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一年读多少本书?是哪些书?

以文温暖三农


我三月份报了个写作班,开始学习阅读和写书评。从三月份到现在我将近读了30本书。说起读书,我虽然是本科毕业,但是在大学时期也没静下心来读几本书。学习了阅读技巧之后,我才发现阅读也是有方法的,正是这些方法让我爱上了阅读。

那么是哪一些书,让我爱上阅读并且拓展了我的思维呢?

阅读方法类

1、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算是我的阅读技巧启蒙书。书中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我一直在使用,即摘抄让人心动的句子,再写上自己的感想。这样的读书方法增加了读书的乐趣,阅读的时候发现了心仪的句子,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等到写书评的时候,大概就只需按照自己的笔记去抒写了,一举两得。

2、《实用性阅读指南》,作者大岩俊之发现了"成功人士皆为读书家"的观点,并且亲自实践了一年读300本书。在这本书书中作者介绍了高效阅读的诀窍、利用思维导图记忆书中内容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法。总的来说,首先要带着目的去阅读,考虑要从书中获取什么知识。其次,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记忆书中的内容。最后,就是有意识地输出,输出是我们真正掌握知识的途径。

沟通类



《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再版了15次,它是美国的权威沟通教材。它总共分为“看入人里”、“看出人外”和“看人之间”三个部分。这本书探讨了如何认知自己和沟通对象、如何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如何通过肢体语言了解对方以及让自己更有说服力,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关于沟通技巧的问题,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最关键的是,这本书虽然将近60万字,但是一点也不晦涩。它就像一个导师一样,一层一层为你揭开沟通中的迷惑。

个人成长类

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作者因为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突破性研究,获得了全球最高教育奖“一丹奖”。在这本书中,作者阐释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对人生的不同影响。但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管是在教育子女,管理团队还是人际关系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效。更重要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但能提高人们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它还能提高人们的抗压力。

今天就分享了这四本书,这四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有些时候,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就像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拓宽了我们的人生边界。而这就是阅读带给人的惊喜之处。


云中书尔


我自幼喜欢读书,特别是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后,购书的欲望更强。2011年退了休,没事总爱转书摊,每月购书达20余本,年均两百余本,多少年长此以往,家里的书现已成了灾。我读的书很杂(武打的除外),几乎涵盖各个领域,可以这样说,一般人有的,我有。一般人没有的,我也有。老境将至,又无烟酒嗜好,夜深人静,选一册喜欢的书仔细读来,此生足矣。


杨玉贵841


我今年着实读了几本书,买的时候特别痛快,一眨眼功夫就搞定了,可是读起来就花费了我的几个月时光!又花钱又花时光的!好不赔本啊😄!

第一本也是我今年决定读书时候买的,是余秋雨先生的一本书,名字叫霜冷长河!这本书就是他的一个自传!从解放时期以后说起,说他的经历,经历文革 上下乡,从学校辍学劳动,现在看简直不可理喻!导致文化出现断层,什么都出现断层,能够看出当时的背影下要搞文学是多么不容易啊!就这样他上完大学,之后又到学校教书!心路历程满满疮痍!就是这样的环境成就了他的人生的与众不同!虽然压抑但是很精彩!

第二本就是买了一套图书,就是鲁迅先生的文集,这里面包含杂文,散文,小说!我只是挑挑拣拣的读了,小说!杂文!这两本,小说记忆犹新的是阿Q正传!祥林嫂!狂人日记,祈福,闰土,等他把他生活的当时的社会描绘的很深刻生动形象!也表现出我们的劣根性!所以周先生不在医人的身体,用文字治疗人们的内心了!文学巨匠!针砭时弊的很到位!讽刺的很痛快!

第三本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这本书是一本小说,说来也奇怪我能记得情景但是就是记不得主人公的名字!这本书从国外留学归来假文凭,遇见第一个姑娘,到后来遇见第一个心动的姑娘,再后来下乡教学,认识了他的老婆,结婚回家,到家了又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再后来因为老婆的姑姑插手家务事导致,两人离婚,最后总结是婚姻是一座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感触良多啊!

第四本是钱钟书夫人杨绛先生写的,我们仨,讲述了样先生遇到钱钟书先生是留学时期,然后回国,都从事文化行业!然后有了他们的女儿!故事就是一些他们仨之间的故事,从他的姑娘为线索展开了她的一生!姑娘从小孩到上学出嫁,到她教学当教授,到后来死亡,还有就是钱钟书先生也在她女儿死后不就也撒手人寰了,这种打击可想而知,但是这都没有击到她,她坚强的写完了她的回忆录!坎坷!心酸!无助!

第五本是舒庆春的茶馆,话剧剧本,看了两遍吧,就是从一个茶馆的客人发现社会变化,以一个小小茶楼反映当时社会的背景体制变化!无奈!卑微!真的五味杂陈!最后掌柜自杀了,故事结束了!人吃人的社会!

谢谢品论,谢谢关注!谢谢!





相魄


2018年,我作为完全靠读书写稿为生的自由职业者,大概读了几十本书,其中有些书是因为写说书稿被动阅读的,还有一些小说。从个人这一年的阅读经历还看,值得阅读的书籍有这么几本:

《三体》

一口气读完了《三体全集》共三本,很多天都深陷其中,刘慈欣以细腻的笔触,宏大的构想,非凡的想象力营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梦空间,让人们感到地球的渺小,人类的渺小,也让人反思生命的意义。

《解忧杂货店》

如果世界上真有一个解忧杂货店,只要你将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写下来,投到这个店里,就能得到解答,让你看清未来之路,那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治愈系作品,在帮书中人物找到人生之路的同时,相信也会给你带来一定的启发。

《遥远的救世主》

这世上哪有什么救世主?如果有,也一定是你自己。这本小说的作者豆豆的作品并不多,却发人深省。

这本《遥远的救世主》分析了中国的文化属性,对强势文化属性和弱势文化属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简单来说,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数都是弱势文化属性,用一个字总结,就是靠,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但从根本上来说,无人能靠,只能靠自己。

《穷查理宝典》

这本书是查理·芒格的传记,介绍了查理·芒格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人生智慧和投资之道。在他看来,搞投资、买股票赚大钱只是认真经营人生的副产品。

很多人都说,如果只推荐一本书的话,那就推荐这本《穷查理宝典》。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经验,供参考。


炎小宁


2018年读书清单:共计21本

1.2018-1-12二号首长

2.2018-1-25中外微型小说精华本

3.2018-2- 5围城

4.2018-6-12活着

5.2018-6-10人活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6.2018-6-15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7.2018-6-22我们仨

8.2018-6-26一本书读懂世界格局(蓝色战略)

9.2018-7-3  5分钟打动人心

10.2018-7-8美元霸权即将陨落?

11.2018-7-15局外人

12.2018-7-16犹太人这样给孩子定规矩

13.2018-8-3永不瞑目

14.2018-9-15世界短篇小说四巨匠作品

15.2018-10-18茶花女

16.2018-10-20大宋名相赵普

17.2018-10-27一门技术活

18.2018-11-3高思在云

19.2018-11-11边城

20.2018-11-24小王子。

21.2018-12-8高老头

2019,继续前行!











韓笑666


说严重一点,一年能看多少本书?我也说不清。因为我年纪算是比较小。也没有那么多的人生感悟。而且现在是手机不离身的时代,我平时看书基本上都是电子书。如果从头到尾看一本完结的书的话。根据它的章节和厚薄程度,薄的我基本上一天看一本中等的三天看一个特别厚的,基本上要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看一本。基本上只要是空闲时间和课后时间,我都会用来看书。因为年纪比较小我一年当中看的最多的书算是青春文学类。比如说之前改电影的《悲伤逆流成河》等等。偶尔也会看看老师推荐的书,或是网上热评的书。还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我认为符合我的审美观,或我感兴趣的书,无论多厚,我都会看完。但如果在网上热评的书我不感兴趣,就算它很薄,我也不会耐下心去看完。还是看心血来潮吧,毕竟我的情绪比较稳定,如果偶尔心情不好了的话,我会看一些比较轻快的书。如果心情特别特别好的话,我会选一本看完的书,然后三刷四刷。我曾经喜欢一本书,只要是我心情特别好,或者是我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去翻翻看。其实他也不是很好的时候,只是一本带着记忆和夏天味道的书,也许已经看了十几遍吧。我也不知道,我一年当中都看什么书,但是我看的书一定是能让我心情变得愉快,或者是能让我产生一点点感悟的书


食之野梦


每年读多少书还真说不定,我找出了去年读书节来临的时候写的一篇《我的2017书单》,那时候还只是过去几个月,用在这儿似乎也合适,大家如果有好书,不妨共享。

年初的时候连着看了林语堂先生的《生活的艺术》、《苏东坡传》和《红牡丹》三本书,其中《红牡丹》多年前曾看过,因年代久远,居然印象全无,只记得自己看过,知道那个叫牡丹的主角。再次重看,还是为主人公所震撼。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感觉就是一个粉丝对自己所追之星的仰望之情,用现在的话来说,语堂先生就是东坡先生的迷弟。我也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豪放,诗词散文书画俱佳。但喜欢归喜欢,喜欢成林语堂这个样子,还真不多见。

大约也正是林语堂先生太过于喜欢苏东坡了,所以在他笔下的改革派人物王安石就显得那么不堪。简直就是彻头彻尾的大反派。为了以正视听,我特地又找了本《王安石传》,却发现这本书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作者梁启超写《王安石传》时,正好是维新遇阻躲避在日本之时,他那时候需要发出改革的呼声,所以写出了《王安石传》,借助王安石说出他的心声。此书让梁启超成了王安石的迷弟了。刚刚看完《苏东坡传》的我怎么也看不下去,只好看了个开头暂且搁着了。哪天静下心来再看。

看《金瓶梅》时,说此书看似写宋朝,实则写明朝。借古讽今。所以你别以为那里面写的蔡京就真的是蔡京。

于是特地找出了这本《读,品明朝社会》,对照明朝社会,将官场和底层百姓的生活作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感兴趣的不妨拿来一看。如果能对照着《金瓶梅》看,就更好。

文友李臭兔,迷死冯唐。我本来一般不会因为别人看什么书就受人左右,正好家里有一本妞当初带回来的冯唐的《万物生长》,好像是同名电影首映式的礼品,随手翻翻,觉得还不错,就一口气看完了。

看完了觉得不过瘾,又看了他一本《活着活着就老了》。

唉,活着活着就老了,谁不是呢?

《小王子》几乎我每年都要读一遍。在好多人以为那是属于孩子们读的书,可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其实也同样需要《小王子》。文字不长,读一遍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每次读都有新折感受。

据说女儿现在读书的城市是就《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儿时跟祖父一起生活的地方,有机会倒真想去看一看。探访一下这位名字刻在石碑上被安放在巴黎先贤祠主殿墙壁上的家伙究竟是啥样的。

有些书看了,时间长了,细节便疏远了,所以,过一段时间,我会再找出来看看。在上半年过去了的时光里,重看过的书包括《城南旧事》、《呼兰河传》、《老人与海》、《边城》和《傲慢与偏见》。

当然《红楼梦》已从我的枕边书上升至随手翻。家里、单位各一套,想到某个细节就忍不住翻出来求证一下。

2017年4月之前,我就看了这么多书,算起来大概有十多本,平均一个月三本书。你呢?有什么好书可以推荐分享吗?


苏小妮


想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博览群书就是其途径之一,所以古人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来形容读书的价值。


读书,是最廉价的投资

如今自媒体之风在网络刮起,越来越多的人都投身到自媒体图文写作中来。那么,想要写出生动的文章就要通过读书来获取更多的词汇量,有一句是这样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回归正题,题主问一年读了几本书,都有那些?

答:近一年来反复读了三本书。具体如下:

小编喜欢阅读古文,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白话文的阅读能力,增加文字功底,首本就选《古文观止》这本书籍来看,当然是原文与注释对照着看。


其二读了《黄帝内经》,该书分素问、灵枢两大部分各81章。主要讲了6个方面①气是万物本源②人与自然的关系④人体的阴阳对立④五脏别论⑤生命观⑥形神统一等。

倒不是小编想要学医,只是对《黄帝内经》气元一论的哲学思想很感兴趣。因为它与道家修真的理论相同,同时都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说明人身生之本,本于阴阳,是父母阴阳两气交媾以精血造化而成行。

最后读了《吕氏春秋》这本书,从书中的“本生”“贵生”“情欲”“尽数”“先己”这些篇幅中可以看出,该书内容的养生之道完全是继承《黄帝内经》。其内容大致就是:法于阴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避其虚邪贼风,恬惔虚无,精神内守等的养生方式。



陈道言


【天空读书】再有一个多小时2018就与我们依依惜别。盘点了一年来己读书目共有40多本,有几本是重读的:

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生命册,黄雀楼,苏东坡传,容忍与自由,四十自述,人生有何意义,乱世犹闻读书声,乡下人的悲歌,繁花,民国三大校长,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国粹人文传承书,一壶光景,从容淡定过一生,遥运的向日葵地,望春风,相爱的日子,感谢生活,创意的末来,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洛克菲勒自传,青鸟,瓦尔登湖,南怀瑾谈生活与生存,白鹿原纪事,民国往事,母亲的教诲改变我的一生(稻盛和夫),活着(重读),富兰克林自传,人生与读书(金克木),月亮与六便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文化精神,曾国藩家书,一升露水一升花,宋美龄传,苏轼词集,赌王何鸿燊,罗布泊密境,鲁迅小说(重读),鲁讯散文(重读)。

2019继往开来读书不倦……祝朋友们元旦快乐,吉祥如意!


天空6903


我读书是一阵一阵的。

最早喜欢看小说。言情小说看得最多,后来看了一些比较优秀的作品之后,再看言情小说就看不下去了。高中时班上男生流行看江南的《龙族》,多次推荐我看,我听到这本书的名字以为是什么杰克苏修仙爽文。一直推拒。直到后来有一天我书荒,迫不得已看了这一本,看了就无法自拔,疯狂向身边的朋友安利。



毕竟是作家,和网络的一些写手不同。文笔和手法都大气成熟。后来一段时间沉迷名作家写的小说,把以前不想看的名著通通读了一遍。《追风筝的人》,《小王子》这些大火的书。后来沉迷莫泊桑,看了他的《羊脂球》。看完《羊脂球》又沉迷国外文学,看了《包法利夫人》,《呼啸山庄》。


我是喜欢听故事的人,简单的议论或者叙述我很难看得下去。所以一向偏爱小说类的书。




直到后来,看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作品,以我当时的年纪还无法理解,所以我看了一半便搁置了。

中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书。突然有一天想看恐怖猎奇类的书,看了恰克·帕拉尼克的《肠子》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又陆续看了几部国外的猎奇类作品。一年内能读多少书我没有统计过,应该是二十本往上的,多读点书还是有好处,对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