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粤东潮汕揭三市源自南海国海阳齐信侯地,汉揭阳县及其升级后的义安郡,潮州、潮州府,及新中国1952年至1957年粤东行署,行政中心驻地都是潮州城、潮州市,潮州八邑持续一千七百多年属于潮州府城;中国地方历史县域持续被府城直辖,是形成府域潮州特色人文内涵的唯一历史原因。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潮州史前有商周浮滨文化《山海经(南次三经)南禺(同隅、角落)之山》,越国被楚灭,楚被秦灭以后,东南沿海一带虽统称越,但各部落或民族,实际还保留着最原始的习俗。从会稽郡往南,依次为邗越、於越、瓯越、千越、闽越、多夷僚、西瓯、俚越、僚人、乌浒蛮、骆越,对后世一直都有影响。南海国所在地就是畲族多夷僚,刘邦眼里的“亦越之世也”。秦置定揭戍,汉封海阳侯地沿袭海阳县,汉封南海国,置海阳县(海阳齐信侯移封东瓯国以后成南海国内封县)、汉封安道侯揭阳县,这些都是大范围古地名,应以治所为据,由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建置名继承,而不是揭阳县名专属。今潮州汕头揭阳三市都是古名的一部分。

没有实据显示秦置揭阳县。秦置揭阳县一说,依据是汉书《地理志》:南海郡,戶萬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万四千二百五十三。县六: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汉书记载的是汉南海郡。汉灭南越国,汉元鼎(前111年)以后,汉也有南海郡。所谓汉承秦制,秦有揭阳县纯属个别学者臆想,影响极坏,导致揭阳市以古揭阳自居。

秦五岭有揭阳岭也只是孤证,不足为据。史书只有唐朝人张守节《史记正义》载过:“五十万人守五岭,其一揭阳,此秦兵之初戍揭阳岭也”。此说其他史书都没采纳引用,说明张守节秦有揭阳岭纯属猜测。秦五十万军守五岭,指的是平越战事,五岭不可能只在岭南。五华出土秦汉的“定揭丞印”,足于说明秦没有揭阳岭或揭阳县。

前208年,秦瓦解,南海郡其东面疆域只到了横浦关,(在今广东仁化县北一百三十里);阳山关,(在今广东阳山县。);湟溪关,(在今广东乐昌县西南二里)。秦定揭守军已经不在赵佗调令范围。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史记·南越尉佗传》),赵佗从县令升任南海郡尉始有军权发令调兵,这甚至可做为秦没有揭阳戍的旁证。赵佗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国。有学者注解说阳山是揭阳山,纯属削足适履。

赵佗当时已退守至阳山关无疑。因为汉军闽将早已全面和秦军作战,赵佗是秦军改编的,秦未亡当然还是秦军,南越秦关自然成了汉兵争夺目标。阳山以东此时已是汉军闽将的天下,阳山以东此时脱离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是必然的。闽君余毋摇“越功”,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的。

五华狮雄山出土的秦“定揭丞印”,可以推断当时历史。狮雄山遗址下层是秦建物,秦赵佗在此设关,下层的秦建筑物,就是赵佗退守前的,上层的汉建筑物就是汉军续建的,没有完整建成,说明天下已定。狮雄山是秦汉(实际也是闽、南越)争夺的据点,五华狮雄山遗址东南向的鹧鸪山,考古人员发现了西汉早期墓葬,可以证明此乃汉军包围南越国的早期据点,如果是赵佗归汉后的南越国留下的,不可能显现汉的建筑风格和墓葬特点。汉任史定置揭阳县之前,这里叫定揭,秦置揭阳县纯属杜撰。

前208年赵佗封关绝道,阳山以东脱离南海郡近百年。这近百年,闽粤赣交汇处经历了汉封海阳齐信侯、南武侯二合一的南海国,南海国灭亡又分封给南越国、闽越国。而南海国被分割后,并没有设置揭阳县,而是荒废了(定揭丞印所在地只有一块铺地砖)。这一百年间,南海国原范围,仍然充当着制衡闽粤的中间力量。汉定揭关、汉封海阳齐信侯、汉封南海国,是制衡赵佗南越国东境的三大力量,直至海阳齐信侯荣升归乡,南海国被南越国和闽越国分割,到汉廷出兵平越,汉初刘邦更多依赖的是诸侯,而不是县,也就是说,闽越国、南海国、南越国存在,揭阳县就是未置,解决了这三个王国后,汉廷才封史定置揭阳县,这符合逻辑。

《南越列段》“及越揭阳令自定属汉”的越并非南越,也非闽越,而是越之世的越,这就是“揭阳”这名未有县先称“令”的原因,至少,这段话无法证明揭阳令是南越国赵佗任命的县令。

西汉初年,侯国並不归所在地郡守管辖,然从地理疆域上说,这些被置为侯国的县却是所在郡不可缺的一部分,郡守尉仍然需要行县至侯国。显見其对于侯国的事务仍有一定的处理权。侯国被废除后,仍将自然成为郡的下属县,出于对当时政区地名复原、地名继承的需要。潮州海阳县就是海阳齐信侯留驻越地十年后(前201-前191年)而留名于世的。

西汉时期,汉庭分封了八百多个侯国,有的侯国仅存几十年,有的是后人继承前辈侯国的,应有尽有。汉初是侯国交错王国,后期则王国内不设侯县。各个时期又不断增减侯国,所以汉封侯国是中国历史一个特别现象。

南武侯织因汉高祖临终一句:“南武侯织,亦越之世也,立为南海王”,升级南海国。刘邦这句话信息量很大,既然用“亦”,就必然和别人比较得出的结论。和谁比较呢?外姓侯越将就只有闽越王无诸,齐信侯两人。无诸远在闽中郡,也不同级别,刘邦会拿南武侯跟谁比较呢?只能是跟并肩作战的海阳齐信侯比较。那么问题来了,南武侯原来名不经传,为何刘邦会升南武侯,而没有升齐信侯为王呢?为何凭原南武侯地就可升王呢?只有一个可能,南武侯立下战功,其地加上齐信侯地,也是古越国之一,组成了南海国。而更有条件的齐信侯肯定也会封王,只是时机尚未成熟。所以魏人颖说,“今复南武侯为王,复遥夺佗一郡。”值得注意的是“遥夺”二字,如南武侯与南越国相邻,为何需遥夺?遥夺的意思应是齐信侯“摇”夺,即“摇”夺“佗”一郡。如果南武侯与赵佗相隔,真的需“遥夺”,那中间会是谁呢?“遥夺”一字双关,是隔空遥夺,更是摇(毋余)夺。

汤田昭在为《温州府志》所作《序》中曾说:“历观往牒,东瓯君长,七闽、南闽越皆据有疆土,南面称孤。”南越即南粤,盖指摇被封海阳侯而言。这证明东瓯温州人也认同齐信侯曾在南粤海阳为侯。

《史记》卷十八•年表第五《高祖功臣侯年表》“海阳”条载: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三月庚子日对越族的摇“以越队将从破秦,入汉定三秦,以都尉击项羽。封海阳齐信侯1800户。”南武侯地处于内陆,为何刘邦会脱口而出做名南海国呢?因为在刘邦的下意识里,南瓯之南,海阳之海,南武侯之南,海阳齐信侯之海,自然就顺理成章南海了。

故汉高祖封南海王时描述的口气,几乎是不用考虑,脱口而出。海阳侯地就在南武侯地以南无疑,分封海阳齐信侯,后又插入南武候,立南海国,实为替换齐信侯摇回归故里做准备,可惜刘邦未能亲为就已驾崩(公元前195年)。

四年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惠帝问大都推举功,汉廷以:“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立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举”即列举,高帝时越功,就是高帝时摇毋余在越立的功绩,“闽君”就是闽越的“侯”,“越功”,“闽君”在一起使用,目的是为了区别瓯,实际阐述的是摇毋余在越为侯的功绩!而不是在东瓯或其他地方。摇原是东瓯裔,如果“越功”不是指在闽越立的,那就跟不上地位变化的节奏。显然,汉惠帝封东瓯王,已不能像汉高帝说的“东越狭多阻,闽越悍”一样理解。“闽君”已不是指齐信侯在东瓯为侯,越功也非东越之功。

齐信侯单是稳定粤东闽南,其民便附,促使南越、闽越归顺汉廷的功绩,跟南武侯四处惹事比起来,当然值得称道。封东瓯王以后,其原封地自然做为南海国郡县。所以南越国、闽越国都没有记载海阳侯地。南海国虽然在汉文帝时期灭亡了,却永远保留了海阳县地名,并成为义安郡驻地。不然,历史不可能没有记载何时设置海阳县。

《史记》在国名海阳一栏中注明,索隐曰“亦南越县”,索隐,今天来说就是“特别说明”的意思,说明海阳亦南越县。孔子说:“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因南海国生事被灭,历史没有公开记载,但又必须留名,后世有述焉。南海国被灭,历史避讳了几百年,这就是汉廷二百多年后才记载海阳齐信侯在辽西郡的原因,不可信矣。

因赵佗告状和南海王织不安分,汉文帝默许淮南王灭了南海国,原海阳候封地被划入南越国,南越界东达漳州盘坨岭。南武侯地今赣南闽西却没有纳入南越国,而是归入闽越国,其地没有并入吴国豫章郡,也没有并入淮南国庐江郡或长沙国。

海阳齐信侯不但产生了海阳县,而且也带来了东越的民俗,史定安道侯也产生了揭阳县。这也是今日闽粤赣界民系交错的历史原因;也是南海国、海阳方国后来形成闽西、闽潮民系及海阳置县史料缺失的原因。时间应该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1年),即海阳齐信侯被加封东瓯王前后,比揭阳一名早了八十年,如果从海阳齐信侯封侯算起,海阳侯县比揭阳侯县早了九十年。

《南越列传》:“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公元前111年西汉武帝元鼎六年,汉封安道侯揭阳定,以越揭阳令降侯,六百户。这说明,定揭县的揭阳令降侯置揭阳县,揭阳县就是这样来的。

据《高廉揭氏族谱》记载:“揭原史姓,汉初时,豫章郡史焕公之长子定公,智勇超群。出生于汉文帝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农历十一月十六子时。于汉武帝时为护驾将军。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王王郢发兵进攻南越,汉武帝派王恢、史定兴师平乱,兵出南昌,未过南岭,闽越王弟杀郢以降,天子羁留史定为揭阳令。未几,因南越相吕嘉叛主,杀中国使,史定籍揭阳人民财赋总绘南越地图,挈地上奏天子,并承天子令,会诸将来番禺,捕获南越叛首吕嘉、建德,如命屯兵梅岭,挫败东越馀善的称帝叛乱。两役奏凯,收平南越、东越归汉。武帝嘉其忠勇,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十月十四日发圣旨加封史定为‘安道侯’,以揭邑为姓,赐姓‘揭’,改名‘猛’,此为揭姓之所由也。”安道侯前111年封给前162年生的史定。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0年,作者是在狱中完成的。按照《史记》记载历史人物的方式,揭阳令包括不知名的揭阳官的统称。就如《史记·扁鹊传》一样,扁鹊并不是一个人的名,而是一个中医流派的统称。如果不是统称,扁鹊同一人的历史记载跨度是200至300岁。从成都出土的医书《敝昔医论》分析,这就是《战国策》和司马大人笔下的医圣“扁鹊”,可见,“扁鹊”是“敝昔”,往昔,前辈的意思,指一个中医流派,不是一个人。但《战国策》和《史记》都把“敞昔”人名化,变成“扁鹊”,因为史定汉朝被赐揭姓,世袭揭阳令,后人就都就高不就低,都把揭阳县令称为揭阳定或揭阳令,包括杜撰秦置揭阳县。汉揭阳令也都以史定自称。揭姓人也以揭阳定称谓揭阳令,就如今天有人虚构潮汕,历代就可变成潮汕一样,“揭阳令”是《史记》对所有“今”古揭阳官的统称。

实际上,不论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恒公》,还是《战国策》写的扁鹊,都有注明扁鹊乃上古神医,后代医术高明者都被称为扁鹊。人们就用传说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司马迁修《史记》,采用《战国策》的史料计有八九十处。《战国策》、《史记》都并非有现代完整的记录手段,含糊的记载免不了。要不然,也不至于“定揭丞印”是什么,海阳县是怎么来的都没有记载。从五华考古可以证明,司马迁的《史记》,短暂的历史事件都没有列入。

漳州市《漳浦县志·古迹》记载:(盘陀岭上蒲葵关)为“汉南越故关”,《读史方舆纪要》按《淳祐志》之说认为是“汉初南越所置关也。”《舆地纪胜》则说为“东南二越界”。这说明,当年秦军并未在此处设关,更没有秦揭阳界,也没从这里进攻闽越王。只是到了汉代,才有南越揭阳界线,秦揭阳县纯属乌龙。广东省地图出版社近年采纳潮汕论者秦揭阳县说,真的丢脸丢到家了。

《姓氏考略》载:“西汉初年有揭阳定,为功臣,原姓史氏,官拜揭阳令,以任职的地名为“揭阳氏”,后改为单姓“揭氏”。揭阳,在广东省东部,榕江上游。”这已确认史定不是秦揭阳令而是汉初揭阳令,实际也确定了汉揭阳县治在榕江上游,不是榕城。

史记《东越列段》载:东越王余善生前竟然“刻武帝玺自立”,自封为东越武帝,狂妄自大、自取灭亡。汉武帝派四路大军剿灭东越王余善。“天子曰: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诏军吏皆将其民徙处江淮间,东越地遂虚。”

司马迁说:“太史公曰:(闽)越虽蛮夷,其先岂尝有大功德于民哉!何其久也。……然余善至大逆,灭国迁众。”闽越王无诸是历史功臣,东越王余善是历史罪人。余善大逆,被汉武帝“灭国迁众”,造成了福建历史空白四百多年,直至“永嘉之乱”中原移民进入。这个东越,应该是福州一带,包括蒲田,虚了几百年地的蒲田,居然是潮州人的祖宗?得出这结论的学者,就是有意诋毁潮州府文化的败类!

倒是这段时间,源自粤东潮州凤凰山的畲族,整体扩散闽西北赣南。南海国亦越之世成为永恒。永嘉之乱中原移民进入闽越地,被学者杜撰成潮州人福建祖!今东南各省,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杭州城里。这次移民活动,据说形成了“客家人”族群。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大量北方移民经福建进入广东潮州等地,潮州人并非福建祖,而是潮闽同样有中原移民迁入。

汉封海阳侯地、汉封南海国、汉置揭阳县、晋义安郡,隋唐潮州,这些都是闽南粤东大范围的地名。跟今揭阳市都沾不到边。广东五华狮雄山遗址,从其建筑规模、文化堆积及出土文物看,特别是器物上钤有 “定揭之印”、“定揭丞印”、“藩”的封泥,可认定为秦汉定揭县治遗址。该城址始建于秦平岭南之际,扩建于“高祖六年冬十月,命令天下各县邑筑城”《汉书》。毁弃于汉武平越时期,定揭县亦为汉揭阳县所替代。揭阳一名说明,汉揭阳是在秦定揭县以东,县治也肯定不在今揭阳境内!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潮州继承义安郡,潮州继承的义安郡并没有揭阳县,潮州并非从古揭阳来的,海阳侯地才是潮州的史前历史。秦揭阳关,汉揭阳县只能是一个消失的名称。一个地方通常是以最高行政地位代表的,秦揭阳戍没有范围,汉揭阳县范围包括粤东闽南,县治也不在今揭阳市范围,与今天的宋置揭阳市亳无交集,更无历史沿革继承关系。说揭阳市历史最悠久,就像在说揭阳市凭名称就是古揭阳一样,这不是在欺骗无知的人吗?揭阳市继承古揭阳县历史凭什么?凭宋置县治吗?可笑!整个义安郡历史二百六十多年没有揭阳县,隋唐潮州近几百年也没有揭阳县,到了宋代潮州才置属县揭阳县,难道宋潮州府设揭阳县,是为了继承已经近千年没有行政设置的汉揭阳县?纪念汉揭阳而已吧!

有潮汕论者说,粤东不显示古揭阳是历史虚无主义。却忘了潮汕二字本就是缺揭的;历史没有汕字,就说有潮汕,其实都是历史虚无主义。潮汕一词本就不是中华原生态文化产生,也并非民间约定俗成,而是商埠洋人原创,并在征税过程一手导演的。证据显示,潮汕是商埠洋人干涉中国的结果,潮汕二字用于表述中国地方传统文化,是崇洋媚外西化思潮作祟。

所以,说地方历史,三个市本来就同属一地潮州最久。论建制,定揭县、古揭阳县治并不是在揭阳市境内,与揭阳市无关!秦揭阳县是杜撰,汉揭阳与宋置揭阳并没有继承关系,如果揭阳市凭现名称就可搬来定揭县治或古揭阳县治,那便是中国史学界的沉沦。

如果以市论,汕潮揭排列已经说明问题,若以县治论,今榕城是宋置揭阳县城,三市最慢!汕头有潮阳县,潮州有海阳县,都比宋置揭阳县历史悠久。以区域中心论,潮州府城历史地位最高,历史长达一千六七百年是区域直管中心,自然形成了属于潮州名属的文化。至于古揭阳(定揭),粤东三市和梅州,闽南漳州都有份,实际也等于谁都无份,应由省一级继承。潮汕论者说揭阳县历史二千二百多年,古今揭阳不分,明显就是公开造假!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1952年至1957年,新中国设置潮州市为粤东行署驻地,领二十一县,已经向全世界宣布潮州市是继承潮州府的城市。汕头学者重拾清朝商埠洋关西方列强推销的潮汕论,挟洋自重,府埠并称自称中华传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历史学一向追求严谨,对于可靠史料之外的那些属于推测、阐发的部分,原则就是,“无征不信”,“孤证不足为据”。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历史的事实是由矛盾的陈述中间清理出来的(马克思给恩格斯的信件)。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当然,这是当地的历史形成。如果以现在的潮汕揭三市的当地人而论,可以说,三地目前都是福建移民後裔,當然是福建的文化。而三地的历史,要数掲阳,秦朝时广东古邑四县之一,但那時的揭阳居住主人及文化与目前的福建文化截然不同,福建人移民到粤东那是明清之事,它們以強势赶走当地土著,占据粤东粤西沿海岸。其次历史就是潮州,以前叫海阳,汕头是澄海县一个海边码头,后來建国后由於政治原因变成三地政治经济中心,汕头的历史最肤浅。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小品丨配音丨美食丨工艺丨夏雨来丨揭阳兄丨林江丨陈四文丨林大钦

广东粤东三市揭阳、汕头和潮州,哪一个历史最为悠久?

主编希望与您成为朋友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