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未完待續)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未完待續)

☞導讀

盧中南先生的文章《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發表於《中國書法·翰墨天下》2015年第4期。文章分為五部分,盧老師講述了自己從幼年至今學習書法(歐體楷書)的經歷。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未完待續)

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

(一)

大概五六歲時,看到父親買描紅字帖讓姐姐們練寫毛筆字,我也想學。父親很高興,特意也為我準備了毛筆和墨盒,我就加入了她們的行列。

上小學以後,我和姐姐每天晚上做完功課後描紅。那時我也喜愛畫畫,經常在作業本上和地上畫一些古代武將騎馬打仗之類的題材。父親很嚴肅地對我說,想練字和畫畫可以,不過一要完成作業,保證學業;二要堅持到底,不可吊兒郎當、三心二意。記得他告訴我,小時候他常聽大人講有三個字最難寫:“寫好飛風家,才能把口誇。”因為這三個字筆畫不僅多而且各具形態,不好把握。他工作不忙時,星期天常帶我和姐姐、弟弟參觀徐悲鴻紀念館、琉璃廠等處,開闊我們的眼界。

後來,我對寫字、畫畫越來越感興趣,父親也很高興,但是他對我的要求依然嚴格。機關裡的一位伯伯見了我的畫後曾經對父親說,他願意推薦我去畫院拜師學習,父親當時就拒絕了。他認為我還小,應該多學些文化,小孩子不打好基礎不行。那個時候雖然沒有電視和電腦、遊戲機什麼的,但是做完作業後和小朋友們在院子裡玩捉迷藏、打仗遊戲,是非常開心的事情。我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不會老老實實地坐在板凳上寫上一段時間的大字,當然少不了挨父親幾下打和批評。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小學校每個星期都有一到兩節大字課。教我們寫大字的是一位和藹可親的女老師,姓王。她每次走進教室時,總是一手端著白顏料瓶和毛筆,一手夾著畫有紅色界格的小黑板。她在小黑板上寫好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中的四個大字讓我們臨寫,又耐心地輔導我們,鼓勵我們要練好毛筆字,將來為祖國服務。那時她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看著王老師寫字的時候,心裡總在走神,老是想,我什麼時候能像她一樣寫那麼好的字呢?

1964年我考上北京三中。初一的功課自然比小學多一些了,但是每星期仍然有一節大字課。一位姓安的先生教我們大字課,他個子高高的,戴個黑邊眼鏡。記得第一次上課時,他自我介紹後,轉身在黑板上寫了個“安”字,全班同學都吸了口氣,暗暗稱好,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不由得在課桌下面伸出了大拇指。

隨後他問我們怎樣看待寫字課,我那時有些“初生牛犢”不知深淺,第一個舉手站起來大聲說:“對中國人來說,寫不好字是不行的。”同學們都笑起來,他也笑了,示意我坐下,和藹地說,話是不錯,但是太絕對了。

後來他對我講,你的字有基礎,看樣子是練過,要堅持寫下去,不要丟掉。他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經常對我們說,寫字如做人,字寫不好可以學,重要的是通過寫字養成誠實和認真的習慣。安老師寫得一手漂亮的歐體字,我們非常佩服他,從他的講課中我學到了“要想安字寫得好,必須寶蓋要寫小”的訣竅。安老師為人也很謙虛,他告訴我,我們都要向古人好好學習。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未完待續)

名家講述|盧中南:我學歐體楷書那些事(未完待續)

此文第一期,未完待續,後續更新。。。。。。

歡迎大家關注《雅雲書畫》,時時更新書畫知識,您的關注轉發是小雅前進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