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中興CPU只是冰山一角,工業軟件的差距才是致命軟肋

有一次別人問我德國最大的企業是哪家?我半猜半答道:“不是大眾Volkswagen嗎?”。後來查了一下才知道,現在德國最大的企業是SAP,已經超過了VW。雖然我很早就聽前房東講述過我們卡爾斯魯厄理工大學KIT傳奇的幾位青年成立了一家世界有名的公司SAP的故事,但是汗顏的是一直不清楚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經過網上搜索,才知道這是一家名副其實的工業軟件公司,80%的世界500強公司都有用他家的軟件。德國全球跨國公司的數量能夠與整個英語國家分庭抗爭,如此多的企業中,最大的一家居然是工業軟件公司。

最近沸沸揚揚的中興事件,大家只看到的CPU的禁售,但更可怕的是緊隨而來的包括Cadence在內的EDA軟件的禁售。EDA是電子設計自動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簡稱,這是CPU食物鏈的頂端,沒有這種工具,連CPU的第一步設計都無法實現,更不要談後面的光刻機等生產工具了。

本人曾經在某能源央企工作,有幸參與了某核電引進技術的自主化工作。對於引進的某核電型號,美國公司光是針對該型號的專用設計軟件就有大大小小300個,這裡不包括第三方的通用設計軟件。在核電領域,每一個設計軟件的背後都有如教科書的一本理論模型手冊,每一個模型都是經過嚴謹的數學推到,每一個關係式必然都有實驗的驗證與確認。然而這裡談到的還僅僅是核電的設計軟件,一個真正的核電廠從員工培訓到儀控,從管理到通訊都離不開大量複雜的軟件。曾經韓國APR核電設計拿下阿聯酋項目,成為工業界最大訂單時。中國組團赴韓國考察,發現韓國除了有完整的工業製造體系,還有自己一套軟件體系。後來在重大專項的支持下核電企業經過多年研發,現在終於進入了國產核電軟件的集中上市期。

另外一個例子是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是為美軍生產F22戰機的那家。如果把這家公司編寫的設計軟件代碼彙總起來,恐怕已經超過了微軟的代碼量。我曾經所在的核電公司也與洛克希德馬丁有過深入的合作,共同開發核電儀控系統,也就是核電廠的神經中樞。

在工業系統複雜到一定程度後,傳統的筆算設計必然會遇到瓶頸,問題的複雜度一旦超出了人腦計算的範疇,就需要藉助工業輔助設計軟件進行計算。工業軟件是個非常大的範疇,從產品的供給調度,到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設計,再到計算流體力學軟件都屬於工業軟件的範疇。

這裡重點聊聊其中的CFD軟件。最早出現CFD軟件Phoenix的時候,該軟件也曾有一段對華禁售的時期。但是後來眾多的商業軟件出現,這一禁售也就取消了。CFD如今與CAD和CAE一樣,在工程與機械設計領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C919的氣動設計,到新型核燃料組件的研發都離不開CFD。但是細思極恐的一件事是,一個擁有如此龐大工業體系的國家,工業中用到的幾乎所有核心軟件都依賴國外,包括機械設計的CAD軟件如solidworks,也包括流場分析的CFD軟件。目前國產CFD軟件屈指可數,影響力也非常微弱。

歷史上商用CFD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 第一個階段上世紀70到80年代,CFD的先驅Brian Spalding等創立了早期的商用CFD公司;

2. 第二個階段是上世紀90年代,CFD像一股浪潮一樣進入了工業公司的設計部門;

3. 第三個階段是2010年以後的多元化階段,CFD已經是工業設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用的CFD正在向具體的行業應用分化和具體化。

那麼第四個階段是什麼呢?這裡猜測幾點可能:

1. CFD從有網格過渡到無網格方法。傳統的FVM方法算法成熟,工業應用經驗豐富。不過近年來,新出現的粒子法particle method以及格子法LBM發展迅猛,已經突破了不少技術瓶頸,成熟度不斷提高。毫無疑問,畫網格雖然已經被當做一門經典藝術,甚至是職業,但是如果能夠打破網格的束縛,並且獲得同樣精度的計算結果,必然是一次CFD技術的革命。

2. 雲端化。這不光是CFD軟件,而是幾乎所有軟件的一個趨勢,免安裝,高度可定製化,調用超算等等。

3. 人工智能技術的引進,例如基於機器學習的實時流體仿真等。

中興CPU只是冰山一角,工業軟件的差距才是致命軟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