中,富察皇后更是谨言慎行,权衡取舍,处处体现出一代贤后温婉大气的美。

四、 从富察氏“懂”乾隆皇帝来看。

富察氏是乾隆皇帝心中的白月光,这是众多“禧迷”给富察与乾隆关系的定义。16岁就陪伴乾隆皇帝的富察氏,非常善于理解乾隆的精神世界。

有一年秋天,乾隆无意间和富察氏聊起来,如今八旗子弟奢靡风盛行,已经摒弃了老祖宗当年仅以鹿尾绒为装饰的朴素之风。

富察皇后记在心里,回到宫中,亲手为乾隆皇帝制作一款,仅用鹿尾绒做装饰的荷包。乾隆皇帝一直佩戴在身上,此举无形中遏制了朝中奢靡之风盛行。

五、 从富察氏去世乾隆皇帝的悲伤程度来看。


真实的富察皇后去世并非是跳楼自杀,而是在乾隆十三年,陪皇太后与皇帝巡游时,返京途中因染风寒,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

乾隆在爱妻去世后,他连续9天不上朝,斥资30万两白银为爱妻举行丧葬,还让所有大清臣民为皇后戴孝。甚至还打破大清规定,亲自为皇后拟谥号为“孝贤”。

富察皇后因病突然离世,但她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地位确是无人能及。生而为帝,后宫女人数不胜数,而富察皇后却因为她的与众不同,得到了乾隆皇帝的一世垂青,这是高佳氏无法办法相比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某认为,慧贤皇贵妃高佳氏才是乾隆帝心中的明月光朱砂痣。

孝贤和慧贤在喜欢后宫史的朋友圈里都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量,都能够引经据典的阐述自己喜欢的那一位才是乾隆的真爱。随着延禧攻略的热播,相信很快能再掀起一番比较热。本文四千字,慎入。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1712-1748)

孝贤出身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典型的名门贵女。祖父米思翰、父亲李荣保、伯父马齐、马武都是康熙名臣,兄弟中有名的有傅清、傅恒,侄子中出名者有明义、明瑞、福康安、福隆安、福长安。对了,孝贤还有一个侄孙女后来入宫也是乾隆的妃子,就是马齐的曾孙女晋妃富察氏,就是说姑祖母孝贤和侄孙女晋妃都是乾隆的后妃,咳咳。

雍正五年(1727)孝贤被指婚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七月成婚。

雍正六年(1728)十月初二,生弘历长女,二岁殇。【早在本年的五月二十八,弘历的庶长子永璜出生,生母是雍正初年就入选府中的使女富察氏即哲悯皇贵妃。】

雍正八年(1730)六月二十六,生弘历次子【嫡长子】永琏,九岁夭折。

雍正九年(1731)五月二十四,生弘历三女固伦和敬公主。【早在本年四月二十七,永璜母富察氏又生弘历次女,不过在同年十二月殇。】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世宗崩,乾隆继位,立孝贤为皇后。

乾隆元年(1736)七月初二,内定永琏为储。

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行皇后册礼。

乾隆四年(1739)十月十二,永琏夭折。时年孝贤27岁。

乾隆十一年(1746)四月初一,生皇七子永琮,时年孝贤34岁,高龄产妇。

乾隆十二年(1747)十二月二十九,永琮殇,时年孝贤36岁。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孝贤薨,三月十七灵柩还宫,停灵长春宫,二十二日赐谥号“孝贤”,五月二十一行册谥礼。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二十七,孝贤和慧贤以及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一起入葬裕陵。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1745)

慧贤出身汉军旗,内务府包衣世家。父亲高斌是雍乾时期的治河名臣,唯一的兄弟就是高恒,领两淮盐政,贪污坐诛;从兄高晋两江总督;侄子高朴都察院左都御史,贪污坐诛;侄子高杞,陕甘总督。和孝贤比差远了。

最少在雍正五年(1727)之前,慧贤就来到皇四子弘历身边,入选皇四子府做使女。

雍正十一年(1733)弘历封宝亲王。

雍正十二年(1734)三月初一,雍正封时为使女的慧贤为宝亲王弘历侧福晋。

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世宗崩。二十五日,乾隆为慧贤娘家抬旗,入镶黄旗。九月初三,乾隆正式继位,九月二十四,封慧贤为贵妃。

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初四行贵妃册礼。

乾隆十年(1745)元旦,慧贤旧病发作,正月二十三晋封皇贵妃,夸慧贤“孝敬性成温恭素著”。正月二十五薨,二十六上谥号“慧贤”。暂安于静安庄殡宫。

乾隆十七年(1752)十月二十七,慧贤和孝贤以及哲悯皇贵妃富察氏一起入葬裕陵。

孝贤PK慧贤

首先,两人的起点不一样,一个是妻子一个是妾室,在封建时代,妾室的身份地位都不会高过妻子,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这一点是慧贤无法和孝贤比较的。

其次,在家世上,孝贤完胜慧贤,孝贤家族名臣辈出,可不是依靠孝贤的裙带关系。而慧贤家族,就有点依靠慧贤的关系,一个包衣世家,乾隆都吹嘘成笃生名族,可见多抬举慧贤了。

身为妻子,丈夫只要不脑残,继位后百分之百都要立妻子为皇后的,这是正妻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应当的,只要是合格的士大夫都会遵守的。

但是,对于小妾,就没有任何规定必须封妾室什么的,就看丈夫的在意程度了,慧贤从使女直接就升级为侧福晋,然后就直接是贵妃,还是乾隆朝第一位贵妃,第一位皇贵妃,家世不显还没有子女,身份待遇却仅次于嫡妻孝贤,这就是因为乾隆对她感情深厚的超常提拔了。

慧贤册封贵妃时,是第一位享受公主王福晋以及三品以上命妇朝贺的,之后由妃嫔一级一级晋封上来的娴贵妃、纯贵妃、嘉贵妃、令贵妃、庆贵妃都没有这个待遇,乾隆还特意强调了慧贤的尊贵。

“朕意初封即系贵妃者,公主、王妃、命妇自应加敬行礼。若由妃晋封者,仪节较当略减,此一定之差等。且今皇贵妃及嘉贵妃同日受封,而公主、王妃、命妇行礼略无分别,于礼制亦未允协。嘉贵妃前著照纯贵妃之例,不必行礼。将此载入会典。”

孝贤呢,皇后册封礼一直被推迟乾隆二年,当然,推迟的理由可以是守孝。但是,雍正在他爹康熙死后又接着亲妈德妃也死了,连着守丧,还是在雍正元年年底为嫡妻孝敬皇后举行皇后册封礼,这能不能说明乾隆没有他爹爱重嫡妻?

雍正规定公主王妃命妇进宫行贺礼时要向皇后进献笺表,乾隆继位,取消孝贤接受命妇笺表的待遇,说是改让王公大臣进献笺表,但是王公大臣又不向皇后行礼,进献笺表的事自然也不存在。

乾隆一边在提拔慧贤的待遇,一边又在降低孝贤的应得待遇,雍正孝敬皇后宫里的下女有32人,孝贤在乾隆元年,宫里下女的人数和慧贤一样多都是8人。

乾隆三年,守完孝第一次过生日的孝贤又被降低应得待遇,清朝皇后在生日时有王公大臣进献宴席的规矩,到孝贤这里,被乾隆指示取消,这个待遇孝贤一直没有享受过。

大清会典有规定,只有皇后才有资格穿明黄吉服,皇贵妃以下没有资格穿明黄或者金黄吉服。但是,在乾隆元年,慧贤和孝贤一样穿明黄吉服,入画画像。乾隆二年还在同一天行册礼,同时接受命妇朝拜。

乾隆在孝贤的寝宫休息,梦到慧贤,孝贤还得安慰他,作为一个嫡妻,还得安慰梦见死去小妾引发思念之情的丈夫······皇后死后,乾隆再梦到慧贤也没人安慰他了,只有自己写诗抒发了。

皇后的仪仗有59件,贵妃仪仗35件,慧贤死后,乾隆为她增加18件仪仗,共53件,非常接近皇后的规格。

去圆明园时,孝贤侍候太后居住在长春仙馆,慧贤居住在紧邻乾隆住处的茹古涵今【今韶景轩】。

孝贤和慧贤都死后,乾隆把孝贤生前的寝宫长春宫弄成纪念馆,将孝贤和慧贤的遗物画像都放进去纪念。真是妻妾一家欢。

可悲的富察皇后

乾隆有嫡子的执念,可想而知,孝贤的生育压力多大,大到慧贤都替她上愁,而乾隆明显是当孝贤生育嫡子的机器,当然,谁在嫡妻的位置上大概他都是这个德行。

孝贤高龄生育七阿哥,乾隆和太后扔下他娘俩去住在圆明园和畅春园。永琮满月,乾隆和太后都没回宫。永琮在临近春节时夭折,孝贤还得哭着向乾隆请罪,安慰丈夫失去嫡子的痛苦。

乾隆十三年(1748)正月,才死了唯一儿子还满心伤痛的孝贤侍候着乾隆母子出京东巡,二月二十九陪太后爬泰山,三月初一得病,钦天监预测到孝贤有灾,但是,乾隆母子并没有当回事,娘俩照样开心的玩耍,

三月初四,到济南,乾隆去趵突泉游玩,次日陪太后阅营兵看表演,又陪太后游虞舜庙爬千佛山,晚上与大臣宴会。初六,乾隆陪太后游大明湖、历下亭、北极庙,晚上与大臣宴会。初七,乾隆游趵突泉,并祈雨。初八开始回程,三月十一,到德州登船,孝贤薨。

【乾隆诗注:三月杪客星见离宫,占属中宫有眚,越十余日始灭。】

从初四到初七,孝贤在济南修养了四天,乾隆母子开开心心的玩了四天。

对比一下之后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乾隆在出巡返程途中,某个妃嫔生病,皇太后停下观赏风景并陪着生病妃嫔休养了十天,才带着皇后妃嫔们启程回京。对比完了真替孝贤憋屈。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孝贤去世当天,乾隆还写一首诗:

载登青雀舫,初试白云程。入画看春景,匀然听水声。
岸杨烟外袅,沙鸟渚边鸣。极目烟波意,诗裁亦觉清。

从诗内容看,乾隆陛下当时心情不错,老婆快要死了,还心情不错的写诗。

【太后剧照】

四月十一,孝贤死一个月了,乾隆大封后宫,舒嫔封舒妃,令嫔封令妃,陈贵人封嫔,陆常在封陆贵人,那常在封那贵人,林常在封林贵人。

五月二十一,给孝贤上谥号,乾隆还作诗讲述皇后生前讨要谥号的事,并强调赐谥孝贤不是因为私恩偏爱。

月底,下诏孝贤的丧仪参考明朝的孝洁皇后陈氏。【陈氏是白眼狼明世宗的嫡妻,丧仪是明朝皇后里很差的标准,总之很不像话。】孝贤的丧期内乾隆就默许臣子搜罗江南美女供自己享用的事就不说了。

孝贤哥哥傅清战死沙场,弟弟傅恒在战场上生病回京就死了;傅清的儿子明仁战死沙场;孝贤侄子明瑞战场上受伤未免被俘自杀;明瑞弟弟奎林病死战场,傅恒儿子福康安病死军营,奎林儿子惠伦战死沙场。

【傅恒剧照】

富察氏家族的显赫爵位都是凭自己的赫赫战功挣来的,真不是靠孝贤的裙带关系来的,他们为大清开疆辟土维护国家稳定统一有很大贡献,这些尊荣是他们应得的,他们其实就是大清的卫青霍去病,不是依靠裙带起家的。不要把富察氏家族人拿命换来的荣耀都算到孝贤的头上,认为这是乾隆对孝贤的宠爱才给富察氏的恩宠,这样对富察氏太不公平。

和敬公主作为乾隆唯一的嫡女,生活拮据,一辈子得到的赏赐只有八万六千两【还包括了金器绸缎之类的变价银七千八百二十八两】,不说赏赐就说嫁妆银子,清朝固伦公主的嫁妆银子是一万二千两,和硕公主的是一万两。

和敬公主的嫁妆银子就是规定的一万二千两;庶四妹和嘉公主【生母纯慧皇贵妃苏佳氏】的嫁妆银子是规定的一万两,乾隆又给了一万两【红包】,共二万两;最小的庶妹和孝公主【生母惇妃汪氏】,嫁妆银子是一万二千两【规定】+三十万两【红包】,一共三十一万两千,和敬公主在亲爹眼里连两个庶妹都比不过。

和敬公主的驸马被乾隆命令上战场真刀实枪的冲锋陷阵,最后病死沙场。到了和静公主【生母是令懿皇贵妃魏佳氏】的驸马,乾隆特别指示和珅,别让和静驸马上战场,直接说有其他将领在足够了,还担心和静驸马怕热,让他完了赶紧回蒙古避暑去,北京都不用回。

【最后的胜利者令懿皇贵妃魏佳氏剧照】

说起永琮,也就是追上谥号,结果,自己嫡子的谥号,乾隆自己都记错,还是嘉庆继位后才追封七哥为亲王。

乾隆记不清孝贤的年龄,记不清和孝贤做了多少年夫妻,看来乾隆的数学是不好的。

小结:

从以上资料看,乾隆并不爱孝贤,对待孝贤还不如慧贤一个妾室,慧贤一个妾室待遇都差不多等同嫡妻了,还有什么比较的意义呢?

孝贤皇后其实和长孙皇后乌林答皇后一样,都是男人眼中的贤妻,她们把自己定位太低贱,不是同甘共苦的妻子,只是一个高级保姆,上侍候婆婆,中服侍丈夫,下要善待嫔妾们,还要照顾数量庞大的庶子女们,更要关心丈夫的私生活,为丈夫搜罗美女让丈夫享受,丈夫忧而忧,丈夫喜而喜,如此的毫无嫡妻尊严,如此的卑微,她们还甘之如始,男人凭什么不心安理得的享用一切?这样的老婆请给我一打。

因此,长孙皇后、乌林答皇后,富察皇后们就被男人们一代一代的夸赞称颂,贤后了!女德典范了!希望世间女子都以她们为榜样学习,而可悲的是,还真有很多女性也跟着说孝贤皇后长孙皇后她们都是贤后,千古宠后,贤德女人云云,说她们备受丈夫敬爱,真爱的话能让庶子女们一个接一个的出生?真爱未免太廉价了!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


猴格大人


乾隆是真爱富察皇后,当然也更爱他这位孝贤皇后。

下面我们来详细说一下。

乾隆17岁的时候,那时应该叫弘历。雍正给弘历选了一门婚事,为未来的皇帝选的妃子,自然家世显赫,这位新娘就是富察氏,也就是后来的富察皇后。


富察氏长大虽然称不上倾国倾城,但也不差,皮肤白皙,目光清澈,温婉可人。本人的性格和修养都很好。尤其是性格。是聪明又烂漫,精明又大气,有原则又善解人意。乾隆登基后,富察氏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皇子们的教育也从来没让乾隆费过心。当乾隆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她既能给予安慰,也能陪着一起骑马射箭。更难得的是,富察氏还是个节俭的人,和那些动辄穿金戴银的妃嫔和达官贵人相比,甚得提倡节俭的乾隆的心。富察氏还很孝顺,除了照顾乾隆的生活外,对皇太后的生活也是亲自动手,照顾的很好。都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在富察氏这里压根没有这个问题,她和皇太后像是母女。

对乾隆来说,富察氏就是一完美主义者,是他温柔的避风港。


可是老天对这对夫妻倒没有很好,富察氏在婚后一年后生了一个女儿,是长女,乾隆深爱富察氏,也无所谓她生男生女,甚是高兴。不过,这个女儿只活了14个月。这对乾隆和富察氏来说,打击极大。好在富察氏不久再次怀孕,总算能转移一下悲痛的心情。这一次富察氏生的是儿子,孩子长得极好,雍正也很喜欢这个孙子,给取名“永琏”,不到五岁,就能识白字。又过了10个月,富察氏再次生了一孩子,是一女儿,这下算是儿女双全了。


可是好景不长,乾隆登基的第三年,9岁的永琏患病去世,如果说第一个孩子带给了这夫妻两人的悲痛,尚能承受,这次的孩子去世,打击就如晴天霹雳,尤其是对富察皇后。虽然在乾隆面前强颜欢笑,但实际形神消瘦,甚是让人心疼。7年后,皇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富察氏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当然把所有的心血也几乎全用在了儿子身上。上天就像开玩笑一样,这次2岁的儿子又得病去世了。可以说,这次对富察氏就是致命的打击了。

(剧照)

儿子去世两个月后,乾隆准备兑现去年说的东巡。以往的巡视,都有皇后陪着,太后也都由皇后照料。可这次,带不带呢?没等乾隆决定,皇后就要求一定要去。东巡的路上,因为有皇后的照料,太后老人家被照顾的很好,路上一切都很如意,加上开春,一家人的心情都挺不错,皇后的心情好像也好了很多。


然而,初春的一场雪,让皇后感了风寒。在济南安顿下来养病的几天时间里,皇后始终不见好。因为东巡的计划都是提前定好的,哪一天在哪里,由哪个地方接待。皇后心知,不能总在济南呆着,要赶紧启程。乾隆权衡后,同意了皇后的请求,走水路到德州,在路上的4天时间,皇后的病情倒挺稳定。这一天,皇帝舒了口气,正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有人通报皇后突然病情加重,还没等乾隆和皇后多说几句话,皇后就昏过去了,黄昏十分和乾隆结发22年的皇后就去世了。

乾隆是真爱富察氏,从皇后去世后乾隆的种种表现也能看的出来。皇帝经常精神恍惚,夜不能寐,还作了很多首诗以表对皇后的思念。皇后的寝宫原封不动的保留了40年,直到乾隆退位。去世乘坐的船也被皇帝运进了北京城。乾隆追封富察氏为孝贤皇后,谕旨对皇后一生的总结和评价都极高。后来南巡经过济南的时候乾隆四次都没有进济南城,原因从他的诗里也能看到“四度济南不如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就是不想勾起痛苦的回忆。乾隆每次去祖坟扫墓的时候,都会到皇后的坟地去祭祀,86岁的时候,还在皇后坟前写挽诗。自从皇后去世,乌拉那拉氏当过一阵子皇后,后面再也没有立过皇后。


所以说,乾隆对富察氏是真爱,也是最爱。


沉淀读书


既然大家多说富察氏,我来说一说高佳氏吧。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他曾经做过乾隆皇帝的使女,使女就是婢女,而且一做就做过十多年。乾隆皇帝真的很喜欢高佳氏为什么不把她直接娶了呐,而是要当做婢女一样当了十多年,这是爱吗?虐爱吧!

而且她被封为侧福晋还是雍正下的旨,这主要是因为高佳氏的父亲是雍正的得力下属,所以给的这份殊荣。

第二被封为皇贵妃,在高佳氏刚刚进宫的时候并没有被册封为皇贵妃,而是贵妃。

历史上真正受到皇帝喜爱的妃子那个不是正值年华加封为皇贵妃的,比如顺治的董鄂妃,雍正的年妃(年妃虽然也是生病的时候封为皇贵妃的,但是在雍正宠爱她的十多年间后宫里面就只有她生的孩子,而其他妃子都没有生孩子,这一点就很厉害啊,也是年妃去世之后才对年羹尧动的手,而且也只杀了年羹尧一人而已,年家其他人都保住了),还有大明朝的万贵妃。

而高佳氏的皇贵妃是得了重病快要咽气了才封的,没想到刚封完就去世了,我觉得这个封号更像是一种安慰。

而且才册封的时候不止是封了她一个连着整个后宫大多数妃子都得到了册封

而乾隆后期的其他皇贵妃去世的时候都是独自得到进封的。

第三高佳氏无子,在后宫中无论妃嫔的品阶有多高,如果无子女那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如果真正受到皇帝的尊敬或喜爱为什么不为她过继一个呢。

就连顺治为丧子都董鄂妃过继养女,康熙当初也是把雍正过继给无子的佟佳氏养大的。

而且高佳氏的娘家人在乾隆手里更是活的比较悲惨,而富察氏的弟弟傅恒一辈子可是平步青云,位极人臣呐。


美妆经验分享


去年暑假的时候《延禧攻略》大火,这部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在线的清宫局,引得不少人通宵熬夜追剧。而剧中,在魏璎珞上位之前,后宫主要有两个女人牵动着乾隆的心,一个是富察皇后,另一个是贵妃高佳氏。

在剧中,乾隆皇帝与富察皇后伉俪情深,但是对性格嚣张跋扈的高贵妃也是宠爱有加。那么真实的历史上是否也是如此呢?在富察皇后和高贵妃之间,乾隆皇帝到底更爱谁呢?

富察皇后;千里送荔枝树,为博其一笑

前有唐玄宗为博杨玉环一笑,千里送荔枝,后有乾隆皇帝为博富察皇后一笑,千里运荔枝树。

在剧中,富察皇后的长子去世后,心情一直抑郁,乾隆皇帝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处处体谅,甚至想各种办法来让富察皇后皇后开心,千里送荔枝就是其中一项。

虽然剧中的故事无从考证真假,但是历史上的乾隆对富察皇后的感情更加的炽烈、深情。

富察皇后16岁被雍正选为乾隆的福晋,她不仅出身高贵,而且知书达理,端庄文静,是一位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她从福晋到皇后,一路走来,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条,让后宫的嫔妃和宫人都心悦诚服,同时还深得圣母皇太后,也就是乾隆皇帝生母的喜爱。她所做的一切,让乾隆能够免受后宫之扰,专心的处理国家大事。也因此,乾隆皇帝把他治国的功劳也分给了富察皇后一份,并赞富察皇后皇后:“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可以说评价非常之高。

富察皇后曾经生下两子,均被乾隆皇帝秘密立为储君,并将立储的密照藏在正大光明牌匾的后面,可见乾隆皇帝爱屋及乌,对嫡子的宠爱。甚至在嫡长子永琏去世后,不顾礼法公布了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的密照,以皇太子的丧礼规则隆重举行丧礼,并在丧礼之后多次亲临祭奠。

在整个的清朝时期,能够多次去祭奠自己子女的皇帝,恐怕也就乾隆一人,可见其对嫡长子的感情之深,也说明他对富察皇后的感情非同一般。

而在富察皇后病逝后,乾隆皇帝甚至亲自为她戴孝12日,并亲定谥号“孝贤”,所有有关皇后葬礼的事宜,乾隆皇帝均亲临致祭。

甚至在富察皇后死后,乾隆皇帝过度悲伤,情绪恶略,皇长子和皇三子更是因为在富察皇后去世后没有哀慕之情,直接就被剥夺了继承皇位的资格。乾隆对富察皇后皇后的爱情由此可知。

当然也有人说乾隆皇帝并非真爱富察皇后,只不过因为乾隆皇帝想要打破历来继承皇位的不是嫡子的尴尬局面,因此对嫡子继承皇位过于执着,导致给富察皇后皇后的压力过大,从而才导致富察皇后逝世。

但若无真爱,乾隆皇帝无需多次亲自去祭拜自己的子女,也无需违反清朝的种种礼法,为皇后戴孝,耗资为皇后停放棺木的宫殿扩张,亲定谥号,由于对富察皇后的不敬直接剥夺皇子继承皇位的权利,种种葬礼的事宜亲力亲为,毕竟像皇帝戴孝这种事情,也就只有太上皇和皇太后可以享受这种待遇。而在清朝所有的皇后当中,除了富察皇后皇后 ,也从未再有人有过这种待遇。

高贵妃:爱其人胜过来爱其貌

在剧中,高贵妃是一个嚣张跋扈的存在,时时刻刻在争宠,并在乾隆皇帝面前打感情牌,以此来博得乾隆的同情。

然而历史上的高贵妃确并非如此,相反的,历史上的高贵妃也同富察皇后一样,也是性格温婉,并且与富察皇后皇后的感情也不错。

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富察皇后出身高贵,从小接受良好的正统教育,更是从小师从书法大家,写的一手好字,可谓是有貌有德有才。但高贵妃确实包衣出身,最开始只是乾隆身边的一个侍女,后来被提升为侍妾,但是很快又被提升为“侧”福晋,乾隆登基之后,她便被册封为皇贵妃,并且享有了公主王福晋和三品以上命妇到她的寝宫向她跪拜叩头朝贺的礼仪,这是其他贵妃都未曾有过的待遇。同时她宫中的伺候的人数与富察皇后等同,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有了和皇后一样的待遇。

在高贵妃死后,乾隆曾多次为其做悼念诗,谥号慧贤,与皇后的谥号孝贤一样都带了一个贤字,并允许她在入画的画像中身穿黄吉服,这也是皇后才有的待遇,同时还为她增加仪仗18件,加上皇贵妃原有的35件仪仗,总共53件,非常接近皇后59件的仪仗规则。

作为一个包衣出身的女子,在母凭子贵的清朝后宫,高贵妃未曾生下子女,最后却能够在清朝后宫享受接近皇后的待遇,可见乾隆对她的喜爱也是非同一般。

谁才乾隆心中是真正的白月光

虽然如此,但是在乾隆心中,高贵妃还是无法与富察皇后相比的。虽然高贵妃的种种待遇接近皇后的规格,但也这是接近,并未等同或超越皇后的规则,还在她的身份可以允许的范围内,只是同除了皇后之外的其他后宫女子相比,她所享受的待遇是其他女子都望尘莫及的。但是对于富察皇后而言,乾隆对于她的爱是超越当时的清朝礼法的。在当时十分注重礼法的清朝,富察皇后最终所享有的待遇,不仅是超越她之前的所有皇后的,更甚者有些是和皇太后等同的,可以说在清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若非对俯察皇后是真爱,又如何能让注重礼法的清朝皇帝,突破种种阻碍也要给予她空前的待遇。

由此也可见,乾隆对高贵妃,更多的只是宠爱,但是对于富察皇后却是真正的夫妻之爱,也只有富察皇后,才是乾隆心中真正永远无法磨灭的白月光。


两半文化


乾隆敬重富察皇后这位妻子,宠爱慧贤皇贵妃这位故侣。

孝贤皇后出自满洲八大姓之一的富察氏家族,富察氏前身乃是金朝的后族蒲察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婶婶靖宣皇后、完颜亮的昭妃阿里虎、金世宗嫡母钦慈皇后都姓蒲察氏。在清朝,孝贤皇后祖上本是努尔哈赤之子德格类贝勒的属下,后来卖主求荣陷害德格类投入皇太极阵营得到了重用。在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中,富察氏本支持八阿哥,因为八阿哥失宠又卖主求荣投靠雍正,雍正继位后,十六岁的富察氏被选为未来储君四阿哥的嫡福晋。孝贤皇后极度的贤惠有德行,她过门的时候乾隆已经拥有了六个侍妾,不乏得宠者,但是她绝不争风吃醋,甚至乾隆在和孝贤皇后的新婚期间却让侍妾富察氏怀孕,后来生下了大阿哥,孝贤皇后也把大阿哥视如己出。

乾隆是帝舜的忠实粉丝,非常羡慕帝舜拥有娥皇女英的福气,但是乾隆也有娥皇女英,就是孝贤皇后和贵妃高氏。他特许贵妃可以穿皇后规格的明黄色礼服,在册封后妃大典上,乾隆又让贵妃穿着皇后的礼服和孝贤皇后一起接受外命妇行礼。同时又降低孝贤皇后待遇,取消立后典礼中外命妇给皇后进笺表的环节,努力弱小皇后和贵妃之间的差距。雍正立孝敬皇后时颁发十三条恩款举国同庆,乾隆则将恩款数目降为五条。

乾隆在皇子时期在圆明园的住处是长春仙馆,当他继位后带领妃嫔们同住九州清晏,贵妃高氏单独住在靠近乾隆的小岛韶景轩,韶景轩同时还是乾隆的藏书楼,是他温故知新的读书佳处。而孝贤皇后则守在老宅“长春仙馆”,和皇太后同居,日夜伺候皇太后。孝贤皇后并没有心理失衡,把贵妃高氏当成同心益友,当她去世后甚至向乾隆哭讨贵妃谥号中的“贤”字,并且保证会终身努力希望能配得上这个字,乾隆吓了一跳觉得非常不吉利。三年后孝贤皇后带病伺候太后病死于出巡途中,乾隆对她非常满意,下旨宣布皇后伺候太后死的愉快,并赐谥孝贤,又命令大臣将孝贤皇后哭讨贵妃谥号一事写入祭文,流传百世。

孝贤皇后去世才一个月尸骨未寒,乾隆迫不及待的册封娴贵妃为皇贵妃,并内定为新皇后,又大封后宫提拔后宫甜心。后来更是为新皇后折腾出摄六宫事皇贵妃的名号,并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典礼,乾隆对孝贤皇后可谓薄情寡义。乾隆之前的康熙皇帝死了皇后,都是一声不吭等了三年才册封皇后和后宫,雍正的皇后去世之后,他没有册封皇后和后宫。

历朝历代的惯例是只有皇后才有资格和皇帝合葬,康熙和雍正虽然带了皇贵妃合葬,但毕竟只有一位皇贵妃,乾隆不满意只让孝贤皇后合葬,一口气带了四个皇贵妃一同入葬。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合葬妃嫔数目最多的皇帝。乾隆元年,乾隆亲自下旨规定雍正帝陵中帝、后、皇贵妃梓宫排放顺序以及位置:孝敬皇后梓宫比雍正梓宫稍后放置,敦肃皇贵妃梓宫比孝敬皇后梓宫稍后放置。等差明确,尊卑有序。但到了乾隆自己的时候,对于皇贵妃们的眷爱之情超过遵守礼制的理性,让他忘却了尊卑,帝、后、皇贵妃们的梓宫均并排放置,真是公平的绝世好丈夫。后来乾隆又专门打扫出长春宫作为皇后和皇贵妃们的集体纪念馆,挂出她们的画像,在她们忌日都会亲临缅怀故人。

所以显然乾隆是给予妃嫔们更多的额外待遇。

坤宁宫的故事


潇然历史答案:富察皇后与乾隆更像是一对民间平常的夫妻,情到深处,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富察皇后,所以基本上没有高佳氏什么事。

富察皇后是原配夫人

首先,在过去,一个女子她最在意的事情是什么?就是名分,一个女子没有名分,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你看在康熙五十年,钮祜禄氏生下了儿子弘历之后,她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名分。

所以弘历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境遇下,大家其实想都能想到。 那到了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秘密立储弘历。弘历不知道,但是雍正知道,所以在雍正五年,雍正给弘历指婚的时候,他清醒的意识到,他指给弘历的可不仅仅是弘历的福晋这么简单,他指给弘历的更是大清国未来的国母。


所以千挑万选终于选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她就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富察氏虽然出身高贵的名门,但是史书记载她崇尚节俭,从来不御珠翠,不会戴金银珠宝这些东西,偶尔就是戴些通草绒花。 所以她没有官家小姐的娇纵,相反的是非常有教养的一个女人。

所以,弘历与富察氏成婚,面对如此温文尔雅,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在16岁与15岁青春懵懂的时候,他们也双双坠入了爱河。

富察氏散发人格魅力

他们在夫妻相处后,乾隆感受到富察皇后对他的用心,因此也情根深种。


说有一年在北狩的路上,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说,有感于老祖宗创业艰难,他说那个时候太穷了,袖口连一个完整的皮毛都没有,还得拿鹿尾绒毛来给它镶边。

回到了紫禁城后,富察皇后连忙让内务府给她取来了鹿尾绒毛,亲手缝制一个装火石的香囊,用鹿尾绒毛镶边,把它送给了乾隆,乾隆挂在腰上,一挂就是一辈子的时间。

还有一年乾隆皇帝得了皮肤病,身起了疖子,太医跟他讲,说你这个病每天都要换药,不出百日它好不了。富察皇后害怕宫女们手轻手重,她不放心,于是亲自从长春搬宫搬到养心殿,每天伺候乾隆皇帝换药,直到乾隆痊愈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回到了自己的寝宫长春宫。

《郎潜纪闻》 孝贤皇后阿文成公云:“纯圣壮年,曾患疖,甫愈,医云:须养百日,元气可复。孝贤皇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

失去富察皇后,心如刀绞

乾隆这辈子太在意自己庶出的身份,所以他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立一位嫡子来做他的接班人,只可惜富察皇后的两个儿子永琏和永琮,很少就已经早殇。

为了宽慰富察皇后,乾隆13年,在东巡齐鲁的路上带上了富察皇后。只可惜在回来的途中,路过山东德州地界的时候。或许是儿子早亡也有关系,富察皇后因为寒疾不幸病逝于青雀舫。

在富察皇后去世的船舱里,乾隆提笔写下了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圣慈深忆孝,宫壶尽钦贤,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这诗更像是一位深情的丈夫,在思念他逝去妻子的情郎。情到深处总要找个发泄的地方吧,机会来了。

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乾隆皇帝断然下令还要把皇后去世的那艘船运到京城,解了他的念想。可是青雀舫太大,城墙高门洞小,怎么运进来呢?

乾隆态度强硬,后来呢,还是礼部尚书海旺出了一个主意,在城墙上架了几个木头梯子,装上滑轮,用新鲜蔬菜的菜叶儿做润滑,愣是把这艘船划进了京城,解了他的念想。

日夜思念,恨不能早与你相见

在富察皇后去世的乾隆13年,乾隆皇帝下令,封印了长春宫,长春宫再也不能住人了,直到乾隆禅位的那年为止。

每当他思念皇后都会走进长春宫,并且每到皇后的忌日,他在长春宫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时辰。


有一天晚上他又一次从梦中惊醒,又提笔写了一首诗:其来不告去无词,我昨天晚上梦到你了,来无影去无踪。两字平安报我知,告诉我你一切安好,只是看我怎么样?只有叮咛思圣母,只是问一下皇额娘是否康健,更教顾复惜诸儿,再问一下孩子们是否在健康成长,醒看泪雨犹沾枕,醒来以后才发现泪水沾满了枕巾,静觉悲风乍拂帏,秋风一吹屋幔卷起,凄凉的意境油然而生。似昔慧贤曾入梦。慧贤皇贵妃高佳氏薨逝的时候,还有你在我的身边来宽慰我。 尚余慰者到今谁,如今你也去了,谁在这个时候的再来宽慰我啊。

这个时候的乾隆更像是寂寞的老人。乾隆55年,这一年他80岁了,他再次来到富察皇后的陵前,极赋深情的对她说,我的皇后啊,我三年没来看你了,我是日夜思念你,她们都说我身体健康。能活到一百岁,其实我也不想活到一百岁,假若他们一语成真,那我今年八十岁了,再等我20年,20年之后,我就能再次来到地下与你相见。


所以完全可以感受出来,乾隆的感情世界当中永远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富察情节。这也注定了乌拉那拉继后她的悲惨人生。

所以呢,大家请注意,在富察皇后去世之后,乾隆皇帝立下一个誓言,此生再也不会和第二个女人共度一个完整的夜,他说道做到,遵守这个誓言,整整一辈子时间。

《清史稿》朕自孝贤皇后去世之后,养成独宿习惯多年

所以呢,古今中外能有几人能够做到乾隆这样呢,对高佳氏是没有过,他身为帝王,能为爱情遵守一生的誓言,也算是一个情种了。


潇然历史观


作为皇后,虽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作为女人,富察的一生,实在太不幸了。光是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更不必说平日里要承担撑起后宫,母仪天下的责任了。


而当得知皇后的死讯后,乾隆的反应却让人直呼: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那么在历史上,乾隆和富察的感情究竟怎么样呢?乾隆皇帝到底有多爱这位皇后呢?

适逢七夕临近,让我们通过几个片段,感受一下这对帝后CP的世界。

人 生 若 只 如 初 见

那一年,一个是少年天子,鲜衣怒马,意气风发;一个是名门闺秀,明眸善睐,亭亭玉立。


富察皇后仅比乾隆小一岁,嫁给乾隆时才16岁,是乾隆的初恋。乾隆号长春居士,登基后他将富察皇后的寝宫命名为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居长春仙馆,这样的宠爱,不要太甜。

这么看,两人还挺有夫妻相的


富察家族出自金国的蒲察氏,先祖随着爱亲觉罗家族东征西讨,入关后被封作八旗之首镶黄旗,极为荣耀。她年轻时,就被雍正钦点嫁给乾隆,登基后升为皇后。


皇后娘家势力有多大呢?《清稗类抄》提过傅恒这个小帅哥尊贵无比,乾隆亲自为他举办生日宴会,傅恒不想太过破费,就宣布送礼只要送:"四王吴恽书画"就好。


四王吴恽是清初的六位书画家,但在乾隆时期还不算大咖,没想到傅恒这话一出,比微博百万粉大V发的软文还有效,作品被一扫而空,价格还翻了几倍。

小鲜肉傅恒


富察氏出身好,长相标准,举止端庄。她识大体,在乾隆忙于政务时,她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又能体贴皇上的心情,在他烦闷的时候开导他。皇上想去放松,两个人就跑去骑马。

作为皇后,《清史稿》说她:"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

"不爱化妆和珠宝,常常素面朝天。


有次皇后听到乾隆感叹:以前满族在关外的时候,衣服袖子上,用鹿尾巴绒毛缘个边就算很好的装饰,不像现在竞相奢华。"之后她便选用鹿尾巴毛,做成荷包送给乾隆,表示不忘本。


而这个荷包,乾隆在身上戴了一辈子。

年轻的乾隆,其实也是要求勤俭朴素的主(至少口头上要求)。


曾经他在选秀女的时候,看到候选人穿着底部雕着莲花形的鞋子,中间塞香粉,每走一步就升一朵莲花,这种奢侈风流引起他的大怒,马上叫太监赶她出去(有一女雕鞋底作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上怒,遽令内监逐之-《清稗类抄》)

有没有觉得很眼熟?是的,《延禧攻略》就是参考这段剧情。

也因此,这个不爱装扮的简约风格皇后,颇得乾隆欢心。

皇后也非常关心乾隆,乾隆生了一场大病,需要静养百日才会痊愈。皇后便每晚住在乾隆的寝宫外面,随时服侍,等乾隆完全痊愈后才搬回长春宫。(曾患疖,甫愈,医云:须养百日,元气可复。孝贤皇后闻知,每夕于上寝宫外居住奉侍,百日满后,始回宫。-《郎潜纪闻二笔》)

这段也被《延禧攻略》沿用,剧中皇后照顾皇帝,甜死了

雨 送 黄 昏 花 易 落

虽然偏受宠爱,但是富察皇后也有心病,那就是她和乾隆生的两位孩子都早夭。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叫作“永琏”。“琏”是宗室的礼器,《论语》中就有问“何器也”而答“瑚琏也”的对话,也指代治国安邦之人,起这个名字的用意不言而喻。乾隆即位后,便秘密定下了永琏为太子,然而两年后永琏便不幸病故,乾隆异常悲痛。


后来富察皇后再生了一个儿子,这次取名“永琮”。《周礼》曰:“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琮同样是一种宗教祭祀和国家大典上的礼器,由此可见乾隆对这孩子的重视,而永琮也曾被寄希望于太子之位,谁知永琮也跟着病逝。


在那之后,她的身体开始不好。宫廷里有名分的后妃,去世后都必须取谥号,一般谥号是在本人去世后,由大臣拟好,再奏请皇上同意追封。


只有富察皇后在生前,就自己决定好了谥号,她和皇帝开玩笑说:"我以后的谥号用孝贤两个字你觉得如何?"对于提出自封谥号的孝贤皇后,乾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因为爱答应了。(定谥时后戏谓帝曰:「吾他日期以孝贤可乎?」至是帝以夫妇相知遂用之-《清列朝后妃传稿》)


不但答应,还一直都记得。孝贤皇后死在大运河上时,乾隆写诗写说:"圣慈深忆孝,宫壸尽称贤",认为只有"孝贤"二字配的上皇后。


喜欢这种东西,即使闭上嘴巴,也会从眼睛里流出来。


必须留意的是,宫廷内非常忌讳谈死,连暗示都不行。若是其他人可能导致乾隆龙颜大怒。


比如说乾隆后来的继后(也就是娴妃),就是在乾隆南巡途中忽然剪掉自己的头发,导致被废。理由是满人风俗,皇后只有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才可以剪发,而皇太后皇帝健在的情况下,继后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于是乾隆气疯了,直接废了这个继后,以后也不再封后。


还珠格格三的皇后(《延禧攻略》内的娴妃)就剪了自己的头发,吵着要去做尼姑,结果是自己作死真的死了。


后来,孝贤皇后真的离世了。而乾隆皇帝在此之后性情大变,搞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根据《清实录》和《清史稿》记载,有人因备办皇后丧礼“失职”问罪,16 人被革职,69 人受处分。有些官员被降级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皇后的册宝制造得不够精良,礼仪的桌子不够干净……

还有 53 名文武大臣,因为没有上奏要求入宫叩谒孝贤皇后的梓宫(皇后的棺木),也被乾隆处分。接着还有在孝贤皇后去世百日内剃发的大臣,一个个遭到贬绌。


被连累到的还有亲生的孩子,当乾隆发现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丧礼上表现得不够悲痛时,也大发雷霆。这两个皇子,后来丧失了竞争皇位的机会,双双去世。

爱 你 就 想 陪 着 你

有人认为这是乾隆利用皇后的死大做文章,引发政治风暴。但后面的一组数据显示,乾隆对富察皇后用情之深,确实令人唏嘘。

《清实录》是相当于帝王的日记,记录他的行动,在孝贤皇后去世还没安葬的这段期间,几乎有涉及到乾隆的纪录,都有一句:"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梓宫是皇后的棺木)

算一算,孝贤皇后在乾隆 13 年 9 月去世,乾隆 17 年 10 月正式下葬帝王陵寝。总共 50 个月的时间,乾隆去停灵处探望她高达 80 几次,一个月超过 1 次。(另一个记录说118次?)

乾隆到皇后梓宫祭酒的统计次数,共有 82 次,考虑梓宫只是暂时的停灵处,皇后放了四年,是因为陵墓还没盖好。资料来源:中研院《清实录》资料库


而同时乾隆要南巡、要平乱、要宫斗、要攻打台湾,就知道这样的探望频率有多频繁了。孝贤皇后安葬后,乾隆皇帝每次去谒陵,一定会去孝贤皇后陵祭拜,《清实录》记录乾隆在乾隆 17 年到 60 年,谒陵的次数有 281 次,横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


要知道,那年代没有高铁,皇上出发谒陵也不是《还珠格格》演的那种微服出巡,肯定是每场都要舟车劳顿的,几百人的大阵仗的。

谒陵有时候是乾隆亲自到现场,有时候是下旨要人代理。但是,即使是祭拜清朝开国祖先的陵寝这么重要的祭典,一年也就去 1 次,想想乾隆活到 87 岁,就算一岁还是婴儿就开始拜(实际上不可能),拜祖宗最多也就是 87 次,但是他去探望孝贤皇后的次数将近 300 次,可见得这思念有多深。


乾隆到皇后陵寝祭拜的统计次数,共有277次,延续了半个世纪之久。资料来源:中研院《清实录》资料库


为 你 写 一 百 首 诗

在皇后丧满百日时,乾隆写了一篇《述悲赋》。这篇悼念孝贤皇后的文章,句句含情,字字珠泪,感人肺腑,深情款款,刻骨铭心。被郑重地载入清史稿。


在这篇赋中,乾隆写到:


皇后与世长辞,留给我无尽遗恨。深切地自责却不可追悔,我不断追思皇后一生的事迹。她的音容笑貌时刻出现在脑海中,失意恍惚怅然若失。面对六宫妃嫔,却想着皇后的倩影;可怜和敬公主,这么小就失去了母亲!(去内朝兮时未几,致邂逅兮怨无已。切自尤兮不可追,论生平兮定于此。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


而从此,乾隆的余生在每每思念皇后之时,就会真情流露,最后化成篇篇饱含深情的悼亡诗。

早知道两个人孩子的夭折,会让皇后早逝,我宁可从没要过孩子。


七夕的时候,我羡慕牛郎织女尚能一年一会,却恨自己与皇后却永远不能重逢了。自己的思念问天问大地,又有谁能回答呢。


与其让我思念你,不如让我长睡不复醒,这样就能在梦里和你重逢了,而每每醒来,发现枕头已经湿了。


八十岁的乾隆写到:即使我有幸活到百年,那也不过是晚二十年在地下见到你。

最后一次至爱妻陵前,是在 86 岁那年,乾隆写下这样的伤感诗句: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此时,两人已经阴阳分离整整 48 年了,次年乾隆逝去,终于能和富察皇后团聚。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从少年相识,到中年分别

乾隆和富察氏携手共渡了

22 年的幸福时光

青梅枯萎,竹马老去

但对你的思念却没有一刻停止

如果他不是皇帝,她也不是皇后

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呢?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东家APP


这个暑假是《延禧攻略》的天下。剧情紧凑不拖拉、制作精良、演员演技均在线,不少人熬夜追剧。尤其是剧中一反以往宫廷剧皇后的“恶毒人设”,富察皇后几乎是完美的形象,帝后CP狂撒狗粮。

很多网友就会有疑问:历史上的乾隆是真的这么爱富察皇后吗?和贵妃高佳氏相比,他更爱谁呢?我们这就来分析一下!

剧中,乾隆和富察皇后是少年夫妻,从王府一直携手到紫禁城,伉俪情深——他们之间有着许多平常夫妻之间的小互动。

他会直接对富察说宫女意图勾引他(其实是他自恋了),让富察要当心,可见乾隆对富察是相当关心信任的;

为了能博富察皇后一笑,乾隆从千里之外运荔枝树,挑出最好的几棵荔枝树给了皇后,还为她办荔枝宴,让后宫妃子们羡慕不已。而富察皇后失去第一个孩子时,她颓废了好几年,内心是责怪皇上的——但乾隆非但没有怪罪,还经常命富察皇后的弟弟傅恒去安慰她,想尽办法帮助她走出来;

当魏璎珞涉嫌害死裕太妃时,乾隆是打算治罪的。但当富察皇后求情,说魏璎珞是她的希望,乾隆便不再深究。

只可惜,在《延禧攻略》中善良温柔的富察皇后在一连串的打击下,选择跳楼自杀。她最后也没有给乾隆留下什么话,可乾隆依然厚待她的家人,从未忘记过她。

而真实历史上的乾隆对富察皇后的爱比电视剧中来得更炽烈、深情。

例如:乾隆确实曾在他青年时期就早早备下密诏要把皇位传给富察皇后所生的嫡子永琏,但可惜永琏福薄早夭。

富察皇后在连续失去二个儿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抑郁成疾。乾隆为让她宽心就带着她一起南巡,却没想到富察皇后竟在济南回程的路上患重病去世。悲伤至极的乾隆斥巨资将他们乘坐的船从济南运回北京,只因这是富察皇后最后待过的地方。之后的几十年里乾隆因为怕触景伤情,多次南巡中都没有再踏入济南半步。

乾隆尤为看中富察皇后的葬礼,所以当大臣将皇后的葬礼只是按照常规礼制举办时,乾隆竟一反常态下旨处死、革职查办了不少人;后也有大阿哥和三阿哥因为在葬礼上哭的不够真诚,乾隆一气之下就剥夺了他们的继位权。

乾隆一生还为富察皇后写了100多首悼亡诗,甚至为她写下了“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这样的诗句,乾隆思念富察皇后,竟叹到:如果早知道没有孩子你也会离开,当初又何必让你生孩子呢!——直到乾隆86岁的时候,还在富察皇后坟前写挽诗,说:“想起与富察皇后以前的美好生活,人们都说我是十全老人寿命会很长,可我就想早点到地下和你团聚相守!”。

由此可见乾隆对富察皇后的用情至深。

另外,剧中的高贵妃地位仅次于富察皇后,又常常和皇后叫板,在后宫中更是“横着走”,这种种迹象说明高贵妃必然是受宠的。

当高贵妃被泼铁水受伤后,害怕留疤不愿接受治疗时,乾隆得知后第一时间就要求强制为她诊治,并言明生命更重要——可见乾隆对她并不仅仅痴迷于美貌。

然而,高贵妃将死之时,为乾隆唱曲、打感情牌,以求博得乾隆的同情。当一个女人以同情换取乾隆厚待自己的亲人,无疑是可悲的。

所以在《延禧》中,富察皇后是乾隆一生的挚爱;而高贵妃终其一生都在求乾隆的爱,但看起来乾隆对她的宠大于爱。

但是,历史上的高贵妃其实性格温婉,和富察皇后关系特别好。

同富察皇后一样,高贵妃也是在乾隆少年时期嫁给他的。不过因她出生为汉人,在等级森严的清朝地位很低,一开始只是普通的侍妾——但很快她就被“提拔”为侧福晋。乾隆当上皇帝后,更是直接册封她为贵妃,还将高贵妃的家族抬旗。虽然高贵妃一生没有子嗣,乾隆最后还是册封她为皇贵妃。

在乾隆帝留下的与高贵妃有关的笔墨中可以看见,高贵妃与富察皇后是“同心益友”、“佐助中宫”。

如果不以现在的爱情观来看,历史中的乾隆对富察皇后和高贵妃应该都有爱,不过他对富察皇后的爱要来得更深厚、浓烈、真切、长久。(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恋小暖)


电影烂番茄


自古帝王多无情,只是未遇真爱人。

有关乾隆的风流韵事在野史和各类古装剧中屡见不鲜,其实这还真是冤枉乾隆了,乾隆在历史上还真不是一个滥情的男人,相反是一位十分专情的男人,他唯一专情的女人就是富察皇后。

富察氏既然能握紧乾隆的心,身上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除了拥有高颜值、好家庭、高学历、丰富的艺术细胞外,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理解乾隆,想必这一点也是很多男人希望自己另一半能给予的。

虽然富察氏贵为大清国母,但是平时却不穿戴金银珠玉,穿着打扮很朴素典雅,还经常素颜示人,一副冰美人的感觉,和宫内那些庸脂俗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帝王的丈夫乾隆看到这些,并没有嫌弃她反而十分赞叹富察皇后,再加上富察氏家族在朝廷十分具有影响力,乾隆更对这位贤惠貌美、文静端庄、深明大义的妻子恩爱有加。

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在陪伴乾隆东巡的路上因病去世,乾隆十分伤心。玩也不玩了,就立即亲自护送富察皇后的棺材回京,并以史无前例的高规格皇后葬礼操办,如有异议者严惩不贷。乾隆为她钦定“孝贤”的谥号,并把自己治国的功劳也分给孝贤皇后一份,认为孝贤是自己一生唯一的知音。



至于高佳氏自然各个方面都比不上富察氏了,毕竟当年只是乾隆府邸的一位侍女,后来是凭借其父江南河道总督的功勋才被提升为乾隆的侧福晋,不完全是出于爱,更多的是政治需要罢了。

综上,毋庸置疑,乾隆最爱的就是相濡以沫的富察皇后。

( 配图来自网络)我是纳兰轩若,欢迎关注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