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姐姐去银行存款结果被银行的人忽悠买了理财产品,该怎么办?

秋天是思念的颜色


犹豫期

对于保险有所了解的应该知道,保险里有一个名词,叫做犹豫期。

犹豫期:指的是投保人在收到保险合同后10天(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期限为15天)内,如不同意保险合同内容,可将合同退还保险人并申请撤消。在此期间,保险人必须要同意投保人的申请,撤消合同并退还已收全部保费。

这个犹豫期就是为了防止部分中老人由于不懂,被保险人员忽悠,盲目之下购买了保险,给予退还的一种保护措施,可以大幅度减少双方的冲突。

因此,如果你姐姐购买的这个理财保险(其实就是分红型保险)还在15天的犹豫期内,那么是随时都可以撤销掉的,银行人员无权利拒绝;

双录完整性

如果过了犹豫期,也没事,看双录(录像及录音)是否完整,不完整可以要求银行退保;现在的银行风控体系极其完善,由于怕个别无良员工随意忽悠客户,比如把理财说为存款,导致与客户的矛盾增加,降低客户对银行的信任感。因此现在银行都要求员工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进行双录,双录的内容包括:给予客户明示该产品的性质、风险、赎回等关键要素,缺一不可。如果银行员工没有给你姐姐进行双录,那么就是违规行为,可以申请资金退回。


自愿

如果银行的销售合法合规,当初是你姐姐自愿购买的,且过了15天的犹豫期了,这时提前支取就要损失较大的金额了,特别时间越久损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确实急需用到这笔钱,可以使用银行的质押贷款。

在银行的低风险贷款中,低风险的质押物就包括分红型保单;一般来说分红型保单的质押率为95%,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假设你的保单为1万元,可以在银行贷出9500元来,贷款利率为央行的基准利率。因此当你这张保单已经过了一定的期限了,使用质押贷款无疑会帮你减少损失。

举例:假设你这张保单的收益率为4%,1万元五年后本息合计:10000*4%*5+10000=12000元,比如你已经购买了4年了,如果此时取出来,只能获得7000元,你还倒亏3000元,但假设你使用质押贷款,贷款9500元,期限一年,贷款的利率为基准利率4.35%,到期的贷款利息为:9500*4.35%=413.25元。1年后,你的保单已经到期了,你可以取出12000元出来,扣除413.25元的贷款利息后,还有11586.75元,比你提前支取获得7000元的损失小多了。

总结

现在银行的产品种类太多了,银行的任务又多,导致不少基层人员违规销售,因此去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要自己多加小心及细心核对,以免多出不必要的麻烦来。


鲤行者


我60多岁的母亲去年就发生过,她本想到银行存钱却被工作人员忽悠买了一份保险理财,银行理财人员告诉她是保本型,不会亏钱,最低也是保本,和平时的存钱一样到期利息高。事后两天我知道找人退出来了。我认为银行不应该这样忽悠老年人,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老年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没有正确告知老年人买保险理财的风险。



  那么对于这类不懂理财知识,老年人,如何不被忽悠呢?

  一、投资理财产品,要对理财产品了解,要稳!

  二、在不懂的情况下,老年人投资不要轻易做决策,多问问自己的子女,也可以把理财合约、购买产品的说明拿回家中研究清楚再下手也不迟。



三、要看买理财产品合同是否有效的。如果你们退保,肯定会有很大的损失。损失多少,要看你们合同是如何约定的。

大家如有不同的看法,好的建议给我留言。


眼芒碎


恐怕被忽悠了吧,而且这个给你姐姐推销保险的人,多半不是银行的人,而是第三方保险公司,那他为什么来银行推销保险,可能你明白的吧。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人强迫你姐姐,应被算作自愿,合理合法,只能说你姐姐确实缺少金融知识,保险业务员成交欲望太强,不大厚道。

时间上,不过超过10-15天,就必须等一年后取出了。10-15天是犹豫期的最后期限,在这个期限内退保,只收取工本费,如果过了时间,就属于正常退保,必须等一年,但是这个理财保险既有保险功能又实质是理财,就可以不用等一年,但是这种情况属于违约行为,所以当然银行告知其不能全额退款。

搞清楚了事情,没超过犹豫期就好办,一旦超过就应该理性分析

第一寻求工作人员操作破绽

早在2016年起,实行“双录”,即:录音、录像资料应能完整客观、清晰可辨地记录业务或产品介绍、相关风险和关键信息提示、客户确认和反馈等重点环节,如果有误可以申请退保。

第二向有关部门投诉:

2010年,中国银监会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应当向客户说明保险产品的经营主体是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第三将此保险作为资产向银行贷款或者转让

因为此类保险本质上来说还是属于资产,对于银行的作用,堪比现金。所以能转让更好,但是转让肯定会有一定的损失,另外可以找银行贷出,弥补损失,如果保单时间不长,银行欠款就用保单偿还,反正挺复杂,自己考虑好,利息之类,以及直接违约的损失3000,看哪个损失小。

总结:

我曾经还看到过有保险公司业务员,在银行给老太太买这种类似的理财保险,不厚道,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现在各行各业压力都很大,银行保险公司都是一样,保险业务员为了业绩对客户穷追猛打,惹得老百姓的反感,但是保险属于经济的支柱命脉,是长线的投资,却无人问津。说这个就是想说老百姓没有意识买保险,然而业务员为了生存又穷追猛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多学习信用财商,希望能帮助你渡过难关,关注+私询,学习更多知识。


情感生活那些事儿


可以进行投诉,向你姐姐推荐理财产品的不一定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很有可能是派驻在银行的第三方机构,一般银行忽悠购买理财产品的都是针对农村人和老年人,一般这些人被银行忽悠后,选择了默认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维护自己合法的利益。这种骗人购买理财产品的行为是欺诈行为,应该马上退掉或者改为正常的存款。

第一我们在平时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时一定要看清楚上面的条款再进行签字:

有些老年人眼神不好或者一些文化程度底的不认识字,一定要和家人一共前往去存款,让家人帮忙其确认后在签字。一些银行人员多利用老年人对金融知识不了解,和老年储户套近乎等方式,让你在业务单上签字,所以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一定要问清楚银行工作人员给你办理的业务才能签字。

第二银行理财产品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办理撤销:

投资产品的起息前能否撤销一般可以看业务单,一般来说的话,在产品认购期间,认购申请日储户可以在营业场所规定的业务办理时间之内可以撤销认购申请;超出认购申请日储户在营业场所规定的业务办理时间后不得撤销认购申请。银行柜台销售的投资产品都可以在银行柜台撤销认购,最坏的打算就是通过打官司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主权。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银行这些理财产品购买了只有到期后才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其实,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比存款高,而且想用钱还不能提前用,限制非常多。所以为了安全还是建议直接存款比较好,既能有不错的收益,而且着急用钱还可以提前支取。


经营观察


家族财富密码评论员钱小帅:


去存钱结果发现买了理财保险,这种事情确实时有发生

这到底是谁的错误呢,我们要分两种情况来说

第一种,保险员向客户说明了保险的具体情况,也让客户知道自己不是存款,而是买了理财保险,之后客户在犹豫期(投保后14天内)过后,忽然反悔,要求银行退款,这样的话并不是保险人员的错误,而且这种情况下无论如何都无法将保费退还给投保人,大家也都懂这个道理

第二种,保险人员隐瞒保险事实,以存款名义骗客户购买保险,或者隐瞒保险细节(例如定期时限)等,在这种情况下,是保险人员的失职,也违反了保险行业的规定,所以这时如果犹豫期没过,那么就可以直接申请退款,即便是犹豫期过了,也可以向监管机构投诉,调取银行内部的录像,确认保险人员有以上违规行为,便可以强制退款,并且处罚相应的保险推销员

大家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问清楚自己的钱到底去了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能取回来,风险有多大,签名的时候一定看清楚项目名称和抬头,避免被一些不良推销员忽悠。


家族财富密码


银行忽悠买保险的多数是农村人或者老年人,客户遇到这种事情百分之八九十都选择了默认,而不是从正规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存款变保险属于银行工作人员的欺骗行为,应该退保,变更为正常的存款业务。

首先,办理存款业务时一定看清签字的申请书内容。部分农村人可能不认字,或者眼花,看不清申请书上面的内容,可以让其他客户确认后再签字。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中间业务的任务,不惜一切代价去忽悠客户,特别专挑一些年龄较大的客户和农村不识字的客户,亲热交谈,一口一个大姐就着当了。所以大堂经理再怎么亲切,自己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能让你签字看也不看,也没弄明白签的什么业务,拿起笔就画押。



其次,存款变保险这种情况出现后,要找银行工作人员沟通协商,退保。保险办理后都有十天左右的缓冲期,这十天可以无条件退保,可以去相关保险公司退出自己的钱。过了十天也无妨,找到银行工作人员沟通,自己不知情地情况下莫名其妙上了保险,理应理直气壮地找到银行索赔损失。


最后,如果银行不予解决,拒不承认,拿出当时办理的签字申请书来证明保险业务有效,可以去当地银监局举报、投诉该银行有欺骗客户的行为,请求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给予调查后明确答复。


财富公元


你好,存款变保险理财,想退却有可能被扣巨额本金的问题,可以说许多朋友都遇到过!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本金损失!浪费相当的精力时间!甚至影响家庭和睦!

下面就根据一些不同情况,为您提供一些实战性强的解决方案:

第一,坚决投 诉!如果相关的证 据,证 人,可以证明在存款时,相关的保险理财产品推销人员,进行了不实的描述或隐瞒了相关的条款,非本人自愿!可积极向管 理机 关投诉!投诉的级 别越高越好!

第二,如果当时确实是自愿,过后后悔,可以考虑进行保单质押贷款等方法来减少损失。一般保险公司对于理财产品的保单,都可以进行质押贷款!

第三,转让。部分保险公司的投资理财产品,本身具有相当的现金价值,因此可以转让。赔小钱回大头,相对可行!具体可以到相关公司咨询。

第四,向相关银行讨说法!既然是在银行中被 购买了理财产品,那么无论是银行代销的,或者出租的场地,都与银行有一定的牵联!可以通过银行与保险公司进行协商解决!

第五,暂停交费!如果购买产品后,临时资金紧张,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暂停交费!部分保险公司的部分产品,允许暂停交费,具体依不同公司产品而定!可到相关公司了解。

存款储蓄与商业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有许多巨大的不同,例如,理财产品无法提前支取,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国 家不提供保本保障,盈亏需要自己负担,时间周期过长!等等。

因此,在储蓄存款和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认真的阅读相关条款,根据自己的资金情况和承受能力来,甄别购买!切不可偏听偏信!一味贪求高收益!

相信不少朋友都有,存款变理财的经历!欢迎朋友们将自己的经历与处理办法,观点,留言和朋友们共同分享。也欢迎转发,让更多的朋友受益!


理财迦


经常听到这样的报道,存款变保险。身边也有人遇到过。银行人员说是保险型理财产品,有保险和储蓄的功能。实际上,是银行代销的保险公司的产品。银行只是代为销售,非银行自己的产品。网点人员会选择存定期暂时不用钱的客户进行营销,更倾向于老年客户。根据提问者的表述,家里老人买的应该是需要分好多期交的产品。

那万一买了这样的产品怎么办了?首先,看买的时间,一般在两周内是可以退的,这段时间叫犹豫期,超过这个时间就比较麻烦,因为银行已将业务转交保险公司,并入账,确实退不出来,银行也是没有办法。其次,资金是否安全。钱肯定是安全的,但是收益率肯定不会高,一般不会超过同期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再次,若老人确实是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购买的,可以向银行要销售过程的录音录像,看银行是否有销售违规的情形,若有可以向监管部门反映,因为这是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转交监管部门处理,可能有机会退款。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UncleCai财经说。


甲骨文传奇


在通常情况下,银行网点最基本的业务就是存贷款业务。但作为金融服务机构,银行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中间业务,比如支付结算、银行卡、基金托管、票据承兑、金融咨询服务、代理其他金融机构产品销售等等。理财保险产品作为一种金融产品由银行代理销售也是被允许的,而且银行销售理财保险产品的利润还不少,所以银行对销售理财类保险产品是非常有积极性的。而且从本质上来讲,理财保险产品也算是一种长期储蓄,与银行储蓄很相似,所以对于一些不是太了解金融理财知识的投资者来说,就很容易混淆,所以出现很多“存单变保单”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银行的功能角度来说,对于散户而言,银行只提供中短期的资金保管业务,并没有长期资金管理业务。目前银行最长的定期储蓄是5年。而保险公司,尤其是人寿保险公司由于是经营长期风险的,其业务周期的长期性就衍生出了很多中长期的资金管理业务,寿险公司的理财类保险合同一般都是10年期以上的。所以说短期的储蓄业务是属于银行的,中长期的储蓄业务是属于保险公司的。同样都是做储蓄业务,只是期限不同而已,这对于那些金融理财方面知识相对匮乏的人来说,就很难区分了。加之某些银行业务人员为了一些个人利益,会更加模糊概念,把理财保险推销给客户。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客户会被“忽悠”的主要原因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问题中来。首先买了理财保险产品,并不一定意味着是坏事,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被骗了”。理财保险也是投资理财的重要形式之一,大众理财方式多种多样,股票、基金、期货、房地产、债券等等都已经深入人心,唯独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却一直饱受非议。这可能也跟保险代理人参差不齐的素质和不专业的推销方式有关,导致很多人对保险产生了并不清晰的认识。其实保险作为重要的资产配置手段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在保障和分散风险的核心内涵外,还是家庭理财、资产保全、财产传承等方面的重要实现方式,同时也是人生财务规划的核心工具。善用保险理财产品,不仅可以为自己及家人提供安全保障,也可以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

在购买理财保险产品之前,一定要正确的评估自身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能力,然后再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理财产品。当我们可以正确的购买并发挥出理财保险的优势时,便能够理所应当的获得投资回报了,也就自然不存在“被骗”一说了。


度小满金融


第一,保险产品都有十天犹豫期,犹豫期内随时可退保。

第二,如果想退保,确实有现金价值比较低的情况,也就是说管理和销售成本比较高。但如果涉嫌忽悠,欺诈式推销,是完全可以投诉的,一方面向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诉,另外一方面可以升级投诉,到银保监和媒体,基本上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当然自己也要注意多留证据。这种情况在七八年前好像还比较常见,而且有很多“拿老年人的养老钱买寿险”的过分案例。现在好些,这几年严肃整治,对老年人的欺诈推销基本绝迹。银保渠道的投诉也基本都消停了。

第三,如果真的退不了,损失倒也不是很大,五年期分红理财类险种,普遍还都是保本的,有几年收益还挺高,下次注意就是了。还可以自我安慰一下,在互联网金融如此嚣张的现在,没有买错理财产品,还有人兜底兑付,确实不算太大损失。利息上不能完全保证,但有不少保险公司的收益其实还蛮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