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蒙城民間故事」千里送鵝毛

元末年間,蒙城縣東關莊子祠,住著汪姓母子二人,靠種幾畝地過日子。

有一年春天,莊子祠前來了一個戴破僧帽、穿破僧衣的小和尚,化緣討飯。汪氏見過這小和尚餓得面黃肌瘦,十分可憐,忙給他做飯。吃過飯,汪氏和小和尚拉起家常話來。小和尚說:“俺家住鳳陽府鍾離太平鄉,俗姓朱,兄弟排行最小,名叫重八,家鄉遭荒旱、鬧瘟疫,父母和哥哥都病死了,只得在當地皇覺寺裡當了和尚。師父說俺年輕飯量大,管不起吃的,給俺一個木魚,一個瓦缽,叫俺外出化緣……”汪氏打心眼裡可憐這小和尚,隨口問道:“孩子,你到處要飯,連床被子都沒有,如何在外過夜?”小和尚笑了笑,風趣地回答說:“俺下鋪地來上蓋天,日月星辰伴我眠!”汪氏一聽,心中暗想:別看小和尚窮得這樣,人小口氣不小!忙叫過兒子汪大,領著小和尚到祠後茅草菴裡歇息。

小和尚吃了幾天飽飯,人也精神起來。他和汪大一塊挑水澆園,又幫汪氏燒鍋、放鵝,手腳十分勤快,特別和那幾只白鵝混得最熟。

汪氏見小和尚為人老實,幹起活來又肯賣力氣,就想收小和尚做乾兒子,小和尚也樂意認乾孃。這樣一來,小和尚在祠內住了些時候,就辭別了乾孃和乾哥,前往亳州方向雲遊去了。

一晃二十多年的光陰過去了。

自重八走後,汪氏時刻惦念著乾兒。後來,聽人傳言,說重八在濠州郭子興①手下升了什麼官兒,又說他在淮西一帶雲遊了幾年,拜了一個名叫瑩玉的和尚②為師,學得一身武藝,參加了反抗元朝的紅巾起義軍,可始終得不到確切信兒。

又過了幾年,元朝失了天下。鳳陽府一個名叫朱元璋的人在金陵坐了朝廷,國號大明,人稱洪武皇帝。汪氏老母做夢也想不到當今皇上,就是早年收留的和尚乾兒。

一天,一名欽差大臣攜帶聖旨來到鳳陽府壽州蒙城縣衙門,說是接汪氏母子進京。縣官一聽,嚇得驚慌失措,怎敢怠慢,急忙陪同欽差,前往莊子祠拜見汪氏。汪氏得知乾兒子重八如今做了皇帝,心中萬分歡喜,一時樂得不知如何是好。

欽差命丫環替汪氏梳洗打扮,穿戴上鳳冠霞帔,不到半個時辰把一個窮老媽媽打扮得花團錦簇。汪大也穿著整齊的新衣,收拾行裝準備進京。欽差見了這母子所帶的破爛家當,怕丟了皇家的臉面,只好婉言勸說:“老太后,皇家京城裡金銀財寶多的很,這些舊家當就別帶了。”汪氏想想說:“你說的也對,這些東西不帶也罷,只是重八小時候喜歡白鵝,我帶一隻肥大的白鵝吧。”自己還親自搓了根麻繩拴住鵝腿。欽差吩咐縣衙備了一乘大轎和一匹高頭大馬,請汪氏母子二人上轎、上馬起程。

一路上,各州府縣迎接,前呼後擁,好不威風。汪氏坐在轎內始終懷抱那隻白鵝,還不時叫侍女打開轎簾,觀賞沿途風光。行路人見這等光景,想笑又不敢笑,只是在背後偷偷議論。

蒙城離金陵約千里路程,這一天來到京城對岸的長江渡口,汪氏母子和欽差隨行等人離岸登舟,汪氏只顧觀看長江的風景。誰知那隻白鵝,一見江水滔滔,便張開雙翅,掙脫繩子,撲稜一聲,飛入江中。汪氏老母急忙伸手去抓,只抓得幾根鵝毛。

到了京城,朱元璋親自把汪氏母子迎入後宮,酒席宴上,汪氏母子手捧鵝毛說起白鵝飛江的事,心裡十分惋惜。朱元璋感念舊日情分,急忙站起來雙手接過鵝毛,說:“老孃進京來看孩兒,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從那時起,汪氏老母千里送鵝毛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句話也就流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