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金融科技浪潮湧現,36氪專訪房鈦科技

芳晟導讀:

全球金融科技進入爆發期,中國作為亞洲經濟重要組成部分,金融科技企業發展十分迅速,科技創業投資持續增長,創新的商業模式也趨於成熟。芳晟基金佈局該領域,投資專注於房產金融信息和服務的金融科技公司——房鈦科技,其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為金融機構提供高效智能的風險管理平臺和業務支持系統。近日,36氪專訪房鈦科技,以下為專訪原文:

《以商業智能為基因,為金融機構提供住房金融一體化解決方案》

科技與金融的融合趨勢之一,是讓金融服務變得更加公平,讓更多居民享受到低廉、高效的服務。

傳統金融行業中,因為產能有限,機構往往只服務投入產出比高的群體,收益豐厚的情況下,也不會有動力拓展服務邊界。隨著市場競爭變充分、宏觀經濟增速減緩、優質資產變少,原業務的利潤空間變薄,驅使傳統金融機構尋找破局的方向。

小微金融是典型的案例。小微企業主融資難、融資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另一方面住房金融商業模式清晰、資產優質,不少金融機構、科技公司嘗試打通二者,通過住房金融解決小微企業主融資需求。

過去十幾年,中國居民大量財富轉變為房產,目前房產存量接近200萬億,隨著二手房交易受限,居民財富也被凍結在房產中。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居民將房產作為金融工具使用的意識較弱,而且金融機構處理零售貸款的效率有限,這直接導致住房金融的滲透率低。越來越多人才入場,希望更高效地撬動優質的住房金融資產,解決小微金融需求。

36氪近期接觸的房鈦科技,正是一家專門為金融機構提供房產金融信息和技術服務的公司。

金融科技浪潮湧現,36氪專訪房鈦科技

房鈦科技的商業智能基因來自EverString。汪超是EverString的聯合創始人,今年3月他再次創業,聯合成立房鈦科技。36氪曾對EverString做過多次報道,這是一家通過大量的全網數據分析為客戶提供分析模型,進而提供用戶分析與推薦服務的科技公司。房鈦科技的核心成員來自EverString,這樣的企業基因,決定房鈦科技的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非金融機構。

房鈦科技嘗試用技術驅動的方式,為希望拓展住房金融市場的機構提供一體化技術解決方案,降低拓展市場的成本、保障風險收益以及提高效率。

中國有大量的城商行、農商行,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一共有859家農商行、71家農村合作銀行、1373家農信社、1311家村鎮銀行。受限於傳統機構的決策機制、運作效率、研發人才短缺等因素,這些中長尾的金融機構難以組建研發團隊,發展FinTech業務也無從說起。資產規模在500到1000億之間的金融機構是房鈦科技的目標客群。

汪超表示,房鈦科技不直接經營資產,而是在銀行和渠道之間搭建橋樑,幫助銀行搭建系統、搭建風控模型、運營市場、貸後管理、處置不良資產以及展業獲客等。同時,房鈦科技對接渠道方,提供資金批發、系統支持以及風控等能力。渠道方包括房屋中介、經紀人、小貸公司、典當行等缺乏資金的流量入口。

房鈦科技當前主要提供房抵貸和贖樓貸兩類業務的技術支持。汪超介紹,房鈦科技的風控內核借鑑了IPC的設計邏輯,另外,房鈦科技的風控理念獨特性還在於,不僅評估房產價值,還會將借款人、借款人經營企業情況也納入風控體系中。

銀行若採用傳統的房貸模式,一筆房抵貸從申請到放款,中間需要30天到40天時間。對於亟需過橋資金的小微企業主而言,這是難以承受的時間成本。房鈦科技通過將流程電子化、線上化,可以將風控流程控制在1周左右。

目前房鈦科技已經與3家銀行達成合作,在北京、上海、合肥、西安等多個城市開展業務。

從長遠合規的角度考慮,汪超表示房鈦科技堅持只做技術服務商,不直接經營資產,未來希望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住房金融,提供智能估價、智能合約等功能,圍繞房產,還將延伸家裝分期等住房金融業務。

住房金融賽道,36氪還曾報道過房互網、波巴布等,房鈦科技最大的不同在於不直接經營風險、不運營資產,定位為輕資產的技術服務商,盈利點來自技術服務費、獲客服務費。

房鈦科技已完成1200萬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真格基金、芳晟基金和起航股份。其中起航股份是專業為金融行業提供培訓、諮詢服務的公司,服務銀行客戶超過1000家,為房鈦科技提供了可轉化的客戶資源,這也是房鈦科技競爭優勢之一。

創始人兼CEO汪超在創辦房鈦科技之前曾為EverString聯合創始人。創始團隊成員還包括起航股份及八客金服創始人兼董事長蔡裕龍;原EverString中國區高管姜楠以及於蕾,目前分管技術和運營工作;以及負責產品的師旭陽,他曾在海外J.P.Morgan從事金融領域工作多年。房鈦科技團隊共計30餘人,一半以上為研發人員,業務團隊主要來自哈銀消費金融、米缸網、抱財網等國內知名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