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同治皇帝在位13年,为什么没有子嗣?

EvaLongoria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应该相当熟悉了吧,它所代表的不光是中国传统的孝道,更是家族繁衍生息的推动力。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繁衍后代,在中国人眼中,一个妻子或媳妇必须要为家族生下一儿半女才能算是合格,否则就是不祥之人。

所以中国历史上就有了“母凭子贵”“养儿防老”的旧俗。到今天,虽然这些旧俗去除了许多不健康的部分,但是中国人对后代的重视仍然存在。甚至一个孩子能左右一个家族是否太平,而且重男轻女的观念也还在一些地区存在着。

在古代,不仅民间重视传宗接代,皇室更是如此。一个优秀的后代能使皇室的统治更加长久,皇族对后代的重视可以说是相当上心了。所以我们才能在如今的宫斗剧中看到嫔妃之间为了孩子斗得你死我活,甚至杀人灭口的行为。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宫斗剧都是取材于清朝,清朝皇宫对传宗接代也相当重视,但是清朝的皇室子女存活率并不太高,同治皇帝更是没有留下一儿半女?照理说皇帝后宫号称佳丽三千,又是锦衣玉食、荣华富贵,怎么会连一个儿女都没有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同治皇帝登基的背景。大家都知道,道光皇帝时期,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清政府惨败,被迫割地赔款,也开创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先河。道光帝去世后,咸丰皇帝继位,英法联军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打到了北京城。

才登基不久的咸丰帝仓皇出逃至承德避暑山庄。留守在北京的恭亲王奕䜣跟英法联军周旋之际,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寻欢作乐,丝毫不顾家园被外敌侵占。亲贵大臣都拿他没办法,只好任由他去。谁知道咸丰皇帝玩大了,最后闹了一身花柳病而死,没想到这一出逃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北京了。

咸丰皇帝死后,由他的长子载淳继位,这就是同治帝。同治帝继位时才6岁,他的母亲就是在晚清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因为同治皇帝年幼,咸丰帝去世时制定了八位顾命大臣辅政,随后慈禧鼓动慈安,联合恭亲王奕䜣斗倒了八大臣。所以同治皇帝回到北京后,由慈安、慈禧两位太后共同垂帘听政,恭亲王奕䜣辅政,慈安太后素来不理政事,所以国家大权实际上是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慈禧太后虽然垂帘听政,但是同治皇帝毕竟是她亲儿子,等同治皇帝到了亲政的年龄,慈禧太后就会将权力交给他。但是同治帝自小就生活在慈禧太后的掌控下,不仅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生活也过得并不幸福,同治帝从小就郁郁寡欢。

成年之后,同治帝并没有表现出处理朝政的才能,在慈禧的控制下,他对朝政也没有什么兴趣,国家大权就一直掌握在慈禧手里。同治皇帝没有权力,过得不快乐,但是他又没什么办法,只能学他父亲整日寻欢作乐,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


同治皇帝如此放纵自己,所以民间会有传说同治皇帝是因为在民间寻欢作乐时,染上了花柳病,所以才生不出儿子。

除了压力过大,慈禧的强势也是同治帝的噩梦。同治帝长大后,就要开始选妃充实后宫,当时慈禧慈安虽然名为共同垂帘听政,但是慈安对朝政没什么兴趣,她的兴趣在后宫,在皇帝选妃的事情是,慈安属意于阿鲁特氏,慈禧喜欢富察氏。

因为祖制,慈安始终是母后皇太后,哪怕慈禧是同治帝的亲生母亲,也是以慈安为长,再加上同治帝自己也比较喜欢阿鲁特氏,于是就娶了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看中的富察氏为慧妃。但是在慈禧的命令下,同治帝就算再厌恶慧妃,被慈禧逼的也不得不经常去她宫里,久而久之,同治皇帝对慧妃就更加厌恶了,更别提和她生孩子了。

同治帝无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同族婚配。按照满清习俗,丈夫死后,允许妻子转嫁给丈夫的兄弟,甚至可以转嫁给子侄辈。努尔哈赤死的时候就说过,他死了以后,他的大福晋和其他幼子交给自己的长子大阿哥收养。皇太极时期,博尔济吉特皇后就是庄妃大玉儿、宸妃海兰珠的姑姑。

还有清朝皇帝选秀都是从八旗女子中选,八旗就那么些人,选来选去,几乎每一家都能跟皇族攀上亲戚关系。所以嫁来嫁去,都是在自己一个大家族中婚配。现代科学表明,近亲结婚对后代会产生影响,清代皇室子女夭折的概率比其他朝代大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还有一些人猜测同治皇帝是不是没有生育能力,现在社会上有一部分男人就是因为没有生育能力才繁衍不了后代。但是同治皇帝是有生育能力的,他的阿鲁特氏皇后已经成功怀孕了,但是同治皇帝还没等到孩子生下来就突然因病去世了,阿鲁特氏皇后也被慈禧下令自杀殉葬,所以同治皇帝唯一的一个后代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清宫生活的残酷我们可以从一些电视剧中看出端倪。就拿《甄嬛传》来说,里面的皇后号称“打胎小分队队长”,剧里的每一个怀孕的嫔妃几乎都遭到过皇后的毒手,雍正皇帝的大半孩子都被皇后害死了。因为几百年的近亲婚配,皇帝的生育繁殖能力和后代基因就非常弱了,加上残酷的宫廷斗争,能存活下来的皇族后代自然少之又少,像同治皇帝19岁就去世了,没能留下后代实属正常。

其实不仅是同治皇帝,还有后面的光绪帝、宣统皇帝都没有留下后代。于是就有一种说法充斥着网络,因为清朝龙脉断绝,气数已尽,上天让清廷绝后,所以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没有诞下子嗣。其实皇帝没有留下后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肯定不是龙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了,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这就是天意。


风逍逍兮易水寒


同治在位虽然有十三年,但是他是6岁登基,19岁嫖妓染上花柳病死亡。按照现在标准来说,这位皇帝其实也就刚成年,生殖系统不过成熟几年而已。

我们先给同治同学上一堂网络生理课

根据为数不多的生物知识印象以及多年经验以及度娘解答。男子生殖系统发育大约在10-14岁,满18周岁性成熟,当然25岁前都有发育,不过同治同学,没那么多时间。

初中生物课本说大约13-15岁左右会进入到青春期,出现遗精现象。而男人产生精子大约在10-15岁之间,根据网上医生回答,普遍应该是在12岁,或者14岁。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之前,是无法让女人怀孕的。

同治一生还在发育阶段,而提早的纵欲必然会让同治出现许多性功能性器官上问题。回到本题,那就是必然影响同治的生育问题。如何影响呢?各位回家纵一下就知道了。

另外同治本就在发育期,即便是十六七岁“龙性初成”,大婚后亲征。按照现代医学观点看,其实也是在发育期。发育都没完全,同治就玩嗨了,那引发的性功能衰退、阳痿、不射什么的情况都会在这个时候埋下病根。

再给同治上一堂心理课

同治很不幸,六岁登基听着哪些枯燥又不懂的东西还不能乱动。跟慈禧的关系不好,总是挨训;好不容易大婚,娶不到想娶的,得跟母后支配的人相处。

可见同治从童年开始就受到很大的压抑。心情不好,小蝌蚪的活跃度就不高,质量就不高,自然小蝌蚪就心不甘情不愿了。

爱新觉罗家的近亲通婚

关于这一点,不需要多说了,爱新觉罗家最多的就是近亲婚姻、乱伦婚姻。从努尔哈赤时期妻妾父死子继,姑侄共侍等等,从来没有断绝过。

即便是康熙,其孝懿仁皇后跟她妹妹悫惠皇贵妃还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所以有些隐形疾病也是必然的,不绝嗣天理不容。


妖鬼杂谈录


同治皇帝六岁继位,十九岁驾崩短暂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闪即逝。同治帝一生没有留下子嗣,究其原因,除了跟他个人的身体原因有关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跟慈禧太后有关,说白了就是慈禧太后不想让同治皇帝留下子嗣。


同治皇帝从小就在宫总中与宫女为伴,男女之事早已耳闻目染,更有甚者在宫女的诱惑下,据说同治早早就已经失了身,不再是童男啦,同治皇帝属于明显的早熟加早衰。长时以往必定对日后同治帝生理上产生影响。

后来成年大婚之后,本来同治与阿鲁特氏皇后感情深厚,可是就因为慈禧太后不太喜欢这个儿媳,而且还限制同治宠幸这个皇后,导致同治皇帝耐不住寂寞,于是就开始和身边的死党太监出宫去寻花问柳,为了怕朝臣们发现,他们经常是微服私访,还专门去那些隐蔽的小妓院里面寻欢作乐。

久而久之,就这样同治因为淫事不洁,再加上这些低级的妓女们混乱不堪,接触的人也杂,所以同治帝就染上了梅毒这种性病。这也是导致同治没有子嗣的原因之一。


同治皇帝驾崩之后,皇后阿鲁特氏悲痛欲绝,与同治大婚刚刚两年时间,同治帝就走了,留下了本来就不被慈禧待见的皇后,你说她心理能好受吗,所以她试图吞金自杀,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跟随同治帝一走了之,亏了被宫女发现的及时,才捡回来一条命。

皇后这一折腾不要紧,惊动了慈禧太后,当太后得知阿鲁特氏已经怀有身孕之后,居然下令让其自尽。这是什么逻辑啊,自己的亲儿媳妇怀着自己儿子的骨肉,作为儿子的母亲本应该高兴才对,可是慈禧太后偏偏要害死儿媳和遗腹子,简直就是没有人性。

慈禧太后这么做无非就是不想延续同治帝的血脉,如果这个皇后生下了一个儿子,将来一定会继承皇帝大统。孙子继位了,那就轮不到自己垂帘听政啦,所以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绝不会让这个孩子出生。


就这样,在同治皇帝去世两个月后,阿鲁特氏皇后就含恨离开了人世,年近21岁。据说是绝食自杀而死。

因此,我们说同治皇帝没有子嗣也与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有着直接的关系,不一定都是同治皇帝一个人的原因。


任驰赢天下


清朝同治帝在位13年,为什么一个子女都没有?

大清王朝末年,有无数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这些人不仅包括了百姓,也包括了帝王。大清王朝有能力的皇帝还是挺多的,比如康熙,比如乾隆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几位帝王也是忧心于大清的天下,想要做一些事情来阻止大清王朝的下滑趋势,这些人就是光绪帝,同治帝等人。但非常不幸的是,他们没有活多久,在位的时间也很短,所以还没来得及做些什么。



当初咸丰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没有什么魄力,做事情优柔寡断,面对强敌的攻入,也只会想办法逃避,不知道去思考应对解决之法。这样的一位皇帝,自然就治理不好江山,他这一生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最后却只剩一个儿子平安长大。在这个小皇子六岁之时,咸丰皇帝便去世了,于是六岁的小皇子登上帝位。



咸丰在死之前,也考虑到了小皇子太小,害怕有人把持朝政,因此在去世之时,将手中的权力分给了八位大臣。这样让八位大臣互相监督,同时又可以齐心协力辅佐帝王。但他这种想法是好的,可是却低估了慈禧的野心。



在咸丰去世之后,慈禧在背地里死了些手段,让这八位大臣都全部死了,因此到了最后是慈禧掌控朝政,辅佐帝王。等到同治帝18岁后,他才终于掌拿回了朝政权利。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同治皇帝在位13年,却没有一个孩子出生。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其实很好解释,同治皇帝本来也是慈禧夺权的一个棋子,如若同治帝有了孩子,那她到手的权力不就得还回去吗?所以慈禧一直严格监视着同治,根本就不会允许他有孩子诞生。


江上孤舟


两个原因吧,一个是身体原因,纵欲过度;一个死得太早,年仅十九岁!

同治皇帝是慈禧的儿子,也是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全名叫做爱新觉罗·载淳。6岁登基,19岁驾崩,在位13年,没有子嗣!作为一国之君,无子而终,确实是挺晦气的,也给人一种亡国的先兆

同治身为皇帝,后宫那么多的年轻女子,如果是一个正常人,就算是只有很短相处时光不长,也不可能连一个孩子都没有吧?

这种事情摆在人们面前之时,确实是挺奇怪的。这只能说明同治皇帝的身体有问题。

至于到底有什么问题,我们从一些事件的脉络来分析,我们还是可以隐约地猜测到一些可能性的。

第一, 同治成婚的时候,年龄是十七、十八岁,可是,在他成婚之后,就已经对男女之事接触颇深,虽说他妈妈(也就是慈禧)平时管束太严,但是,同治身边的太监,还是有机会常带着他私自外出,使得同治可以很随性地流连于青楼之中。

一个少年郎,就算体能再厉害,也是经不起这般摧残的。因此,当他终于可以在后宫之中享受艳福时,已经没有太强烈太旺盛的精力大搞男女之事了,最终同治的病死,也是跟这事有关。

所以,有许多学者认为,同治皇帝的死,并不是天花那么地简单,其身体的过度消耗也是原因之一。甚至于有人认为是因为他出宫寻花问柳,最后得了花柳病,最终导致死亡。

而他死的时候只有十九岁,即使身体方面没问题了,也来不及生孩子了。

第二, 慈禧对这个儿子管得相当过分,连他的子嗣是从哪个女人的肚子里出来这种事,她也肯定要干预。

在同治死后,有传闻嘉顺皇后阿鲁特氏肚子里有了动静,这种传闻对她的婆婆来说,可以说是相当震惊,因为她是慈安的亲戚,又是端华的外孙女,这样子的家族背景,慈禧怎么可能让她生下孩子,未来跟自己争抢皇室控制权。

于是,这个嘉顺皇后因一个传闻而死,如果肚子里面真的有孩子的话,也是一并地殒命。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从同治开始,后面的几位皇帝,也都是没有子嗣,一点骨肉血脉都没有留下来,所以,我个人更偏向于这几位皇帝都是因为慈禧个人的私欲,使得他们无子而终。

当然了,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着很有可能是清朝皇族近亲结婚的所导致的基因问题。


白话历史君


同治帝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逝于热河寝宫,儿子载淳即位,此前军机大臣们已经拟定了祥祺年号,但未及使用就发生了辛酉政变,慈禧、慈安两太后联系小叔子奕訢、奕譞等外援,拘禁八大臣,打破了咸丰死前定下的八大臣辅政的政治架构,自此,叔嫂共和、两宫同治成为晚清历史上极有特色的政治局面,这个政变也被称为祥祺政变,因该年号未经使用,后世多以干支纪年称为辛酉政变,两宫太后采用了大学士周祖培的意见将祥祺年号改为同治,载淳1862年登基,1874年驾崩,在位十三年,是为清同治皇帝。

大学士周祖培

咸丰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实权天子,同治帝在两宫太后的强势介入下, 开启了傀儡天子的职业生涯,六岁即位,十九岁驾崩,十三年时光,后妃们没给他生下过一男半女,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还要从同治帝的死因说起,24史加上最后一部《清史稿》共计25史,因为编撰完成后校订程序因时局原因未及履行就仓促刊行,所以叫稿而不叫史或者书,是在徐世昌当民国总统时候刊行的。《清史稿》记载,同治帝死于痘症,也就是天花,而且太医的药方也是对症下药(皇帝用药药方必须存档),《清史稿》是民国时期发行的,具有一定客观性,但同治帝的死因多被人说成梅毒、花柳、恶疮,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在太医那,同治的病程并不是三五天,所以负责诊治的太医也不是一名,太医不是太监,不住在紫禁城里的,至多值个班什么的,大多数时间是住在家里,而且是有后代的,传闻就是这些太医的子孙们传出来的,越传越邪乎,最后发展成了慈禧明知同治得的脏病,非让太医用治天花的要给同治治病,所以造成了同治的死。

《甄嬛传》里的温太医

传说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谣言重复一千遍可能成为真理,比如光绪帝之死就有袁世凯毒杀和慈禧勒令李莲英毒杀两种说法,但一直没有证据,2008年的时候,科研工作者使用现代技术分析光绪遗骸发现,光绪是死于砷中毒,也就是砒霜,光绪本人可能无此嗜好,没事喝个砒霜水爽爽口,皇帝用膳也是有着严格的制作程序的,末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描述当小皇帝时吃饭时也是层层检验,最后吃到嘴里饭菜都是凉的,而且还不容易吃饱,光绪帝在戊戌政变后,并不像历史书上写的那样,一直被软禁在瀛台,史料显示,八国联军侵华时,光绪还端坐龙椅上听大臣们意见呢,而且对慈禧要对八国宣战持反对立场,”西狩“逃难的时候,还斥责了守旧大臣刚毅,搞得刚毅最后拉肚子拉死在途中。光绪被毒死这个谣传已经坐实了,至于谁的嫌疑最大,当然是他的亲姨妈兼婶子慈禧了。

太监李莲英

同治帝患梅毒而死的传言传了一百多年,至今仍无定论,但梅毒确实是可以导致不育的,原理是梅毒会扰乱男性内分泌,后期还会危害神经系统,导致失明、失聪,直至死亡,是艾滋病未被发现前最为严重的性传染性疾病。有趣的是,梅毒起源于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大航海时代(就是哥伦布麦哲伦那拨人)由船员从印第安女性那里获得了这种病毒,然后被带到了欧洲,进而造成世界性的大传播。白人留给印第安人的是天花病毒,造成大批的印第安人死亡。感染梅毒的名人比比皆是,比如大作曲家贝多芬就是梅毒携带者,他最后一部作品《欢乐颂》是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这部交响曲被喜爱摇滚乐的人们称为摇滚乐的暴力渊薮。大导演库布里克在他的《发条橙》中也大量使用了贝多芬的曲子,很有异曲同工之妙。艾滋病的起源更有趣,因为艾滋病毒最开始只存在于非洲大猩猩体内,据说是去非洲探险的白人从母大猩猩那获得了爱滋病毒。白人真是什么都敢尝试啊!

作曲家贝多芬

梅毒于明代1504年传入广东,当时被称为广东疮,清代中后期,自康、雍时代颁布的禁娼令已形同虚设,繁华之处妓馆林立,官妓馆也故态复萌,到了同治中兴时期,可以说达到了繁荣娼盛的地步。又加防护措施有限,人们对病症认识不足,还没有特效药,于是梅毒肆虐,成了那个时代的顽疾。

同治时期,京师地区的妓馆主要分三等,第一等为小班,可以听曲看戏吟诗作对的。从业人员素质较高,不乏才女。第二等叫茶室,可以饮茶、小酌,摸来摸去的。第三等叫下处,可以直奔主题的。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北京也门户大开,一些外国女性也漂洋过海来到繁华的京城执业,最开始有个日本娼寮,很受欢迎,但改成西洋女性后,生意就不大好了,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清室覆亡进入民国后,最高等的叫长三堂子,上海一带很出名,但京城其实也有连锁。张勋在复辟失败,从荷兰使馆呆了很久,出来后又不敢公开活动,因为是复辟首犯,张勋过继来的长子,携带二十万元巨款来京城活动,想打通关节让张勋获得特赦,但去错了地方,到了长三堂子,不消一月就把钱花光了,最后还让老家来人赎出来的。至于低等的,那时候已经发展到第四等了。大文人郁达夫受邀北上,提出的条件是要逛四等窑子,成行之后感觉很满意。

那么同治究竟否患有梅毒,并最终死于该症呢?我认为答案的肯定的,因为慈禧在同治死后,重惩了一批管事太监,这些太监都是同治生前非常亲近的近侍。如果得的是天花,自有御医调治,太监们伺候也不不敢怠慢,何必治罪呢?原因不言自明。

天花病毒

同治登基时6岁,正是所谓开蒙的年龄,两宫皇后指定同治帝在乾清宫一侧的弘德殿作为他学习的地方,老师为咸丰指定的翰林院编修李鸿藻以及慈禧看中的礼部尚书祁寯藻、大学士翁心存(当年就去世了)、工部尚书倭仁,伴读的是惠亲王绵愉的儿子奕详、奕询,这惠亲王是咸丰帝的五叔,同治帝得管他叫爷爷,是皇族里辈分最高、品行最端的王爷,慈禧让他全权负责对同治的教育,但惠亲王在1865年就去世了,祁寯藻也在1866年去世,同治实际上的老师就剩三位了,李鸿藻、倭仁,以及在1865年奉慈禧命入值的翁同龢(翁心存的儿子)。同治帝比较喜欢李和翁,对理学大师倭仁不太喜欢。他的两位伴读小叔也在惠亲王去世后离开弘德殿,因为奕详和奕询比同治帝要大六七岁,到了1865年已经十三四岁了,年龄也不太适合,况且陪同治读书堪称苦差事,同治学业不精,但是身为皇帝还不能受到训斥,于是两个陪读成了老师的火力点,挨骂打板子是经常事。继这两位之后跳入火坑的是谁呢?是恭亲王奕訢的长子载澄。那年,同治帝10岁,载澄8岁。

帝师翁同龢

如果恭亲王奕訢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恐怕就是打死也不能让自己儿子去陪读,但他知道紫禁城里才是大清国能受到最好教育的地方,曾是皇子的他也曾在上书房读书,老师们都是品行端正的饱学之士,虽然他的老师不如咸丰帝的老师有名气,但他真正地学到了东西,这对他以后治国理政方面是有极大帮助的,奕訢自号乐道堂主人,这乐道堂正是他的一间藏书楼的名称,他也是爱书之人,恭王府藏书甚巨,其中不乏宋元孤本和名家画作,步入民国时都被小恭王溥伟变卖了。至于载澄陪读是奕訢主动还是慈禧要求,这已经不可考了,其实也不重要了,重要提示是:那时候最好的学区房是紫禁城。

故宫弘德殿

说点题外话,上书房是清代皇子皇孙们学习的地方,近支王公大臣的孩子是不允许在那学习的,当然也有例外,咸丰五年,兄弟俩因为给奕訢的生母、咸丰的养母静贵妃上封号的事发生龌龊,虽然最终还是追封静贵妃为皇后,但两兄弟互相很不爽,咸丰认为奕訢用道德胁迫他,奕訢认为咸丰未尽孝道,于是咸丰帝下旨让奕訢重回上书房读书,那时候奕訢已经23岁了,以皇弟的身份重新回炉深造,咸丰终于出了口恶气,不是你奕訢才识能力比我咸丰高嘛,你看,又回上书房学习去了吧!但是六年后,咸丰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发动申酉政变,奕訢也出了口恶气,你不是抢了我皇位吗?不是不让我辅政吗?我就政变给你看看。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猜测,或许人家想的要高尚一点。

八岁的载澄来到弘德殿陪读给同治帝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可比以前的那两位小叔有趣多了,但老师们就更头疼了,以前那两位陪读还知道尊师重道,挨骂也坦然处之,这位载澄可是当朝领班军机的长子,咸丰皇帝的侄子,老师们在责骂之前也得掂量掂量,万一哪句话不入耳被载澄告诉给恭亲王奕訢,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况且八岁的孩子,心智也不成熟,一不小心忤逆了小皇帝和老师的事估计也没少干。但同治帝最感兴趣的是载澄给他说的宫外的事,花花世界,林林总总,心里充满无限的向往。

清末北京城宣武门

慈禧对同治帝的教育抓得很紧,但小皇帝逆反心理比较强,应了那句话,陪孩子做作业之前那是母慈子孝,做作业后那是鸡飞狗跳。很明显,同治帝属于那种并不好管的孩子,他爹咸丰帝就是个爱冲动,感情用事的人,他妈又是个控制欲强,脾气很大的人,这样的父母生下的孩子也不会是什么好脾气,等到同治帝再大一些进入青春期后,这种逆反心理就更明显了,但又不能不管,管还管不好,总不能一天打八遍,那就贻笑大方了,你想啊,市井之间俩人茶余饭后闲聊,甲说:嘿,听说了吗?小皇帝昨天又挨揍了,一天打了八遍,哎呦,那个惨呐,屁股都打肿了。挨打的可能性不大,至多在他祖宗牌位前罚跪,这是合情合理的。就这样,慈禧就束手无策了,只好放任,因为指东孩子就往西,不指东孩子或许还想不到西。母子之间势同水火,同治每天早上去给慈禧问安,都是问一句转身就走。倒是给慈安太后问安时还算谦和有礼,因为慈安宽和,小皇帝同慈安太后的亲密程度与对慈禧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让慈禧心理颇不是滋味。但慈禧也应该检讨一下自己,对小皇帝的管束方法是否正确,很明显,她的教育方式是失败的,方法就四个字,简单粗暴。

慈安太后画像

转眼间,同治帝到了14岁,顺治帝、康熙帝都是14岁大婚开始亲政的,这一点两宫太后不敢坏了规矩,于是同治帝大婚的事就被提上日程,慈禧为了给儿子弄个好点的婚礼还特地派心腹太监安德海出宫采买大婚所需器物,这安德海野史记载有着异于常人一倍的舌头,而且会来事,很得慈禧喜爱。话说安德海一路大张旗鼓,受捐纳贿,高调得不能再高调,到了山东地界,被时任山东巡抚丁宝桢抓了起来,理由是太监不得私自出宫,违反祖制,慈安太后接到丁宝桢的奏折后,通过军机处批了一句,就地正法。于是权阉安德海伏诛,慈禧本来极力为安转寰,但丝毫不起作用,可以想见慈禧的愤怒,有文章说慈安的突然病死是慈禧下的毒手,安德海的死就是种因。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慈安在世时,慈禧权位是低于她的,慈安在时,颇能鼓励奕訢,施以援手,慈安在1881年死后,慈禧、奕訢之间缺乏了一个能从中调和的人,所以在1884年6月,慈禧又发动了一次震惊朝野的政变—甲申易枢,奕訢为首的军机处所有人员均被裁撤,这是慈禧在世时发动的第二次政变,还有第三次,那就是戊戌政变。甲申易枢让恭亲王奕訢回到府邸赋闲了十年,甲午战后才被重新启用。戊戌变法让本已亲政的光绪靠边站。所以我们不得不慨叹慈禧这么一个女流之辈的政治手腕是何其地狠辣。

眼神锐利的慈禧

同治大婚之前,照例是要选秀的,就是为同治帝找老婆,选来选去,阿鲁特氏及富察氏入围皇后竞争名单,慈安嘱意阿鲁特氏,因为她出身高贵,满族状元崇绮之女,端庄娴静,慈禧则嘱意富察氏,因为年龄小,好控制,对阿鲁特氏持反对意见,因为她是辛酉政变中被赐死的郑亲王端华的外孙女,慈禧颇为忌惮,但慈安不为所动,坚持己见,况且同治也表示赞成立阿鲁特氏为皇后,这次慈安的意见又占了上风,让慈禧更加窝火的是同治帝胳膊肘往外拐,不向着亲妈倒向着后妈。母子关系将至冰点。到了同治17岁时,同治帝大婚,两宫撤帘归政,小皇帝信心满满地在太和殿接受百官朝拜,有形的帘撤了,但无形的帘还在,朝政还是把握在慈禧手中,当然慈安也有份,如果说未亲政前,两宫摄政情有可原,但既然宣布亲政,又毫无实权,年轻气盛的同治当然很不爽,摆明了自己就是个傀儡嘛,是实实在在的傀儡。而且慈禧不光揽权,连皇帝的私生活也干涉,同治很喜欢阿鲁特氏,洞房花烛的时候吟了几首会背的诗,阿鲁特氏很自然地对出了下句,同治帝晓得了状元女儿也是名不虚传的。但慈禧就是看不上这儿媳妇,告诉阿鲁特氏别有事没事上皇帝那,皇帝处理政务辛苦。再笨的人也能听出画外音来。然后又对同治帝说,多跟慧妃富察氏沟通沟通,这样的慈禧就太过分了,你管天管地,居然还管起了皇帝的房事来了。同治帝烦透了自己的亲妈,想到她老人家一直想重修圆明园,就下了道圣旨,重修圆明园,慈禧以前想修的时候,大臣们都持反对意见,因为耗资太大了,要几千万两银子,国库如洗,哪有闲钱修那玩意去。同治帝亲政的时候,国库还是如此,大臣们也反对,但同治帝一定要修,力排众议,他恨不得慈禧能亲自到圆明园监工去,省得在宫内什么事都管。这时候同治的六叔恭亲王奕訢附和了他的意见,并认捐两万两银子,其他大臣一看风向变了,也开始向奕訢看齐,最后一共捐了30万两,但缺口太大了,从开修之日起,修修停停,一共花了四百多万两银子,然后资金链就断裂修不下去了。最后改成了重修三海,也就是紫禁城的内湖,同治帝的愿望终于还是没能实现。

1901年的紫禁城三海

小皇帝虽然无权,但从来没有停止跟母亲对着干的脚步,慈禧让他多亲近慧妃,他晚上就独居乾清宫,一个妃子也不叫。既然不临幸妃子,慈禧盼望皇孙、皇孙女降生的念头也就成了泡影。但同治帝毕竟正值青春年少,按捺不住内心的骚动,亲政后,立马让载澄任内廷行走,成为近臣,于是俩堂兄弟便常偷偷溜出宫去,这一溜,同治帝的心就再也没收回来。这俩人一开始去的都是高档地方,虽然微服,但很容易遇见熟人,也就是那些王公大臣和皇亲宗室,而且还真遇见过一位,搞得同治帝很没面子,后来两人改变策略,去那些达官显贵基本不会去的地方,也就是那些低档场所,这地方从业人员素质和卫生条件就差多了,同治帝不幸中标了。

八大胡同旧照

贝勒载澄的命运也是戏剧性的,假如当初他爹继承了皇位,他就是皇子了,如果奕訢和咸丰一样短寿,或许座上龙椅的就是他了,他和同治帝载淳的位置就会对调一下,显然命运不是这么安排的,他至死也是只是个郡王,人们更熟悉他另一个称号:澄贝勒。小同治两岁的他,其实智商颇高,诗文也较佳,只是生在王府这个金窝窝里,一切得来都太容易了,享乐成为他毕生的追求。在引导同治冶游这件事上,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同治帝一死,没有后代,慈禧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道光帝七子奕譞的儿子即位,是为光绪帝,光绪的母亲还是慈禧的亲妹妹,也就是说光绪从咸丰那论是自己的侄儿,从亲妹妹那论是自己的亲外甥。载澄一开始就被排除在权利继承范围之外了,原因是引导同治冶游,通俗一点说,慈禧恨不得把载澄给打死了,想继承皇位想都别想。再者,以恭亲王奕訢的才干,让他儿子即位,那还有慈禧唱戏的份吗?

载澄死于1885年六月,死因是梅毒,这一点没有争议,无后代,此时的恭亲王已经赋闲在家两个月了,两个月前,慈禧主导的甲申易枢把恭亲王赶出了权利中枢,恭亲王在王府一呆就是十年,十年后,甲午已经战败了,那时的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再也看不到那个年富力强的鬼子六了,如果没有这荒废的十年,大清或许会是另一番模样。载澄临死前,家人跟他说念在父子一场,还是去看看吧,奕訢走到载澄屋内,看到气若游丝的载澄还穿着那身冶游的黑衣,不禁大怒,呵道:事到如今,还穿着那身匪衣(黑衣多为绿林人士专用),还不快死!言毕,载澄也咽了气。这身黑衣,同治帝其实也有一身。

匪衣应该是这样的

有人说同治帝是清帝国水平最差的皇帝,但笔者认为,既然是傀儡皇帝,水平根本无需讨论,倒是他爷爷道光可以往这上面安一安。同治帝无子嗣这事,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慈禧的原因,当然也有载澄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自身的原因是占主要的,如果不那么叛逆,不那么爱走极端,或许还会是个有为的皇帝,或许还会有几个子嗣。

慈禧临终前,让人把醇亲王奕譞的孙子溥仪抱进宫中,准备继承大统,光绪帝是以过继的身份继承咸丰皇位的,就是说,光绪是以咸丰名义上的儿子继承大统,但同治帝位置就比较尴尬了,慈禧不是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但是如果从同治的下一辈溥字辈选皇帝,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了,历朝都无太皇太后摄政的先例,选择光绪也是权宜之计,因为还可以继续当皇太后摄政,等到大限已到,慈禧就不必考虑摄政的问题了,只能从溥字辈选择皇帝,所以就把溥仪过继给同治即位,延续了皇脉,但当朝大臣张之洞上了折子说,光绪帝在位三十年,不可使无后。于是仿照民俗让溥仪入继同治,兼祧光绪,一人祧两房,这是慈禧作的最后一个重大决定。这样,同治也有了儿子,光绪也有了儿子,尽管是过继来的儿子。1911年,武昌革命炮响,宣统帝溥仪逊位,清朝覆亡,但溥仪是不育的,所以这清朝皇脉也就断了。慈禧掌政的时代,没有外戚专政也没有太监乱政,是她保持了皇权在道光帝子孙之间传递,她是道光帝的称职的儿媳。

末代皇帝溥仪


天涯蚊子大师



125878215蜂獾


同治帝在位十三年为什么没有一个孩子,其实很简单,开荤太早,不注意节制,纵欲过度,等到成年时,小丁丁已经有气无力,精子质量差劲,自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再加上被他妈修理的心情一直抑郁不开怀,精子能活跃才见鬼呢。

同治帝其实和顺治差不多,顺治帝也是非常的纵欲,汤若望说顺治是一个性欲很强烈的人,一段时间曾经放纵自己到极点,这样自然对身体的败坏是很有成效的,因此顺治才死的早,儿女夭折率也高。

同治帝不如顺治帝的是父亲的基因优劣,顺治帝的父亲崇德帝皇太极是马上皇帝,身体素质好,自然种子的质量也好,而同治帝的父亲咸丰帝呢,病歪歪的,纵欲不说,还死的早,在这一点上,顺治就优于同治了。

一代遗传一代,自然是越来越差,咸丰还生出三个子女,到同治就一个蛋都下不出来了。其实清朝不是从咸丰开始出问题,是从嘉庆时期,皇室的生育率就降低,而夭折率大大的提高,嘉庆帝五子九女,夭折率对半,其中五个儿子中有三个儿子绝嗣。

道光就更奇怪了,即位前的三十九年只生育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即位后五六年开进入生育期,而道光已经四十多岁了,前三个女儿和前三个儿子都夭折早亡,老四咸丰帝是道光五十岁才生的儿子,之后再生育的孩子夭折率是降低了,但是绝嗣率并没有降低,九个儿子夭折三个,绝嗣两个,还有四个其中咸丰和老六子嗣都夭折的剩下独苗苗。

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到咸丰努力耕耘才生了三个还夭折一个早亡两个,最后绝嗣需要过继,接下来的同治光绪宣统一个都生不出来。

这个锅,基因必须得背的,底子都不行,根本没有本钱去纵欲,还去纵欲了,做不到基本的养护,精子怎么会成熟成活?孩子怎么生得出来?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猴格大人


同治皇帝在位13年确实不假。且不说同治皇帝在位期间留下了哪些历史记载又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拯救腐朽落后的清政府。我们只来看一下,同治皇帝身为一个男性为何一生没有留下子嗣后代!

同治皇帝6岁即位,在位13年,去世时年仅19岁。驾崩之后身后无子。因为同治皇帝原本便是咸丰皇帝与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因此慈禧太后才为咸丰皇帝续了一子,过继过来了光绪皇帝。

一个19岁的成年男子为何没有留下子嗣?更何况这名男子不是普通人,而是贵为九五之尊的大清王朝的皇帝。这其实要从同治皇帝不幸的一生和同样不幸的婚姻说起。

同治十一年,17岁的同治皇帝载淳才正式迎来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皇帝大婚。然而同治皇帝一次性赢取了两位女子均为两宫太后指定。此案皇太后为同治皇帝选定的是阿鲁特氏,而亲生母亲慈禧皇太后未同治皇帝选定的是富察氏。相比之下,同治皇帝更喜欢前者,因此将前者封为正宫皇后,而后者封为慧妃。



婚后第二年,同治皇帝正式亲政。然而到了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便病倒了,并且于同年去世。按理说结婚三年的同治皇帝,人也已经达到了十八九岁的年龄。为何没有留下子嗣呢?历史并没有留下真相!

有野史传闻,同治皇帝因为与母后关系不睦和婚姻的不幸经常偷偷溜出宫,出入烟花柳巷之所。最终小小年纪便得了花柳病,不治身亡。因此没有留下子孙后代。


但是正史上记载同治皇帝去世的原因乃是得天花而亡。从这点上来讲,同治皇帝可能天生患有不孕不育之症。因为纵使同治皇帝于自己的后宫妃嫔关系不和婚姻不幸,但终究是同过房做过实质的夫妻,至于为何没有结果很有可能是同治皇帝自身的问题。

另外同治皇帝常年生活在两宫皇太后的淫威之下,也可能给小小年龄的同治皇帝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和压力,进而导致功能障碍。而且19岁没有留下孩子其实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珞珈山的猫


这个满清皇室一个特殊习俗有。那就是近亲繁殖,众所周知,近亲繁殖的产物,无论什么地方都会比正常人低下,而同治皇帝就是这一代遗传的。



还有,不仅仅是无此,不要以为清朝的皇帝有多么的简朴,其实同治皇帝也是经常纵欲得很。

所以综上所述,这差不多就是同治皇帝无子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