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川三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淄川西關大集

一個地方的重要、顯著,應是有多方面緣由相輔相促、漸成漸著的。般陽城及般陽地方的地理位置,使之賦載多種生活內容暨多重社會意義。 一個般陽西關大集,足以為之揚名天下。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西關大集形成於何年代難詳,而據般陽城處彼時青州、濟州之間,又是北國出產陶瓷重地等情分析,至晚在兩晉南北朝時已為齊魯、青兗間貨物集散中心之大市,且般陽市面繁華,尚為“青齊富疆”。戰國時,齊國將軍田單“禽其司馬而反千里之齊”,被封為安平君,人曾稱其是“東有夜邑之奉,西有淄上之娛,黃金橫帶而騁乎淄、澠間,有生之樂,無死之心”,足見當時淄、澠地區(般陽在焉)為人生嚮往之奧區。“淄上之娛”可以佐證時況,亦無工商集貿之盛,何來人生之娛,更因而便知當日般陽集市之盛之自也。考古資料顯示,南北朝時,般陽西關大集上萬貨陳列,四方土產齊聚,商戶比市,商賈雲集,買賣喧叫,別是一番商城景象。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舊時西關大集就在西城牆外孝婦河西岸河灘上,後來建了六龍橋後,主要南起六龍橋,北至公義莊河灘,長約三、四里,寬有一里多,且西關內各主街巷亦攤市挨排。當日河灘寬闊、平坦,都是卵石沙灘,十分乾淨便捷。逢農曆一、六集日,河灘便成南北的巷道,兩旁擺攤點千百,趕集人數上萬計,人山人海,煞為熱鬧。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西關大集上的最大行市是“窯貨市”、“牲口市”、“木貨市”。“窯貨市”:自是因了般陽地區為北國陶瓷著名產地,沈馬莊、磁窯塢、峪頭河、嶺子峪、萬山、崑崙、龍口等處盛產的陶瓷生產、生活器具一應俱全,如沈馬莊窯燒製的套盆、套碗、水罐、盤碟等,磁窯塢窯燒製的黑釉碗、釉薄而胎好看的盆、缽、玩具;峪頭河、龍口窯燒製大甕、大盆、陶管等;還有崑崙、萬山的大小砂鍋、砂吊,顏神店的琉璃製品,逢年集,連“鼓當子”也上市發售,煞是一景。而本地最多產的煤炭,在公義村有多家炭店,購買者多是去炭井上或人推肩挑或驢騾馱拉。“牲口市”設在河灘北邊,佔地寬大。大牲畜貨源主要來自魯北各縣、沂蒙、濰坊等地,還有更遠的江浙、關外、河南、河北等販賣商,趕著成群的騾馬驢牛,並早於集日趕到。所以,西關早年有多座騾馬客店,備商賈吃住。沂蒙山區的皮貨商亦來趕集買賣皮革。據說,如沂州東流店的皮貨商販,因距西關大集近二百里,且多山路,他們都是早一天起程,當天只能走到澇窪、花峪溝等村莊,不得不住宿,故至解放前,這些山村都有開店宿商的店家。“木貨市”:設在河灘開闊處,木器精工,木材成堆,木器傢俱以顏神店桌椅床張為多,制工精藝,油漆勻亮,造形大方好看,是民家使用、嫁娶首選,檁梁木材多是來源於沂蒙山區萊蕪、蒙陰、沂水等縣地,以榆、楊、槐為多,還有來自北方平原地區的“落梁木”,及少量東北進來的松杉。木材多為木商販運而來,少有本地農家自產自銷。因開挖煤井需硬質實木,至後便有江南材、關外材及國外進來些許硬質樹木。木貨市場的銷售量日漸增多,是魯中地區山地與平原木材聚散交流的主要市場之一。“糧食市”設於西關街裡,自來市場活躍,銷售旺盛。今昔般陽地區工礦業發達,僱工眾多,故糧菜用量大,糧食市尤為重要。隨之大集上還有不小的“棉花市”,棉、線、布、衣、鞋、襪等應有盡有。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西關大集的興旺發達,不但方便了邑人生活,還帶動起地方各手工業、飲食服務業及若多“經濟人”,創出不少手工名產品,成就了很多富商大戶。例如二里莊搭線、棕繩,小李家莊、小趙家莊的草經子草繩,商家莊的條編筐簍,招村織造的髮網,衝山的碾、磨,龍口的擀氈等等,都遠近聞名,且生意興隆,西關的各種鋪店,慕王、公義、菜園等村的水食買賣繁盛,賺錢自不必說。更有“靠集吃集”者,如宋家坊、三教堂一些村的男人女人,趕集只拿一杆秤,不用本錢,在集上見啥好買好賣,便當即撥販過來,現買現賣,下午回家時,卻吃的、用的都買了回來,真是“手拿一杆秤,稱來吃穿用”,幹啥發財的都有。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傳說,早年間,有一淄川人去黃河北某縣經商,路上口渴,找水喝進一農家,家主人問“客從何來?”答曰:“淄川” 。主人慾驗真假,又問:“西關大橋有多少孔?”商人思忖多時無答,主人釋曰:“你個淄川人還不知西關大橋幾孔、幾大幾小?假冒也。”商人急辯:“老人家莫氣,小的常年在外,沒注意大橋詳細,請指教,賜口水喝”。老人見之實在,才給之水喝後說:“西關大橋一景喲,橋孔七大八小,七十二磴臺,是吾早年趕集所數也。”

古時淄川西關大集珍藏版

西關大集千里揚名有之證。

西關大集何以有名、著名、揚名?

西關大集地處孝婦河中游,是淄博盆地南緣,南去不遠是沂蒙山區,北去即華北平原,為魯中山區、華北平原過渡、交匯之地。山區、平原水土異也,產物不同,人民生活需求不同,又是工農業交叉地,所需物資更為多雜。而有一買賣交換、滿足、彌補所需之市場尤成緊要。西關大集乃成最便最佳交易場所:南來之山貨果品、木材、牛羊,成平原人所稀所需;北部平原所產糧、棉、油、布等生活必需品,則成山區人民生活不可或缺,還有般陽本地所產陶瓷、煤炭、磚瓦、石灰等,更是山區、平原的急需物。西關大集對般陽城的興隆,於國於民的貢獻,其經濟作用與地位、對社會發展的意義和影響,都是不言而喻、重要得不可低估。故地所利也,人所卜也。——般陽名揚於外者,藉之地利使然。

淄川西關大橋,為淄川服務四十多年了,將要拆除,拍個照留個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