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初代流量們的2018:危機、押注與突圍

文 │穀雨

楊洋進組拍《武動乾坤》的時候,給張黎超過8個月的檔期。他用這些時間沉浸在劇組,這期間沒有高調的參加商業活動,沒有參與其他新作品拍攝和曝光保持熱度,這對一個藝人來說,很不易了,何況還是熱度如此之高的流量明星。

這不是流量們第一次為一部作品舍下自己滿滿的通告,空出檔期。此前李易峰為電影《動物世界》空出一年的時間。他用“神隱”的這段時間,為自己的轉型做準備,《動物世界》被寄予厚望。

但隨著暑期檔來臨,他主演的《動物世界》前有徐崢的《我不是藥神》後有姜文的《邪不壓正》,兩部作品夾擊競爭之下,《動物世界》沒能如願突圍,影院也將排片率一降再降,以至無力迴天。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無疑,讓楊洋付出時間精力的作品《武動乾坤》就像此前《動物世界》之於李易峰一樣,也是這位27歲流量轉型的“押注”之作。《武動乾坤》開播當晚,他還發了5條微博,連在一起後,儼然是一個帶點忐忑的詢問“我變了嗎?”

觀眾不是粉絲,給出的答案非常直接,儘管當時劇才剛剛播出,就已經有觀眾迫不及待為這部劇打上了低分。楊洋身陷演技的質疑,更糟糕的是大眾將他與“油膩”掛了鉤。

作品播出得到這樣的評價,楊洋顯然是委屈的。8月9號,楊洋在自己微博上發了一條微博,這條微博很短,只有兩個字的文案,還配了一張林動的表情包。文案不是重點,圖片才有深意:“我感覺有點委屈。”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從去年的嘻哈熱,到現在的偶像熱,新潮流文化裹挾之下,新流量誕生,同時大眾對“流量”的牴觸已經日漸明顯,影視圈後起之秀開始挑大樑,以李易峰和楊洋為代表的初代流量們迎來了“職場危機”,唱衰“流量”的聲音此起彼伏。

初代流量被“請”下神壇

不論怎麼說,2014年對中國娛樂圈來說是值得被人記住的一年,當時湧出了一批新的、粉絲人數高漲的年輕藝人們,“小鮮肉”走紅,初代流量剛剛冒尖。

在這一年4月,榮信達發生了一起藝人解約事件,“寶玉哥哥”楊洋與其解約。9月,網絡大IP《盜墓筆記》宣佈翻拍成劇,南派三叔欽定藝人楊洋出演男主張起靈,這部大IP作品在今後開啟了南派三叔的IP商業之路,楊洋也自這部劇後一飛沖天。

同年,還有兩起解約事件,韓國男團EXO兩位中國成員吳亦凡、鹿晗相繼與韓國娛樂巨頭SM公司解約,並宣佈開始回國發展。

彼時,湖南衛視《古劍奇譚》引發熱議,李易峰、陳偉霆的人氣高漲一呼百應,“小鮮肉”在當時還是褒義詞,高冷男神、呆萌、老幹部等人設塑造也正流行。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這一年,TFboys新歌《青春修煉手冊》這首洗腦神曲透過街邊的大小音響傳向大江南北,張藝興和黃子韜也默默為歸國做準備。

2014年,互聯網播出的還是段子劇,靠吸引人眼球獲點擊量,沒有達到輸出價值觀,比拼服道化的精品時代,

優愛騰三家還沒有像如今一樣在自制內容領域大肆拼殺,網生影視不具備造星能力。

當時的話語權還在電視臺手上,一檔《快樂大本營》讓藝人一夜之間走紅,觀眾看劇和綜藝仍舊以電視為主,藝人曝光渠道沒有現下熱鬧。

和四年之前相比,2018年對流量們來說,有些許難熬。

有一句話這樣說:“當一個人討厭你,他會覺得你連呼吸都是錯的”,套用在現在一些網友對流量藝人的態度上,再適合不過。

因為某個流量參演,而選擇將原本要看的電影剔除出清單;看到某個流量在演員表中,就先入為主的給這部劇打上一星;“一點小事也值得上熱搜”是網友發自靈魂深處的質疑,“戲子”成為網絡上diss流量藝人常用詞彙之一。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吳亦凡本想靠著《中國新說唱》回到去年9月的“嘻哈”盛況,沒想到因為“skr”和虎撲直男們大撕特撕,甚至在網絡上“萬人嘲”,更有人開始質疑他的評委水平,調侃他是“嘻哈界王語嫣”。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鹿晗主演的《甜蜜暴擊》當初的營銷陣仗有多大,現在就撲得多寂靜無聲,這部劇昨天已經默默結局,收視沒有破1。

楊洋自電影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撲街之後,新作品《武動乾坤》並未如他預想的那樣,讓觀眾對他產生改觀,轉型之路恐怕還要走上一陣子。

當圍繞在他們身上的流量效應逐漸消失,又不能及時完成轉型,初代流量們遲早會被觀眾“請”下神壇。

“流量”究竟是被誰毀了?

當初代流量被拍在了沙灘上,大家對流量這個詞發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流量真的不管用了嗎”?唱衰流量的聲音也此起彼伏,那麼究竟是什麼造就瞭如今的現象?

首先,話語權由電視轉向網絡。2016年,《太子妃升職記》還在熱播中,飾演女主的張天愛依靠“老公”人設和劇中精彩的表演,讓觀眾記住了她,她的個人微博粉絲迅速增長,成為第一個網生時代走出來的流量型藝人,從她之後網劇造星初具規模。

而以《太子妃升職記》為起點,網劇率先發展,網絡時代逐漸崛起,網生影視百花齊放。電視觀眾逐漸向網絡觀眾過渡,新消費習慣被挖掘,內容渠道變寬。這也就意味著,內容變多,觀眾的選擇變多,不斷有新內容吸引著用戶注意力。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今年的《流星花園》也足以說明在互聯網面前,有太多內容瓜分用戶的注意力,搶奪用戶的關注時間。這部強大的IP,沒能像以往一樣推出新的F4,流量效應在他們身上並不明顯。

其次,圈層流量速成。跟著網絡影視生長出來的這批流量,他們出現方式不再僅限於一部劇一個綜藝,papi醬、費啟鳴等人,他們雖然在娛樂圈的定義很模糊,但也很好的從側面說明,互聯網時代任何人都可以擁有流量。

隨著超級網綜大火,將圈層文化、小眾文化引領向主流文化為己任的綜藝節目製片人們,通過“新偶像”的力量,影響整個市場,於是,蔡徐坤、楊文昊等人走入大眾視野,他們背後分別代表著偶像文化與街舞文化。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非科班出身又定位不明。流量真正受到詬病是他們出演了一部又一部的不合格的影視作品,與劉昊然、吳磊這些影視圈的後起之秀相比,他們的演技不足以撐起一部劇的口碑。

雖然一部劇的口碑好壞與導演、劇本、製作掛鉤,但觀眾也不是傻子,演技高低是可以判斷的,什麼是圈錢作品,什麼是好作品他們是能夠分清的,所以當一部又一部爛片消磨盡觀眾的意志,大家已經對“流量”這個詞敬謝不敏了。

而與新生代的流量相比,一些此前是偶像的初代流量們不像新流量那樣幸運,音樂行業不景氣,偶像產業不完備,當時還沒有他們生存的唱跳市場,所以一開始他們就沒有清晰的定位,所有都像是試錯。

初代流量就像是毛坯,沒有完整的運作體系去訓練他們,自身也不具有偶像的特質,隨著市場大環境轉變,流量從他們身上開始慢慢流逝。

流量時代被劃上休止符了嗎?

顯然並沒有,在付費用戶市場快速增長、內容渠道拓寬、劇集、綜藝、電影層出不窮的當下,流量仍然是大家追求的對象,流量永遠不會被拋棄。

大眾流量盛行時期的鮮肉們,他們的影響力逐漸被像劉昊然、吳磊等更有演技、更優秀的後起之秀們瓦解,而隨著圈層文化覺醒、小眾文化興起,像蔡徐坤等新一批圈層流量們走向舞臺。

大眾流量的紅利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不夠吃了,開始走向疲軟,走向寒冬,市場越來越難以生產出國民流量和大眾流量,但卻催生了圈層流量。

和初代流量相比,這一批流量比之初代流量有著更為系統、科學的培養方式,他們各有所長,在新營銷手段和商業模式的運作下,他們主打垂直,和粉絲的關係也更緊密。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大家依靠的是流量,但不再是流量明星了,因為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流量明星。當渠道從單一走向多元,圈層流量是趨勢,“三月流量”的現象會越來越多。

全民PICK的王菊已經成為了一個標新立異的流行符號,超話從百名開外一夜飛昇至第12名的徐崢變成了一夜頂流的“山爭哥哥”,大家已經嫻熟的掌握了營銷流量的方法。而隨著越來越多優質作品的出現,只要其中有好人設、好角色,那也流量型的演員也不愁沒有,朱一龍和白宇就是典型例子。

當初追著要給任嘉倫當王妃的姑娘們,後來不是又栽倒在邢邵林、胡一天的坑裡,好內容越來越多,總有爆款填補大家的“空虛”時間,“只聽新人笑,不聞舊人哭”的現象會一直持續下去。

也就是說,會消失的從來都不是流量,而是偶像、是藝人。未來,也許會產生越來越多的“月拋型”偶像和影視新秀們。

面對新生代演員和新一代流量的崛起,擺在初代流量們面前的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轉型要求。初代流量中如果是影視流量,可以通過作品提升演技,扭轉觀眾印象,但這需要長期投資,並且這這個過程中要不斷打破人設。而有偶像基因的流量藝人,也可以靠凸顯自己專業優勢的綜藝去轉型,重新改變大眾印象。

這是楊洋,李易峰和鹿晗們的必然選擇。

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初代流量们的2018:危机、押注与突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