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连滴滴副总裁也离职了,滴滴还有未来吗?

夜雨胖星


滴滴副总裁的离职,让人联想到了滴滴的未来。其实,滴滴副总裁的离职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滴滴的未来和副总裁的离职没有太大关系。滴滴要想有好的未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任何人、事、物,要想永存世间,一定要有其价值所在。

一个人活在世上,一定要有其社会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取为社会做贡献。不然,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活着的意义。对于事物也一样。如果滴滴的出现,不能给人类带来任何便利,反而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那么它的存在就毫无价值可言,那就更不用讲未来了。

二、要有正确的原则。

很多东西,无规则不成方圆。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确定一个正确的原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滴滴出行来说,它应该遵循这样一些原则:遵守交通规则、把乘客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滴滴司机必须要遵循的准则,滴滴公司一定要做好驾驶员的行为规范以及必要的培训。滴滴出行存在本来就是为了便利,如果一味追求利益,违背道德、违反法律法规,那自然是没有未来的。

三、要不断地改进。

滴滴出行从上线到现在的下线,其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最可怕的是出现了杀人案。其实,我们在之前就应该发现这些问题,并且重视这些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如果滴滴公司之前就能够做到严格监管的话,就不会导致如今下线的下场。很多事情,都会出现问题的,我们要要学会根据问题,不断地做出改进,才会有更好的未来。

总之,任何事物要想有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为社会的整体利益着想。如果自身利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发生冲突,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你觉得有道理吗?


我是职场达人“萍行职场”,感谢你的关注,升职加薪有套路!

萍行职场


滴滴近期出现的这些事情,以及网友们提供的不安全乘车经历,让我这个总觉得这种危险距离我很远以及完全不害怕的人开始紧张,最近不敢用滴滴,万不得已也是出租车,或者是公交车。(文章很长,但是为了你和身边的安全,我希望你可以看下去。顺手点个关注吧)

我今天在别处看到一位乘客的亲身经历,说实话瑟瑟发抖:(刚刚审核不通过不知道为什么)

就如博主所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先保护好自己,不管滴滴以后的未来如何,我都希望这样一个以便民为口号的平台能给我们一个安全的环境,也有人说这事怪不得滴滴,杀人强奸犯在哪里都可以杀人,但是如果滴滴可以严格把控司机,可以提高平台安全性,可以再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有相对应的措施,相信这类事件会少很多吧?一个平台想强大,至少应该保证他的用户的安全不是吗?从现在的局势分析一下滴滴:

首先滴滴已经是出行的代名词,就像火腿肠和双汇、红酒和法国、火锅和四川、咖啡和星巴克关系一样,在我们心中的定位就和行业划等号了,即使它出了种种问题,品牌还在那里。别的品牌想取代很难。

然后滴滴平台开通出租、快车、专车、顺风车、租车、代驾等一切与车有关的业务,而且越做越大,想象一下,你是愿意装一个APP解决所有出行问题,还是愿意装顺风车、快车、专车等一堆APP呢?目前市面上有和滴滴竞争的,但是没有能和滴滴抗衡的。

就像之前网友们说的我想滴滴卸载了,但是却发现没有别的软件可以代替滴滴。这个结果是让我们很失望。

其实滴滴不是不可以整改,至少可以联合投资方腾讯、阿里、百度的大数据对行为异常、道德、犯罪污点的用户重点提醒,司机路线行驶异常警报,乘客报警便捷按钮,最大限度减少此类事件,或许还有很多别的措施。

希望滴滴真的可以好好反思自己,别再让用户失望。再怎样一家独大用户也永远是需要维护的!

#你以后还会用滴滴吗?#


疯狂小狗CrazyDog


如果滴滴这次仍旧只是口头上诚恳道歉,拿不出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安全举措或者靠谱的整顿,那滴滴不仅仅是让人心凉,而是彻底丧失人心,并会逐渐淹没在人们的批评声中!


距离郑州空姐遇害案过去不过三个多月的时间,又一个姑娘,在如花般的年龄,就此凋零。令人痛心,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滴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顾浙江女孩遇害事件,女孩子也不是没有警觉,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向亲友发出了“救命”二字。亲友也立刻报警,并联系滴滴。而滴滴客服很客气,以“保护用户的隐私”为由,拒绝提供车牌号,然后,就是各种踢皮球。

警方发布的信息说,警方三次要嫌疑人信息和车牌以便更快地查询到位置,但两次遭到拒绝。


在事件处理过程中,显现出的是推诿和拖延,就这样,时间过去了,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滴滴能更迅速的应对,警方能更快出动,或许,悲剧可以避免。


需要注意的是,24日乐清女孩遇害的前一天,8月23日,犯罪嫌疑人钟某就曾被另一位乘客林女士投诉过性骚扰!可惜平台无动于衷!他将她带至偏僻地,蓄意不轨,林女士逃脱后当天就向滴滴平台发起投诉,但截至女孩受害案发都没有收到相关反馈!

这很清楚地表明:整改后的滴滴,仍旧监管不力,把有犯罪前科的人继续放在平台上接客人;仍旧拖延推诿,在接到投诉的时候置之不理踢皮球。

滴滴目前存在的漏洞实在太多,如不及时更改,将来会有更多的受害者,滴滴目前已经凉了很多人的心,能否有更安全更让乘客信服的举措出来,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当然,其他打车软件其实也一样,有诸多安全隐患,坏的是人心,而企业错在给坏人提供了平台。坏人不分场合地点,譬如今天刚上热搜的某货拉拉司机,

我们期待打车行业更完善安全,也希望社会能有更多关于女性的保护政策和法律,更希望所有男性能学会尊重女性,但在这一切到来之前,我们唯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学会保护好自己。


动容交友


人员离职是正常状态,滴滴最大的问题不是副总裁离职,而是管理层对生命的蔑视,导致了滴滴平台在100天内爆出两位少女被司机残忍侵害致死,而最近五年滴滴被报道的人员伤亡案件高达50起,还有多起因为被滴滴付费公关掉而未报道的事项。


一、滴滴的风险是对安全的蔑视

坦白来说,顺风车模式本身一定会有犯罪,只是概率大小,墨菲定律告诉我们犯罪肯定会发生,Uber 还有6000起人身伤亡事件呢。

但是,滴滴不一样,滴滴对安全的蔑视助长了顺风车的安全性,也让遇到危险的用户并不能脱离危险。首先是在河南空姐遇害后,滴滴短暂下线了用户评价功能,但在乐清少女被杀害前,滴滴又偷偷上线了该功能,这样别有用心的司机就能够通过评价来筛选作案目标,这样乐清少女就遇害了,如果没有这种功能,女生会更安全。


当被害女生朋友要求滴滴提供资料后,滴滴客服一直不作为,最终导致错过了救援最佳时间,而最终被爆出滴滴客服是外包的,根本没有任何的权利处理投诉。

二、滴滴被资本绑架,对安全不负责任

滴滴成立六年,融资超过200亿美元,估值高达640亿美元,但滴滴被资本绑架了,所有的企业决策都变成了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以及获得利润,所以用户的投入和安全危机被滴滴放弃了。这才是导致滴滴连续出现安全事件的原因。

在新的道歉信中,滴滴程维和柳青说要以用户安全为中心,而不是以市场份额为中心,但是很遗憾,我对此不以为然,当企业文化形成,同时对投资者负责,滴滴真的能做到不考虑市场份额?


你卸载滴滴了吗


毛琳Michael


新政落地对于网约车行业的冲击,基本已经成为定论,而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滴滴了。镁客君通过查阅资料后发现,新政之前,滴滴北京注册司机数量为110万,上海数量为40万,但是两地实际活跃司机和车辆仅有20%。但是,新政出台后,在这20%的活跃车辆中也仅有不到10%的车辆和司机是符合相关规定的。

更何况,新政要求私家车需要转换为营运车辆,加盟的司机群体还将增加为满足这一需求的成本投入。如此一来,与车检、保险、燃油等成本叠加,平台抽成比例的上升,滴滴这样的C2C平台就毫无优势可言。司机离场,进而演变成用户量和用户需求的降低,再次导致司机减少,C2C平台进入恶性循环。

上述还仅是运营层面,再上升到资本层面来看,滴滴往后的日子或许会更加艰难。用户和司机的大量流失,必然使得投资人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并且极有可能逐步撤资。撤资之后,滴滴这样的C2C平台估值就会受到影响,预想中的公开上市自然也就泡汤了。

如今的网约车行业,滴滴以往依靠烧钱补贴,取悦民众、投资人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更何况这样的方式根本就不是商业的本质。滴滴这样体量庞大的平台迟迟无法通过资质审核,进而可能导致自家符合网约车标准的司机转投竞争对手的帐下,因为将来网约车平台,符合标准的司机或许将成为最宝贵的资源。


镁客网


最近滴滴接连出事,滴滴出行应用已经从8月20日的第9位下滑至本周三的第61位。大量用户开始抵制滴滴,卸载滴滴,改用货拉拉或者美团。此事或许是美团打车巩固护城河的机会。

滴滴看起来似乎很危险,口碑和业绩双向下滑,滴滴的至暗时刻来临。但是更多时候,用户没得选。


网约车是个有门槛的政策性行业,前期,滴滴、快的时期,还有竞争,有发展。后面以服务著称的uber进入中国,当时很多用户非常看好uber。但是没过多久,uber就败下阵来,一来在中国政策环境下,外国企业都难免水土不服,二来滴滴当时的战斗力的确强大,下地铁打车,uber寥寥无几,滴滴动手即到。

此外,滴滴对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发展,也十分迅速。滴滴已经在很多地级市普遍存在,地级市车主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反而比一二线城市车主更热衷当滴滴车主,他们没必要当全职车主,很多人白天有另一份工作,夜晚和周末兼职开滴滴。他们的生存压力更小,能给乘客更好的用户体验。


网约车的野蛮生长期早就过去,交通部开始加强网络约租车的监管,要求网约车要" 取得出租汽车类别的《道路运输证》"、" 驾驶员需取得从业资格证 "、" 各地限制网络约租车数量 " 等。

在这方面,滴滴的做法是,从政府部门挖人担任要职。

在与快的合并之后,滴滴挖来了政府部门司局级干部李建华,任首席发展官,8 月又挖来了交通部运输服务司出租汽车管理处副处长张贝,任滴滴出行副总裁,滴滴政策研究院院长。滴滴的首张专车资质许可证,便是李建华主导运作的结果,滴滴出行遭遇的第一次政府约谈则由张贝亲自出马。


滴滴看似做了万全准备,然而三个月两起命案发生,又将其带入至暗时刻。但是,滴滴垄断了国内网约车市场,日子过的舒服,没有竞争对手,用户出了用愤怒的情绪来表示不满和抵抗,并没有其他办法。我们选择美团、选择货拉拉,但核心的安全问题没得到解决,谁又能保证,美团打车和货拉拉不会是下一个滴滴?


至于问题种提到的朱磊,他离开滴滴时,滴滴的口碑和业绩也并没有下滑到如今局面。朱磊是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商业事业部总经理,负责与汽车相关的商业战略和产品研发、广告、大数据分析及战略联盟等事务。

但是,直到朱磊离职,他主导的项目,一个也没能落地实施。所以,他的离职,其实对滴滴影响不大。

如今,滴滴要解决的,是平台的安全隐患,以及傲慢、冷血的态度。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连滴滴副总裁也离职了,但是滴滴还倒不了!

虽然,近日滴滴顺风车发生第二起司机强奸并杀死女乘客案件;但是说滴滴会因此倒闭还是太低估资本的力量了。滴滴作为近年来融资最多的出行巨头。其实顺风车只是其业务中的一小部分。不过最受大众诟病的就是滴滴利用顺风车来搞社交的噱头,甚至其广告文案大有将滴滴顺风车变成猎艳的流动夜店的趋势。因而才使得滴滴顺风车问题不断!而滴滴也正是想靠顺风车的社交噱头来吸引风险投资。因此现在滴滴被迫下线顺风车,不会使其倒闭!

但是,滴滴公司必须从接连发生的女乘客被强奸和杀害的恶性事故中吸取教训。因为滴滴做成现在这样,就是由于在风投嗜血的本性下,靠着资本的力量形成了垄断。因此,滴滴并不能认为她天然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一旦滴滴成为大家人人喊打的过节老鼠。用户放弃你,你有再多的资本支持,也是死路一条。比如现在后多网络大V都明确表示已经卸载了滴滴。可见滴滴必须顺应民意认真整改,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地震博士



首先滴滴属于新兴的互联网企业,主要是网约车业务。属于互联网+交通的概念,行业短短几年,发展快速。还记得当年的快的、优步和滴滴争夺中国市场份额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场面吗?广大的用户们,几乎享受到了打车不要钱的红利。当时我身边的同事,有车也不开,就连油钱、停车费也省下了。见面聊天时,网约车的话题总是不断。我想每个城市的情况应该都差不多。



互联网企业有个最大的特点是烧钱,为了快速的让用户知道并使用。平台型企业,轻资产这些特点,决定行业内一旦有竞争对手,就是生死相争。谁前进的脚步快,有强大的财团支持,谁就有可能是最终的胜利者。烧钱的背后就是决定谁是行业老大,这个过程有些时间长有些时间短,比如外卖和单车行业,现在老大还没有诞生,就算诞生地位也不牢固。

而滴滴不一样,已经是一家独大。行业垄断地位不可小觑。试想一下,如果把你手机中的滴滴软件删除后,还有第二个打车软件可以使用吗?很遗憾的结果。真的就算有,在使用和等车时间上也没有滴滴便捷。当用户没有选择的时候,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要么用要么删?今天这张图片刷爆了朋友圈。


两件事儿,两个女孩子的生命,能对滴滴的业绩有怎样的影响呢?该使用的人还一样使用,相对一天的用户使用总次数,这两件事是偶然当中的偶然。和中彩票的概率差不多。小概率事件放大固然不对,换个角度发现,行业垄断让消费者在其中不爽。有律师朋友说:滴滴的行为应该由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按照反垄断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要求其转让营业,股份或者资产。

毕竟任何新事物在诞生时,就存在争议。在矛盾中,寻求发展。看问题分两面,如有不对,请指正。


雪哥不是女滴


这个问题有点久远,大家很多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正巧现在滴滴摊上了大事,继空姐遇害案后,有一个女孩遇害,而且是在被害人向朋友多次求救,这个朋友多次向客服说明情况,请求给出出租车的车牌号和相关信息,滴滴客服表示要等一个小时,这个朋友等了一个小时后,滴滴表示还要再等一个小时,一直在机械性的回复同样的内容,说已经做了加急处理,请耐心等待,不要着急之类的,而且在报警后,警察亲自询问司机资料,竟然以不方便透露司机的信息为由给拒绝了,从三点四十给滴滴客服第一次询问,到得到消息时是五点四十,滴滴客服告诉这个朋友说已经联系过司机,他说的这个人没有上车。



生命安全就在那一瞬间,如果这次滴滴能够及时认真的对待客户的求助,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警察,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滴滴也不会导致到现在全国停止运行,高管被免职的地步,客服这样的态度,总不能是说平时接到了太多电话?那每年公安局接到的报案不比滴滴少吧?有人说全国这么大的体量,鱼龙混杂的人很多,出现纰漏很正常,没错,司机的好坏没办法控制,但是滴滴这次消极怠工的态度让人非常气愤,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为什么滴滴客服不及时把司机资料告诉警方,而且傻子一样的去问司机有没有载受害者?excuse me?脑子是进水了吗?司机难道不会因此觉得事情败露而着急杀人灭口?



滴滴这个服务态度看上去语气文明,也及时回复,但是可气的是就是这种不好不差的态度,如果问题不严重,让你投诉他也没办法,(很多行业客服就是这样,来回跟你说些没用的,你说投诉他,他也没有说难听的,但是就是跟你说些场面话,能把你气炸)而且滴滴司机一直也吐槽,滴滴不是就近派单,几公里以外也会给你单子,而这段路程是不给钱的,另外一个就是滴滴抽成太高,简直就是躺着赚钱。



距离前不久的空姐遇害案,大概只让滴滴学会了如何公关,把不利的舆论声音降低到最低,只是在面子上做足了功夫,内里烂透了也要把面上弄的很漂亮,而且这次不负责任的客服,比上次事件更加恶劣,滴滴在短时间没难翻身,公关估计也没用了,未来还看有没有其它公司能迅速顶上滴滴的位置,否则时间一长,被大家慢慢淡忘后,难免不会再次东山再起,毕竟市场在那。


风云一点通


马云说过:打败我的将是一纸文书。这句话恐怕要意外应验在滴滴的身上。

  • 新政紧箍咒

从去年并吞优步以后,滴滴,这个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巨无霸,在新政的紧箍咒下显得步履维艰,无论是口碑还是日活量,均进一步走低。

以下是去年8-11月滴滴与优步的日活跃量,对比之下,二者合并以后,日活量一路向下。

2016年12月,新政实施4个月后,滴滴出行技术副总裁、商业事业部总经理朱磊低调离职,然而在业界看来,分明是滴滴人事内部的“地震”。外界猜测,作为滴滴创始人的程维,在应对新政新局面时的捉襟见肘,让滴滴高层分崩离析。

2016年7月至11月,政府一系列网约车新政文件如紧箍咒,让正志得意满的滴滴备受煎熬。京沪等地的网约车新政日益严苛,不仅要求当地户籍,还规定了车辆的轴距、排量、年限、公里数以及接单方式,滴滴无奈之下,矛头急转,提高了平台收成比例,取消了一系列优惠,将一批网约车司机彻底惹急了。

一批依靠滴滴平台卫生的司机曾计算过一笔费用,新政以后,自己的月收入不到3千元,而一旦面临乘客的恶意投诉,滴滴账户将被封禁,职业风险加大,收入反而更低。许多滴滴司机选择放弃滴滴,转而跑起了黑车。

失去了一部分滴滴司机,用车成本进一步提升,滴滴冷不防又面临共享单车的竞争。快车业务下滑以后,滴滴瞄准了短途公交,在京沪推广小巴业务,但是相对定位短途的共享单车,滴滴天然的不占优势,等待时间长,用车更贵。

  • 双向制衡已被打破

在滴滴的生态系统中,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乘客、滴滴平台、政府四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双向制衡。

城市的打车难,交通压力大,迫使政府对滴滴暂时放任不管,而滴滴的乘机壮大,又使得出租车司机的利益受到伤害;出租车司机联名抗议,全国各地罢工事宜也并不少见;政府于是急于出台新政,平衡各方利益,给滴滴戴上了紧箍。

戴上紧箍的滴滴,其估值的天花板便被锁死,未来的滴滴,必然要择机突破。

早期的程维似乎没有看到这层关系,他曾说,过去四年滴滴走过的路,从禁止手机软件叫车、不允许加价、部分地区禁止高峰期使用打车软件,到2014年政府鼓励打车软件替代传统电话叫车,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在国家层面支持网约车发展的国家,这种趋势甚至是早于欧洲、美国的。

程维企图借助滴滴去影响政府决策,但是交通部显得更为睿智,虚晃一枪,又规定:各地根底本地区实情,自行制定网约车的实施细则。

一招太极拳,借力打力,将滴滴的影响力分散开来。这样情境下的滴滴,便疲于奔命,再难对新政产生影响了。

也即是说,滴滴影响政策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双向制衡也完全被打破。程维没有看到,在滴滴并吞优步程维国内巨头以后,整个网约车的业态已经基本成形,政府作为管理者的角色势必要出手规范管理。

2月8日,广东省拟将网约车正式纳入出租车管理范畴,目前正在征求意见阶段。相关说明中,明确将矛头指向了滴滴网约车,指责其“对出租车市场造成不公平竞争”。滴滴,又一次面临大考。

中国一向一面这样的问题“一放即乱,一管即死”,对于滴滴,正是如此。

向死而生,如何打破千亿市值的天花板,程维和滴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