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談區塊鏈,別把TPS太當回事

談區塊鏈,別把TPS太當回事

首發號:星星觀察

很多區塊鏈項目熱衷於標榜高TPS(transactions per second,每秒交易數),拿它跟比特幣(~7 TPS)和以太坊(~15 TPS)作對比,顯得性能完勝的樣子。比如Tron號稱能達到10000 TPS;EOS將目標定在100000 TPS;剛融完資的Harmony也許是最牛氣的,宣稱要實現10000000 TPS + 0.1秒延遲。

我的建議是別把高TPS太當回事,尤其要警惕靠主鏈擴容的區塊鏈項目,因為它們幾乎必然要犧牲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做得過頭難免淪落為披著區塊鏈外衣的中心化數據庫。

我們從產品角度和技術角度分析下:

產品角度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低TPS不是設計錯誤,而是權衡之後的選擇。它們的顛覆性意義絕不在於交易性能。恰恰相反,唯有犧牲高吞吐量才能換取去中心化網絡結構中的高可靠性。雖然低TPS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場景,需要優化,但當我們衡量改進方案時,不可一味追求性能指標而捨棄區塊鏈的本源特質。

區塊鏈真正要做的是信任,而建立信任其實是以速度、效率為代價的,所以區塊鏈本身不是跑應用的最佳選擇,高效的互聯網才是跑應用的最佳選擇。

也因此,在目前區塊鏈早期發展階段,單純追求公鏈TPS沒有戰略意義,TPS也無法解決普通人生活的剛需,TPS高低優劣要視具體使用場景而定。

區塊鏈和互聯網的最佳結合,在於用區塊鏈搭建互聯網底層信任體系,而應用則由雲計算的虛擬機承擔,虛擬機在網絡上運行。

還是要回歸常識。區塊鏈就是一個可信的賬本,通過去中心的方式實現,但是一個賬本的邏輯是信任,不是去中心,這是常識。

技術角度

我們不妨設想一個SChain公鏈,以權益證明(PoS)方式實現賬本共識。99%的幣由星星持有,其他散戶即使傾盡所有的幣,也拿不出足夠多的權益證明撼動持幣第一大戶的控制權。你擔心51%攻擊?星星手裡有那麼多幣,肯定希望幣值上升啊,所以可以信任他不會篡改賬本。而其他人沒有足夠多的幣,根本無力發動51%攻擊。由於生成新區塊不需要工作量證明,SChain的TPS僅僅受限於I/O吞吐量。究竟能達到多高的水平呢?目前市場上最快的固態硬盤可以達到2GB/s的寫入速度,非常接近AWS雲上EC2服務器的網絡吞吐上限。假定單條交易的數據量是200字節,那麼單機上運行的SChain節點可以承載千萬級的TPS(一後面七個零)。一天最多產生的數據量是173TB,一年則有63PB。網速低於16Gbps的話就永遠沒法同步賬本了。這樣的高TPS鏈有多大意義?

SChain的例子有些誇張,但目前不少主鏈擴容的公鏈項目本質上跟它相差不遠,都是拿容易量化的性能指標遮蓋不容易量化的其他特性。而缺乏生態、缺乏落地應用的公鏈,TPS再高又有何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